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8700000026

第26章 宽政(1)

与简政一样,宽政也是仁政的延伸,是仁爱理念在政治领域的反映。宽政与简政不同,简政侧重的是收,爱惜财物体恤民力是节约,节约是节制和约束的缩词,节、约、束,都是收的意思;而宽政侧重的则是放,宽字很好地表明了这一点。宽字的篆体写作宽,房盖下一个苋(xiàn)字。房盖代表的是房屋,苋是山羊的正面形象,头上顶着两只大角。山羊喜欢在山野间奔腾跳跃,房屋里能盛下这种动物,可见容量之大。这个图形用文词来表达,就是包容。包容已成为今天为政的一个基本组成要素,仅就所倡导的城市精神即可窥一斑,譬如,“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精神,以及“公正、包容、诚信、责任”的上海价值取向。

宽政的对立面是苛政,秦始皇政权即是典型,它把民众视为异己处处提防,以严密的法令和酷吏治理国家,饱遭后世诟病。宽政则不然,用孔子的话说叫“宽则得众”(《论语·阳货》)。宽政得人心。

宽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环境上,宽松活泛;一个是话语上,广开言路。

(一)宽松

要义

关于包容的“容”,老子有一个说法,叫“容乃公”(《老子·第16章》),容就是公。那么什么是公呢?老子接着说:“公乃全”,公就是周全、全部。什么是全呢?“全乃天”,全就是天生的一切。连起来,容就是让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无一例外地生存,按照自己本性运行。老子继续说:“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第16章》)这种包容万物体现的是“道”,亦即规律,而“道”是永恒不灭的,所以做到包容的人一生平安,终身没有祸患。这个意思用在治政上,就是让所有人、族群、阶层都得以生存和发展,这是一条为政规则。

北宋大儒程颐曾以《周易》中的泰卦来解释宽政,说:“治之之道,必有包含荒秽之量”(《近思录·治国平天下之道》)。荒秽,荒草与污秽。治国之道,一定要有包容荒草与污秽的度量。连对被自己视为垃圾的东西都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

宽政不是一味地宽松,而是该宽的时候宽,该严的时候严,所谓宽严相济。总的原则、指导思想是宽,因为人性是善的,民众是好的。

故事

罪犯的儿子

晋国君主晋文公派大夫臼季出使国外,路过冀国。

臼季看见冀缺在田地中锄草,他的妻子给丈夫送饭。两个人彬彬有礼,如同宾客相见。臼季回国的时候把冀缺也带了回来。

臼季对晋文公说:“尊敬,乃是德行的集中表现,能够尊重别人的人一定是品德高尚的人,用这样的人来教育民众是最适宜不过的了。冀缺就是这样的人,希望国君您能够任用他。”

文公说:“他的父亲是犯了重罪的人,罪犯的儿子可以任用吗?”冀缺的父亲叫冀芮,因密谋暗害晋文公而被杀。

臼季答道:“从前,舜帝因为鲧治水无方而惩罚了鲧,却选拔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管仲是齐桓公的仇人,却被任用为国相而执掌朝政。《尚书·康诰》说:‘当父亲的不仁慈,做儿子的不尊礼,当哥哥的不友善,做弟弟的不恭敬,各人有各人的罪过,互不相干。’《诗经》也说:‘采大头菜采萝卜,都不把根茎丢掉。’国君您只要挑他的长处就可以了。”

晋文公接受了臼季的建议,任命冀缺担任下军大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仁人子产

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大夫子皮认为子产比自己更贤能,把执政权让给了子产。

大夫丰卷将要举办家祭,面见子产,请求猎取祭品。子产不同意,说:“只有国君在举行祭祀时才可以使用刚刚宰杀的动物做祭品,其他人家的祭祀只能用普通祭品。”

