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5700000003

第3章 礼仪

家对于人们来说都是温馨和舒适的,它是我们的归宿,也是我们的依靠。像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就叫作成家。当然有了家就要有家具,没有家具的家只能称为房子,现在的人很难想像在没有家具的房子里如何生活,因为我们的生活大多是在家具上度过的。

最早出现的家具——席

大约五、六千年以前,先民们开始逐渐从游牧状态向农耕时代转变,最早的房子就是山洞或是在土坑上加个顶子,称为穴居。为了使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先民们建起了自己的房屋,“家”这个字就出现了。

从象形文字来看,家这个字就是有顶的房子里养着猪。因为再早的时候,人们饲养的主要是牛羊,牛羊可以跟着人们一起迁徙,而猪不能。人们只有定居下来才能养猪,有了房子、有了家就可以遮风蔽雨,可以休养生息。定居下来的祖先们开始围绕着家生活,这时家里的器物也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增删。

定居下来的祖先们,最先拥有的家具可能就是席。有了席,就可以在上面坐卧。家具是随着人们不同的需要产生的,在这个时期,席就变得异常重要。因为室内铺着席,所以古人进屋之前都是要把鞋脱在外面。

一张席子上的礼仪

席除了实用性以外,很快就有了一系列的使用规定,比如天子五重席、诸侯三重席、士大夫二重席。这时,对于席的编织花纹、质地、封边、大小,对几个人可以席坐一张席就有了明确的规定。人们在家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席上度过的,谁坐在什么位置也慢慢地固定下来。一家之主一定是坐在最好的位置上,夏天通风、冬天向阳,这个位置的席就是主人的席,即主席。

关于坐的礼仪,观复博物馆马未都先生说:“中国人今天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儿就是主席,从《礼记》中就可以查到关于主席的痕迹,《礼记》中讲道:群居五人,长者必一席。意思是说五个人聚在一块儿,就不能坐在一张席子上了,长者、有身份的人,要单独坐在一个小席子上,这样就形成了主席这个概念。英语单词chairman是指椅子上的男人,而我们称主要席子上的那个男人,就是主席。”

现在的人如果没有沙发、椅子、凳子而是每天坐在席上面工作和生活,恐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但如果想象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们,他们不但都是坐在地上,而且还要跪坐,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这种跪坐的方式叫跽(jì)坐,臀部离开脚踝叫跪。这样的坐姿和当时的服装有很大关系。那时,裤子还远远没有出现,更不用说内衣了。人们穿的上半身叫衣,下边类似裙子的叫作裳,合起来今天念衣裳。

席子与礼仪 按照规定,天子坐的席子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之席两重,席的花纹也有差别,显示了等级差异,即便是在家独处也不可铺错了。

我们今天坐在地上的方式在古代不仅是不雅观的,也是非常不礼貌的。这种敞开腿像簸箕一样的坐姿叫作踞坐,也叫箕坐。汉代韩婴写的《韩诗外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孟子有一天到他母亲面前告状,要休掉自己的妻子,原因是他进门看见妻子踞坐,就是像簸箕一样坐着,然而孟母则是站在儿媳的立场上批评了孟子,因为他没有通报就进屋是失礼在先了。

有趣的是,至今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席地而坐仍然盛行。中国的近邻日本,在一些传统的场合,还可以看到跽坐的场面。日本的榻榻米几乎就是由席演变而来的,他们的坐姿或许能让今天的我们感受到古人的状态。因为有了席,人们才能跪坐在上边,各种相应的礼制也就随之产生了。

几的出现

尽管对于习惯了跪坐的人们来说,这种姿势并不是很累,但坐长了总有累的时候,特别是老年人,因此便有了凭几,它的功能就是当人们跪坐累了以后,有个器物可以凭靠一下。

在这幅《伏生授经图》中,人们可以看到当时几种不同的坐姿,以及伏生倚靠的凭几。传说,伏生冒着生命危险,将一些古籍藏了起来,躲过了秦始皇的焚书大劫。到了汉文帝时,九十多岁的伏生开始讲授他珍藏的古籍。因为年迈,他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的话只有女儿羲娥才能听懂,于是伏生就讲给女儿听,再由女儿转述。伏生因为年势已高,已经不再讲究坐姿,而且身旁还有一只凭几。

“几”这个字,从形象上就可以看出它的形状。后来,凭几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慢慢地有了半圆形的,和更加宽大的几。有的几上面也可以放些东西,有的几就像今天的茶几。

