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2700000015

第15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1)

中日甲午海战的祸根

李鸿章在战前的失策

大东沟海战

平壤之战

甲午九十月以后的大概情形

失败的原因

李鸿章的地位及其责任

中国维新运动的兴起,源自于中日甲午战争的发生;李鸿章成就的盖世功勋和名声,也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毁于一旦。可惜啊!李鸿章在光绪十九年(1893年),刚刚过了他的七十大寿,不久就病倒了,但还病不致死,结果就遭遇了甲午战争这场变故,国内外危机重重,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又经历了八年的极度煎熬、危险、窘迫和奇耻大辱,直到如今郁郁而终。老天啊,你为什么在先前宠爱此人的时候对他如此的优待,却又在后来磨难此人的时候变得如此残酷无情地对待他啊?我写到这里,也不由得停下笔来感叹不已。

中日之间的战争的源头起于朝鲜。而若对这场祸事进行追根溯源的话,那还不得不说这是李鸿章的外交的一大遗憾。朝鲜本是中国的藩属国,最初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时候,日本与朝鲜之间发生纠纷,日本人派了使臣到中国交涉。朝鲜作为一个具有不完全主权的邦国,他的外交理所应当地由其宗主国负责,这也是当时公认的国际惯例。中国当局由于害怕卷入纷争,于是迅速答复日本:朝鲜的国家事务,我朝向来不干涉,任凭贵国与他们自行交涉即可。日本于是又派使臣到了朝鲜,于光绪元年正月(1875年),与朝鲜订立了和约。和约的第一条这样规定:日本承认朝鲜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与日本一样拥有平等的主权。这就是日本与朝鲜交往的开端。光绪五年(1879年),英、美、德、法等多个国家,相继向朝鲜提出通商互市的请求。朝鲜政府对西方各国的要求感到恐慌,不知道如何应对,犹豫不决。李鸿章就写了一封密函给朝鲜的太师李裕元,让他和各国立约,又上奏朝廷说,借此可以来防御俄国人、牵制日本人等等。光绪六年,驻日使臣何如璋致信总理衙门,倡议中国应当主持朝鲜的外交,并称中国应当在朝鲜派驻办事大臣。李鸿章则说,如果对朝鲜进行秘密地维持和保护,尚且还在能力范围内,可以进退自如,倘若明目张胆地为替朝鲜主持外交,不但朝鲜未必会完全服从我们,而且可能得罪各国,使得各国把矛头指向我们,最终形成骑虎难下的局面,到时候战争的麻烦恐怕也会甩都甩不掉。光绪八年(1882年)十月,侍读学士张佩纶又上奏折,请求朝廷派出大员到朝鲜担任通商大臣,负责处理朝鲜的外交事务。李鸿章则还是在奏折中坚持原来的意见。这都是因为李鸿章对“藩属国无外交”的国际公法不熟悉,光图一时的省事,而将国家重器轻易让给他人,实在是外交史上的一大千古遗恨。从此以后,各国都不再把朝鲜当作中国的属国看待了。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天津签订条约,明确约定:将来要是朝鲜发生事变,中日两国想要派兵前往,必须互相通知照会。于是朝鲜又似乎成了中日两国共同保护的属国,实在是奇怪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后来两国各执一词,纠缠不清,最终酿成战争,正在于此。而该祸事的开端,不得不说是由外交上的失算所引起的,这是李鸿章的第一大失误。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之乱,势头发展得非常迅猛。当时袁世凯正驻扎在朝鲜,担任办理商务委员。袁世凯是李鸿章的亲信,他多次致电李鸿章,请求他派兵到朝鲜帮助剿灭东学党,并怂恿朝鲜的国王向清朝求援。李鸿章便于五月一日,派海军的济远舰、扬威舰两艘军舰开赴仁川、汉城保护通商,并调遣了直隶提督叶志超率领淮勇一千五百人开赴牙山,同时,依照与日本签订的《天津条约》的规定,通知了日本清朝派兵的消息。日本于是随即也派兵前往。到了五月十五日,日本军队已经有五千人到达了仁川。朝鲜政府大为震惊,于是请求中国先行撤兵,以让日本撤兵。中国方面没有同意,于是和日本方面反复协商同时退兵的事情。当时东学党已经被解散了,但是日本已经派来了重兵,不打算退回去,于是和中国商议共同干涉朝鲜的内政,帮助朝鲜变法。双方进行了文件信函的往来,在这些文件信函中的言辞都很激烈,战争的气息藏于眉睫之间,大战一触即发。