丰卷很生气,从子产那里出来后,立即召集人众,准备攻击子产。子产打算躲到晋国去。子皮劝住了他,并且利用自己的影响对丰卷施加压力。丰卷逃亡晋国。子产请求国君保留丰卷的田产家宅。3年后,丰卷回到郑国,子产把他的财产全部归还给他,其中还包括农田中3年的收获。

子产执政第一个年头,大家念诵歌谣说:“这个子产呀,夺去我的衣帽藏起来,夺取我的田地重安排,谁去杀子产,我在后面跟!”到了子产执政的第三年,歌谣的词句变成:“我家有子弟,子产来教诲。我家有田土,子产来增产。要是子产死,谁能接他班?”(《左传·襄公三十年》)

宽严相济

子产病重,知道自己不行了,便把大夫游吉叫到跟前。

子产叮嘱道:“我死之后,国君肯定任命你为执政大夫。记住,只有道德修养极高的人,才能够运用宽松的办法来治理国家,条件差一点的人不如走严厉的路子。民众是很难对付的,打个比方吧,严政好比是火,宽政好比是水。火的特点是猛烈,民众看见就躲闪,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的特点是柔和,民众一点都不怕它,反而戏弄它,结果不少人死在水里。可见,为政宽松是很难实行的。”

几个月后子产死了。游吉接任执政大夫。

游吉心软,下不了手,采用宽松的办法。郑国的盗贼本来就不少,见执政软弱,越发猖獗,人数迅速膨胀,聚啸湖沼,搅得天无宁日。游吉极为后悔,说:“如果我早听子产他老人家的话,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被动了。”于是派出军队围剿,将萑苻(huán fú)泽的盗贼杀得一干二净,全国的贼寇这才有所收敛。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后,说:“好啊!为政宽松,如果民众怠慢,就用严厉的措施加以纠正;为政严厉,如果民众受到伤害,就用宽松的措施来加以纠正。以宽松调节严厉,以严厉调节宽松,政事就和谐了。(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年》)

谁最先衰亡

春秋末期,晋国由六家卿大夫当家,他们分别是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中行氏和范氏。

赵氏的当家人赵武问大夫叔向:“六卿之中,哪家先衰亡?”

叔向答道:“中行氏和智氏。”

“为什么?”赵武问。

叔向说:“这两家处理政事,把苛刻当成明察,把严厉当成英明,把刻薄属下当成忠诚,把诡计多端当成能力。这就好比扩张皮革一样,用力将皮革撑开,大倒是大了,但皮子也破裂了。”

所以《老子》说:“谁的治理宽厚,谁的民众就淳朴。谁的治理苛刻,谁的民众就狡猾。”(《淮南子·道应训》)

东汉时,章帝诏令三公说:“安分稳重的官吏,诚恳而朴实,考察他们一天的劳绩,似乎有所不足,然而考察一个月的劳绩,便绰绰有余了。例如襄城县令刘方,官吏和民众异口同声地说他为政简要,虽然没有什么特别表现,但只要有这一条,便接近我的要求了。如果以苛求为明察,以刻薄为智慧,以从轻处理为德行,以从重惩罚为威势,这四种做法只要盛行,下面便会产生怨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以轻为德,以重为威,四者或兴,则下有怨心。)我数次下诏,颁布诏书的使者的车驾在路上前后相接,然而吏治还是不见好转,有的百姓仍然不守本分。毛病出在哪里?希望你们努力思考以往的诏令,以称我意!”(《资治通鉴》卷47)

苛政猛于虎

孔子到北方的山戎地区去,看见一个妇人在路边哭泣,哭得十分伤心。孔子从车上站起身子问:“你为什么如此伤心哭泣?”

妇人擦了把泪,答:“前几年猛虎吃了我的丈夫,如今又把我的儿子吃掉了,所以我才这样悲伤啊。”

孔子点头道:“哦,原来是这样。”又问:“那么你为什么还留在这个地方呢?”