屏风的出现

今天,人们若是坐在地毯上,或是躺在地上睡觉,会感觉到门外吹来的风。而古代的房屋并不像今天的样子,它没有四面封起来的墙,门窗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严紧,人们席地而坐,身后放一个遮挡物,既安全又挡风,这就有了屏风,古人叫作 (yǐ)。渐渐地,屏风也有了权威和仪式的象征。

为什么叫屏风呢?因为它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东西,可以隔断的东西,所以我们今天也叫屏障。古人最早称屏风叫“囗”,本身也是一个依靠、依挡的意思。屏出现以后,它就把空间作了一个有限度的隔离。在古代,如果我们在一个大的空间中,需要摆出一个主位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屏。

直到今天还是这样,我们看国宾接待的时候,领导人后面一定有一个大屏风,即使没有屏风也有一张巨大的画,表明这个屏风的存在,这是我们古代文化的礼仪所留下来的。

屏风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有庄严的作用;第二是有挡风的作用;第三是有安全的作用。

传说这是宋人画的一幅《女孝经图》。尽管是宋代的绘画,我们仍然能看出古人房间里屏风的使用、坐的位置,以及不同的坐姿。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当年房屋的开放式的结构。

广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院院长方海说:“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是决定了家具的发展,比如说,在古代中国,我们是席地而坐的,因此,我们所有的家具都是低家具,我们是坐在一个毯子上,或者是坐在一个坐垫上,又或者是坐在一个席子上,前面摆着小托盘,或者是一个矮的小茶几。人们睡在一个矮的床榻上。到了唐代,人们慢慢开始坐高了,坐高的原因很多,其中,胡床的传入、佛教的传入,都引起了中国人行为方式的改变。我们开始越坐越高,这个时候才开始出现了座椅,开始了座椅时代。”

高坐的椅凳

今天的家家户户都有椅子凳子,是什么时候,又是为什么出现了这些高坐的家具呢?

在中亚、埃及等地,四千年前就有了高坐具。在中国,东汉之后,陷入了数百年的分裂状态,连年的战乱、民族的交融、佛教的传播等,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现象。

魏晋时期的人们,或许觉得佛教僧侣们高坐的方式,体现出了一种尊严、一种庄重,于是开始模仿和接受这一坐姿,高型的坐具随之也慢慢兴起。此时,服装的变迁也使高坐成为了一种可能。然而这一坐起来的过程,持续了五六百年才基本完成。

观复博物馆马未都说:“高坐起来,人们对家具的要求不仅仅是桌椅的高度,还要求了视觉之内的所有家具的高度,比如柜子,我们的柜子明显比日本和韩国的高,我们的大顶箱柜,高的有三米多,壮观之极,如果是坐在地上,这么高的柜子会使人感到很不舒服,所以我们的家具,就随之全部升高,包括衣架、屏风等等。”

曾经在加州博物馆工作的柯蒂斯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中国古典家具文化,他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一变化的过程。

柯蒂斯认为:按照席地而坐的变化,要坐在有高度的椅子上,一定跟佛教有关系。因为佛教进入中国,也带来了高的椅子。这是因为要配上符合儒家地位的概念。我们从云冈石窟、敦煌石窟那里都能看到,早期的佛像都是坐在佛座和小凳子上面的。

中国文化也会受外国文化的影响,在对外国文化吸收、消化的过程中,不断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的过程,这个变化不是一百年、两百年就能形成的,它有可能是五六百年才形成的。

《韩熙载夜宴图》也许是中国古画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幅。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史的专家们纷纷从画中的生活场景寻找着各自的证据。

韩熙载是南唐时期的吏部员外郎,为了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猜测他有政治野心,他每日花天酒地,与宾客纵情嬉戏。皇帝于是派顾闳中前去观察,顾闳中回来后画了这幅画向李煜汇报。虽然这幅画到底是不是顾闳中画的,是不是当时的原画,是后来别人画的、还是临摹的,至今仍有争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幅画至少是南宋之前的画作。不管怎样,这幅画为我们展示了宋代之前的众多家具形制以及它们的使用情况。

在这幅画里边出现了很多家具,特别是椅子。椅子的出现除了功能上满足了高坐的需求外,更主要的,是它带有浓浓的地位感和庄重性。直到今天,一个单位或部门最主要的位置和最大最好的那把椅子一定是最重要的那个人坐的,这把椅子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而在《韩熙载夜宴图》中,椅子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随处摆放。大家不分官阶,欢聚一堂,表现出了韩熙载对于政治、仕途不屑一顾的心情,用以打消皇帝的猜测。

