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2100000011

第11章 陈友谅,接招吧!(1)

朱元璋和陈友谅,这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一种悲哀。

谋略高手刘基

与朱元璋最先打起来的人是张士诚,张士诚一直试着赶跑朱元璋。双方大大小小的战打了一百多次,各有胜负。

张士诚那时人气很足,朱元璋拼不过他,甚至有些部将投靠了他。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和张士诚谈判。可惜,张士诚懒得跟他谈,财大气粗的人姿态都比较高。

朱元璋的处境很糟糕,张士诚和陈友谅都想灭了他。这时候,来了一个神秘的人,也许是一个被神秘了的人。这人跟诸葛亮一样,一出场就知道是大牌,架子摆在那里。

朱元璋曾把李善长比作萧何,把徐达比作韩信,那么张良是谁呢?

答案是刘基,刘伯温先生。

浙东有四个很有学问的人:刘基、章溢、叶琛、宋濂。其中以刘基名气最大,刘基是浙江青田人。刘基曾经在朝中当官,后来隐居,理由是什么,不解释,大家心里明白。

刘基不光四书五经学得好,还精通星象之术,换句话说,他能从天上的星星中预测到地上的人盛衰成败,这样的人在古代可是极品人才,怪不得他架子大。

其他几个大学问家老实,一请就来,这刘基呢,朱元璋派孙炎几次请他都请不来。孙炎浪费了一大堆口水,最后刘基也觉得过意不去,将一把祖传的宝剑赠送给他。哪知道孙炎给他回了一封信,说宝剑应该赠天子,天子用宝剑杀那些不听话的人。

就这样,刘基被朱元璋半威胁半恭敬地请了过来。

关于刘基,传说太多了,这些传说当然不足信。客观地说,刘基还是一个正常人,是个儒家式的人物,只是知识广博,对于各种学问都比较精通,所以能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刘基到来后,朱元璋向他请教天下大势的走向。于是,一场明朝的隆中对出炉。

刘基首先肯定朱元璋的成就,同时又指出现在最大的两个障碍是张士诚和陈友谅。陈友谅的势力最为强大,部下也相当拼命。不过,陈友谅有些致命的缺点,他几次被元军打败,军队和百姓都不堪重负;而且陈友谅的部队军纪实在不行,对老百姓烧杀抢掠,所以得不到民心。张士诚的势力不如陈友谅,跟元朝的关系非常暧昧,元朝衰弱就跟元朝打,元朝强大就受招安,所以民心也不稳。

刘基给朱元璋提出一个基本的方针:首先消灭陈友谅,至于张士诚,密切关注,把他作为一个长期的斗争对象,最后才消灭。

刘基的眼光果然独到,他不光是因为他年长,比朱元璋大十七岁,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熟读典籍,肚子里全是知识和智慧。据说,他小时候就被人视为神童,看书一目十行,记忆力超好,是钱钟书那号人物。刘基的儒家基础功打得特别扎实,但这不代表他就是腐儒,事实上,岐黄之术、算卦之术、星相之术他样样精通。据说,他业余最大的爱好还是兵法。

在刘基的故乡流传着一个传说:刘基年轻时特别迷恋兵法,最后他的这种虔诚的好学精神感动了天上的某个大神。一天,刘基上山采药,走到一处岩石附近,看到石头居然开了一道门。刘基感到很好奇,便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走进去以后,他才发现里面有一间石室,石门上居然写着“此门为刘基所开”。刘基当然很惊奇了,用力一推,哐当一声,石门大开,里面有一个石桌,石桌上有一个匣子。

刘基走近一看,匣子里面竟然放着几本兵书,刘基如获至宝,从此得到兵法真传,庙算如神。这些当然是传说,不过刘基的才能并没有虚夸,从他给朱元璋拟定的政策看,这个人确实不一般。

不等朱元璋喘气,张士诚就打了过来。进攻目标是镇江,朱元璋早已有了准备,将自己的王牌将领徐达和常遇春部署在镇江。张士诚气势汹汹地打过来,碰到这对黄金组合,很快被打成残兵败将。常遇春不给张士诚喘气的机会,第二年打到常州,攻占了宁国。

