登陆注册
17138800000012

第12章 态度(1)

对待人才,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概括古人论述,可以归结为三个字——求、敬、容。

(一)求

要义

求,索求、寻求、追求,目标之意,也就是把获得人才作为治政的一个指标。

故事

叶公好龙

孔子的学生子张去见鲁国君主鲁哀公,足足等了7天,鲁哀公也没有按照礼节接待他。

子张委托鲁哀公的仆从转达自己的意见,便离开了鲁国。

子张的意见是这样的:“我听说国君您喜爱贤士,便不顾路途遥远,从千里之外赶来。披风戴月,满身尘土,走了整整100天,脚掌磨出层层老茧,也不敢稍作休息,为的是早日见到国君您。可是7天过去了,也不见您以礼相待。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人——叶公子高。国君您对待贤士,就像叶公对待龙一样。叶公非常喜爱龙,他的腰带钩上描绘着龙,用来做木工活的凿子上描绘着龙,房间里的木雕上也描绘着龙。真龙听说叶公如此喜欢龙,就从空中降落下来,头伸进窗子窥视,尾巴拖在厅堂上。叶公见到真龙,吓坏了,什么也不顾,掉头就跑,魂飞魄散,面无人色。

“如此看来,叶公喜爱的不是真正的龙,而是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如今我听说国君您喜爱贤士,历尽千辛万苦赶来见您,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所以说您喜爱的不是真正的贤士,而是似乎贤士却并不是贤士的人(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经》上说:‘心中深深牵挂他,哪一天又能忘得了?’我斗胆托人把这番话转告您。告辞。”(《新序·杂事第五》)

求千里马

战国时期,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进攻燕国,事后贵族们共同推举姬平为王,是为燕昭王。

昭王即位后,凭吊死者,探访孤贫,与百姓同甘共苦。他放下王的身份,重金招募人才。他来到大臣郭隗(wěi)家,说:“我知道我们国力弱小,不足以报仇雪恨。然而如果能够得到人才,就可以使燕国强盛起来,一洗耻辱。我希望先生帮助我。”

郭隗认为国君的想法很好,说:“大王只要能够亲自拜访国内贤臣,天下贤士听说了,就会前来投奔您。”

燕昭王问:“先生有合适的对象吗?”

郭隗没有回答,先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君王,打算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三年过去了,也没有买到。一个侍臣请求让他试试。君王同意了。三个月后,侍臣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惜已经死了。他就用500金买下马头,回来复命。君王大怒,说:‘我要的是活马,如今你却拿死马来糊弄我,还花掉了我500金!’侍臣说:‘死马您都肯出500金来买,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听说了这件事,一定会认为您是真心实意想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送来千里马。’没过一年,千里马就送上门来了,而且有3匹之多。

“大王您打算招揽人才,那么就请先从我郭隗开始,比我贤良的人一定会不远千里前来投奔您的。”

燕昭王尊郭隗为师,专门给他修建了一座宫室。不久,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一时,燕国人才济济。在他们的治理下,燕国渐渐变了,28年后, 一跃而成为强国。燕昭王命令乐毅为上将军,联合其他国家讨伐齐国,攻克了都城临淄,一把大火烧掉了宫殿和宗庙,打得整个齐国只剩下了2两座孤城。要不是燕昭王去世,田单使反间计离间继任的燕惠王与乐毅的关系,齐国恐怕就保不住了。(《资治通鉴》卷3)

输送人才

西汉武帝时,朝廷招揽人才,武帝亲自出题进行考核。董仲舒在回答治国理政方略时说:“古代选人强调‘功’。所谓功,指的是以为官是否称职来划分等级,而不是看任职时间的长短。才能低的人虽然任职时间很长,也只能做小官,才能高的人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也不妨做辅政大臣。正因为如此,官吏们都能够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去接受‘功’的考核。现在则不是这样。任职时间长就可以取得富贵,就可以升官晋职。结果好官与坏官、贤良与不肖混杂在一起,不能显示出优劣。

“我愚蠢地认为,应当安排列侯、郡守、二千石俸禄官员,各自从所管辖的官吏和民众中选择贤良,每年选送两人到朝廷服务。这样做,也为观察大臣的能力提供了一条途径,所选送的人贤良,就给以奖赏,所选送的人不肖,就给以惩罚。这样一来,二千石俸禄官员便都会尽心于寻求贤良,天下优秀人才也就可以为朝廷所得而任用为官。只要能够普遍获得天下优秀人才,夏、商、周三代圣王的盛世便不难达到,尧、舜的美名也可以企及。不以任职时间的长短为‘功’,把实际贤能放在首位,衡量才能而授予官职,考查德行而确定地位,那么好官与坏官便相互区别了,贤良与不肖便界限分明了。”(《资治通鉴》卷17)

人才以需要为转移

西汉武帝时,经济发展和军事作战的任务很重,需要大量人才。武帝下诏说:“我深深地叮嘱主管官员,要扶持廉吏,举荐孝子,希望能养成风气,继承和发扬古代圣人的事业。有十户人家居住的地方,必有忠信之士;三人共同行走,必有可做我老师的贤人。(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现在有的地方全郡也不举荐一个人才,这说明教化不能贯彻下去,致使那些努力多年的君子遭到埋没,不能上达。况且,举荐贤才的人给予上等奖赏,埋没贤才的人处以公开惩办,是古代的为政之道。(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所以应该议决二千石官员不举荐人才的罪名!”

