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1000000010

第10章 礼仪民俗:别有风韵在民间(3)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并且有些家庭把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此时叫“春贴纸”。从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以看出当时题“桃符”的盛况。“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广。因他好排场好热闹,且一度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于是在一年的除夕前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还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甚至趁兴亲笔题联,如题大官陶安:“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另题一平民屠户:“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自此后春联就在广大的农村和城镇普遍盛行起来,这样春节张贴春联,就取代了过去挂桃符的习俗。

趣味链接:门神的由来

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一棵高大的桃树下面,他们的任务便是,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用芦苇做的绳子把恶鬼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以神荼、郁垒为守护神,在仙木即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左神荼、右郁垒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求得平安。

“除夕”的来历你知道吗?

民间认为来自一个传说,其中有个版本是这样:从前有个凶恶的深山怪兽叫夕,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它每到一个时间便出来祸害百姓,很有规律。因此,各处的村民们每到这个时间都要齐心协力地使用各种方法和夕斗争。

有一次夕又要出来了,村民们早早吃了晚饭,聚集在一起,在村口点起篝火等待夕的出现,准备齐心协力与夕搏斗。到了午夜夕向村里冲来,村民们急忙拿着各种棍棒和农具迎战夕,激斗中篝火的火苗呼呼地落在了村头的竹林里,大片的竹子燃着了,一片红色的火光把天空映得通红,伴着噼里啪啦的剧烈响声,不想这一景象,竟然把夕吓跑了。

当夕又出现的时候,村民们便在村头纷纷点起竹子架起的篝火。每次夕一见此状,又仓皇地逃跑了。就这样,人们逐渐发现“夕”最惧怕红色、火光和噼啪的竹爆声。

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便称为除夕了。

趣味链接:关于“压岁钱”的来历及传说

古时候,有种小妖叫“祟”(“祟”与“岁”谐音),大年三十晚上会出来用手摸着熟睡孩子的头,孩子吓哭后,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让孩子睡觉,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到了这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逗孩子玩。孩子累得睡着了,他们只得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祈求平安,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祟”来了,阴风吹灭了灯火,它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出几道闪光,“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过年放鞭炮习俗的由来

我们一般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南朝梁代宗懔着《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文字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既为了煮食取暖,又可以防止野兽侵袭。但是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发现了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离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山臊”是能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为了驱赶“山臊”,放鞭炮的习俗流传至今!

趣味链接:放爆竹的民间传说

中国人过年放鞭炮习俗由来已久,这是怎么来的?这就要从“年”的来历上谈起了。

民间有一种说法: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窜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有一户人家,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后来人们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其中就有放鞭炮,并且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古人是如何进行拜年的呢?

拜年是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直至今日仍然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意与现在不同,特指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便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则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彼此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家里拜年后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于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可见,古人的拜年也是多种多样的!

趣味链接:古代的贺年卡“名刺”、“名谒”

古代文人、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甚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无须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着名刺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画家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唯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及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你知道“走马灯”习俗吗?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民间风俗要挂花灯,走马灯为其中一种。走马灯又叫串马灯、跑马灯,由毛竹编织成马头、马尾,系在身上糊上颜色鲜艳的纸,现已换由丝绸取代。其外形多为宫灯状,内以剪纸粘一轮,将绘好的图案粘贴其上即可。燃灯以后热气上熏,纸轮辐转,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

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的宋代就已经有了走马灯,当时称“马骑灯”。元代谢宗可咏“走马灯”,诗云:“飙轮拥骑驾炎精,飞绕人间不夜城;风鬣追星来有影,霜蹄逐电去无声。秦军夜溃咸阳火,吴炬霄驰赤壁兵;更忆雕鞍年少日,章台踏碎月华明。”

在过去,走马灯一般在春节等喜庆的日子里才表演,由二十来位1114岁的小孩组成,边跳边唱,根据节奏快慢形成不同阵势,有喜庆、丁财两旺、五谷丰登的寓意。

趣味链接:王安石对“走马灯”联

据说王安石23岁那年进京赶考,元宵节晚上上街闲逛,一户马员外门前的走马灯上出了一句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看后,不禁拍手称“好对”,他的意思是说这上联出句妙。站在旁边的马家家人误以为王安石的意思是容易对,立即进屋禀告员外。

这上联恰巧是马家小姐为择婿而出的,因此员外急忙出来找王安石,王夸完一句后就走了,没有见着。

几日后,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考场上,他第一个交卷。主考官见此,想试试他的才艺,就指着厅前的飞虎旗出句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想起前几日马员外家门前所遇,于是以“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来对,又快又工整,令主考官惊奇不已。回头王安石想起走马灯给他的机缘,忍不住又来到马家门前。马家家人认得是日前说“好对”的人,便请他到府中应对。有了主考官的飞虎旗上联,他自然做成妙对,马家当即就将女儿许配给他并择吉日成婚。

正在举行婚礼时,报子来报“王大人高中,明日请赴琼林宴”。果真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时人们将此传为美谈!