这一场战争,在中国看来,是自己的藩属国爆发叛乱,并谦卑地请求派兵支援,作为宗主国,中国理所应当地有义务帮助他们平定叛乱;而在日本看来,中国既然认定朝鲜是一个独立国家,与所有国家都平等,现在又突然派兵来帮助一个自主的国家平定内乱,不知道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打算,所以日本派兵和清军相对抗,也不退让。两国之间,各执一词,都把错误推到对方身上,认为自己是对的。而且都能有理有据,言之成理。但是在这里面,仍有很多可疑的地方,在未发兵之前,袁世凯多次向朝廷致电,声称朝鲜东学党十分猖獗,朝鲜没有能力去平定,其后朝鲜国王向中国发来求援文书也是袁世凯指使的。可为什么在五月初一才开始发兵,到了初十就已经有了乱党全部被平定的报告呢?那时候我们派出的军队还在路途当中,和朝鲜乱党的事情风马牛不相及,所以朝鲜的东学党叛乱根本就不需要中国军队助剿,这是很明显的。不需要代剿,而我们却无缘无故派出了军队进入朝鲜,怎么能不令日本人产生怀疑呢?因而我们说错在日本,日本方面自然不愿接受。有人说是袁世凯想要借这件事来邀战功,所以夸大其词,制造出事端,而没想到日本却紧随其后而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袁世凯以一己之私,导致了十万多民众遭受其害,破坏了几千年来的国体。对此袁世凯自然难辞其咎,而重用袁世凯又听信袁世凯的人,难道不可以说是用人失察吗?这是李鸿章的第二大失误。

日本多次想通过协商来干预朝鲜事务,但中国不同意;中国多次建议中日双方同时撤兵,但日本也不同意。李鸿章与总理衙门便开始天天希望俄国或英国出面调停。北京、伦敦、圣彼得堡之间的电报往来频繁,俄国和英国也在表面上答应一定会从中斡旋,并暗地里希望能坐收渔翁之利。此后拖了一段时间,战争的准备仍没有做好。等到五月下旬,调到朝鲜境内的日本军队已经超过一万人。平时的兵力就不如日本,在战前的临时准备上又落后于日本,让敌军占据了军事要冲,主客颠倒,因此还没有交战,战争的胜败就已经可以预知了。这是李鸿章的第三大失误。

在这三大失误之后,战争就打响了。六月十二日,李鸿章奉朝廷军机处谕旨准备作战。于是派总兵卫汝贵统率盛军马步六营进驻平壤,提督马玉良统率毅军两千人到达义州,分别通过海路到达朝鲜,从大东沟登陆,又命令叶志超率军队转移驻扎到平壤,这些部队都是淮军。所派到各地的士兵,都是雇佣英国商船进行运送,而用济远、广丙两艘军舰轮流保卫护航。二十五日凌晨,遭到日本军舰的袭击,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看到敌舰靠近,便在惶恐中躲藏到军舰铁甲最厚的地方,随即,济远舰被日本炮击,船舵被毁,立即高挂白旗,下面悬挂日本国旗,仓皇逃回旅顺港。高升号被击沉,我军死亡七百余人。二十七日,清政府通告各国,命令驻日公使汪凤澡撤下国旗归国。二十九日,牙山失守,叶志超退回平壤,向朝廷谎报打了胜仗,称在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二十七日这几天,累计击毙日军五千多人,得到下旨奖赏士兵白银二万两,高级军官受到奖励和提拔的有数十人。在此之后,北洋水师、淮军的声望就开始逐渐下降。

