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3000000002

第2章 写作是我生存的方式——略萨

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主要作品:《城市与狗》、《绿房子》、《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莉娅姨妈与作家》、《世界末日之战》、《酒吧长谈》、《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

有些作家给了我一些启发,有些作家让我获益良多,如果我在这里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那无以计数的重重身影将把我们带入浓重的黑暗。他们不仅向我揭示讲故事的秘密技巧,还引领我探索人性的无底深渊,让我既对人性中深藏的英雄的种子肃然起敬,又在人性的野蛮与凶残面前恐惧战栗。

——诺奖演说《献给阅读与虚构的礼赞》

无论我去往何方,秘鲁始终在我心灵深处,我在那里出生、长大、逐渐生成自己的生命形态,那段童年和青年岁月塑造了我的性格、锻就了我的使命,我在那里爱过、恨过、享受过、痛苦过、梦想过。发生在秘鲁的事件总比其他地方的事件更能影响我、打动我、激怒我。我没有特意希望如此,也没有刻意为之,但事情就是这样。

——诺奖演说《献给阅读与虚构的礼赞》

在那个时代,对一个拉丁美洲的年轻人来说,能从事写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文学是不能够当饭吃的一个工作。你不能靠这个工作过活。

——北京演讲《一个人作家的证词》

在一次训话时,他是这样解释的:“应当把睡在这样一位伟人身旁——学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作为一种荣誉去争取。从今以后,三年级的士官生住在最远的那幢楼房里。然后随着升级逐渐住到莱昂西奥·普拉多的塑像身旁来。我希望你们在离开学校的时候,能够像他那样生活。他曾经为那时尚且不叫秘鲁的这样一个国家的自由而战斗。士官生们,在军队里,必须尊重这个象征。那是很了不起的呀!”

——《城市与狗》

“一个人为了生活,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所以你偷钱我理解,”阿基里诺说道,“但是你为什么要把一只猫吊死呢?是不是你因为没有本钱做生意,一怒之下干的?”

——《绿房子》

在那遥远的哈瓦那,满城棕榈,有着天堂般的海滩,枪手横行,游人遍地,在高瓦尔·麦斯特雷的城堡设有空调装置的办公室里,那支多才多艺的创作大军通过无声的电传打字机,每天八小时大概要编造出无数的通奸、自杀、恋爱、决斗、继承遗产、信奉上帝和行凶犯罪的奇闻逸事,然后从这座安的列斯岛向拉丁美洲播送;通过像卢西亚诺·潘多和何塞菲娜·桑切斯这样的播音员,使各国的祖母、姑母、姨妈、堂表姐妹和退休职工怀着幻想度过每天下午的时光。

——《胡莉娅姨妈与作家》

作家小传

略萨,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南部亚雷基帕省首府亚雷基帕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略萨全名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我国台湾地区则多译为尤萨或罗萨。马里奥是他的名字,巴尔加斯是父亲的姓,略萨是母亲的姓,分别代表父亲和母亲的家族。

略萨出生后不久,父母便宣布离异,从此母亲带着略萨在他的外祖父家生活。略萨的外祖父拥有一片棉花种植园,因此可以轻松地供给他和母亲的生活所需。十年后,略萨跟随母亲和家人回到祖国秘鲁,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随后父母复合,全家人在首都利马的郊区定居下来。略萨在那里度过了他快乐的童年时光。

略萨14岁,被父亲送到了军事学校就读。当他读到军校四年级时,写下了第一个舞台剧剧本《印加王的逃遁》。后来,他从军事学校退学,转入另外一所中学读五年级,在那里,他的剧本获得了排演的机会。由学校的同学担任演员,略萨亲自担任导演,《印加王的逃遁》在利马市内的剧场进行了售票公演。这是略萨人生中第一次导演戏剧,同时也奠定了他今后导戏的基础。

1953年,略萨进入利马的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主修文学与法律,同时在两家报社做记者。两年后,年仅19岁的略萨娶了舅妈的妹妹胡利娅姨妈为妻,妻子年长他十岁。