元宵节抹黑脸是怎么回事儿?

相传,有一年冬天,气候很干燥。一天,山神趁人们熟睡时偷偷把山林点着了。火越烧越大,猎神赶紧吩咐林中最美丽的乌鸦去喊人救火。乌鸦来到人们居住的地方,挨门挨户才叫来一半的人,三天三夜才扑灭了大火。灭火后,猎神看见乌鸦漂亮的羽毛被熏得漆黑,便气愤地说:“靠山吃山的人都不来救火,我一定要降灾给他们。”为了分开救火的人和没有救火的人,他让乌鸦去给救火的人戴上念珠。那些救火的人,脸都被熏黑了。村里有个俊媳妇特别爱干净,她看到丈夫、大伯和小叔救火回来时脸上熏得黑一块、紫一块的,就让他们把脸洗干净了。天黑了,救火的人们都睡下了,乌鸦叼着一串珠子落在木桩子上,俊媳妇上前问明了来意后忙说:“我家去救火的人,我已经叫他们把脸洗干净了。”乌鸦说:“这我可管不着了。”说完拍着翅膀就飞走了。

俊媳妇急忙进屋喊这些救火的亲人,可是怎么也喊不醒。于是她来到灶前,两手抹上锅底灰,按照他们回来时的样子为他们抹上了黑。第二天是正月十六,早晨醒来,男人们发现脸被抹黑了,脖子上还挂了一串珠子,很是奇怪。俊媳妇把这一切告诉了他们,大伯和小叔从心底感谢她,都说她也应该免灾去祸。这时正好有只乌鸦飞过来,他们便也给俊媳妇抹了个黑脸。这一年,俊媳妇家没有任何灾祸。乡亲们听说这事后都仿效他们,在正月十五、十六这两天不分辈数,相互抹黑,祝愿一年平安如意,得到神灵的保佑。

趣味链接:“乌鸦”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鲁国的公冶长能听懂鸟语,某天有乌鸦飞临他家,叫道:“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只大绵羊,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听后寻到山里,将那只羊捉来吃了。后来羊的主人发现了,便诬公冶长偷羊,讼之鲁君。鲁君不信鸟语,于是将公冶长逮捕入狱,公冶长因此蒙受不白之冤。人们为他抱不平,认为正是那只乌鸦为公冶长招来了灾祸。

为何说正月不能剃头?

“正月里剃头,死舅舅。”指夏历正月,任凭男孩头发生长,却不能理,否则对舅舅不利。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自由。为什么正月里不能剃头呢?

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来是“思旧”。正月一个月不剃头,用以缅怀传统。明末汉人不剃头这一反抗誓愿被沿袭了,不过民间采取了更容易理解的词语,于是“思旧”变成了“死舅”!

不过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而是顺治二年六月。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这则谚语和习俗的广泛流传。

趣味链接:二月二的来历

很久以前,陕西关中遭遇连年大旱。在临潼骊山之东的马额塬上有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年轻人叫水生。他见天旱,便设法四处找水。一天,他在百里外的塬头村,听一位老伯讲了这样的话:“关中天旱之事,玉帝早就知晓。曾命东海龙王的孙子前去播雨。可这小龙到了关中却一头蹿到龙河里,把播雨大事给忘了。”水生问:“如何制伏它呢?”老伯说:“必须弄到一根降龙木才行。”水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降龙木,制伏了小龙。这天只见小龙抬头腾空而起,直冲九霄,霎时乌云翻滚,雷声大作,哗哗地下起了大雨。为了纪念这“龙抬头”的日子,人们规定每年农历二月二为“春龙节”。

二月二人们为什么爱爆玉米花?

相传,武则天称帝后自命为“日月当空”,触怒了玉皇大帝的威严,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关中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关中百姓受灾挨饿,偷偷在夜间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同类推荐
  •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五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全景天津

    全景天津

    《全景天津》是天津电视台于2008年拍摄的以空中视角俯瞰天津的航拍纪录片,并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2009年度全国城市形象片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是天津电视台的天津航拍系列题材纪录片之一。
  •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本书系国内实力派青年文学评论家张宗刚博士的评论自选集。书中所收文字及所评对象,显示了作者诸体兼擅的能力和评论多面手的风采。全书好处说好,坏处说坏,高屋建瓴,激浊扬清,既具美文路数,亦富思辨色彩,整体上堪称剑与歌的合鸣。
热门推荐
  • 许你一生爱你一世