在五月、六月之间,日本的军舰聚集在朝鲜,密密麻麻,穿梭如织。而中国的军舰则都躲藏在威海卫,悠闲自在地停靠在岸边。直等到京外人们纷纷奏本弹劾,才假装着派遣出一支辅助舰队,开出军港,或是开出三十里,或是开出五十里。大体上从启航出港算起,经过约五六个小时,便立即把船开回军港,并迅速致电北洋大臣,称某船巡逻到某处,并没有发现倭寇军队的踪迹等等。种种的情形,让人觉得可笑又可叹。八月上旬,北洋大臣连续接到来自朝鲜的军事电报,请求出师相助以壮声势。于是就用了招商局的船五艘,运载士兵、银两,由海军的军舰护送。铁甲舰、巡洋舰、各六艘,水雷舰四艘,合成一队同行。到中秋节那天,安全抵达鸭绿江江口。然后,五艘运兵船直接驶入鸭绿江,浅水兵船和水雷船护与其一起驶入,剩下的船舰则驻扎在离江十里或十六里的地方。当时各船舰锅炉里的煤都还没有熄灭,北洋舰队将士们就在十六日早晨,瞭望到南方隐隐出现缕缕黑烟,知道了日本的军舰即将到来。于是海军提督丁汝昌,传令各船舰列阵为“人”字形。镇远号、定远号两艘铁甲舰位于“人”字形的顶部,靖远号、来远号、怀远号、经远号、致远号、济远号、超勇号、扬威号、广甲号、广丙号及水雷船,分开列为“人”字形的两翼,还用号旗招令鸭绿江中的大小战船全部出来助战。很快,日本的舰队就逐渐靠近,共十一艘军舰列阵成“一”字形,向我军发动猛烈进攻,而他们的巡洋舰的航行速度比中国军队的要更快。转瞬间,日本舰队又改变阵形为太极阵,将我军“人”字形阵包围在其中。我军的战舰先开炮进行示威,然而距离日本的战船有九里远,没打中也正常。炮声还未落,日军军舰就蜂拥而至,和定远号和镇远号间保持着六里多的固定距离,也许是因为畏惧定远号、镇远号两舰厚厚的铁甲和重炮,而在这个距离上,中国的船炮射程不能达到敌舰,日军的船炮却可以击中我军。日本的舰队距离我军“人”字形阵末尾的两艘战舰较近,欺负这两只战舰炮略小而甲较薄。过了一会儿,日本的舰队切入“人”字形阵脚,致远号、经远号、济远号三艘战舰都被隔在“人”字形阵之外。致远号与其他战舰失去联系以后,船身多次受到重伤,眼看就要沉没之时,其管带邓世昌,开足了马力,向日军的战舰飞速驶去,想撞上它与之同归于尽、共沉大海,但还没到达就已经沉没,船上的二百五十名将士同时殉难。在整个中日甲午战争当中,牺牲者以邓世昌最为壮烈。与致远号同时被隔离在舰队之外的经远号,在刚刚离开舰队之时就突然燃起了大火,管带林永升一边开炮迎击日舰,一边泼水救火,依然指挥得井井有条。远远看见有一艘日本战舰,好像已经受损,便开足马力追击,却被日本舰放水雷攻击,躲闪不及,船体立即被轰裂,死难者也有二百七十多人。实在是惨烈啊!而济远号管带方伯谦,也就是在七月份时护送高升号到牙山,半路上遇到日本舰队后立即逃回旅顺的那个人,当天是中日两军刚交战,方伯谦就先挂起了白旗,示意主将他的军舰已受重伤,很快便因为想要逃跑而也被日本舰队隔在了圈外。致远号、经远号两舰与日军展开苦战,但方伯谦完全不顾,如同丧家之犬一般慌忙逃窜,并误入浅海区。当时扬威号铁甲舰先搁浅在这里,不能够转动,于是济远号撞上了它,撞开了一个大的裂缝,扬威就此沉没。扬威号遭遇这样的飞来横祸后,死了一百五十多人。方伯谦见状后惊惧万分,飞速逃回了旅顺口。第二天,李鸿章电报传令将方伯谦绑起来,在军前就地正法。而在海战中还有“广甲”号也和方伯谦的一样逃出了阵外,不知道它当时是否受损,然而只顾防备后面的追兵,不顾前方的道路,误撞在礁石上,被日军放水雷轰击炸毁。在中国舰队的阵中,经远号、致远号、扬威号、超勇号沉没,济远号、广甲号逃跑之后,与日本舰队展开战斗的军舰就只剩下了七艘。这场战争中,日本的军舰虽然有受重创的或轻微受损的,却一艘也没有沉没,而我军则损失了五艘军舰。

