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7600000024

第24章 伴君伴虎 忠良被诛(1)

——晁错

汉高祖刘邦在与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封了不少功臣为王为侯,如韩信、彭越等,也承认了一些项羽封的王,这就导致了汉初存在着一些强大的不是由刘家的人受封的王,被称为异姓王。异姓王的存在,对刘家的天下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刘邦想了很多办法,用了很多残忍的手段,逐渐地铲除了这些异姓王。韩信的覆灭就是一例。刘邦觉得,异姓的人与自己不同心,不能为王,但是本家的人却可以为王,同心协力地保护刘家的天下。因此,刘邦封了不少自己的家人为王,并且制定了“非刘姓不王”的政策。诸王的土地占去了西汉帝国的大半。而且,这些同姓王并不像刘邦想象的那样,可以成为天子的辅助力量,反而成了社会动乱的根源。为了铲除这些祸根,西汉王朝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作出了重大的牺牲。晁错就是为此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一个人。

晁错是颍川(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人,生活在汉文帝、景帝的时代。高祖刘邦死后,长子刘盈继位,后世称为惠帝。惠帝在位七年就死了。他的母亲吕太后专政十几年,企图为吕家夺取刘家的天下,最后阴谋被高祖的几个大臣击败。这样,高祖的另一个儿子刘恒当上了皇帝,他就是文帝。晁错年轻时曾经学习申不害、商鞅等人的法家理论。后来,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学识渊博,在朝廷中当上一个名为太常掌故的官,负责祭祀、礼乐制度等等。文帝的时代,经过“秦火”之后,研究《尚书》的人已经很少。但《尚书》是夏、商、周几个朝代治理国家的重要文献,对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所以文帝想找一些懂得《尚书》的人。他们打听到济南有一个叫伏生的人,对《尚书》造诣颇深。但这个人是秦代的博士,到文帝时代已经九十多岁了,不可能请他到宫中来了。文帝就命令太常派一个人去跟他学《尚书》,太常就派晁错去了。学成归来后,文帝先让他当太子的舍人,然后又提为门大夫,再提为博士。

晁错给文帝上疏,向他说明太子聪明过人、技艺超群,但在统治国家的“术数”,即方法和谋略方面还有所不足,应该选择一位懂得治国“术数”的人来辅导太子。文帝看了晁错的上疏很高兴,觉得他就能胜任这个任务。于是,又提他为太子家令,差不多相当于太子家的总管。太子全家人都很喜欢晁错,把他叫作“智囊”。

那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开始为害中原。晁错又给文帝上疏,分析匈奴与中原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以及制伏匈奴的策略。这些策略很受文帝的赏识。

为了加强和巩固边防,他又上疏提出了鼓励内地人口移居边疆,用以加强边防的建议,叫作“徙民实边”。他认为这样既可以使内地的人民不必远去边疆屯戍,边疆的人民也可以过上安宁的生活。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鼓励内地的人移居边疆,并确实起到了减少屯戍、节省经费的作用。他又建议国家出钱为实边的人民修筑房屋,使他们安心长期居住在边疆,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军事训练。他的这些建议,对减少匈奴为害边疆、巩固边防起了一定的作用。

有一次,文帝命令大臣们给他提出各种建议,他要从中选拔一些懂得国家大体又能“直言极谏”的人,也就是有意见就能讲、对皇帝的差错也敢于极力谏止的人。这种建议被称为对策。当时有一百多位大臣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但文帝认为,还得属晁错的对策最好。

“什么叫作‘直言极谏’呢?”晁错在自己的对策中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直言极谏就是要敢于纠正陛下的失误,敢于指出陛下的过错。要能够表扬陛下的美德,赞颂陛下的功绩。要让陛下在内部没有错误的行为,在外面没有不好的名声。”他还举出了很多古代的例证。然后,他急转直下,矛头居然冲着皇帝去了:“陛下很聪明,有道德。可是,陛下已经当了十六年皇帝了,国民不见富裕起来,盗贼不见减少,边境也不太安宁,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陛下没有能够亲身听取群臣的各种意见。大臣们都是陛下选拔上来的,可是他们却不能经常地见到陛下。光阴在无情地流逝,却一直见不到陛下治理天下的功德,臣暗地里在替陛下可惜。”

晁错向文帝提出的建议很多,像实边建议这样被采纳的并不多。这次他的对策是够尖刻的了,文帝听了心里也不大是滋味。但这是他要求人家讲的,所以也不好真动肝火。并且,他觉得晁错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让他当了中大夫。这是一种相当于皇帝的顾问的官职。

历来的皇帝很少有能真正容得臣下的激烈批评的。晁错的对策,语言是够刻薄的了,但文帝不敢发火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皇帝的权威并没有像秦始皇时代那样完全树立起来。我们前面讲过,高祖时代封了大量的同姓王。有的王土地跨有几个郡,他们的政权机构相当庞大,有的不亚于中央政府。皇帝也奈何他们不得。而全国的土地,王侯的封地就占去了一大半,皇帝的权威树立不起来也就不奇怪了。