1957年,略萨第一次发表了短篇小说《领袖》和《祖父》,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略萨陆续发表的六篇短篇小说结成了小说集顺利出版,这部作品让他获得了西班牙的雷奥波多·阿拉斯文学奖,但主要都是略萨青年时期的作品。真正奠定他国际声誉的作品是1963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城市与狗》。这本书在秘鲁一经出版,就被迅速地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全世界传播,同时,也很快遭到了秘鲁当局的查禁,一千多本书在一所军事学校的广场被焚毁,直到20世纪80年代,秘鲁开始民主化,《城市与狗》才被当局解禁。不久,一位秘鲁导演就将小说改编成了电影。一年后,一位智利的导演在苏联也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片名叫《美洲豹》。

1964年,略萨与他的第一任妻子协议离婚,两人的婚姻保持了不到十年。一年之后,略萨娶了他的表妹为妻,这段婚姻一直维持到现在。两人养育了两子一女,他们先后成为作家、商人和摄影师,全都事业有成。

1965年,略萨发表了第二部长篇小说《绿房子》。这部小说让他成为1967年首届罗慕洛·加列哥斯国际小说奖得主。1972年,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成为该奖的第二位获得者。

1973年,略萨发表长篇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两年后,作者亲自担任编剧和导演,将小说改编成电影,这是他第一次执导电影。由于政治原因,这部电影到了1981年才在秘鲁国内公开上映。

1977年,略萨经过授证仪式,正式成为秘鲁学院的院士,同年,他发表了《胡莉娅姨妈与作家》,作品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和畅销。在小说中,略萨把自己和前妻作为主角,将自己与前妻共同生活期间发生的鸡零狗碎的家庭琐事变成了叙事的核心。略萨毫不避讳地向公众抖搂自己的私生活,并且没有丝毫的羞愧之心。可是,他的这一做法却彻底冒犯了前妻,也就是故事中的胡莉娅姨妈。被触动痛处的胡莉娅姨妈提笔写出了一本《作家与胡莉娅姨妈》以反驳略萨的说法。不过,她也并没有从中捞到什么好处,从此之后,她再也没有收到《城市与狗》的版税。因为之前,略萨已经将《城市与狗》的版权转让给她,令她可以完全享有小说的版权收益。

当然,这部作品不过是略萨所有小说中的一个小插曲。曾经有过从政经历的略萨认为,“小说需要涉及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因此,他用《城市与狗》和《酒吧长谈》批判极右思想,用《狂人玛伊塔》批判极左思想。1987年,略萨还亲自回到秘鲁组建新政党“自由运动组织”,主张实行全面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随后,他开始声势浩大地参加总统的竞选。

实际上,略萨和政治的接触由来已久。他在大学时期,就参加过秘鲁共产党组织的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思想家的著作。更有趣的是,略萨在秘鲁共产党内的化名叫做阿尔贝托,而《城市与狗》的主要人物“诗人”原名也是阿尔贝托,让人不禁联想,小说中的“诗人”就是略萨的化身。

在20世纪80年代初,秘鲁民主化的第一任总统曾邀请略萨担任总理或者驻英大使,都被他拒绝了。直到1987年,略萨才正式进入政治舞台,并于1989年和藤森谦角逐任期五年的总统之位。可惜,在第二轮投票对决中,藤森谦以57%得票率胜出,随后宣誓就任总统。

竞选总统的事应该是略萨人生中最昏头的一次冲动。1990年6月,藤森谦正式就任总统之后,略萨离开秘鲁,开始了在欧洲的侨居生活。他在舒适的环境里继续写作,并先后到各国的大学做访问学者。不过,他依旧在咀嚼竞选给他带来的冲击。事后,当一位中国学者去拜访略萨时,他还在不住地感慨说:“你很年轻,我受的打击比你多!”可见,竞选失败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2003年4月,《时代》周刊记者采访略萨时问道:“您对支持乌托邦政治思想的作家有什么看法?比如:智利诗人聂鲁达、古巴诗人纪廉、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略萨回答说:“在文学领域,作家迷恋乌托邦思想是自古至今常有的事情。由于热爱文学,作家常常梦想有个完美的世界,梦想有个与自己的希望一致的世界。不幸的是,他们往往把真正地狱般的社会制度看做是完美社会。”