张士诚输了,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看来名声有时候也误认,让人都不知道自己姓啥。

张士诚为什么会输呢?不是因为他兵力不强,他的军队无论是数量和战斗力都不比朱元璋的部队差。根本原因还是人才,张士诚没有徐达和常遇春这样的将领。打仗拼的不是人数,而是指挥。

张士诚被打败后,一时之间也不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是时候考虑陈友谅了。

在刘基的建议下,朱元璋决定先收拾陈友谅,再收拾张士诚。很多人不理解了,说张士诚比较弱,又很有钱,柿子都挑软的捏,何况是打仗。

朱元璋很耐心地解释道,张士诚这个人器小,如果我们打陈友谅,他一定不会去救,因为他没那种大局观念;陈友谅这个人志骄,容易生事,如果我们打张士诚,搞不好陈友谅倾国去救,即使不救,他也会端掉我们的大本营。到时两线作战,肯定不利。

朱元璋,高!

双雄对决

朱元璋和陈友谅,这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一种悲哀。

他们心里都很清楚,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只有一个人能活。活的人是谁?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但为什么死的偏偏是陈友谅呢?这要从他们的战争讲起。

陈友谅兵多将广,牛气冲天,更重要的是他的长处就在于水军,而朱元璋的水兵不行,步兵还好。

这次决战,表面看来对朱元璋很不利。

在长江上打水仗,水情最重要。就连这点也有利于陈友谅,陈友谅占据的是湖北和江西,换句话说,在长江上游,朱元璋根据地南京处于长江下游。下游打上游,如果上游再吹来一阵风的话,根本不用开打,直接回家喝风吧!

在船只上,朱元璋和陈友谅更是没法比。陈友谅虽然是渔民出身,当上皇帝后造的全是航空母舰式的玩意儿,而朱元璋呢,虽然不是渔民出身,用的战船确确实实只是渔船的升级改装版。

正常情况下,这仗没法打。所以必须出现一些意外,才有好戏看。

果然,在开战之前发生了一个意外。常遇春率领一部分人马拿下了池州,池州位于安徽西南部,是陈友谅的地盘。听到这个消息,陈友谅非常意外,是的,向来是我欺负别人的,怎么有人欺负到我头上来了。

陈友谅怒火滔天,立刻组织部队准备夺下池州。那时,陈友谅可能很不把常遇春放在眼里。他哪里知道自己的部队到了九华山附近的时候,就遭到了徐达和常遇春的伏击。不仅吃了个大败仗,还被常遇春俘虏了三千人。

常遇春以杀降出名,杀人对他来说就像吸毒,眼看这些人已经是俘虏了,不杀他感觉很不爽,所以他请示徐达:“让我过把瘾吧!”徐达非常坚决地拒绝了他。常遇春再三要求,你就让我爽快一次吧!徐达没办法,表示要先请示朱元璋。

哪知道,徐达还没请示朱元璋,常遇春连夜将这三千人杀掉,只留下几个人。

太牛了,太残暴了。但我们不能认为常遇春是个二百五,他杀人也是有目的的,留下几个人就是为了让他们回去告诉陈友谅:“老子是常遇春,老子打败了你。以后别嚣张,没什么用的。”

陈友谅自从从军以来,还没有受到这种侮辱。在他的世界里,所有人在他面前都是唯唯诺诺战战兢兢的,突然冒出了一个常遇春,公然向自己挑衅。这人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行,要死是吧,我成全你。要玩就玩大点,把整个应天一起端下,让朱元璋、徐达、常遇春这些家伙一个个跪在我面前。

1360年,陈友谅御驾亲征,率领他的无敌舰队沿着长江浩浩荡荡向南京进发。

陈友谅无敌舰队的名字非常凶猛,分别是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鳖等等,总之是怎么恐怖怎么牛气怎么浩大就怎么取名。名字非常通俗,但也非常犀利,意思是跟我斗,去死吧!

