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2100000022

第22章 铁血皇帝朱元璋(2)

考上进士以后可以当官了,不过不能期望太高,毕竟论资排辈是我们的习惯,进士也必须从底层做起,也许还得听县太爷的命令。不过没关系,考上了进士在官场上就意味着你出身好,机会总是有的。

李善长与淮西集团

将科举制升级改良后,朱元璋就不愁没人做官了,也就是说,他可以放心地杀掉那些让他反感的官僚,因为后面有许多读书人前仆后继地等着上位呢!

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是最难处理的。碰到难处理的问题,有学问的人可以用有学问的方式处理,懂权术的人可以用权术来处理,但是对于怕麻烦的人,最好的处理方法还是一个字:杀!杀光之后,一了百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朱元璋认为,这个方法确实既省事又有效。

在谈到明帝国的内部矛盾时,首先要提到的一个人是李善长。朱元璋把李善长比作自己的萧何,其实,李善长既没有萧何那么大的才干,也没有萧何那么深的眼光,更没有萧何那么广阔的心胸。把他比作萧何实在是委屈萧何了。

朝廷内分成两派,一派是淮西集团,一派是非淮西集团。朱元璋本人就是淮西集团的,但由于是皇帝,肯定得保持中立姿态。淮西集团的头目就是丞相李善长,徐达、汤和、耿君用、郭兴、周德兴等人都是淮西集团的,淮西集团成员的名字可以写一大串,势力非常庞大。换句话说,当时淮人主宰了朝廷,非淮人理所当然受到排挤,受到排挤就会很郁闷,很郁闷就得斗。

如果说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首领,那么刘基就是非淮人中最著名的一个人物。论个人能力,李善长远远比不上刘基,但是论集团论根基,刘基和李善长又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李善长确实为朱元璋立了很大功劳,他像个润滑剂一样协调种种矛盾,确实有萧何的风范。他外表看上去也是个宽厚仁慈的人,之所以说外表,是因为他内心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事实上,这个人心胸非常狭窄,得罪过他的人,他往往很多年还记得,一旦找到机会,绝不会手软。

刘基其实是斗不过李善长的,因为刘基和朱元璋的关系并不好,刘基是一个比较孤傲的人,皇帝和一个孤傲的人是很难相处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建国后,李善长被封韩国公,当了丞相,俸禄四千石,而刘基只被封个诚意伯,俸禄在伯爵中也是最低的,240石。李善长和刘基,天壤之别。

这个差别确实很大,当然了,朱元璋对刘基评价非常高,说朝中人都结党,只有先生独善其身。朱元璋从来不吝惜口头上的夸奖,他甚至把刘基比作张良,话说得非常好听,但实际上刘基在朝中是受排挤的,一方面是因为刘基敢于直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人太聪明了。所以,刘基死后,甚至连功臣庙都没进,直到明世宗的时候才搬进太庙里,跟徐达、常遇春等人享有同等地位。

刘基的官职是御史中丞,言官的带头人,言官是个得罪人的职位,让刘基做得罪人的首领很适合。

李善长和朱元璋是同乡,处理政事总能让朱元璋满意,最开始他和朱元璋的关系不错。但是后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李善长当上丞相后开始培植淮西势力,权倾一时,许多人走李善长的后门。朱元璋看在眼里,不满在心里。

李善长和刘基斗正是朱元璋想看到的。

这一天很快就来了,引起矛盾的是一个叫做李彬的人,这人犯了法,刘基把他抓了起来,找到犯罪证据后,刘基决定要杀了他。不过,这人的靠山是李善长。此时,恰巧朱元璋不在朝廷中,李善长便找到刘基,请他给自己一个面子,放了李彬。刘基认死理,不同意,不仅不同意,还将这事儿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了很生气,下令立刻处死李彬。李善长得知这个消息,很愤怒,他当然不敢对朱元璋愤怒,他愤怒的对象是刘基。为了救李彬,老奸巨猾李善长想到了一个诡计。

他对刘基说:“京城这么长时间没下雨,先生你对天文学非常了解,这时候应该不能杀人吧!”

