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22100000013

第13章 烟台美食概述(6)

1、牟氏庄园的“三灶制”

崇尚“耕读世业,勤俭家风”和“大公大德,以德聚财”的牟氏庄园,历经三百余年而常盛不衰,其饮食文化体系结构谨严、完整,自成一派,且一脉相承,流传久远,影响广泛。据有关史料记载,牟氏六大家在鼎盛时期,家家实行小、中、大三灶制。牟氏自家人吃“小灶饭”,每天的饭菜不固定,一般是根据当家人的口味随时调节。逢年过节,伙食会更好一些。但一年中有几个节日还是要有意识的做野菜汤喝,或将包子馅中掺进鲜杨柳叶、干萝卜缨,以提醒家人别忘了勤俭持家的传统。帐先生吃的是“中灶饭”,中灶的饭菜略次于小灶,但其菜品和面食基本固定,逢集日和节日才有变化和改善。大灶饭是给长工、老妈子等下等人吃的,菜品、面食品种粗劣、单调,只有到逢年过节才有改善。由此可见,牟氏庄园三灶菜品模式各不相同,不但有民间的粗茶淡饭,还有钟鸣鼎食的极品大菜,如果我们能将其深入挖掘出来,既可适应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又可以创造巨大的极高的经济效益。

2、牟氏庄园的家厨和外厨:

牟氏家族是胶东的豪门望族,迎来送往、觥筹交错之事甚多,因此,牟氏庄园备有自己的家厨,除了承担内部人员的膳食制作外,主要是供应外客的饮食。当然,因为牟氏家族的应酬太多了,仅靠家厨难以满足需要,因此,牟氏庄园就在栖霞县城选定了几个著名的大厨,遇到迎接权贵和婚丧之事,都有外厨来协助完成。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牟氏家族逐渐看清了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感到自己的末日已经为期不远了,因而开始舍得吃、舍得花了,各种花费明显增加。如牟墨林的第四个孙子牟宗彝每日午饭和晚饭都是四菜一汤,还用上了当时鲜见的火锅。当时,栖霞县城有一个名厨叫贾兰,菜品做得非常好吃,每隔一段时间牟宗彝就让他做上整桌的酒席供自己享用。贾兰实际上充当了庄园外厨的角色。当然,外厨做的菜品同家厨做的价格不可同日而语,在收支失衡、钱不够花的情况下,他们就卖地、卖田庄,这也加速了牟氏家族的衰亡的进程。

3、牟氏庄园饮食习俗

牟氏庄园地处“胶东屋脊”栖霞,较完整地保留了胶东等地的民风习俗,节令时序泾渭分明,饮食品种千姿百态、五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散见于民谣中的各种节日食品,不仅烘托了喜庆气氛,也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乐趣。人们常说:“大年初一吃饺子——家家都一样”,其实胶东饺子的馅料,一家一个样,口味各不同,几乎是山珍海味、飞禽走兽无所不包。有种以八带蛸、猪肉、韭菜作馅的饺子,其味道之鲜,口感之好,令人叫绝。人们之所以“一年忙到头,忘不了正月初一这顿饺子”,除了因为“好吃不过饺子”之外,还与饺子形似元宝有关。饺子里边可以包硬币、花生、年糕、栗子、红枣、糖果之类的吉祥物,五更起来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举家饱食新春第一餐,吃着硬币者,谓之“财源旺盛”;吃着花生者,谓之“长生佬”;吃着糖果者,谓之“生活甜蜜”。

另外,牟氏庄园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放饭。作为胶东的头号大财主,巨额财富的拥有者,牟氏家族既有贪婪聚敛、吝啬节用的一面,也有慷慨捐赠、乐善好施的一面。牟氏六大家自清末民初形成后每天向当地贫民施舍粥饭的做法,就体现了牟氏家族乐善好施的一面。所谓的放饭,就是向当地的乞丐和佃户施舍食品,主要是大饼子。当时栖霞还没栽培玉米,大饼子是小米加黄豆磨成面做成的,椭圆形,每个重约1000克,口味极佳。牟氏家族从清末民初开始放饭,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后来,有的家放不起小米饼子,便改放高粱米汤,每人一碗。牟氏家族施舍粥饭,不只是为了可怜穷人,他们图的是行善积德,图的是赚取好名声,防止乞丐、难民对牟家采取抢盗等不轨行为,以此来保证牟氏家族的长治久安。

4、牟氏庄园菜同牟府筵席

牟氏庄园在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备的饮食文化体系和和特定的饮食文化习俗,给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我们今天可以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