如果说陈友谅靠舰队名字吓唬人那就太不了解这个人了。

舰如其名,陈友谅的战舰非常庞大,在当时真可以算得上是小型航空母舰,而且里面有许多炮口,跟赤壁之战时的冷兵器有所不同。

看到这种气势,一般人可能会被吓死,根本不用交手。但朱元璋可不是一般人,他的心理素质是一流的,这得感谢多年的讨饭经历。

逃跑,还是拼命

在后人的印象中,陈友谅这个人就是一个阴谋家、野心家。其实,这个人是有真才实学的,至少在打仗方面他并不是一个庸才,虽然也不是一个天才。

五月初五,陈友谅给张士诚打了一声招呼:老弟,咱们一起打朱元璋。打完招呼,他还不等张士诚回复,已经先行出发了。

陈友谅行军的速度非常快。在军事指挥上,陈友谅有点像后来的德国希特勒,不按常规出牌,也不认真地拟定什么作战计划。他打仗就像写散文诗,天马行空,自由率性,指哪打哪。很多人会问了,这样打仗怎么能行呢?

打仗这事情肯定要把前前后后都研究透,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打。其实,战场上千变万化,陈友谅敢于自由指挥除了说明他对自己军事上的自信外,也说明了他确实有一定的军事天赋。他打仗的特点不是学者型的,而是草根式的,凭感觉。

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在他自信的时候,这是优点,在他自大的时候,便是缺点。可惜的是,陈友谅偏偏拥有一个容易自大的性格。

在武侠小说里,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许多武侠小说大师都认同这点。打仗也是一样,碰到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有时候你会晕头转向,因为你猜不透他下一步的军事计划。

当朱元璋听说陈友谅要来讨伐自己的时候,陈友谅已经占领了朱元璋的军事重地采石。咬你一口,你还没反应过来,这种速度太恐怖了,仿佛武侠小说中的高手,他的剑好像没有抽出,就已经把人杀死了。

陈友谅的十万大军很快就到达太平镇,这是朱元璋大本营的最后屏障,而这个屏障只有三千守军,花云担任统帅。花云确实是一个难得的良将,但是面对这种局面还是很难乐观。

陈友谅站在高大的舰船上,并没有仗着人多势众,让士兵们一窝蜂地冲上去。而是命令大家把船停靠在临江的城墙边,然后搭上梯子,就这么从容地爬了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歼灭了城内守兵。

这个陈友谅,太恐怖了。许多守军看到汉军过来的时候都惊呆了,他们搞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城墙这么高,还有长江作为天险,这些人怎么能这么从容地漫步过来,当时又没有直升机。

这时候,只剩下南京了,朱元璋取名为应天。朱元璋只有一万水兵,和陈友谅的十万大军开打,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会是什么结果,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

这时候,似乎连神也救不了朱元璋,是的,神救不了他,只有人才救得了他。

太平失守后,朱元璋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大多数人都主张弃城逃跑,还有一部分人主动战略撤退,撤到紫荆山一带。当然呢,还有一些人大骂常遇春,你这个莽夫,干嘛去招惹陈友谅啊,现在好了……

为了保住性命,许多人大肆夸大陈友谅的实力,说这个人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军队样样不如他,打的话是死路一条。

朱元璋很明白,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些人眼看自己要失败,个个打好了包裹,安排好了家眷。只等自己失败,马上踩着自己的尸体投向陈友谅。怎么办?朱元璋也拿不定注意, 换句话说, 他没有信心打败陈友谅。

这时候,朱元璋发现一个人的表情与众不同,这个人是刘基。

朱元璋望着刘基说:“先生,你似乎有话要说?”

刘基自从投靠到朱元璋麾下,跟诸葛亮的命运一样,最开始都没受到重视,很多人看他沉默寡言,甚至瞧不起他。当然呢,刘基从来都不计较。

刘基的眼光突然发生了变化,他冷冷地扫视着那些主张逃跑的将领,用一种毫不留情的口吻说道:“应该立即杀掉那些要投降和逃跑的人。敌人只是貌似强大而已,陈友谅现在十分骄狂,如果我们诱敌深入,他一定会中计,打败陈友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大敌当前,口口声声要逃跑,你们还有脸做臣子吗?”