有关部门奏报:“不能举荐孝子的官员,不遵守诏令,应当按‘不敬’罪论处;不能发现廉吏的官员,不胜任职务,应当免官。”武帝批准了这一意见。

武帝经过反省,停止了对匈奴的战争,封田千秋为富民侯,表示要休养生息,致力于富民和养民。武帝又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赵过精通轮种法,在土地耕耘技术和农具制造方面都有不少改良。赵过把这些技术传授给民众,用力少而收获多,人们都感到很便利。

司马光评论道:天下果然不是没有人才啊!汉武帝喜欢征服四周蛮夷建立功业,便有许多勇武不怕死的人充满朝廷,开疆拓土,无不如愿。后来休养生息,重视农业,便有赵过等人教导民众耕耘,使他们获得利益。同一位君王,志趣不同,涌现的人才也就不同。假如汉武帝兼有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气度,复兴商、周时期的太平盛世,难道会没有夏、商、周三代的辅佐之臣吗(诚使武帝兼三王之量以兴商、周之治,其无三代之臣乎)!(《资治通鉴》卷18、22)

上任头件事

东汉桓帝时,陈蕃的一言一行都被视为读书人的楷模。他初入官场,便怀抱着革新国家政治的志向。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下车伊始,就打听徐稚的住处,打算先去拜访。主簿禀报说:“大家都希望府君您先进官署视事。”陈蕃说:“周武王战胜殷商,征尘未洗,特意从贤人商容住处路过,扶住车前横木伏下身子行礼致敬。我敬重贤人又有什么不合适的呢?”(《世说新语·德行》)

求贤若渴

南北朝时,北魏国主拓跋焘逐步统一北方。

拓跋焘下诏说:“如今南方的宋国已被击溃,北方的夏国已被消灭,我将偃武修文,整理被废弛的职事,起用散落的人才。范阳人卢玄、博陵人崔绰、赵郡人李灵、河间人邢颍、勃海人高允、广平人游雅、太原人张伟等,都是贤人的后裔,才干在当地都是第一流的。《易经》说:‘我有好的酒器,和你一起享用。’凡是才华能与卢玄相当的,各州郡都要遵照朝廷的敕令按照礼仪把他们送到京师来。”于是征召卢玄等以及州郡举荐的人才几百人,根据他们的情况分别任用。(《资治通鉴》卷122)

人才在于求

十六国时,后秦王姚兴认为南凉国困难重重,想趁机兼并它,便派尚书郎韦宗前去观察局势。南凉国主秃发傉(nù)檀与韦宗交谈,论及天下大事,纵横驰骋,酣畅淋漓。韦宗出来后叹道:“奇异之才,英雄之器,不一定只是华夏中原才有;明晰的智慧,敏锐的见识,也不一定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获得。今天我知道了九州地域之外,除了儒学五经,大有人在。”(《资治通鉴》卷114)

后秦王姚兴命令群臣寻求和举荐贤才。右仆射梁喜说:“臣屡屡接受诏命,然而始终没有得到人才,可见世上人才之缺。”姚兴说:“自古帝王的兴盛,从来没有从前代借取宰相的,也从来没有从未来选拔将领的,都是在现世取得人才,从而使国家得到治理。您自己对人才的识别昏暗不明,怎么可以诬蔑四海没有贤才呢?”(自古帝王之兴,未尝取相于昔人,待将于将来,随时任才,皆能致治。卿自识拔不明,岂得远诬四海乎?)大臣们都非常高兴。(《资治通鉴》卷116)

唐太宗命封德彝举荐贤良,很久没有动静。太宗问他怎么回事,回答是:“不是我不上心,而是现在确实没有出类拔萃的人!”太宗说:“君子使用人就像使用器具,只取他们各自的长处。古代为政达到大治的君主,所使用的人才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借来的吗?恰恰应当责怪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可以诬蔑一个时代的人呢?”(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封德彝惭愧而退。(《资治通鉴》卷192)