值得庆幸的是,略萨虽然失去了担任总统的机会,却在28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2010年,在诺贝尔文学奖爆了多年的冷门之后,终于颁给了一个众望所归的作家,那就是巴尔加斯·略萨。算起来,在20世纪60年代爆发出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中,略萨虽然是年纪最轻,却是资历最老的作家。当他凭借《城市与狗》、《绿房子》奠定自己的国际地位时,加西亚·马尔克斯还没有写出《百年孤独》。但是后者却在1982年获得了诺奖,略萨则为此等待了28年。

瑞典文学院评价说:“略萨的作品表现出有力的结构‘绘图法’和对个体人物的反抗、反叛和挫败的犀利描绘。”得知略萨获奖的消息后,知名学者止庵说:“巴尔加斯·略萨等得太久了,诺奖本可在他创作力最旺盛时给他,现在才给,让我想到了几年前的多丽丝·莱辛。”

略萨的写作体裁非常丰富,有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歌、文学评论、政论杂文等。除从事文学创作外,略萨还曾导演过舞台剧、电影并主持过广播电视节目。他的小说同样具有奇妙的想象力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为此,他还赢得了“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美誉。

在众多的作家中,略萨自谓最喜欢的是萨特。萨特是哲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作家,他写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还写杂文。作为哲学家,他写了很多作品,不仅在法国、欧洲,在整个拉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曾经一度,略萨将萨特的书奉为《圣经》,同时也将萨特“文学介入社会”的思想付诸了实践。略萨认为,萨特对于文学的看法和思想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他那一代的拉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过,作为结构现实主义流派的掌舵人,略萨的骨子里终究坚持着他自己的文学主张,随处以一种先锋的姿态观察周围的一切。此外,他也不肯放弃一些执拗的想法,比如将一切闪光的事物视为丑陋;对维也纳和巴黎那样的城市不屑一顾;将米兰·昆德拉与约翰·厄普代克这些大名鼎鼎的当代作家贬得一文不值;等等。

作品赏析

城市与狗

《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其他三部分别为《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跳房子》和《百年孤独》。略萨因此和另三部小说的作者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被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四大主将。甚至有评论者把这部小说创作的年份——1962年——当做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的起始年。

《城市与狗》是作者根据自己少年时在军事学校的亲身经历写成的。“城市”指秘鲁社会,“狗”指军校学员。他在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读书时,曾目睹了军事学校的腐败以及弱肉强食的人际关系,因此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打架斗殴”、“金钱交易”、“赌博”、“嫖娼”等丑恶行为,揭示出底层人生存的艰难处境,有相当大的震撼力。

小说出版后立刻在西班牙产生轰动,由于略萨透过文字反映了军校的黑暗、腐败的情况,并影射当时整个秘鲁政治、社会存在的问题,它也和略萨的许多其他作品拥有了同样的命运——在秘鲁的威权时代里遭到禁毁。

《城市与狗》围绕着军事学校的军官和学生来展开。同大多数未成年人聚集地一样,这所管理严格的军事学校在外人看来是孩子成长的圣地,家长们甚至将这里视作让孩子们得到磨炼、成为真正男子汉的地方。可是在那些少年眼中,这里和外面根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

作者不断地变化叙述技巧,让初次阅读的读者觉得头晕眼花,时不时冒出来的第一人称叙事也会迷惑读者一阵子。不过,在庞杂的叙事中还是可以引出几个最重要的人物,他们就是五年一班的几个同学:“诗人”阿尔贝托、“美洲豹”、“黑人”巴亚诺、“山里人”卡瓦、“奴隶”里卡多,一个负责带领他们的军官甘博亚中尉和来自校园外的女孩特莱莎。

