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3100000003

第3章 理论篇(2)

贝拉考上了重点中学,收到通知后,他高兴极了,连忙跑回家向爸爸妈妈报喜。他说:“听说在重点中学读过书的很多学生考上了哈佛大学,我现在是重点中学的学生了,那么我也能考上哈佛大学了。爸爸妈妈你们说,真的是这样吗?”

爸爸高兴地说:“孩子,是这样的!”

妈妈也随声附和道:“你说的没错!”

请问,贝拉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如果你认为不对,那么根据在哪?

提示:很多学生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生,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本质。

用已知推理未知,得到新知

逻辑的根本任务就是总结正确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他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获得新知识的思维工具。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一种推理的逻辑形式:

1.所有工人都是劳动者,所有矿工都是工人,所以,所有矿工都是劳动者。

2.所有服务人员都应使用文明语言,所有商店售货员都是服务人员,所以,所有商店售货员都应使用文明语言。

1、2两段话,从思维形式上看都是推理,虽然内容不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形式结构,即:

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所以,所有S都是P。

我们再来看一件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某天清晨,一家工厂的部门经理到处寻找电工艾伦,因为工厂的电力系统出现了故障。可是很多人都说没看到艾伦,只有同事哈利若有所悟地指着艾伦的工具箱说:“艾伦来了,因为他的工具箱已经打开了锁,而昨天下班时,我看见他锁好工具箱才离开的。”

经理听到这话,觉得有道理,就在工具箱边等了一会。果然,艾伦很快就从外面走了进来。在许多人都不知道艾伦来没来的情况下,为什么哈利知道他来了呢?这是因为哈利借助逻辑推理得到了新的认识。即:

只有艾伦来了,他的工具箱才打开了锁,他的工具箱打开了锁,所以,艾伦已经来了。

可见,拥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多生活中的小困惑都能迎刃而解。从科学发展方面看,在科学研究中的任何一个联想或顿悟,都包含着逻辑推理。而且,推理往往会成为科学发现的先导,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英国医生琴纳看到挤奶女工的手指接触到长着天花的牛身上的脓浆,便被传染上了牛痘,但是疮口愈合后,这些女工便不会再生天花了。他由此联想到:给人接种牛痘可以免除天花。于是,琴纳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反复试验,最后获得了成功。从此,人类用种牛痘的方法免除了天花的威胁。从逻辑上看,琴纳的发现是借助类比推理进行思考的结果。

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事实和数据后,通过正确的逻辑推理而获得的。例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率”,就是根据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化学元素的各种性质,进行归纳而得到的科学规律。他所借助的思维工具主要是归纳推理。

最能体现逻辑推导作用的要算欧几里得几何学,其中的每一条定理,都是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或已被证明的定理,一步步通过演绎推理推导出来的,从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赞誉欧几里得几何学是“一个逻辑体系的奇迹,这个逻辑体系如此精密地一步一步推进,以致它的每一个命题都是绝对不容置疑的”。

以上事例说明,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逻辑都是认识客观事物、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思维工具。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每一项新突破、新成果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除去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外,重要的是人们的主观因素。显然,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自觉地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逻辑,必然有助于发展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对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哈佛大学的教室管理条例中,有一条规定是这样的:“在教室晚自习的同学,最后走的要把教室门锁好。”有一天晚上,某系二年级学生A、B、C、D四人在一间教室里上自习,最后离开教室的那位同学忘记了锁门。凑巧的是,当晚有小偷光顾了该教室,偷走了教室里所有电子设备。

第二天早晨,管理员发现后,经过调查,证实当晚在该教室自习的同学只有A、B、C、D四个人,并且了解到他们离开教室后是直接回宿舍的。于是管理员就问他们是谁最后离开教室的,但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只是给出了如下的回答。

A说:“我回宿舍路过C的房间时,看见C还没睡。”

B说:“我和D住同一间宿舍,我回来时看见他已经睡了,然后我也马上就睡了。”

C说:“我经过B的房间时,发现他正准备上床睡觉。”

D说:“我早早就睡了,根本不知道谁最后回来的。”

管理员相信他们讲的都是实话,而且根据他们所说的情况,很快判定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是谁。那么究竟是谁最后离开教室的呢?管理员为什么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呢?