刘基愤怒地说:“要走你们走吧,我不走,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朱元璋听到这里非常感动,但其实他也不相信刘基的话,打败陈友谅确实不太可能。但是,以朱元璋的性格,他也不愿意逃亡,逃亡如同一条丧家犬,失去了应天,等于失去了一切,很难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刘基说的对,事到如今也只能放手一搏了。

朱元璋沉思良久,终于发话了:就在这里决一死战。

陈友谅中计了

不逃跑,但也绝不能硬拼。怎么打是最主要的问题?

朱元璋的水军和陈友谅没法比,在水上打肯定要吃亏,所以最好还是把陈友谅引到陆地上来打,这一招叫请君入瓮。请君入瓮最关键的是能不能请得动陈友谅。

要让陈友谅中计,首先得弄清楚陈友谅的进攻路线。朱元璋和众将领研究后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陈友谅的水军一定会沿着长江进入秦淮河,然后抵达南京城墙之下,然后陈友谅又采取他在太平时用的战术,神不知鬼不觉地登上城墙。这一招太可怕了,所以一定要制造出一些意外,不能让陈友谅走这条道。

朱元璋指着地图上的龙湾,说道:“就这里,让陈友谅在这里登陆,龙湾这里有一大片开阔地,很适合打仗。汉军如果来到这里,肯定会上岸的。我军就躲在山后面,准备伏击。”

为了让陈友谅在龙湾登陆,朱元璋要求镇守龙湾的邵荣放弃阵地,算是给陈友谅一点甜头尝尝。随后,他任命徐达、常遇春、杨靖、赵德胜带领大部队埋伏在龙湾附近,只要汉军进入埋伏圈便来个大围攻。

朱元璋自己呢,则带着预备队,驻扎在西北面的狮子山上,在必要的时候发动最后进攻。

朱元璋对将领们说:“这次决战,我是总指挥,我挥舞红色旗帜的时候,表示敌人已经到了。我挥舞黄色旗帜时,你们要立刻发动进攻,绝不可以延误半秒。”

同类推荐
  • 香奈儿和她的浪漫传奇

    香奈儿和她的浪漫传奇

    本书讲述可可·香奈儿从一个出身卑微的乡下女孩变身时尚帝国女王的传奇人生,阐述可可·香奈儿的创业感悟及管理之道。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本书全面讲述马云从出生至今五十年间的奋斗历程,展现一个商业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首批披露马云创业前默默跋涉的艰难岁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他的喜好、性格,甚至直面其心境。马云的一生充满曲折与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50年间,跌宕沉浮,起起落落,一直贯穿其间的是他永不言败的坚韧理念。从两次高考失利到进入大学校园,从四处求职无门到终于当上老师,从创业初始无人相助到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从力排众议创建中国黄页到经营阿里巴巴帝国,从淘宝危机到赴美上市……
  •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小说以宏大的篇幅着重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高材生的万桐书,被周恩来总理派往新疆抢救十二木卡姆古典音乐的动人事迹,讲述了万桐书与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家生死与共、情深似海的民族情谊和灵魂交融的艺术生涯。
  • 白崇禧传

    白崇禧传

    程思远编著的《白崇禧传——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不评论白崇禧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战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由兴到衰败的历程。
热门推荐
  • 怪少年

    怪少年

    刚上大学的穆穆倪向往纯粹的爱情,为了见自己的心上人选择了做兼职赚钱。校长推荐她去照顾学校的两个智商189和200的天才。外人看来这两个人都是怪胎,头疼的穆穆倪开始了和他们斗智斗勇的生活,不经意之间,穆穆倪对爱情的认识,也开始慢慢改观……
  • 我与拽王子的甜蜜爱恋