妇人说:“这里的治理公平,官吏不苛刻,就为了这个,我不能离去。”

孔子回头对子贡等人叮嘱道:“弟子们记住了,为政不公平,官吏苛刻,竟然比虎狼还厉害啊。”

《诗经》中唱道:“上天降下死亡饥荒,残害四面所有国家。”为政不公平,伤害的是所有人,又岂止两个百姓?所以这位妇人不肯离去是理所当然的。(《新序·杂事第五》)

两只白玉璧

战国初期,魏国有件案子,非常棘手,大臣们一半认为应该判有罪,另一半认为应该判无罪,最后报到魏王那里,请他定夺,可是魏王也拿不准主意。

当时,有一个被称为陶朱公的人名气很大,魏王认为此人以一介平民,却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一定有着超人的智慧,就向陶朱公咨询。问他:“如果让先生您来处理这个案子,您会怎么判决呢?”

陶朱公说:“我是一个粗鄙的人,不懂得判案定罪的事情。既然大王命令我,我就试着说一说。我家有两只白玉璧,质料完全相同,大小也差不多,但二者的价值却相差了一半,一只值1000金,一只仅值500金。”

魏王问:“两只玉璧的颜色、大小、光泽都一样,为什么价值相差这么多呢?”

陶朱公说:“平放着看,它们是一样的,但立起来看就大不相同了。一只比另一只厚了一倍,所以价值也就高了一倍。”

“很好。”魏王说。他明白了,如果惩罚时出现疑难,就按照宽大的原则来处理;如果奖赏时出现疑难,就按照给予的原则来处理。这样的话,魏国的民众一定高兴。墙壁薄了,就会很快坍塌;丝织品薄了,就会很快破裂,米酒薄了,就会很快变质。凡是薄的东西却能够长久保持的,恐怕还不曾有过。所以,拥有国家、蓄养百姓、掌握赏罚、实施教化的人,应该以宽厚的态度来处理政务。(《新序·杂事第四》)

适得其反

西汉时,武帝运用严刑苛法控制国家,喜欢任用严苛的官吏,各郡、封国的长官也大多以残暴的手段治理地方,结果小吏和平民对犯法越发不当回事。一时盗贼四起,无法镇压,便调集军队进行围剿,仍不奏效。于是武帝颁布《沉命法》,规定:“只要出现群盗事件,官员不能及时察觉,或者察觉了但未能全部捕获的,俸禄二千石官员以下直至小吏,主持缉盗事务的官吏一律处死。”这样,小吏害怕被杀,即便发现了盗贼也不敢报告,因为不一定能够做到全部捕获。各郡长官因为害怕受到牵连,也不希望下属报告。于是盗贼越来越多,官府上下互相隐匿,以虚文应付,借以逃避《沉命法》。(《资治通鉴》卷21)

西汉哀帝时,王嘉任丞相。他上书说:“我朝文帝时,官吏的职务长期不动,他们的子孙就以官名为姓氏,如仓氏、库氏就是管理仓库官吏的后人。那些俸禄二千石的高级官员也同样安于官位,乐于任职。官员们上下互相勉励,没有混日子的意识。后来情况逐渐改变,公卿以下官员层层互相督促,调动频繁,司隶、部刺史对官吏的要求苛刻,检察细微,动不动就检举、弹劾,喜欢揭发宣扬隐私,有的官吏任职仅仅几个月即遭罢黜,旧官去新官来,在道路上交错而过。中等才干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保全自己;下等才干的人,心怀危机惶惶不可终日,一心一意为自己打算的人很多。二千石官员的地位也越来越轻贱,所管辖的官吏和民众对他们很是怠慢,稍有过失,有人就会揪住不放,加以放大,向司隶、部刺史报告,要不就上书检举到朝廷。希望陛下您爱护人才,记住他们的好处,忘掉他们的过失,容忍臣子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资治通鉴》卷34)