提示:回到宿舍的先后顺序也就是离开教室的顺序。

避免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

“逻辑”是个多义词,人们常常在言谈中听到,或在文章中见到这个词,但不一定都能准确地说出这个词的涵义。这是因为“逻辑”这个词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表达意义有所不同。例如:

1.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取代旧的事物,这个过程是合乎逻辑的。

2.他的讲话很有逻辑性。

3.“看人体艺术,就是思想不健康”,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4.大家都应学点逻辑。

在第1句中,“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比如说“历史的逻辑”、“生活的逻辑”等,其中的“逻辑”都是这个意义。在第2句中,“逻辑”是指思维规律。比如平时我们所说的“文章的逻辑”、“合乎逻辑的结论”、“演说的逻辑力量”等等。在第3句中,“逻辑”是指某种特殊的说法。这种用法常见的还有“强盗的逻辑”、“霸道的逻辑”等。第4句中,“逻辑”是指逻辑这门科学。如有人说“应当普及逻辑”、“逻辑不难学”、“我参加了逻辑考试”等,这里的逻辑都是指逻辑学。

逻辑不仅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思维工具,而且是进行表述和论证的思维工具。表述和论证不外乎通过说和写来进行。说话和写文章是人们运用语言传递思想信息的交际方式和途径。说话人人都会,但要把话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写文章更是如此,它是一种书面表达方式,不经过一定的训练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对于说或写,最基本的要求是意思表达清楚,做到这一点,除了注意语法规则外,还要注意逻辑,因为许多语句的语法错误,实际上是不合逻辑造成的。例如:

1.奥巴马的家乡是夏威夷人。

2.哈佛大学天文学家发明了一颗新星。

1句从语法上看,属于主谓不合的错误,实际上是逻辑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把“奥巴马的家乡”和“夏威夷人”这两个没有相容关系的概念联系起来,造成了判断的错误,可见,语言表达上的主谓失合,实际是运用概念的错误。2句从语法上看,属于动宾不合的错误,实际上也是逻辑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把“发明”与“发现”两个概念相混淆,而误用了“发明”这个概念,造成判断的失误。可见,语言表达上的动宾不合,实际也是运用概念的错误。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语言虽然合乎语法规则,却不合乎逻辑。例如:

1.我把母亲和家人接到纽约一起生活。

2.因为所有的文艺都是文化,所以,所有的文化都是文艺。

1句从语法上看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上看,“母亲”和“家人”是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属于逻辑错误。2句从语法上看也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上看,违反推理规则,属于逻辑错误。

此外,有些语言习惯虽然不合逻辑,但已经约定俗成,不影响理解,可不看作逻辑错误,比如“救火”、“好容易”、“打扫卫生”等。

由此看来,要准确表达思想必须既合乎语法,又合乎逻辑,一般来说,语法分析是以逻辑分析为依据,这是因为语言是表达思维的,思维中概念不清就会用词不当,判断不当就会造句错误,推理不合逻辑就会使论述失去说服力。

人们在表达中,除去一般陈述外,还要对提出的观点或看法进行论证,以确定自己的观点,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论证是从事任何工作都要运用的一种复杂的思维形式。在论证过程中,正确运用逻辑推理是严密论证的必要条件。语言表达的论证性体现为具有折服人的逻辑力量。

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指出,列宁演说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他说:“当时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抓住了听众,一步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我记得当时有许多人说:‘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由此可见,逻辑对准确地表述和严密地论证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某食品公司的负责人因批准出售大批过期的奶油而被起诉。这位被告在法庭上对于批准出售过期奶油的事实完全承认,不过他却为自己辩护。他说:“保证公司的利益是每个负责人的责任,我这种行为不过是为了保护公司方面的利益,所以我认为自己这样做事是为了尽自己的责任。”请问,这位被告的自我辩护在逻辑上能否成立?

提示:保护公司的利益没有错,但前提是保护合法的利益。

有逻辑的头脑,才不吃哑巴亏

论辩是论战双方维护自身的观点,反驳对方的思维过程。逻辑的研究最早就是为适应论辩的需要而产生的。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代希腊,在繁荣时期都出现过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文明盛世,各学派之间常常进行激烈的争辩。论辩中无论是证明还是反驳,都离不开逻辑推理,并且双方遵守逻辑规律,不得偷换概念或自相矛盾,否则,争论会得不出任何结果。

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往往由于双方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而争论不休,甚至有人利用人们缺乏逻辑知识,有意违反逻辑,进行诡辩。所谓诡辩,就是故意违反逻辑规则,用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言论,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例如有这样一个“旅行者诡辩”的故事:

有一个旅行者经过长途跋涉后,又饿又渴,发现一家酒店后,他径直走了进去。

“老板,请问汉堡多少钱一份!”

