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1800000029

第29章 天下初定,如何处理内部矛盾(1)

敌国灭,谋臣亡。天下既已平定,内部矛盾开始凸显出来。在阵营内部,刘邦最不放心的就是韩信,其他人刘邦同样不放心,只是没那么大的威胁性而已。垓下之战后,刘邦迅速来到韩信的营帐,要求他交出兵权,韩信交出兵权后,回楚地当王。接着,刘邦又借出游的机会将韩信逮捕,不过当时手下留情,将韩信贬为淮阴侯。但韩信还是没能逃脱厄运,最终死于吕后之手。

总的说来,在天下平定之后,刘邦与诸侯的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好,诸侯一个个叛乱,他自己也疲于奔命,在平英布时受箭伤,不久身亡。随着刘邦的死亡,大汉王朝进入了风雨飘摇的时代,吕氏篡权后,不仅大肆诛杀功臣,连刘氏后人也不放过。幸亏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人稳住大汉基业,最终使汉朝度过危险期。

刘邦为项羽盖棺定论

项羽自杀后,楚地望风投降。天下归心,刘邦自然心满意足,独有鲁地不肯投降,誓死反抗。鲁地是项羽最早的封地,名义上由怀王赐封,当时刘邦是沛公,项羽是鲁公。现在,刘邦是皇帝,项羽是死鬼。

刘邦看到鲁地誓死不降,心中也是无比愤怒,恨不得立刻攻破城池,将全城屠杀得干干净净。一些将领们也主张围攻鲁城,予以歼灭。刘邦正在气头上,忽然听到城内飘来礼乐声,想鲁国素来重礼节,这次为主公守节,宁死不屈,气节高贵,我应该设法安抚才是,以后统治天下也需要鲁国人的这种精神。

由此可见,刘邦也不是没有愤怒,只是愤怒之外,他还有一种明智,有是非观,而不是谁让我不爽就得死。

刘邦让人取来项羽首级,用竹竿子递到城上,并晓示城内军民,归降者一律免死。至此,鲁地百姓才相信项王已死,只好开门归降。刘邦再次示恩,表示愿意用鲁公之礼厚葬项羽,并亲自在项羽墓前吊祭,刘邦回首和项羽的友情,到最后不得已成为敌人的过程,容色悲哀,最后他又说,项羽虽死,仍是他一生中最敬重的人。说完,悲从中来,掩面哭泣。作秀之中夹带真情,可能算是最高境界的作秀吧!

对待项氏宗亲,刘邦一律赦免,并予以安抚。项伯因为对汉有功,被封为射阳侯,赐姓刘。刘邦在对待项氏家族的态度上非常英明,当时天下不稳,如果他对项氏家族大开杀戒,必然会使诸侯离心。随着矛盾的积累,刘邦很有可能面临项羽后来的处境,到时天下会再次大乱。

刘邦自述发家秘诀

平定了临江王共尉后,天下基本没有反对力量,至少表面上没有。

战争结束后,刘邦通知诸侯先返回自己的封地,等候评定功劳和封赏结果。这时,刘邦最担心的是韩信,垓下之战中,韩信30万齐军发挥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如果不夺取韩信的兵权,无异于又制造一个潜在的项羽。

张良和陈平建议刘邦派禁卫军伺机夺取韩信的兵权。刘邦点头同意,得知韩信正在返回齐国的途中,目前正暂驻定陶。刘邦带着曹参和灌婴赶到韩信营中,先客套地说:“将军屡建大功,得以平定强大的项羽,寡人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恩德。现在应该放下兵器,休养生息,不必劳动军队了,将军可以把兵符交给我,去楚国当王了。”

韩信没有抗议,只保留嫡系军队,其余都交给刘邦。

公元前203年正月,刘邦正式册封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大盗出身的彭越被封为梁王,统辖魏国故地,定都定陶。这时,刘邦的角色类似于当年的项羽,也还没有登基,除了给韩信、彭越、英布、张耳这些大军阀分封外,并未立刻着手大规模的分封。刘邦担心的是一旦分封引起埋怨,可能会重蹈项羽的覆辙。

但是,不分封引起的恐慌更大,刘邦却坚持认为分封是大事,一切要从长计议。事实上,他在等待诸侯请立自己为皇帝。在探明刘邦意思后,各诸侯果然联名请求刘邦当皇帝,以维持政局稳定。

刘邦召集群臣议事,推让道:“我听说自古皇帝之位由最贤明的人担任,否则有名无实,得不到百姓的真心尊敬。现在诸侯抬举我,但我何德何能,怎么敢称帝呢?”