小说从卡瓦到教学楼偷五年级化学试题开始,一点一点地拉开了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的生活序幕:新生一入校就会遭受非人的“洗礼”,为此他们必须结成“圈子”,互相依赖着生存。等升入高年级,他们就会用同样的手段欺压低年级学员,如此往复。表面上,学校赏罚分明,管理严格,呈现出一派平和、有序的气氛,私底下,学生们已经将吃喝嫖赌、打架斗殴、考试作弊当成了家常便饭。大部分教官对此不知情,协助管理的士兵则视而不见。

学员偷窃化学试卷成功后,学校的管理者特别愤怒。为了弄清楚究竟是谁偷窃了试卷,学校严禁学生周末外出。“奴隶”里卡多无法忍受学校严密的监控、关禁闭等惩罚手段,最后为了和心爱的女孩特莱莎见面,告发了偷窃试卷的学生卡瓦,从而换来了外出的自由。结果,卡瓦被学校开除了。

偷窃试卷的主谋“美洲豹”为了报复“奴隶”里卡多,在一次实弹冲锋训练中,将“奴隶”打死。“诗人”阿尔贝托是“奴隶”的好友,他出于正义,向学校检举了“美洲豹”。阿尔贝托以为这样做,正义就能得到伸张,但残酷的现实却让阿尔贝托无所适从。

学校为了掩盖真相,已经做出了里卡多“自杀”的结论。他们希望阿尔贝托不要质疑,也不要提供检举的线索。当阿尔贝托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学校便开始强制性地阻挠。校长以维护学校的名誉为借口,利用阿尔贝托的缺点,逼迫他屈服。

五年一班的带领军官甘博亚中尉是一个恪守职责的人。他始终坚持真理,因此获得了学生的爱戴。“奴隶”死亡之后,他想要查清背后的真正原因,却遭到了来自学校各个层面的阻挠,最后被调离了军事学校。至此,一件并不复杂的刑事案件被永远地遮蔽了真相。

军事学校的丑闻不了了之,学生们则纷纷毕业,相继离开了学校,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更滑稽的是,杀人凶手“美洲豹”最后却和“奴隶”里卡多的梦中情人特莱莎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当年在学校里经历残暴、疯狂和邪恶的学生们,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身的成长,将那段可怕的记忆永远地留在了青春期的汗水和泪水里。随着他们慢慢地融入社会,当初的伤口也会自然愈合,甚至最终被遗忘。

在一群性格迥异的学生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中间人物”——“诗人”阿尔贝托。小说中,阿尔贝托有时和家人一起生活在上流社会的豪华住宅区,有时和来自社会底层的同学混迹在同一间宿舍里。在这两种极端的环境下不断游走的生活,让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伪善、欺诈和奢华糜烂,也看到了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

在阿尔贝托的同学中,处处被人欺负的“奴隶”里卡多是从秘鲁北部落后山区来的孩子。家乡的生活非常贫困,为了摆脱父辈贫穷的命运,“奴隶”进入了军校,也因为穷困,他成了其他学生欺负的对象。他非常讨厌眼前的生活,他对阿尔贝托说:“我不想永远当兵,不想永远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生活。”这个问题阿尔贝托也曾经想过,而且比“奴隶”的认识更加深刻。

阿尔贝托说:“我也不想,可是眼下,不管你乐意不乐意,你得先当着。在军队里,要紧的是必须像个男子汉,手里要有拳头,明白吗?要么你吃人,要么让人家吃掉,没有其他的选择。我可不愿意让人家吃掉。”他知道,在军政当局掌控一切的时候,年轻人除了当兵能有什么出路呢。

作为一个不卑不亢、不欺负弱小,也不容他人欺负的理想主义者,阿尔贝托无法接受穷困和奢华之间的巨大差异,却愿意同情弱者,和出身贫贱的“奴隶”成为要好的朋友,并且在朋友遇害之后挺身而出,像个男人一样站立起来。