海军在大东沟被歼灭的同时,陆军也在平壤同时战败。平壤是朝鲜的重镇,西、南、北三面均有大江围绕,北面靠着崇山峻岭,城墙倚着山崖,城东的江水,绕着山南向西流去,西北角则无山无水,是直达义州的交通要道。我军的叶志超、聂桂林、丰升阿、左宝贵、卫汝贵、马玉昆六名将领,共统率三十四个营的兵力,自七月中旬在此会合,他们都是李鸿章的部下。最开始中国在牙山发兵的时候,副将聂士成曾提出建议,认为应当趁日本军队尚未进入朝鲜之前,先派大军渡过鸭绿江,迅速占据平壤,而用海军舰队扼守仁川港口,让日本的军舰不能够得逞。牙山成欢的军队,与北洋海军联手,牵制住日军,然后用平壤的大军向南进攻等等。李鸿章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等到七月二十九日,牙山清军战败,这条策略也就自动作废了。

同类推荐
  •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这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 中国皇后传

    中国皇后传

    本书力求通过她们的详细传记,科学地评价其功过是非,如实地反映历代宫廷制度和生活,以及与皇后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尽管封建史学家或为皇后作纪,或为皇后立传,但是记载或失之简略,评论或失之偏颇,无论在史实还是观点上,都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不了解皇后,也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鉴于此,我们编写了《中国皇后传》一书。
  • 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乾坤鱼编写的《诸葛亮(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是“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中的一本。《诸葛亮(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中包含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分为“少年才子”、“游学拜师”等数个部分。
  • 四十自述(精装)

    四十自述(精装)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领袖、宗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论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活动最多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
  • 原子弹之父

    原子弹之父

    本书介绍罗伯特·奥本海默——伟大的德国科学家、杰出的正义卫士的故事,讲述其作为犹太后裔的出生、其为制止纳粹德国对原子弹进行的研制、成功等。
热门推荐
  • 三生定情

    三生定情

    他与她的命运,被世俗安排;他与她的爱情,被上天注定;他与她在经历了很多心酸而又悲痛的结局后,他与她终于走在一起,那是幸福而又短暂,是开心而又伤感,是唯美还是凄凉,他与她是知己还是彼此!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乱世宫廷之一念倾城 1

    乱世宫廷之一念倾城 1

    “咦,你眼睛里有东西在闪光,不要告诉我你哭了,大男人成亲哭鼻子,会被人笑话的。”“本王过去从未尝过酒的滋味,只听说一醉解千愁,今天试了一回,原来这话是真的。”她,本是名门闺秀,才华绝艳与世无争,却不想卷入皇宫阴谋的漩涡,从此身不由己……他,北齐四皇子,是圣上最为倚重的将军,铁马金戈掩不住他一身傲骨俊美的顔。却只为一人倾心。她只怕自己不够好,配不上他的情深。他只恨红尘太短,抵不过情长。命运谱写的相遇,终究是否隔之天涯……一场荡气回肠的乱世恋情,一念缘起,一念之差,一念倾城。
  • 凌逆苍穹