晁错对这种情况很焦急,他觉得这样下去肯定会发生危机。所以,他又向文帝提出了削弱诸侯和修改法令的建议。他连续三十几次上疏提出这个建议,但文帝都没有理会。对他的这些建议,太子刘启倒是很赞成。

吴王刘濞(bì)就是这些同姓王中势力较大的一个。他是高祖刘邦的侄子。当年,他曾随高祖打败谋反的黥(qíng)布有功,被封为吴王,领有三郡五十三城。这时,他的势力更加强大。诸侯与中央政府的主要联系,就是每年定期到首都进贡并朝拜天子。但是吴王却借口自己有病不来朝拜。文帝派人调查,发现他是装病。这时,晁错多次上疏对文帝讲:“吴王的做法有些太过分了,这样下去必有隐患。希望陛下利用这个机会削去他的一部分封地。”文帝不但没有接受晁错的建议,反而赏赐给吴王手杖,表示对他的宽容。所以,吴王就更加骄横了。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死了,太子刘启继承帝位,后世称为景帝。景帝任晁错为内史,掌管首都地区的治理。由于景帝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同他有特殊的关系,所以景帝继位以后,对自己的老师晁错的话还是很尊重的。景帝对晁错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官位最高的九卿,让他主持修改了许多法律条令。皇帝的信任,特别是晁错历来主张削弱诸侯的势力,引起了一些人的忌妒、不满和不安。就说郎中袁盎吧,他本来也是赞成削弱诸侯势力的,但他却与晁错不和。晁错坐在屋里的时候,他决不进屋。同样,他在屋中的时候,晁错也不肯进。这样,两个人竟没有在一起说过话。后来晁错揭发袁盎曾经接受吴王的礼物,袁盎被免官回家,成为百姓。袁盎与丞相申屠嘉关系密切,而申屠嘉是极力反对削弱诸侯的,对晁错恨之入骨。

有一天刚刚上朝,丞相申屠嘉就向景帝奏了一本:“臣请陛下下令廷尉诛晁错!”

景帝一愣。他知道申屠嘉对他重用晁错大有意见,但想不到申屠嘉竟要一下子置晁错于死地,就问:“为什么?”

“晁错擅自把宗庙的墙凿穿,给自己的内史府另开出一个门来。这是对先帝先祖的大不敬。罪当诛!”

原来,内史府距离皇家的宗庙很近,中间只隔着一道矮墙。这道矮墙并不是宗庙的正式院墙,只是围住了宗庙外面的空地。但它也挡住了内史府的出口。于是,晁错就在这矮墙上开了一道门,作为内史府的出口。想不到申屠嘉竟以这件事为由,对晁错大兴问罪之师。幸好在申屠嘉要奏本之前,有人把这个消息透露给晁错,晁错已经向景帝作了解释。所以,景帝听了申屠嘉的话以后,很快就答复他说:

“那只是宗庙园地的围墙,不是大墙,这不能算犯法。”一句话就把这个事给搪塞过去了。如果不是晁错事先做了工作,那么当朝上有人揭发晃错破坏宗庙的时候,那可是真有被认定为死罪的可能的,说不定晁错的脑袋就真的保不住了。

申屠嘉本以为这次抓住了晁错的一个大把柄,一定可以置他于死地,不想皇帝一句话就给他堵回来了,气得他四肢颤抖。他咬牙切齿地对同他一样反对晁错的长史说:“我应该先斩了他,然后再奏。我以为这一奏肯定成功,想不到却耽误事了!”申屠嘉一气之下大病一场,医治无效,竟被气死了。

同类推荐
  • 风月天唐

    风月天唐

    两坛男儿烈酒,丰塑乱世铁骨柔情;三分历史笔墨,书尽别样世事沧桑;QQ群:179648838新书《江山权色》,新笔名:倦孤心,已发布。在创世中文网,以及qq阅读app都可以搜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 强国复兴

    强国复兴

    拥有外贸业务员、键盘政治家、侃爷这三重身份的师思忠穿越到了清末的1890年,而他能够做的也就是一件事情了。“你说我要做什么?我除了反清,建立国家,然后再次把国家弄得强大,让中国这个强国再次崛起而已。反正每一个穿越到了清朝的穿越者不就是这么做的吗?穿清不造反,那个花套电钻啊!所以,不让我的那个花套电钻,为了不让读者失望,为了从读者那里弄些稿费,那我也都只能够反清,然后让中国再次崛起了,没有别的选择了。所以,小鬼子、老毛子、高卢鸡、约翰牛、山姆大叔,不是我要把你们打得如此惨兮兮的,是各位读者大大们要求的,真的不怪我我啊!”师思忠一脸憨笑的说道。
  • 百晓——江南传统文化的N个由来

    百晓——江南传统文化的N个由来

    百晓,在吴语中可以理解为见多识广、百事通晓。江南传统文化中,有无数令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东西,自幼浸淫其间,仿佛从来不需要思索。比如吃饭为什么用筷子而不用手?吴和鱼是什么关系?园林里是否要种庄稼?最初抽“淡巴菰”的人是谁?昆曲怎么催生了三弦?孟郊为什么要写《游子吟》?比甲骨文还要早一千年的文字是什么?……许多问题若想追根究底,就让人挠头皮了,往往讲不出子丑寅卯。然而一旦有所发现,却有无穷的快乐。
  • 霸明