不过,面对可怕的现实,他更多的时候是无能为力。为了逃避现实,阿尔贝托躲进了文学的天地里,试图躲开那种“人吃人”、“狗咬狗”的生活。渐渐地,他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文学的城池,足以抵挡“城市”的喧嚣和“狗”的狂吠。可以说,这个人物正是作者略萨的化身。

略萨动笔写《城市与狗》的时候,年仅22岁。年岁尚轻的作家,刚刚获得比他大十岁的胡莉娅姨妈的爱情,经济无忧,生活幸福。在他的经历中,没有引起痛苦思考的童年苦难,也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因此,这个充满了青春期荷尔蒙的故事非常简单,没有任何的意象表达和抽象的改变。人性中的丑陋还仅仅存在于朋友间的内疚和背叛,对社会的批判则是针对军方的自私和伪善。不过,由于文字过于大胆,这本书还是引来了厄运,以至于来自略萨母校的军官在一个批判大会上咒骂他说:“略萨是一个‘白眼狼和大逆不道的坏蛋’,是‘卖国者和危险的赤色分子’。”

作者也自知经验不足,即使心有主张,也难免在行文上有失偏颇。因此,他将少年时期阅读过的故事书、相信过的大作家萨特的文学主张、狼吞虎咽的马尔罗的长篇小说和福克纳、福楼拜给予的教导通通混合在一起,杂糅成了小说的泥巴,然后用青年时期的想象力写成了这部《城市与狗》。可以说,略萨的叙事技巧受欧洲的意识流影响很深,尤其是萨特的写作方式。因此,略萨在《城市与狗》中运用的叙事策略,便使得故事本身更加变化多端。

实际上,大多数读者会为这种技巧感到迷惑。略萨在叙述上既有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叙事的部分,也有借用故事里的角色作为第一人称视角来叙事的章节,有时是对话,有时是独白,有时是梦境,作者不断地变换着手法,轻易地将读者从一个场景引向另一场景。

刚开始阅读时,这种技巧可能成为主要的障碍,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极强的情节性依然能够吸引读者继续前行。而这些看似分割的片段,并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装饰品,而是略萨别具匠心的安排,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往往有恍然大悟之感。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刘殿学为青少年朋友撰写的古代科技故事,在生动的故事里再现了古代人民开拓创新精神,作者特别从数学、医学、地质学、机械学等各领域里选出代表性人物如祖冲之、孙思邈、郦道元等人物故事。
  • 大梦飞天:王永志传

    大梦飞天:王永志传

    在中国航天界,王永志院士有着敢为人先、善打硬仗的美誉,他参与领导及指挥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成功。他亲历了我国导弹、火箭及载人航天事业的风风雨雨,把人生轨迹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相连。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王永志成为我国把航天员送入太空的领军人。由于功勋卓著,王永志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被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他用一个中国科学家自强不息、拼搏不止、富于创新的精神,为飞天梦圆的中国航天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 西方视野中的伟人:邓小平传

    西方视野中的伟人:邓小平传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特别赠送邓小平纪念书签,权威精装版。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三十年心血力作!西方视野中的邓小平,客观公正的纪念碑式传记作品。
  • 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

    本书严格遵照史实,撷取了明政治家张居正政治生涯中的几件大事,着力表现了张居正作为一个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而且揭示了他矛盾复杂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热门推荐
  • 忘川事件录

    忘川事件录

    一次离奇的旅行,一个奇幻的游戏,庄周梦蝶,是耶?非耶?光怪陆离的背后,到底想要给我们专递怎样的讯息?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也许,见到了真实的世界。
  • 先知

    先知

    一个习惯以高位角度看待问题的无情人格,封存着为数不多的黑匣子,每一个黑匣子代表着能影响到他的人或事...他的智慧令人恐惧,今生前世,他都有一个称谓...先知...先知...先知!
  • 青少年道德修养综合手册:理想篇