    许你一生爱你一世

    那个雨天,她体验到心死的感觉。那个雨天,她失去一直深爱的人。那个雨天,她明白了什么叫欺骗。两年后,当他再次出现在她眼前,她平静的看着他和他身边的女孩,却在擦肩而过的时候留下了苦涩的泪水。“这就是你给我的礼物?第二次的心死?我承认,你做到了。”冷冷的说完转身,头也不回的走了,却没发现身后的他正心痛的看着她,不爱,又怎会心痛……
  • 英雄无敌之国度荣誉

    英雄无敌之国度荣誉

    重生回到游戏开服,顶级亡灵巫王携混族精英纵横天下,国家荣誉,狼狼有责,辱我国家荣誉者,杀!杀!杀!PS:新人新书需要支持,推荐顶上,收藏输出。
  • 命中筑定:昏嫁腹黑总裁

    命中筑定:昏嫁腹黑总裁

    【出版名《命中筑定》】余娆决定在相亲这条道上一路走到黑,反正男人,关了灯都一样,恋爱不恋爱无所谓。慕礼不服!凭什么这个女人还想带着他的儿子嫁人?“给我个理由,为什么不选我?”“因为你和我身份差距太大,有钱有势有地位,人还又挑剔又龟毛,脾气又不好……”慕先生骄傲得打断她,“你连我的缺点都知道的那么清楚,还说不爱我?”
  • 我的驱鬼天师男友

    我的驱鬼天师男友

    莫小雨,本是一个普通女大学生。一次招鬼游戏,体内的封印被打破,九阴之身现世......而后,各种灵异事件,接踵而至,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每天不但要防着,想要夺她身体的各种鬼怪妖物!还要伺候一个会降妖伏魔,本领强大的捉鬼天师苏凡!
  • 青云仙侠传

    青云仙侠传

    白赤族灭5年后,苏雨菲,尔矢和祥嫂带着白天青云来到了青天国。此后为隐藏真实身份改名为青天云,在青天国生活了10年,为了找到身中剧毒的南霜的解毒方法也为了按照母亲的安排,青天云在苏雨菲关元杰的陪伴下前往了中土大唐。孤轩云在亡灵山脉入口处等待着三人的到来,后一同开始了漫漫征途。播州城误打误撞识破了史小柯女扮男装的身份,更让心中荡起一片涟漪。为解除水患,青天云前往仙水宫寻找镇水宝物,不小心弄丢了仙水宫宫主寒水炼制的仙水丸,为了保住自己和穆语诗的性命,匆忙间答应了寒水重新制作仙水丸还给她。制作仙水丸需要集齐十个湖泊的水,镇住了播州水患,青天云穆语诗和史小柯便开始了寻找湖水的征途。
  • 平安(全二册)

    平安(全二册)

    公主平安自小身体孱弱,因此得宠,十三岁时得到罪臣之子季风作为命侍,对他一见倾心,但不久宫中突生变故,平安的皇兄逼宫弑父,又将她远嫁异邦,平安在远嫁途中遭遇异邦叛军突袭,千钧一发之际得江湖人士救出,但季风却因拼死救她而丧生。盟主文德受季风嘱托收留平安,并收其为关门弟子,三年后平安踏入江湖,巧遇邪教右使莫离,莫离与季风面目一致,平安认定其是三年前的故人失忆,故此一心跟随,不离左右,莫离对平安身世来历有疑,欲将她带回总教,但遇到文德与教中异己的阻挠抢夺,在他渐渐对平安有了异乎寻常的感觉之后,平安突然发现,原来他确非当年故人。
  • 战天武圣

    战天武圣

    谁没有一些刻骨铭心事,谁能预计后果……这是莫凡的座右铭,也是他行事准则。为亲,纵逆战天下又何妨!为情,冲天一怒为红颜!血洗千里!!!为兄弟,征战天下,崩碎天地,横尸万域亦无悔……
  • 我亦剑狂

    我亦剑狂

    这个世界,只有剑。天剑大陆,以剑为尊,藏剑、修剑、亦为剑!一个因剑而修为尽失的少年,残缺的唤剑士,残缺的断剑……以剑之名,收尽天下神剑!!以剑之名,霸绝天下之士!!
  • 名门娇

    名门娇

    为了家族地位得以承袭,李世兰不得不化身成男,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受‘袭封’顶了她爹爹的爵位。蛋酥---这件能让她家满门抄斩的欺君之行被一个无权无势的九皇子知道了。*世兰强装镇定,忍着揍他满头包的冲动,僵硬道,“不日前,本王练武时受了点伤……”突然,另一边的柔软也被他覆上,只见他双手齐下,表情如常,语气平淡,“……两边,都伤了?”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飞机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飞机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飞机》以飞机的知识篇、家族篇、未来篇三大板块为架构,涵盖了飞机领域基础知识的诸多要点,在详尽介绍当今世界著名机种的同时,并对未来飞机的发展趋势作了前瞻性展望。《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飞机》语言生动,言简意赅,知识新颖,图文并茂,是一本青少年朋友梦想飞机、认识飞机、了解飞机必备的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