牟氏庄园菜是以胶东菜为基本的饮食文化风格,又揉和了宫廷菜的豪华大气、江南菜的纤巧细致、官府菜的的富贵典雅,成为独树一帜的庄园菜。

另外,牟氏庄园的筵席也独具特色,主要表现为菜品和筵席高贵典雅、名目繁多、种类齐全;宴饮礼仪谨严、繁琐。宴饮名目繁多,不但有胶东民间的普通家宴,更有豪门权贵的奢华豪宴。目前可以发掘整理的就有迎来送往宴、丰收宴、婚宴、寿宴、丧宴、祭祀宴、加官进爵宴等,不以一而足。

5、牟氏庄园的“花饽饽”

花饽饽,亦称面塑,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的造型艺术。花饽饽源于栖霞民间,造型美观,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民俗风情,深得人们喜爱,广泛流行于栖霞的乡村民间。后流传到牟氏庄园中,经过牟氏文化的熏染和锤炼,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成为胶东面塑的杰出代表。

6、牟氏庄园的自酿米酒

在明清时期,瓶装酒数量很少,基本没在社会上普及,包括像牟氏家族这样的大户人家,喝的都是自酿家酒。这种酒叫黍米酒,也叫大黄米酒,类似现在的老黄酒,但酒的度数远不及老黄酒高。所以几大碗几大碗地喝,也喝不醉。

由于日子艰辛,普通人家都是在春节前酿制一两泥瓶米酒供家人和客人节日期间喝,而牟氏庄园却因物丰钱厚而家家设有酒坊,一年到头酿造黍米酒饮用。其中,日新堂家酿造的黍米酒最好喝,引得家人和账房先生等都以喝黍米酒为乐事,就连县衙门及店铺的人员也时常到日新堂找酒喝。日新堂自恃土地多、黍米多,就白送黍米酒给这些酒客喝,但酒肴却需酒客们自备自带。这样一来,日新堂每年要支出36斗黍米做酒,可酿造黍米酒1500公斤。牟氏庄园各家的酒坊都设置在东西群房内,内有熬黍米的大锅和盛酒的大缸等。他们并不雇佣专门的酿酒工,都是让账先生或长工兼顾做酒。以日新堂为例,解放前四五十年中,都是由账房小先生负责烧火、铲米(熬米)和将粥挖进缸中。其余的工艺活,如兑曲、兑引子、发酵等,则均由主账先生尹同善去完成。日新堂的黍米酒格外好喝,且有舒筋活血、延年益寿的功能,就在于尹先生酿酒工艺不一般。据说,牟宗植的小妾刘氏晚年随儿媳姜振帼到烟台居住但老想回老家,就是因为挂念着回庄园喝尹先生做的黍米酒。她晚年每餐必喝二三两黍米酒,直到1946年82岁时病故于日新堂宅院。遗憾的是,刘氏死后不几个月,80岁的尹先生也病故于庄园,将他那套酿造黍米酒的绝技一并带进了古镇都南乱葬岗的坟墓之中,也给后人们留下了众多的遗憾。

7、牟氏庄园饮食文化风格

牟氏庄园占有六万多亩土地,十二万多亩山峦,物产丰富,品种繁多的农牧鱼林土特产品,为牟氏庄园菜的创立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如“栖霞三宝”的松莪、松蛹和驴肉在牟氏庄园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牟氏庄园菜品精致大气,彰显名门望族、儒家地主的气派;不仅注重口味,而且注重质感,做工精细,讲究原汁原味、明油亮芡;菜肴在鲜嫩、爽滑、醇厚、干香的基础上,兼具多味,南北皆宜,在注重“色、香、味、形”的同时,又增加了“料、器、养”的特点,也就是原料考究,器皿精美,营养丰富。

二、牟氏庄园饮食文化形成的原因

“忠厚开基,垂今十世,书香相继,绵软悠长”的牟氏世家,历代人才辈出,出将入相者灿若繁星。牟氏家族自明初入籍栖霞,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全族共出进士10名,举人18名,各种贡生72名,监生4名;县官118名,州官22名,京官7名。杰出人物有南宫知县牟国珑、“代天巡狩”的监察御史牟恒、漕运总督牟昌裕……他们或居庙堂之高,或统治一方,起居饮食肯定要受到皇室宫廷和居官之地的影响。另外,作为栖霞四大望族之首的牟氏家族,族人遍及胶东及东北整个地区,出仕为官者遍及全国各地,迎来送往之事简直是家常便饭。但是,牟家毕竟是官宦世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同官府的频繁来往,对牟氏庄园的饮食文化风格的影响不容低估。

同类推荐
  •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能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那么编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 秦学术史探赜