宰相的过失

武则天当政时,徐敬业起兵造反,发布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其中说:“先帝坟墓上的黄土还没有干,他已经成年的孤儿如今在哪里!”这是揭露武则天废黜、迫害、流放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儿子们。又说:“试看今日国境之内,究竟是谁家之天下!”武则天看过檄文,问:“谁写的?”有人答:“骆宾王。”武则天说:“这是宰相的过失。此人有如此才华,却让他漂泊零落,失之交臂!”(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资治通鉴》卷203)

求才要有行动

唐德宗向都官员外郎关播咨询办好政事的关键。关播答:“为政的根本,在于必须寻求有道贤人,与他们共同治理国家。”(为政之本,必求有道贤人与之为理。)德宗说:“我近来已经颁布诏书,寻求贤才,还派出使者普遍搜罗寻访,这大概可以保证治政需要了吧!”关播说:“下诏寻求和使者举荐,只能得到一些凭着文词来推进自己宦途的人罢了,有道贤人哪里会随着一纸公文而到来呢(安有有道贤人肯随牒举选乎)!”德宗听了很高兴。(《资治通鉴》卷226)

小结

人才索求问题上,最根本的是赤诚。是真心实意地渴求人才还是说说而已?这就是“求千里马”和“叶公好龙”的区别。效果当然也不一样,燕国靠着人才迅速恢复了元气,击败了强大敌国,而鲁国没有可以振兴国家的人才,一天不如一天,在战国时期的大重组中早早地就被兼并掉了。

(二)敬

要义

敬就是现在常说的尊重人才,表现为恭敬、爱护和

信任。

故事

冯谖

齐国人冯谖(xuān)一贫如洗,无法生存,托人把自己介绍给孟尝君,愿意做寄食的门客。

孟尝君打量着冯谖问道:“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摇摇头:“没有。”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才能吗?”冯谖还是摇摇头:“没有。”孟尝君笑了,收留了他。孟尝君身边的人是势利眼,以为主人瞧不起冯谖,就拿粗茶淡饭对付他。

没过多久,冯谖背靠柱子,手指头叩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家去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听说了,吩咐道:“给他一般门客待遇,让他有鱼吃。”

没过多久,冯谖又叩着剑唱起来:“长剑啊,咱们还是家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孟尝君听说了,吩咐道:“给他车客待遇,让他有车坐。”

没过多久,冯谖又叩着剑唱起来:“长剑啊,咱们家去吧,养家没有钱。”孟尝君听说了,吩咐资助他的老母亲衣食用度。这样,才听不到冯谖的牢骚了。

后来,孟尝君找人到自己的封地薛邑去收债,冯谖自告奋勇地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免除了百姓的债务,烧掉了契约,替孟尝君买回了人心,使他在失势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得以在薛邑安身。接着他又前去游说魏王,使他聘请孟尝君为国相,从而造成齐王的恐慌,请孟尝君回去重掌国政。这样,他为孟尝君营造了三个落脚之地,被称为“狡兔三窟”。(《战国策·齐四》)

眉毛

楚国大夫杞离对熊蛰父说:“你知道有一种蜂叫乌蜂吗?黄蜂竭尽全力地采花酿蜜,而乌蜂不会酿蜜只会吃蜜。所以,黄蜂就用泥巴把蜂房的门堵严,蜂王专门监管蜂蜜,把那些不劳而食的乌蜂全部赶走,如果有谁赖着不走,群蜂一拥而上鸣叫着咬死它。”

熊蛰父静静地听着,知道杞离话里有话。

果然,杞离转到了他的身上:“张开眼看看朝廷里的人吧。

无论官职大小,没有一个不是手上磨起老茧,脚上生出冻疮,尽力承担国家重任,他们都是对国家有益的人。可您呢?整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星星还没出来,你就睡觉了,太阳出来了,你还没有起身。你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啊,心里还惦记着课税,我真担心您变成乌蜂啊!”

熊蛰父微微一笑,说:“不知道您注意过人的面孔没有?眼睛、鼻子、嘴巴,每天都是要使用的,唯独眉毛没有事儿干,您完全可以把他去掉呀。可是,人人都有眉毛,偏偏你没有,那像什么呢?楚国这么大,如果连一个吃喝玩乐之辈都没有,我担心那就要成为一个缺少眉毛的人,从而惹人笑话了。”

楚王听了这番话,对待熊蛰父更加尊敬了。(《郁离子》)

同类推荐
  • 历史大搏杀

    历史大搏杀

    这是一本诠释中国帝王集团政权博弈的大作。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审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发展,揭示了隐潜在历史表象之下的潜规则,即围绕着帝王,外戚、太监、士人官僚集团以及其他势力为了争权或合纵或连横,乃至兵戎相见的残酷血腥。作者这样说过:“研究中国帝王史,上要看政权操控者即不同的统治集团,下要看基层组织,同时更要看到历史大势的变迁,这才是研究历史的初衷,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读过《历史大搏杀》,你会惊奇地说:“原来故事中还有故事!历史可以见证未来!”黑格尔认为,中国文明是静止的,停滞的,是没有历史的。
  •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