这一招很狠,刘基懂天文,如果这时候杀人,可以把老天爷不下雨的责任推到刘基头上。

刘基骨气很硬,其实他对天文学也是模棱两可的,说:“杀李彬,天必雨。”

李彬被杀以后,老天还是很长时间没下雨。李善长正好有借口了,他召集淮西集团的骨干们一起弹劾刘基。朱元璋倒也没有为难刘基,他很清楚李善长是故意整刘基,也许他此时已经动了收拾李善长的念头。刘基倒很识趣,知道自己得罪了朝廷中的老二,混不下去了,干脆请假回老家。

临走前,刘基还为朱元璋做了一件好事。那时,朱元璋想把首都建在凤阳,跟项羽的心理很类似,已经拥有天下了脑子里还不能超脱衣锦还乡的传统思维。刘基非常坚决地表示,千万不要这么做,凤阳不可能做首都的,这就好比非要把一头驴当马骑一样,不现实的,这样的造成的结果是政局不稳,蒙古人更容易进入中原。

刘基分析得很有道理,有道理的意见朱元璋一般都能听得进去。

不过,朱元璋说刘基没有结党也不对,刘基临走前让自己的死党杨宪接替自己。刘基一走,杨宪就开始收集李善长的罪证,应该说杨宪确实是这方面的能手,或者说他对李善长的攻击正好符合朱元璋的心理。随后,朱元璋多次批评李善长,几个月后,又把刘基召回来。

李善长这下惊慌了,人们说功成身退嘛,李善长决定学习刘基避避风头,他找了一个人代替自己。这个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很平庸,胡惟庸。李善长看中的就是胡惟庸的平庸,平庸的人好控制——这是一般的思维,一般的思维有时是错的,李善长就死在这个平庸的人手中。

这时候,在朝廷中以刘基为代表的浙东集团正渐渐取代淮西集团。所谓树大招风,刘基也不能幸免,说刘基坏话的人越来越多,朱元璋对刘基也开始猜忌,或者说一直猜忌,这次猜忌得更加严重。所以他找刘基谈话了。

两个厚黑大师的对话录

君臣二人走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互相之间知根知底,所以谈话比较自然。两人免不了要扯一些闲话,最近天气怎么样,老百姓们怎么样,说到正题的时候,朱元璋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

“拿掉李善长,谁适合做丞相?”问话的是朱元璋。

刘基听到这里,脑子飞快地转着,他知道这个问题绝对不能随便回答,因为他还没摸清朱元璋的意思,所以他说道:“这取决于陛下的决定。”

朱元璋脸色稍稍平和了一些,又问:“你觉得杨宪这人怎么样?”

刘基立刻感到这是一个陷阱,朱元璋明明知道杨宪是自己的人,提出这种问题肯定别有用心。刘基跟朱元璋这么久,很了解他,知道朱元璋杀人之前向来是无风无雨的,所以回答道:“杨宪这个人才能是有的,但是气量还不够,不可以做丞相。”

朱元璋表情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刘基可以感到气氛相对缓和了一些。接着,朱元璋又问:“汪广洋这个人呢?”

这又是一个陷阱,汪广洋和李善长不是一派,所以朱元璋怀疑他是刘基一党的,故意提出这个问题试探。

刘基很聪明,说:“汪广洋这个人是个庸才,不能胜任。”

朱元璋在心里叹了口气,人才啊!刘基,你真是个人才!

接着,朱元璋又说出了第三个人选:“胡惟庸呢?”

这真是惊险的问答题,刘基回道:“胡惟庸现在是一条狗,但这条狗迟早会挣脱锁链。”

说到这里,刘基已经快崩溃了,但是朱元璋的考验远远没有完。

朱元璋突然说道:“看来丞相的职位只有先生能胜任了。”

老谋深算的刘基这时候突然变得嫩谋浅算了,他带着孤芳自赏的口吻脱口说道:“我虽然有丞相的才能,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不适合这个职位,皇上再认真挑选吧!”

朱元璋这么敏感的人听到这话心里极为不舒服,你他妈的也太不谦虚了,自称有丞相之才不算,还给自己戴个嫉恶如仇的高帽。我老朱还坐在这里的,你嫉恶如仇,是说我纵容恶吧!

刘基没注意朱元璋的脸突然变得阴沉,继续发痴:“现在的这些人,在我看来没有一个适合。”

刘基你还想不想混了,你是说我老朱不行,手下无人是吧!就你一个人厉害,行,你厉害去吧!

朱元璋和一个人决裂是不会说重话的。

刘基继续在朝中当官,他也知道朱元璋不再信任自己。有一天,他收到朱元璋的一封信,朱元璋像一个医生一样对他说,你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回家好好休息吧!

刘基又回家了。刘基一走,浙东集团失去了保护伞,胡惟庸上台后,找了个借口把杨宪给杀了。那次神秘的对话,也不知怎么传到胡惟庸的耳朵里,胡惟庸听说刘基说自己的坏话,当丞相后,立即开始报复。当然了,刘基已经是一个平民,如何整呢!胡惟庸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拿掉刘基的退休金,饭都不让你吃了。

刘基没有坐以待毙,他回到了京城,心想凭借我为你朱元璋立下的功劳,一口饭你总少不了我吧!这次,刘基又错了。我们发现,聪明的刘基在后期不断地犯错误,好像突然之间没那么神机妙算了。