“3美元一份,先生!”

“请给我拿两份。”

老板给旅行者递过两份汉堡后,旅行者又问:“请问黑啤酒多少钱一瓶?”

“6美元一瓶,先生!”

“现在我感到渴比饿更厉害,我想用两份汉堡换一瓶黑啤酒,可以吗?老板!”

“当然可以。”

老板收回了汉堡,拿来一瓶黑啤酒,旅行者一饮而尽,然后背起背包就要离开。

老板急忙说:“请稍等,先生还没有付啤酒钱。”

“我不是用两个汉堡换的啤酒吗?为什么还要给钱?”

“可是两个汉堡的钱你也没有付啊,先生!”

“我没吃你的汉堡,为什么要我付汉堡的钱呢?”老板一时无言以对,听任旅行者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中,旅行者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进行诡辩,使自己听起来似乎有理。其实旅行者在对话过程中,是把“没有付钱的汉堡”偷换为“已经付钱的汉堡”。当老板指出他还没有付汉堡钱的时候,他又把话题由“未付钱”转移到“没有吃”,而由“没有吃”又推出“不付汉堡钱”。实际上,旅行者搞的一系列貌似有理的诡辩,都是违反逻辑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了对付诡辩的办法。他说:“对于一个歧义的名词或歧义的表述,一个人的答辩应当像下面这种样子,说‘在一种含义上它是这样,而在另一种含义上它不是这样’。”“假如你事先不发觉问题的双关性,按你所了解的答复了,而提问的对方把问题看成和你理解不同的含义,你就应该指出:‘那不是我承认时所理解的意思,我是这样理解的。’”

古代欧洲的奴隶社会里,在决定是否处决死囚之前,法官都要抽签请神作最后的判决。规则很简单,法官在两张小纸片上分别写上“生”和“死”两个字,凡能抽到“生”字的死囚,都可以获得赦免。

有一次,一个无辜的农夫被官府里的一个仇人诬告,法官判了他死刑。仇人为了不让他得到赦免,就偷偷地请求法官在两个纸片上都写了“死”字。这样一来,无论农夫抽到哪一张,都难逃一死。但是仇人的诡计被一个善良的官员发现了,他不忍心看到农夫被害,于是借探监为名将此事告诉了农夫,要他当众揭露仇人的阴谋。奇怪的是,农夫却叫这个善良的官员不要把秘密泄露出去,他自有办法死里逃生。

到了抽签定生死的那一天,农夫果然被赦免了。由于他的机智,使仇人的阴谋彻底破产。请问农夫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才让自己死里逃生呢?

提示:虽然两个都是“死”签,但公众并不知情,还以为其中一个写着“活”字。囚犯随便抽出一个都是“死”字,但是剩下的那一个也是“死”字,如果公众只能看到剩下的那一个签,不就意味着囚犯抽中了“活”字吗?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孙子原来这样说

    孙子原来这样说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博大精深的兵书,它从政治、军事、人才等多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战争规律的各种因素,历时两千多年而流传至今。这正反映了这部传世之作的生命力,也体现了我们祖先超人的智慧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灿烂选择。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 论语新读

    论语新读

    本书是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翻译和解读,依《论语》二十篇结集而成。该书力求在现代历史语境下,解读并还原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统治的古代权力-道德型社会,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又有对当下现实的智性关照。
  •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热门推荐
  • 九尾狐的秘密

    九尾狐的秘密

    维格斯默默的画了个圈圈诅咒狐魅,说“无视我,难道我是小透明吗?”狐魅“魅影,有人在说话吗?”魅影“没有。公主殿下。”维格斯说“你们这两个坏狐狸,好狼不和坏狐斗。哼。。”狐魅说“魅影,你知道多少关于灭族之灾的内部情况。”魅影“报告公主殿下。只要您找到冰书馨就可以找到所有大概的情况,她现在应该在光之圣域内吧。”维格斯(弱弱的说一句)“我们可以去找冰焰鸟了吗?”狐魅“你不说我还真忘了。好,我们走吧。”魅影“公主殿下,冰焰鸟就在这个洞穴里啊。”狐魅“也对哦。”维格斯“别乱走。”狐魅“魅影,还是你来带路吧。”魅影“是。”维格斯一边走,一边注意着洞穴了的一种特殊的水晶,——冰焰水晶。
  • 性格诠释