群臣附和道:“大王出身于民间,诛灭暴秦,建立大功,平定四海,功臣都得到封赏,可见大王一心为公。现在大王德耀四海,诸侯王所推荐,乃是大王实至名归。大王若当皇帝,那是天下苍生的万幸啊!”

刘邦仍旧表示谦让,群臣执意请求,刘邦装作很不情愿的样子说道:“既然大家一定要坚持这样,那为了普天下的百姓,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就这样,刘邦“无可奈何”地登上皇帝宝座,定都洛阳。此外,封吕氏为皇后,刘盈为皇太子,并追尊去世的母亲为昭灵夫人。

当皇帝刚开始几个月,琐事繁多,好不容易忙完了,春去夏来,觅得几天清闲,便在洛阳南宫宴请群臣。酒席中,刘邦喝得有点高了,便得意地问群臣:“各位诸侯和大将,辅佐朕得到天下,所以今天欢聚一堂、君臣同欢。朕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希望大家如实回答,不必隐瞒。大家说说看,朕为何能得天下,项羽又为何失掉了天下?”

刘邦的老乡王陵站起来说道:“陛下这个人很傲慢,不尊重人,项羽却仁厚爱人,也很体贴将士,这一点陛下不如项羽。但是陛下赏罚分明又干脆,每次攻城略地后就把战果分给有功之人。而项羽却嫉贤妒能,害怕别人的功劳比自己大,所以能力越强的人反而越加猜忌,对于有功之人不愿封赏。所以我们拥护陛下,陛下就胜利了。”

刘邦看了,摇了摇头,笑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哦?”众人都感诧异,等待刘邦自己解答。

刘邦喝了一口酒,笑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啊,项羽用人不及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保证后勤方面,我不如萧何;将兵打仗、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当今天下的人杰,却能为我所用,这才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且不能用,怪不得要输给我。”

他这一说,大家都心服口服。确实,张良、萧何、韩信都是在刘邦的麾下才发挥出巨大作用。

刘邦为“公司”选址

刘邦是个非常迷信的人,他从小因为大腿上长了一团黑痣,就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大人物。现在人们常说盲目的自信是不好的,但在刘邦身上似乎不适用,如果他没有那股“盲信”可能就不会是后来的汉高祖。

刘邦统一四海后,选定洛阳为都城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一种迷信。周朝定都洛阳,延续八百多年,秦朝定都咸阳,才延续15年。所以,刘邦直觉以为洛阳是风水宝地,而咸阳呢,是一块煞地。

娄敬,生卒年不详,齐国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守兵,在被发往陇西的过程中,路过咸阳,忽然萌生了要出人头地的梦想。当时镇守咸阳的是娄敬的同乡虞将军,娄敬穿着破旧的羊皮外套见到虞将军,请虞将军帮忙让他见高祖一面——这个要求在现在看来犹如天方夜谭,但两千年前的时代居然还成真了。娄敬不仅敢提出要求,刘邦还真答应见他。

虞将军看娄敬穿着寒酸,要给他一套体面的衣服,娄敬拒绝了,他明白刘邦出身平民,自己保持本色反而能博得刘邦的好感。

娄敬见过刘邦之后,开门见山说道:“陛下定都洛阳,想必是想和周室一样昌隆吧!”

