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灿漫的春天走向硕果累累的金秋,中间要跨越一个沸腾的酷暑。然而,我正是在这个暑热的洗礼里完成了编选我的此本拙著《赵惠民影视文学精选》。
我喜欢金秋,喜欢金秋的累累果实。今年的金秋日,举国上下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是十三亿中国人民的一件盛事。作为一名乡土作家,更应该站在时代前列,握紧手中的笔,去大力弘扬和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所创造出的辉煌成就。
回顾自己走过的近30年的创作之路,心中仍有许多憾慨和不平静。一个从偏远贫瘠的丘岭小村里走出来的孩子能够提起笔来,写生活、写人生,也绝对不是一件易事。我从心底里感谢培养指导我文学创作的许多老师和领导。如: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同志芸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原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王凤胜先生?原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光明先生以及烟台的戴恩嵩、姜利国、孙为刚、于创恒、王成喜、仲伟方、尹洪林、刘永强、王永泉等老师。感谢近年来《作家报》社总编辑、著名青年作家、编辑家张富英先生多感谢中国戏剧出版社四编辑室主任、本书责任编辑吴淑苓老师。
我更感谢原中共莱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惠堂同志,市政协副主任李增世同志,感谢原烟台市信息工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著名作家、诗人杨黎明同志,莱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任松昆同志,莱州市广播电视局局长马旭光同志,感谢市委宣传部、市残联、市文化局、市文联许多领导同志对我的关怀和帮助。
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8月31日上午9时,我在首都北京专门拜访了92岁高龄的我国戏剧界泰斗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著名戏剧文学家马少波先生,亲耳聆听了马老的教诲。我发自肺腑之言感谢戏剧大师、在不顾年高和患白内障眼疾的情况下,亲自从二楼下楼为晚辈开门迎送。这种亲情、乡土情体现出了马老的人品和大家风范。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亲切交谈,曷老博学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马老高兴之余欣然提笔为我的拙著题写了书名,并很愉快地与晚辈合影留念,为小书出版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我将永作传世之宝珍藏。
本书的出版,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原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王模先生、《中国文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温文先生百忙之中为本书题写了贺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文艺天地》杂志社执行主编王佩飞推荐当代著名作家季栋梁先生为本书写序。这里再次向各位领导、扁长表示衷心感谢!
2009年9月6日写于胶东半岛莱州月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