    霸明

    胡惟庸急匆匆奔了进来,气急败坏道:“郭晓聪,你三个老婆,还要与我的女儿吊膀子,我要到皇上那儿告你去。”朱元璋从屏风后转出,拍拍胡惟庸的肩膀:“郭爱卿是我大明江山的擎天之柱,有婿如此夫复何求,朕正准备招他做驸马,你不要和朕争哦。”郭晓聪勉为其难挠挠脑袋:“臣的府邸太过狭窄,只怕委屈了公主。”;朱元璋笑眯眯指着胡惟庸:“听说他新盖了一座大宅子,你即可带人抄了他的家,宅子就赏你了。”
  • 新唐

    新唐

    天宝九年,华清池歌舞霓裳,安禄山厉兵秣马,大唐盛世即将化作一团璀璨的烟花,开放包容的华夏文明即将滑向保守内敛的深渊。一个少年,来到了长安,发誓夺回他失去的一切……从江湖到庙堂;从沙漠到海洋;赫赫武功,锦绣文章,再造一个雄浑壮丽的大唐!
热门推荐
  • 血坠

    血坠

    天才伍刑被废,寻死时误服了太上老君留下的炼丹失败品,竟获得阴阳五行七道灵根,可以吞噬兽魂来获得灵兽的能力!境界暴涨、手段百变,伍刑力压八方俊杰!然而在他风头正劲时,他得知自己所处的“黄元大陆”即将毁灭,面临天道大劫,伍刑能否到达传说中的境界,逆天而行,逍遥天外?
  • 纯萌宫女:卧底鬼王府

    纯萌宫女:卧底鬼王府

    大周国的楚王府,每个月的十六都会从里面搬出一具少女的尸体。传闻楚王府练功走火入魔,每个月的十五都要吸食一个少女的血来恢复正常,两年来从未间断。可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外人不得而知。冷若水为了救爹爹,卖身到王府做卧底,想要弄清楚真相,开始了她的卖萌七十二计。第一计,投怀送抱。趴在梯子上,看到王爷走过来,故意脚下一滑,想要他来个英雄救美。只听到啪的一声,狠狠的摔在了地上,痛的她直咧嘴。冷面鬼王走过去看都没看一眼、没关系,我还有第二计,第三计............
  • 赢在战略:对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赢在战略:对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我国企业正进入战略管理时代。这是一种进步,是我国企业自身成长和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战略管理时代,既意味着一种必然的要求,也意味着挑战和考验。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有明确的战略。国内外许多企业的实践表明,一个企业战略的优势不仅决定着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而且也决定着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确立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能提高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春秋南山剑

    春秋南山剑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人杰辈出。春秋五霸,南有大楚,楚有南山。有一异鸟,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冲天异鸟虽离矣,留有绝强气脉,大楚国运皆在于此。
  • 穿越之天痕

    穿越之天痕

    一段回归远古之旅,获得巨大力量,却承载着保护历史,保护未来的重责
  • 道玄天尊

    道玄天尊

    道有九重境,一重一层天。问道三生,许我不悔。九天之上,真是至高吗?问道如我,登临九天,才发现此方世界的真实一角。
  • 女人逃不过本王手掌心

    女人逃不过本王手掌心

    终抵不过前世恋人爱的呼唤,穿越时空来到你的身旁,终抵不过命运的纠缠,在异世不安的存在,这一世,是否抵得过上天的安排,不在你面前魂飞魄散~~
  • 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中的每一则小故事都发人自省、启人深思。不但有助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偶发的困难情况,而且许多故事和寓言具有的伟大的智慧理念,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我及人类的本质,由此领悟更多的人生哲理。许多故事已经过数百年的世代传承,历经时间的锤炼也沉淀了时代的智慧。在每一则故事或寓言中,我们附以精彩的格言,这些都是最贴切的提示,有画龙点睛之妙。《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部分的解读至情至理、丝丝人扣,是对故事或寓言的完美诠释。
  • 写给天空的情书

    写给天空的情书

    《写给天空的情书》:她是一位年届八旬的老人,退休后,一直生活在乡下的篱笆院里。她似乎并不缺少钱花,只是在闲暇的时候,侍弄些花草和果蔬…… 由朱丹崖编著的《写给天空的情书》共6篇,主要内容为花开是最好的借口,有月光,我们就不慌,不要等到机遇的柿子成熟,整只整只的忧伤,微喇的时光,有一种爱像海绵。
  • 穿越时空恋上你

    穿越时空恋上你

    她出个车祸竟然穿越了,一朝梦醒成了亡国公主。逃亡不成反被破身,坠崖逃生才得以看清这个兵荒马乱的异世。他是邪肆的帝王,江山美人尽在手,却抵不住体内的奇毒。她与他的命运注定了纠缠,利用与被利用,谁才是谁的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