    性格诠释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拥妻成仙

    拥妻成仙

    修真者林枫因抢夺神器被带到一个陌生的世界,灵魂重生在一个人人欺负的傻子身上,修为尽失的他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重新体会到什么是情。灵魂被诅咒的美女医生,背负着家族婚约的美女古修,故意装傻的古修第一美女,一一与其产生纠葛。成仙路上苦难多,一心想要成就大道的他发现,走到最后却终究敌不过情这一字,如若成仙就要抛弃一切,不若醉梦红尘,如若不能拥妻成仙,那这仙成来又有何意?
  • 腹黑皇帝独宠迷糊妻

    腹黑皇帝独宠迷糊妻

    遭男友背叛,突遇车祸,却狗血穿越,这些都不说了,居然还是一个不受宠的皇后,好吧,认了,咦,皇上,你今天是不是没吃药啊,干嘛,别乱摸,他邪魅一笑“怎么,我的女人还不能碰啊”然后,就因为他,我原本平静的生活不平静了
  • 等一人天荒地老

    等一人天荒地老

    那年赴京赶考的他遭遇变故.邂逅了世间最美的女子宰相女儿秋雪.跌落山崖的他失去了记忆得到了创弑神的神笔,画出了梦里的女子,女子从画中走了出来。从次人世间有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女子。他们.互生情意.约定好等走出忘忧谷考上状元娶她为妻.出去后的他被仙人抹去了记忆.无法记得从画里走出的女子红嫣.出去后的他遇上了秋雪.她一等他,考上状元的他却要娶秋雪..............
  • 来自星星的我:烈火军校

    来自星星的我:烈火军校

    海诺一直深信作为一个游戏主角,命途必定是坦荡的,打怪必定是能升级的,美男必定是要倒贴上来的,在学院里必定是要风生水起的……可是,不结婚就要去军校,入学测试倒数第一,召灵召出一丝火苗,大学四年还要去烧锅炉?这个世界搞咩呀?!!!(我唯一的希望是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人心中都有一所军校,里面有傻笑的海诺、冷傲的李斯特、火爆的亚瑟、优雅的欧尼、痴心的都尔,还有一群叽叽喳喳总爱炫灵的骑士们。新作者新书,每个读者都是新朋友,让我们一起创造新的天地!)
  • 巴斗大陆

    巴斗大陆

    这里是大千世界,也称巴斗大陆。万年后的巴斗大陆上,分裂成了东、西、南、北四块领域。东域有修仙者,西域有骑士、法师……南域有修炼灵力的灵士,北域有魔教……
  • 火影之无尽兑换

    火影之无尽兑换

    叶峰意外死亡,穿越火影世界附带无尽兑换系统,晓知剧情,拥有系统,钟爱美女,珍爱生命的他,会不会阻挡宇智波斑的阴谋?或者帮助鸣人拯救忍界?又或者不闻不问隐居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与几个美女相守终生?………………此书并不准备继续写,只是练练开头,
  • 三抢萌妻:邪少的霸道宠制

    三抢萌妻:邪少的霸道宠制

    军训场上,某教官一脸不满的打量着她,“腰太细,体力太差,以后每天早晚跟着我锻炼。”她双手叉腰不服气,“是你体力太变态。”对外,他阴狠毒辣,孤傲的不可一世。对她,他霸道温柔,宠她上天爱她入骨。惦记他的钱他的权,态度好他都可以施舍,唯独惦记他的小青梅,见一个灭一个。可是偏偏还是有那么多人不自量力。“媳妇儿,咱能不这么优秀,不给我竖这么多敌么?灭的好辛苦啊!”*****【爆笑宠文,男女主都腹黑强大。】
  • 教室别恋

    教室别恋

    十年前你是我的老师,十年后你却是我的当事人,我第一个当事人。十年前我有了我们的孩子,但十年后我还是孤家一人,赵宋宁,这辈子你欠了我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