刘邦心思被人看破,倒也坦然地点头。

娄敬从容地说:“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不一样啊,这想法看似合理,实际暗藏危险啊!周王朝在建立之前,其远祖后稷受封于部邰,积累仁德已经有几百年,到武王伐纣,才有天下,可谓是根基雄厚啊!所以他们才能趁殷商内乱,入主中原,不过仍然把京城设在关中的镐京(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东北)。

“直到成王继位,周公为宰相,才商讨迁都洛阳,因为洛阳位于天下中间位置,四通八达,四方诸侯前来纳贡或者述职都比较方便。周公这样做是可以的,因为周公是圣人,德比尧舜,所以能在洛阳经营天下。但是没有德,在洛阳建都就非常危险,一旦大兵攻入,洛阳无险可守,很容易亡国。

“周公以身作则,希望后代人能继承品德,所以不在乎洛阳的地势。后来,王室衰微,诸侯不朝,周王朝无可奈何。如今,陛下从丰沛起兵,以蜀汉为基地,平定三秦,和项羽大战成皋、荥阳,大战70次,小战40次,害得天下百姓肝脑涂地、哭声不绝,还想模仿周公定都洛阳。臣说话很直,不愿谄媚,还望陛下三思。

“陛下想想,关中是多么险固啊,有高山大河作屏障,四面有要塞可守。即使仓促间遇到了兵变,在关中纠集起百万人也是轻而易举,所以秦地被称为天府雄国。陛下如果迁都到关中,即使函谷关以东发生战乱,关中仍然可以保持平安。陛下如果掌握关中,好比是扼住天下的喉咙,压住天下的脊背,在关中统治,操控才有余地啊!”

这一番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刘邦原本自我感觉是周公,听了自然会犯疑,又因为事情牵连重大,所以让娄敬暂退,立刻召集群臣商议。

这些人大多是函谷关以东的人,所以不愿再入关中,中国人都有故乡情结,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草窝。关中虽然客观条件非常好,但大家情感上不愿接受。

大家反对的理由跟刘邦早前的想法一样:周朝定都洛阳传有八百多年,秦朝定都关中,二世便灭,洛阳虽然不如关中险固,但是也有险可守,何必那么杞人忧天呢?

刘邦觉得大家的意见也有道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想张良一向足智多谋,或许能给个说法,便私下里和张良商量。张良这时一心沉浸在道术上面,一方面是功成身退求个自保,另一方面也是个人的爱好,经常闭门不出,学习呼吸吐纳之术,甚至不食五谷,似乎真想成仙。

张良对刘邦说道:“我家历代辅佐韩王,秦灭韩国,我不惜重金,为韩国复仇。现在暴秦已灭,汉室崛起,我靠着三寸不烂之舌为陛下谋划,早已知足了。希望从此不问世事,师从赤松子学道,平淡此生。”赤松子是上古的一个神仙,张良此语表明他不想再涉足权场。

刘邦虽表示尊重他的意愿,但还是就都城问题请他出出主意。张良说道:“洛阳虽然也有险阻可守,但中心腹地不过百里,而且土地贫瘠,四面都容易受敌,不是一个适合防守和用武的地方。关中左有崤(xiáo)山和函谷关,右有陇中和蜀中作屏障,三面有险可守,一面东临诸侯。诸侯安定的话,可以通过漕运给都城运送粮草贡品;诸侯如果不安分的话,可以顺流而下,轻松征讨。过去人说关中是千里金城,一点没错啊!娄敬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张良这一说,打消了刘邦的疑虑,迁都之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当时,刘邦的办事效率还是蛮高的,挑选了良辰吉日后,没用几天一切都已准备停当。文武百官、家属妻妾一律跟着迁往关中。娄敬也在行列之中,已由小兵升为郎中,而且赐姓刘,是为刘敬。

丞相萧何正在栎阳经营封地,闻知刘邦赶来,连忙接驾。刘邦便将迁都的事宜跟萧何说了,萧何答道:“秦关雄固,是个好地方,只是自从项羽入关后,咸阳宫室大多烧毁。陛下不如暂住栎阳,等臣前往咸阳修好宫室,陛下再迁不迟。”

就在刘邦呆在栎阳的时候,一个警报传来,说是燕王臧荼造反。臧荼本是燕王韩广的一个部将,在巨鹿之战时追随项羽救赵国,后来项羽将天下分给18诸侯,臧荼位列其中。刘邦灭项羽后,臧荼虽然投降,心里却不舒服,也有愧疚,投降不过是形势所迫。后来,刘邦对项羽的旧部追杀得很凶,尤其是韩信一贬再贬,臧荼担心有一天刘邦会秋后算账。消除恐惧的唯一办法是面对恐惧,所以臧荼公然造反。