    凌逆苍穹

    太古时代,天纵大陆共由九大始祖兽神执掌,时至今日,关于兽神的故事已成为一段无上传说,湮灭在岁月长河之中。生来万恶缠身,遭逢无尽杀戮,少年吴晨于意外之中偶得神鸟之魂相助,唤醒太古传承兽神血脉,从此逆天改命,铸就不灭神魂,征伐天下,再造乾坤!肩负复国使命,追寻祖神传说,最疯狂战斗,最刻骨柔肠,待我有朝一日君临天下,号令那亿万众生,旷世一战,凌逆苍穹!
  • 对你情不自禁:不能没有你

    对你情不自禁:不能没有你

    他说:“董知微,我想要你。”他没有说我想追求你,没有说我喜欢你,更没有说我爱你,他只是说“董知微,我想要你”。他从未在她面前露出这样焦躁不安的样子,这样的袁景瑞让董知微感到陌生与心软,之前的战栗被一种深切的悲哀替代。“不!”她在自己窒息之前开口说话,阻止他任何进一步的动作。她不是不知道他深爱着她,不是不知道他用情多深,只是在受过伤后,她不再勇敢、不再自信。她能做的,只能是拒绝与逃避。而这些,他不懂!
  • 诅咒者们

    诅咒者们

    她叫青子,她死于三年前初夏的某天,那天正好是她十八岁的生日。青子的尸体被发现在学校的后山,她衣衫整齐的被吊在一棵槐树之下。不知何时起,学校传出青子诅咒的可怕谣言。在每个月里,相续有人不断离奇死亡。这些死去的人全都效仿着青子的死法,一个个死去。青子诅咒着学校的每一个人,每个月她会无情的夺去几个人的生命,无人幸免。诅咒已经开始,被诅咒的人只有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 星空领地

    星空领地

    “当世界的毁灭的那一刻,你是否会成为星空中那一颗星,照亮这个宇宙?”他的预言,是否实现?人类的繁荣,是否就此消亡?
  • 金云翘传

    金云翘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契丹王妃(全文完)

    契丹王妃(全文完)

    《契丹王妃①》续篇《锦倾寒》已经更新!简介:他想过无数种于她重逢的情景,却没想到上天安排了最残忍的一种。谁知再见已是生死无话?她是大宋公主,他是契丹大王,纷繁战争中,他们凭一句劝慰、一块玉佩结缘,然而无法逾越的家国深仇、暗已萌生的少女情愫、阴霾悲切的命运轮回,注定此段外族之恋受尽爱与恨的烈焰煎熬。也许是诅咒,他们之间总是波折重重……---------------------------本篇包含《契丹王妃①》出版上下部,以及续篇《锦倾寒》又名《命运的重逢》,全文完结。上下部繁体简体出版上市,续篇《锦倾寒》繁体出版上市。红袖独家VIP----------------------------《契丹王妃》三部曲,第一部契丹北院大王耶律寒和大宋公主德锦的乱世之爱,又名《锦倾寒》已完结出版上市。第二部大辽南王耶律焱和现代女孩庄舟跨越千年时空的爱恋——《庄周梦蝶》,出版名《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已完结即将出版上市。第三部西夏王李元昊和契丹公主耶律韵蕾相爱相杀,至死方休的绝世之爱——《珠蕾初开》。(哈哈哈,其实我必须承认,这部还没有开坑~(@_@)~)
  • 陷你深渊不自知

    陷你深渊不自知

    原本只是一段风花雪月,他为了最原始的欲望,她为了金钱,逢场作戏。这是多情浪子与倔强女的往事,他们彼此都以为已经翻篇,未想竟狭路相逢。
  • 联想风云三十年

    联想风云三十年

    “以柳传志为师,以联想为镜”是众多中国企业一直追求的梦想与目标。《联想风云三十年》通过透视以联想为代表的中国式企业三十年兴衰历史,给大家一个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本书并总结了联想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经验和教训,是一部最能让我们领悟企业经营得失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