    青少年道德修养综合手册:理想篇

    这是一部青少年道德修养的百科全书。她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那么枯燥乏味的人生哲理讲得趣味盎然。把那些名人成功的秘诀剖析得令人恍然大悟,一目了然。
  • 福满天下①:倾世太子妃

    福满天下①:倾世太子妃

    求神拜佛一百次,终于在救落水儿童时腿抽筋成功穿越。可是……人家都是穿成相府千金或者公主,为啥她命背的穿到了深山老林?什么穿越定律在她身上完全不适用,遇上的第一个男人不是命定的男主,摔倒了也没人扶,反倒成了被使唤的丫头片子!“小师妹,今天的衣服就麻烦你了……”狐狸似的二师兄笑眯眯的说道。“乖徒儿,今天的晚饭归你负责……”看上去慈祥实则奸诈的师父又道。苍天啊,怎么让她摊上这类人?!大师兄快回来救救我……可是不等那个神秘的大师兄救她于水火中,一道圣旨赫然降下。她……她竟然被册封为太子妃?都说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大婚之夜,她把太子殿下踹下床,从此烦扰之事接踵而至……
  • 豪门影后:国民男神拐回家

    豪门影后:国民男神拐回家

    乐笙儿明明是国民女神,一线影星,谁来告诉她,为毛她要亲自上刀山下油锅,在戏里扛锄头,修灯泡,六月烤火炉,二月进冰川。她是上得了刀山,下得了火海,扮得了女神,演得了汉子的国民女神乐笙儿,突然高调宣布结婚息影,引起娱乐圈一片哗然。可就在结婚前夕,她不仅撞到未婚夫和男人红浪翻滚基情四射,还砸了自己未来BOSS,国民男神陆之渊,从此惹上了化身为狼的冷傲总裁大人。冤家路窄,六月飞雪。乐笙儿:“陆之渊,你有完没完。”陆之渊:“别急,慢慢玩!”…...欢喜冤家,一宠到底。乐笙儿:“陆之渊!你特么的是不是有病?”陆之渊唇角上扬:“相思成病。”乐笙儿:“……”
  • 三国大宦官

    三国大宦官

    妇产科医生竟然穿越成东汉大太监蹇硕?随身附带的兑换药品系统激活时却被汉灵帝刘宏给打断?明明身上带了个系统,却不知道如何获得积分?且看蹇硕如何利用残缺不全的系统重新变成男人,并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正常……从后宫看历史,夹杂着一些不得不说的秘密……
  • 守护甜心之复仇千金

    守护甜心之复仇千金

    无简介,详细请看守护甜心之冷雨飘雪,要多多支持哦
  • 隋炀帝艳史

    隋炀帝艳史

    《隋炀帝艳史》,全名是《新镌全像通俗演义隋炀帝艳史》,作者系明代人。这部小说以杨广(隋炀帝)一生的荒淫奢侈生活为主线,叙述和描写了他如何篡夺皇权的以及他登上皇帝宝座之后的荒唐行为。从艺术上看,它是《金瓶梅》之后、《红楼梦》之前的所谓“人情小说”中突出的一部作品。
  • 佛说太子慕魄经

    佛说太子慕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果你也曾记得

    如果你也曾记得

    可爱女生安夏天嘿嘿你可不要被她的外表迷惑,她六岁那年遇见了顾宸从此他们相濡以沫,但是在安夏天十六岁生日那天,顾宸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却是不辞而别。安夏天用两年的时间去淡忘但是却在她上的新学校再次遇见了顾宸…也遇见了校霸花泽雨,那个笑起来坏坏的男生满是戏虐的眼神。安夏天看到他总是会惹上一大堆事情!安夏天形容一个男生林宇航:他很平凡,笑起来却那么迷人,他冷酷霸气但是却没有那些千篇一律的小说那样的情节。安夏天这个可爱的怪气少女碰撞了三颗心。这些事情发生在她身上完全没有那些腻死人的千篇一律的什么霸道总裁但是绝对触动你的心。如果你也曾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