刘邦听了大怒,骂道:“臧荼对我无尺寸功劳,只因为他见机投降,仍旧给他燕王的位子,竟然不知好歹敢反我。”

刘邦御驾亲征,平定燕国,取了臧荼的首级。不过,臧荼的儿子臧衍投奔匈奴,后来诱使卢绾叛汉。刘邦准备再立燕王,让大家推荐一个人,其实他心中早有了人选,暗中让人推荐卢绾。卢绾和刘邦自小一起玩大,没什么能力,但相对可靠。

不久,项羽的部将利几本来已向刘邦投降,但一直没有得到封赏。刘邦平定燕国后,要求召见利几,利几之前跟臧荼有过往来,这时刘邦来召心里非常害怕,无奈之下铤而走险,宣布独立。刘邦派军来打,利几兵败身亡。

平定两个乱臣之后,刘邦凯旋来到长安,长安取长治久安的意思。长安位于现在的西安,在周成王之前一直是周人的都城。

刘邦赶到长安时,未央宫已经竣工。未央表面意思是未尽、未完、未远,不是说宫殿未完成,也不是比喻宫深似海,永远走不完的意思。它的目的跟秦始皇的名字一样,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当皇帝,未央嘛,永远不会穷尽,名字听起来倒挺有诗意的,然而用心跟暴秦一模一样。

刘邦看到宫殿豪华无比、巍峨雄拔,当时非常生气地对萧何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你居然给我建造这么一个豪华奢侈的宫殿,不是为我找骂吗?”也不知他是真生气还是假生气。

萧何解释说,天子以四海为家,如果他的宫殿不宏伟壮观,怎么能够让四海臣服呢?

刘邦想想也有道理,便住了进去。住在这么豪华的宫室里,刘邦也觉得自己身价高了很多,有一次笑着对老父亲说:“你以前总说我治产业不如大哥二哥,现在我治的产业跟大哥二哥相比如何呢?”

同类推荐
  • 孙传芳传

    孙传芳传

    孙传芳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他的身前身后又留下了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本书细致地描述了孙传芳波澜起伏的一生。在叙述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趣味性、严肃性与通俗性的结合,着力于吸引读者。文中既有正史的叙述,又有杂官稗史的考证,妙趣横生,其味无穷。适合各年龄段愿意了解那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
  • 惊鸿一瞥,生死白头:徐志摩的倾世浪漫

    惊鸿一瞥,生死白头:徐志摩的倾世浪漫

    一个优雅的诗人,一个多情的才子。如一颗光华四射的明珠,沉沦碧海,永难再见。他留下那一闪光亮,却永世照耀人心。
  • 吕不韦十讲

    吕不韦十讲

    王朝的建立需要血与泪的浇注,是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又是谁默默无闻地流尽了最后一滴泪,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驻足。君臣博弈,胜的骄傲,败的灭亡!父子博弈,胜的真能骄傲,败的真能灭亡?吕不韦的悲剧是对君臣共荣、互利的否定,更是对君臣斗争、暗算、倾轧的写照。血腥的斗争莫不以两种结尾收场一不是君亡便是臣灭。吕不韦献身于这场斗争中,失败的却是既为臣又为父的自己。甚悲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总结。尖锐与现实的评判折射的是吕不韦之类的名臣们悲惨的结局。慨叹吕氏悲惨的人生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回过头,看看他传奇般的人生。
  •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由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此书一改中国旧式文体记事的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论述李鸿章的一生。李鸿章作为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虽然饱受争议,但梁启超在书中却直面时代大背景,对其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且没有囿于政见和成见,而发出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慨!作为李鸿章逝世后的第一部传记,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书的价值自不待言。为使此书更生动,被更多的人阅读,特将其编译为现代文,并在书中增加了历史图片和相应的注释。此外,还增加了“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为附录,使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了解李鸿章及其家族。
  • 妃嫔浮华录

    妃嫔浮华录

    本书分为一代贤后、误国妖妃、真情皇后、薄命红颜四部分。贤明的皇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慈眉善目很善良的样子,但在宫廷斗争里,.绝对不是善良可以立足的。虽说善良是种美德,但有时它也不能成为一种武器,给你带来更高的生存筹码。在竞争中,必然奢有许多规则要跳出“善良”的约束以适当的“心计”来赢得你的地位。活在当下的我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也都是如此,要见机行事的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站的准备。要训练自己有男儿的气魄,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一切。
热门推荐
  • 清宫:蝶舞天下