洪武八年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让刘基的死对头胡惟庸去探望他,真有黄鼠狼给鸡看病的感觉,胡惟庸还带来了一个医生,这是个很体贴也很周到的人。医生给刘基开了一副药,这是一副特别的药,吃了以后病情会越来越重,但是重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突然没病了。没病的时候就是死亡的时候。刘基死了。

刘基之死是个谜,可能真是病死的,也可能是被害死的,害死的可能性大。如果是被害死的,凶手是谁呢?看起来是胡惟庸,胡惟庸确实想害死刘基,但他绝对没这个胆量,只能是他背后的那个人,那个阴影般的人。朱元璋,不错,拥有多重人格的朱元璋。

看起来,胡惟庸胜利了,淮西集团胜利了。是的,胜利了,但胡惟庸身后的影子很快就要吞噬他。

拿胡惟庸开刀

胡惟庸是一个平庸的人,他胜利之后很得意,他没想到自己这么厉害,竟然斗倒了谋略奇才刘基,斗倒了浙东集团。现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连李善长都给自己面子。发达了,而且发达得这么容易。

胡惟庸不懂,发达得太容易往往隐藏着致命的危险。

胡惟庸不懂的事情太多了,他不明白自己只是朱元璋的一颗棋子,虽然是一个平庸的棋子,但是在朱元璋这样的高手中,也可以妙用无穷。第一个计划已经实现了,打倒刘基,铲除浙东集团。

第二个计划没那么容易,还得看胡惟庸的表现。

胡惟庸的表现让大家很失望,但是让朱元璋很满意。

胡惟庸越来越骄狂了,他贪污受贿无恶不作,排挤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人,有时还挑战朱元璋的权威,甚至私自截留下属的奏章,自作主张给官员升降,很多事情不经过朱元璋的批准……

一切正如朱元璋所预见的,朱元璋确实是一个有眼光的领导。

朱元璋怀着一种变态的心情注视着胡惟庸,胡惟庸越乱来他越喜欢,是的,就怕你清廉,就怕你正直,就怕你家伙真的大公无私。

如果认为朱元璋心胸宽阔那肯定是大错特错,朱元璋不过是想演绎一场现实版的“郑伯克段”,这是历史上关于权术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来欣赏一下,从传统的智慧里总能学到最实用的东西。

郑伯就是郑庄公,这个人是春秋时期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君主,在他手中,弱小的郑国差点成为春秋霸主。当然,他最有名的还不是南征北战,打败其他对手。他做的最有名的一件事是收拾自己的弟弟共叔段,这兄弟俩到底有什么矛盾呢?让我们慢慢道来。

郑伯的父亲是郑武公,母亲叫武姜。用现在的话说,郑伯的出身非常好,父亲是诸侯国的君主,母亲也是诸侯国的女儿,像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羡慕吧!可别羡慕得太早,郑伯虽然出生在大富大贵之家,但是从小就受母亲冷落,失去母爱的孩子成熟得比较早,所以郑伯这个人是特别有心计的。

这郑伯为啥失去母亲的宠爱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他出生时是难产,脚先出来,把母亲惊吓了。这母亲也真是的,就因为这原因,一辈子讨厌郑伯。要说,难产也不是孩子的错,就因为这原因不爱孩子,郑伯也真挺冤的。有人说,男人的胸怀是冤枉撑大的,这也是好事。

郑伯还有一个弟弟,叫共叔段,这孩子是顺产,可能长得也比较可爱,所以很受武姜的宠爱。一个女人一旦溺爱一个孩子,往往是看他什么都好,什么都想为他做。论理,立公子的事犯不着武姜来管。可武姜母爱过了头,多次在老公耳边吹风,让他立共叔段为公子,郑武公虽然宠爱武姜,幸好耳根并不软,没同意。

武公死后,郑伯即位,是为郑庄公。

按照历史的一般规律,郑伯即位后一定会整弟弟共叔段的。但郑伯的表现非常奇怪,他非但没有整弟弟,反而特别溺爱纵容共叔段。是不是因为郑伯跟他母亲一样,特别喜欢这个弟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都可以理解,看看后来的事情就发现不是这样。

郑伯对这个弟弟好的没话说,弟弟要什么他就给什么。后来武姜请求把制地封给共叔段,制地在现在郑州市荥阳区汜水镇,这里是郑国的一个军事重地。庄公当然说不行。武姜又改口,让他把郑国的大邑京封给共叔段,京相当于郑国的上海,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庄公当然不乐意让给弟弟,庄公想了想,最后竟然答应了。

共叔段来到京邑后,号称京城大叔。池大好养鱼,到了这里后,叔段招募了大量的兵士,将城墙大大翻修一阵,储存了充足的粮草。和母亲越好,准备里应外合谋反。

同类推荐
  • 乔布斯传

    乔布斯传

    苹果教父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年轻人热血创业的偶像。震撼世界的新潮科技之先锋人物。
  • 萧统与《文选》