    我与拽王子的甜蜜爱恋

    她,外表坚强,内心温柔;他,腹黑冷漠,霸道邪魅。柔弱的她在开学的第一天就惹上了他,不过,她却笑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啊,你不就是个子高了点,长得帅了点,脾气冷了点,功夫厉害了点,还有什么呀!切,告诉你,我李雨萱不怕你```````哼!
  • 醉狂

    醉狂

    轩辕寻梦二十一世纪的一个修真者,一次历险当中死于巫魔之手而魂穿。再次睁眼,一切都变了……继承着那人的记忆,与那人的恨,这才知道他居然是“她”而且还是当前四大强国轩辕皇朝唯一的一位王爷。处处杀机,自己的国家容不下他,敌国恨他,二十万大军要靠他来养活。偶遇杀手更是家常便饭。终有一日她烦,她恼了……非要得这天下才可以安静,那她便得这天下又如何。马蹄踏碎清秋夜,剑映萧索冷孤光。战火烧尽白骨乱,兵临城下傲沧桑。可是却又为何在那大殿之上,弃下皇位转身离去……
  • 大唐岁月

    大唐岁月

    我若回大唐,出将复入相。情场、毫发无伤,一曲凤求凰、结发百年长。小桥烟雨巷、舞起霓裳,诗盛陈子昂。沙场之上,意气飞扬苏定方。陌刀破阵域无疆,万里当封王。
  • The Smalcald Articles

    The Smalcald Artic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树叶子

    一树叶子

    学诗几十年了,对什么是好诗,仍然感到惶惑。尤其是面对发展变化中的新诗,面对诗歌审美理论的种种声音,面对网络每日涌现的成千上万的诗选诗作,真的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诗真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
  • 天降阴缘,鬼夫好霸道

    天降阴缘,鬼夫好霸道

    被男友和闺蜜欺骗吃下了掺有死人骨灰的饭菜,我被一只女鬼缠着要索命,意外被一只男鬼破了身,为了活命,还屈辱的订下了冥婚,夜夜滚床单不说,还得应付游荡在阳间的各路魑魅魍魉、牛鬼蛇神,然后就在我一心把他当成夫君时,他却转身要了我的命……
  • 不抱怨的人生

    不抱怨的人生

    当今世界,很多人都在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出身的寒微,抱怨人际关系难处,抱怨自己赚钱少,怨天怨地、怨社会,抱怨冷,抱怨热,怨刮风,怨下雨,怨……如果把我们一天到晚的抱怨整理出来的话。那恐怕要有一火车了。爱抱怨是影响人生的通病之一,抱怨的人并不是不善良,但是绝对不受欢迎。偶尔抱怨一次,还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是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这就不是聪明的人了。人活于世,挫折失败不可避免,抱怨只会磨灭你的斗志,所以。积极地直面人生,迎接挑战,这样你的人生才会绚丽多彩。
  • 替婚妻不可欺

    替婚妻不可欺

    他冷酷无情,独断独行;娶她,只为了等待另一个女孩归来,已离婚为前提,和爱连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本以为,温婉的女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她顽皮任性,嚣张跋扈,是另外两个男人手心里的掌上明珠,却毅然要为守护姐姐的爱情替婚而嫁;嫁他,不过是想教训这冰山总裁别太自以为是的去随便破坏别人的幸福。某天,青梅来了,阴谋来了,婚也离了,她非她了,爱情却跟着走了;她的心爱了,岂能乖乖吃个哑巴亏,任人陷害;于是不知去哪拐了个宝宝说回来就回来。再见她,看着那个腹黑娃娃冲着他做了个鬼脸,拉着她的手叫“妈妈”,他的心彻底乱了……“顾依柔,不,顾依笑,你给我解释清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豪门遗孤

    豪门遗孤

    她,7岁丧母,被养父卖给人贩子,后被杀手组织‘落叶’头目看中,被带到国外训练,成为世界杀手排名第一的杀手,summer是她的代号,而她的身世让她从新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挑老公?六选一?她找块豆腐撞死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