一张椅子,除了在功能上能让我们看到使用者的状态,还能从它的结构上,看到它背后的制作者,也就是匠人对于木结构的种种思考和把握。中国传统上把家具与盖房统统称为木作。盖房的人叫大木作,做家具的人叫小木作或细木作。

木结构的房屋缩小了就是家具,它们之间几乎就是大小的区别,这幅示意图也许可以让人们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桌子也是同样的原理,都是用四根立柱来支撑重量。

远古的生活和今天比起来异常艰辛,然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今天却没有什么不同。先民们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的生活舒适和方便,这是家具最先出现的动机。

人们从远古的游牧时代慢慢走向了定居生活,有了家,有了家具,尽管这些家具还很简单粗糙,实用的功能始终占据着第一位。但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带有了多重的文化指向,人们赋予了它礼仪上的、美学上的种种元素。人类文明的进程,文化的传播,无不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我们今天,可以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去追溯那些惊心动魄的变革、激动人心的进步。面对一件件传世的家具,我们可以凝想,古人是如何在这上面憩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就承载着千百年的传统。

同类推荐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嘉典

    嘉典

    本书由十三章组成,分别介绍了我国各大节日的庆典的由来,风俗习惯,以及如何策划和操作。
  •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本书研讨生肖虎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热门推荐
  • 阴丹内篇

    阴丹内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教室

    鬼教室

    几位青年意外踏步一间荒废学校,在校内遇到了一连串怪事,当他们想抽身离开却已晚矣,唯有与校中恶灵斗智斗勇,但冥冥中因果早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

    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

    本书通过破译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势以及服饰、装扮等,让你更清楚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意思,使沟通能够更顺利地进行。本书分男人篇和女人篇,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很强。
  • 抛开感性 保持理性

    抛开感性 保持理性

    现代千篇一律的生活让人很难保持自己的个性,唯个性之人才能有大作为。抛开感性,保持理性,才能让人生充满丰富的色彩,才能在芸芸众生之中凸显出自己的个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继而发展出自己的专长,做与众不同的成功之人!
  • 三生镜谜之废逆重缘

    三生镜谜之废逆重缘

    22世纪噬魂宫,宫主因一枚戒指穿到了,紫宸大陆的废材四小姐身上。原以为这一世可以安稳度过,却不想这身子的身份不简单。他,魔界的魔王大人,冷魅高傲,风华绝代,当他遇见了她,是一世情深,还是辗转千回.欢迎加入群---551312844。
  • 超级娱乐大亨

    超级娱乐大亨

    银南市属于华夏国一个较为偏远且发展落后的城市,在这里有一座游乐场,占地不过一万平方,每天却有无数豪车趋之若鹜,甚至有不少外地来客都因此在银南买房安家。惊奇的是,偌大的游乐场内竟然没有一个售票员,所有人都按规矩排好队,挨个买票。“什么?你是XX首富?不好意思,你看那,再看那,都是首富。”“什么?你要多给钱不排队?不好意思,这里价格公道,机器售票,老板视金钱如粪土,给再多钱也得排队。”“什么?你说老板不在乎钱为什么还在游乐场门口收门票?你特么哪那么多为什么,爱玩不玩,不玩滚蛋!”
  • 仙君恋上女魔头

    仙君恋上女魔头

    场景一:顾沉香漫不经心悠悠的道:看了本宫的身子是不是该杀了你呢?芙夕叶暗暗叫苦,她就看了点胸膛好吧!什么叫身子啊…我勒个去!她吐槽到:不是吧妖精,看你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没想到却是衣冠禽兽,连小孩都不放过、嗤嗤…真叫人寒心勒!难怪雷都要劈你。场景二;他意味深长的道:看来本宫高估你了…芙夕叶觉得莫名其妙,莫非他脑子有问题?她不禁感叹,看来上天是公平的给了他副好皮囊却没给他脑子!场景三;她突然眼泪朦胧,带哭腔楚楚可怜的眼神,跑过去抱着老妖精的大腿道“爹爹、孩儿终于追到你了”场景四:樊音你不是神圣不可侵犯吗?本座偏要侵犯'说完便吻了下去.....
  • 风雪异乡人

    风雪异乡人

    风谷少年的风雪归乡路~与人争与天地争最后不过是与自己争~当你的存在成了丑陋~又该如何自处~注:口味清淡适中,喜好修真成仙屌丝无敌意淫艳遇@#¥%&*#@%……者,如有不适,我也不管~~~
  • 梦溪笔谈(中华国学经典)

    梦溪笔谈(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