    本书从1956年至1982年就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与开创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对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几个关键点和关键事件作了再现和分析,理清了道路发展的历史逻辑,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雾。
  • 参政党思想建设研究

    参政党思想建设研究

    近代以来, 作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和阶级力量的领导者, 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对政党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进行规定, 形成了这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 红旗漫卷:画桥革命根据地斗争风云录

    红旗漫卷:画桥革命根据地斗争风云录

    在全球共欢、普天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之际,由王卫东等精心编撰的革命史籍《红旗漫卷》一书与读者见面了。这本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的集子,既是对余江县画桥镇这块红色土地以及这方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歌颂,又是对正气贯日月、丹心照千秋的革命先烈们的深切缅怀,也是给新中国六十华诞的一份献礼。红色土地魂牵梦萦,父老乡亲没齿难忘。
  •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实践证明,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支部书记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热门推荐
  • 冥界快递员

    冥界快递员

    李小飞被女友甩了的苦瓜IT人士,因为伤心失魂落魄的他选择了借酒消愁,结果阴差阳错的误入了鬼打墙,搅和了厉鬼娶亲不说,还惹上了一个叫李白的娘炮,结果在对方救了他之后,威逼之下,跟这个来历不明的家伙签了一份合约,可没想到当自己不小心被手里的笔刺破手指,血液滴落在合同书上的一瞬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份摆脱不掉的契约,一个前世身份神秘的家伙,看他怎样纵横都市,玩转阴阳两界。
  • 爱对人表错情

    爱对人表错情

    本书是一部反映校园生活的长篇小说。以县长独生女热恋农家子黄天赐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一个悲情故事。作者以幽默的笔调叙事,读来让人悲中含笑,笑中含泪。
  • 平凡之愿

    平凡之愿

    这是一个看似平凡的高二学生在不平凡或平凡之间徘徊的故事。也是一群青春少年追求不平凡与平凡的路的故事。作者:如果你厌倦了那缤纷的魔法世界,如果你厌倦了那热血的斗气世界,何不进入我的平凡世界,现实很残酷,现实也很温柔。
  • 闲话聊斋——高拱传

    闲话聊斋——高拱传

    她是一个狐仙,为了报恩,情愿跟随他一生一世。
  • 万界仙尊

    万界仙尊

    无尽仙界,五岳纵横,新星崛起,腥风血雨,看一身青衫的姜天一,如何在高手如云的仙界脚踏四方,征战万族!属于仙人的时代,来临了!我姜天一,将引领这个时代,走向未名的高度!
  • 中国远征军(上)

    中国远征军(上)

    中国青年学生在二战期间,跨国征战,抗击日寇,以血肉之躯保卫战时中国国际运输线的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展现了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失败到大反攻的艰苦卓绝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中、美、英青年军人的战斗友谊和爱情生活,显现了二战中史迪威、孙立人、戴安澜、杜幸明等一大批中外将领的个性和风采。书中宏大的战争场面及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细节,还有对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集历史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炉,引人入胜,颇具收藏价值。
  • 球场败类

    球场败类

    刚进联盟时布鲁斯·杨给人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的外线蓝领,可是很快大家发现这错的离谱。他不仅是外线的炮台,更具有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能突能投,哪里需要就能补到哪里。他是所有主教练梦寐以求的万金油,又是他们身为对手最厌恶痛恨的对象,他是布鲁斯杨,球场上的败类!一枚来自22世纪...
  • 爽口美味菜

    爽口美味菜

    本书内容包括蔬菜篇、肉菜篇、禽蛋、豆制品篇、海鲜篇、厨房小常识等。做法详尽,操作简单,易学上手,是家庭日常必备书籍。
  • 天骄记

    天骄记

    既然来到了这个世上,总得在这世间走一遭,看一眼这繁华天下才甘心。那个挎着桃木剑的少年就那样一路高歌下了山,一个传颂千古的故事从那里开始。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八仙四圣一轩辕,各领风骚数百年,那是一个天骄辈出的时代,九大宗门,四大天骄,究竟谁能独领风骚?这是一个关于少年与梦想的故事,亲情、友情、爱情,曾经的梦想是否已经遗忘?从前的少年是否依旧热血满腔?
  • 农门娇女:腹黑相公有点萌

    农门娇女:腹黑相公有点萌

    【一朝失恋,光荣穿越】穿越了,我忍;被迫成亲了,我还忍;小三上位了,我再忍……可是可是,上帝呀,为什么我穿越后的生活就像灾难大片?难道就不可以来点喜剧片调节一下气氛么?愤怒咆哮ing~~~就在某女仰天长叹时,腹黑萌王爷突然出现……二话不说,扛起就走:“养个包子就是喜剧!前提是我们得先种!”“靠,不带你丫这么玩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