    清宫:蝶舞天下

    她是大清的皇后,人家却说她是灾星转世,可是她夫君顺治皇帝就不信了,朕乃万圣之尊还怕区区一颗灾星?他说,今后心中只有皇后,不再宠妃……可是她一直与董鄂妃的并存着,显然她也不是他唯一的皇后……她说,你若不来,青丝谁挽?他说,待你长发及腰,就铺十里红妆……可是等待她的却是一碗堕胎药……他说,你喝了它,朕可以原谅你……她说,臣妾觉得鹤顶红的滋味,都比它好喝……他说,你若想好了,朕陪你……他阴沉森冷的脸上,带着隐忍的怒气,掐住她的颈喉,残酷的唇角,缓缓勾起,咬字含冰:“看来皇后根本不用朕保护。”勾引皇上既然爬上本宫的凤床,你当本宫是瞎子吗?
  • 东方畅游记

    东方畅游记

    这是一片幻想的世界,这是一片美丽的世界!这是隐藏在凡俗人世的桃花乐园!此地名为——幻想乡!...........再通俗点,就是个倒霉属性MAX的家伙的幻想乡游记!
  • 恃宠而婚

    恃宠而婚

    他是商业帝国的王者,一向冷脸冷心冷说话;她是顾家的最小的女儿,软萌逗比好作妖;外界盛传他性功能不完善,可一夜情过后被家里逼婚,顾娇娇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要不管她出去浪就行。谁知道婚后夜夜笙歌当真让她一脸懵逼。“陆北霖你就是个大骗子!陆北霖慵懒扯唇,“不然你以为骗大家很容易?所有一切都只是为了把她骗到手而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一年的罗曼史

    那一年的罗曼史

    晚风依旧,乱了谁的碎发,散了谁的记忆,留下怎样的痕迹,你我各居一方,站在两个城市,彼岸对望,遥遥无期,这样的距离,算不算遥远?你我相遇了!却相遇在花期已过时,落红纷飞好似你我的泪!你我相遇了,相遇在桃花凋谢时,为下一世的缘与分,你我约定下辈子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乘着气球去跨栏:大学生活的8定理

    乘着气球去跨栏:大学生活的8定理

    在我国古代,寒门学子十年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而出将入相,因此便有了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超脱与豪迈。
  • 独宠娇俏娇妻

    独宠娇俏娇妻

    世界上没有人会平白无故的对你好,除了对你另有所图的人,这是夏霜蕾的世界观。可是,从邂逅了那个男的之后,她的世界观却被颠覆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独魔记

    独魔记

    一息尚存、可塑真身,分身不毁、我既不灭,这是一个以分身强弱划分等级的奇特大陆。自上古时期,人魔大战不两立,然而曾经的魔族之主轮回降生,重生人族,是天意捉弄还是大道共鸣?新一轮的人魔大战一触即发,混在讨魔潮流里的新生魔主又该何去何从?
  • 百炼神皇

    百炼神皇

    神道,是以为主宰;修罗之道,是以为战无止境;宁天启之道,始于仇恨,源于抗争!魔界不敢留,冥界不敢收,神界不能容!此乃宁天启的孤天之道!一把断刀,让他死而复生,获得了定天刀魂,从此带着刀魂炼尽天地间的神兵鬼器,踏上洗仇与抗争之路!一统人界,血洗五行天,踏平冥魔两道,威震神界!此乃宁天启的孤天之道!
  • 名门惊婚:继承者99次追妻

    名门惊婚:继承者99次追妻

    身为萌系小白兔的她,酒后乱拔萝卜,夺走了本市神级人物帝世伦的‘初吻’,肆无忌惮的在他身上留下属于她的各种印记!次日,她睁开眼,惊恐的将他一脚踢到地板上,怒,“啊!你是谁,无耻!”他爬起,将她一把抓到身边,薄凉的唇覆上去,“我有没有齿,你昨晚不就应该弄清楚了?怎么?忘了?那就让你重温一遍!”帝世伦说着,坏坏的深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