    萧统与《文选》

    萧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太子,卒谥昭明,故世称昭明太子。萧统一生无甚重大政治成绩可言,但他却在做太子时主持编纂了许多诗文集,对保存和传承中国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中尤以《萧统与文选》最为著名。《萧统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是学习和研究秦汉魏晋六朝文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 诺贝尔文学课

    诺贝尔文学课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莫言、川端康成、福克纳、萨特、贝克特、罗曼·罗兰、泰戈尔等23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每位作家的介绍包括作家小传和作品赏析两个部分。让广大读者能够通过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作品,领悟他们文学创作的动机与创作的灵感。
  •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记述了军阀吴佩孚光辉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起初,他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后来竟成了直系统帅,成为北洋军阀操纵政局的首要人物。军阀混战时,他将段祺瑞赶下了台,把张作霖赶出了山海关。他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被誉为“中国最强者”。曾经,他也被视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不二人选。他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对此一生不违;他坚持“不卖国”的主张,临终前仍告诫后人“不准当汉奸”;他还有“不纳妾”的美名,一位德国小姐爱上了他,他却在送来的情书上挥毫阅示——老妻尚在!
  •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我们总认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却因为这种想法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电力和机器,金钱和商品,只有作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时,才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们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热门推荐
  • 弃妇难为

    弃妇难为

    不甘心归不甘心,老天,你给偶来个穿越,穿就穿吧,好歹你也让我穿得好一点嘛!干嘛一穿就穿到一个搞自杀的未来新娘身上,真是太不吉利了。她自己噎死了,穿过来又是一个搞自杀的新娘,这到底是什么跟什么?新婚当晚,新郎还没有接下头盖就直截了告诉她,他爱的人不是她,而是那个被封为天下第一美人的青楼花魁崔羽儿。没有珍惜那千金一刻的春宵,相对而坐,只为商量以后各过各的日子。当崔羽儿爱上的人不是南宫昱,却是深爱着叶雪菲的当今圣上龙君嶙时;当南宫昱发现自己爱上的人不知什么时候从崔羽儿变成了叶雪菲时;当叶雪菲发现这段凌乱的感情与她这个穿越者相关时,她选择视而不见,继续自己的生活时…
  • 伟大的精神

    伟大的精神

    本书列举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激发人民革命斗志和建设热情的伟大精神。
  • 魔域圣主

    魔域圣主

    魔族少主落羽,偶然获得上古秘法,得轩辕大帝之法转生到下界。寻找传说中的境界。
  • 六界圣道

    六界圣道

    上古之前,神界本源殿十大本源,金源,木源,水源,土源,雷源,冰源,风源,光源,暗源,产生动荡。十位本源天尊出手镇压动荡的本源,造成死伤无数。创世神怜悯众生,派遣龙族始祖,祖龙,帮助十位本源天尊镇压本源。不料,诸天之中最为污秽的种族,修罗族乘虚而入,攻打神界。企图击杀创世神。神界之中修为仅次于创世神的命运之尊主动请缨,对修罗族发起猛烈的反击。修罗界界主不敌命运之尊,于是设下埋伏,击杀命运之尊。十大本源的动荡维持了千万年,千万年间,六界之中没有任何生机。祖龙唯恐自己的龙族后裔灭亡,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 不灭之薪

    不灭之薪

    他背负着灭族之仇,流离之恨。却发觉迷离身世,更是担起救世重责。为探究竟屡屡涉险,终将成就不死之王!他是一名天才魔卡师。他叫夏羽.绯红。
  • TFBOYS恋爱上三千金

    TFBOYS恋爱上三千金

    TFBOYS爱上了属于六大家族中的三位千金和自己有着娃娃亲
  • 彰化节孝册

    彰化节孝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侠时代杀手

    武侠时代杀手

    三十万字的小说,五万个省略号。。。。。。。。。。。。。。
  • 佳人远嫁

    佳人远嫁

    穿越而来,从底层做起,从丫环做起,人家只想低调生存。谁知竟会进宫,当然又是一枚小小宫女!可是,皇上!人家我没有看上你呢!你也别对我瞧上眼!九王王妃?啥米东东?离宫,遭追杀,竟被卖成小妾!且看她如何翻身做主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活着是一种修行(MBook随身读)

    活着是一种修行(MBook随身读)

    这是一本让当下社会中的人们转换心念、远离烦恼的幸福顿悟书和心灵安顿书。本书从生命、信仰、抉择、自我、挫折、欲望等最受人们关注的人生关键问题着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精彩分析和诚恳而深入的解读,让读者收获心灵的宁静,在繁华纷乱的世间拥有一个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