唐德宗时,丞相李泌提出,各地对赋税的征收应该采取宽大的办法,对难以征上来的赋税,可以免除。德宗担心这样做会降低朝廷的收入。李泌说:“这件事我已经深思熟虑了。实行宽大,获得的多而速度快,相反则获得的少而速度慢。(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这是因为宽大使人心情好,人们因为免遭惩罚而乐于缴纳赋税,而严厉则使人竞相隐匿财物,不施加压力便不能查出实情,由此得到的赋税很少,不足以应对朝廷的急需。况且,使用严厉手段就要增加官吏和他们的权力,这容易造成贪官污吏中饱私囊。”德宗说:“好!”(《资治通鉴》卷232)

使反叛的人安心

王莽政权被推翻后,萧王刘秀率军讨伐河北的王郎,攻克邯郸。刘秀检查王郎的文书,发现其中有自己属下官吏和辖区百姓给王郎的书信数千件,向王朗示好,诽谤诋毁刘秀。刘秀没有一一察看,把全体将领叫来,当着大家的面将书信全部烧毁。按刘秀自己的说法,这样做是为了“使反叛的人安心”。(《资治通鉴》卷39)

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在收缴的书信中,有不少朝廷官员和自己军中将领写给袁绍的信件。曹操把它们全部烧掉,说:“在袁绍强盛时,我都不能自保,何况众人呢!”(《资治通鉴》卷63)

东晋安帝时,桓谦追随桓玄造反,抵达荆州的枝江。桓氏世代经营江陵,盘根错节,这时许多人给桓谦写信,向他报告城内情况,打算在桓谦攻城时做内应。荆州刺史刘道规击败桓谦,在他军营里搜出那些信,刘道规一把火把信全烧掉了,一封也不看。江陵人心很快安定下来。(《资治通鉴》卷115)

唐太宗时,有投降的胡人曾经揭发说,唐朝有人与隋朝萧皇后私通书信。不久,突厥可汗的亲信康苏密带着萧皇后的孙子杨政道前来投降。中书舍人杨文瓘(guàn)建议审问杨政道,找出通敌之人。太宗说:“当时天下尚未统一,而突厥十分强大,百姓愚昧无知,或许会有这种事。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从前的过错,何必去追问呢!”(《资治通鉴》卷193)

同类推荐
  • 理性履职观

    理性履职观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0]?,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 远离职业病

    远离职业病

    各种职业病特点在于,健康不仅决定于遗传、营养、生活方式,也决定于工作的环境、性质、心理状况。保健不仅仅是针对工作环境中有毒物的污染,而且包括了因紧张、劳累等导致的心理、躯动各方面疾病的防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知识与保健技能。所以,保健有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立的范围。保健因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时间、场所、性质,因而与非职业人群的保健是有明显区别的。
  •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必然的路,谓之道;当然的话,谓之理。走中国道路,说中国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发展必有道理,大国发展有大道理。何谓中国发展大道理?一以贯之,半步风流。
  • 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辅导读本18讲

    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辅导读本18讲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习近平同志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号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之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构画了未来几年四川发展的宏伟蓝图。
  •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公民联合体理论是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政治思想的内核,经验及其模式是公民联合体理论的哲学基础。不同模式在经验中具有特定的前提和界限,它们是不可混淆的。个人总是追求经验的统一性,只是在不同时刻统一的具体程度不同而已。政治哲学与现实始终保持距离才能丰富思想源泉,规避利益驱使与诱惑。哲学追求从整体上理解经验,而政治活动的目标是改变短暂的条件。如果政治哲学仅限于思考政治问题,就会沦为政治的奴隶。
热门推荐
  • 十耀

    十耀

    从小爱篮球的他,他将带领十耀向冠军进击!
  • 常用食物相克1000问

    常用食物相克1000问

    自古以来,人们就已认识到食物的相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常见食物的相克与最佳搭配经验,并代代传承下来。现代饮食科学已证明,一日三餐中确有许多学问和讲究。会吃的人,饮食搭配得当,既能满足身体的营养所需,又能强身健体;不注重吃的人,常常步入饮食误区,吃到一些相克的食物却不知其“情”,结果不但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反而对自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因此而中毒或引发某种病疾。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 掌事姑姑

    掌事姑姑

    身为掌事姑姑,穆荑已经习惯了王府后院的杂事,习惯了看各种美人为了几日恩宠而斗争,这座王府像一座牢笼,吞噬了许多如花女子的命运,也吞噬她美好的青春,最终磨平她的性子。她无爱无恨,心如止水,以为可以逃离,然而一封册封诏书改变她的命运……
  • 厚黑管人学

    厚黑管人学

    本书集领导集体管人、用人的智慧,谋略于一体,剖析了领导厚黑的理论与实践。
  • 南纬以南北纬以北

    南纬以南北纬以北

    文案:可喜你是我妹妹,这人海之中的相遇与重逢,来得这样仓促而必然。可悲我们是兄妹,如南北两极相望,无论靠得多近,始终隔着冰川与海洋我有想过离开你,但是,我找遍了全世界,都找不到一个没有你的角落。本文已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名《你是我最倔强的决定》。
  • 国学:我们共同对话

    国学:我们共同对话

    本书主要内容有:国学的内涵、特性、意义、方法,儒家“人性论”的现实启示,现实需要老庄,儒道之外说诸家,史学经典导读,传统戏曲的特性,戏曲脸谱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传统戏曲的影响,传统小说的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等等。1、内容上,与常见的国学专著不同。本书一般的资料性、记忆性知识不讲或少讲,增加了一般国学书中没有的古诗读诵吟唱艺术和诗歌、戏曲、小说的特性解读等,更切合中小学教师的兴趣的和教学实际,适合作为教师的国学培训教材。2、写作上,与一般的教材不同。本书采用通俗的文字和师生互动对话的形式,读来比专家学者的国学书更亲切、更鲜活,更易懂,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的阅读。
  • 史海探真:为中国哲人申辨

    史海探真:为中国哲人申辨

    本书探讨了中国思想史或教育史上的人物,大体上可用“哲人”来概括他们,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也有相对没那么出名的陈白沙、容闳、徐复观等。
  • 南柯一梦舞倾城

    南柯一梦舞倾城

    一场离奇的穿越,让她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成为相国爱女,就在她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之时,意外发生了,身陷囹圄的她面对另一个国破家亡的王爷,再加上敌国傲慢的太子,他们三个将会发生一段怎样的故事?而她的最终选择又会是谁?又或是出现了更多的意想不到?故事的结局只待你来解开。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昭华散

    昭华散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爱你不悔!一念之间成为圣朝公主,城墙之后,已是和亲辽国的王妃。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她仿佛记得那时郎骑竹马来,却不知撷去了谁手中青梅。她空有琴色双绝,却城外断琴别中原,终生不启。四个皇子一夺君王,三个侍妾各有心机,斗破辽宫只为谁?她要占他全心,可他身后又有何秘密?辽原无疆,谁为她抚一曲古琴,冠名昭华。
  • 冷爱公主VS风云四王子

    冷爱公主VS风云四王子

    自从他的妈妈抢走了她的爸爸,他成了她的非亲哥哥,她就开始了对他疯狂的报复。七岁的时候,她在他的冷饮里放了一把泻药,害得他差一点拉死。八岁的时候,她趁他不注意把他推进了游泳池,害的他差一点淹死。十岁的时候,她把他骗进了一间偏僻的小屋,关了整整三天,害的他差一点饿死……总而言之,小时候的他在她的手里,九死一生。直到十一岁的时候,她和她的妈妈去了另一个国家,离开了他……几年以后,在风云高中他们重逢时,他已经成了叱咤风云的风云王子,而她,只是一个小小的转校生……风水轮流转,终于轮到她被他整的九死一生,苦不堪言……不过,最后谁输谁赢,不一定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