    秦学术史探赜

    《秦俑·秦文化》丛书总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华大地西北黄土地上,揭开了一处古代宝藏。这便是后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由兹伊始,便掀起了一阵又一阵不大不小的秦兵马俑旋风。国外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纷至沓来。兵马俑的代表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五大洲。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中外观众每年200余万。以兵马俑命名的现代生活用品、食品也投入市场。古代优秀文化有力地冲击着现代文明,这种文化现象在许多古文化现象中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有人便说这是一种“秦俑效应”。 “秦俑效应”的深层影响,还...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末世璃夜

    末世璃夜

    沐薇璃,现世之中凰劫主要成员之一,凰劫内定继承人,擅使银针。现世之中万事缠身,她用尽全力将最后一个目标处理,却不经意让冰凤凰染血。染血的冰凤凰散发开银色光芒,将她和离她最近的几位十二星成员吸入时光漩涡。昏迷醒来,她已不是那个她,她心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将十二星成员寻回,幸而双子所隔不远。她踏遍全陆,在不经意间获得了“月灵”,却得知一个惊人的事实,或者说是预言。为了这个她所出生的世界,她终是踏上了那条不归路……(好吧,大概就这样,后续可能还会有一些细小的改动,但故事主体不变。多多包涵。)
  • 剑之恒

    剑之恒

    在一次意外中,孙恒无意之中被带入了一个仙魔世界之中,从此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
  • 与时空的约会

    与时空的约会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恶?相由心生,天使和魔鬼都是一个对立,就比如:光明与黑暗。一将功成万骨枯,是正义还是杀戮?很多东西历史都有记载,可惜历史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胜利者抒写和美化的。讲到历史,就比如:关羽被孙权手下所杀害,被盟友所杀。很是悲剧。这部小说也就从这里开始。与时空的约会,改变历史。真的能改变吗?在你的想象空间里面一定会出现。
  • 黎星纪

    黎星纪

    外来超级彗星,给予人类超乎相信能力,不凡之人,定有非凡能力
  • 凡人很难为

    凡人很难为

    她发誓,她被推下忘川的时候真的只是随手一拉而已,并不是故意要把神子拉下水的!她又发誓,她不知道当时灵王就站在神子边上,所以也被拉下水了!——但灵王绝对不是她拉的!于是史上最热闹的转世组合(神、灵、人、XX)出现了。这里有一个天天盘算着如何回家却每一天都离家更远的女主;一个心理阴暗群众基础超差的灵王大大;一个与女主捆绑打包投胎的温润(腹黑)神子;一个霸气非凡但偏偏虎落平阳的太乙上尊;一群踏破铁鞋搜寻老板的神灵与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群魔们……等等等等。奔跑吧,姐妹!那些神啊灵啊魔啊XX啊的都算是什么啊,想回家的话还是只能靠自己啊!其实这文,挺严肃的。
  • 做“财”女有“钱”途:女人一定要知道的理财知识

    做“财”女有“钱”途:女人一定要知道的理财知识

    本书共分六篇,前五篇分别从管钱、赚钱、省钱、生钱、花钱几个方面为你做"财女"指明了"钱"途;第六篇辑录了世界各地财富女性找到"钱"途的成功事例,为你走向财富之路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与传统妇女把钱放在银行里的理财方法相比。当今的“财女”已经不满足于只“吃”利息。关注投资领域,关注时尚潮流,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已成为“财女”们营造美丽人生的三大法宝。不管是炒股票、买基金、做房地产,还是投资书画、古董,她们都没问题。“财女”们相信,只要认准投资目标并聪明理财,就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奥威尔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他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致力于维护人类自由和尊严,揭露、鞭笞专制和极权主义,并提出了超越时代的预言!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通往维根码头之路》是研究奥威尔“不可能绕过”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对英格兰北部几个工业区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缅甸时的苦恼和选择流浪的理由,提出了改善工人状况的实际建议以及对英国政治、阶级形式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和社会主义者倾向。本书1958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后,《纽约客》发表了一篇重要的书评,称此书是“最佳社会学报告”。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重生之亿万富翁

    重生之亿万富翁

    一个未来世纪的首席教授,军中科技翘楚,因为一场意外重生在一个21世纪的学生身上。刚来到21世纪的他,家徒四壁,家产只有皱巴巴的一百块钱,这让他有鄙视自己的冲动。某日被已经和他分家的哥哥打击,说他是废物。于是他化愤怒为动力,白手起家,集中农村里的特产卖给水果商……
  • 惊世神偷:废柴五小姐

    惊世神偷:废柴五小姐

    她是一个21世纪的神偷,却穿越到了一个不能修炼的废柴身上,没人疼爱,没人关心,经常被哥哥姐姐们欺负。而她的记忆中却没有爹娘,他们也不知道去哪儿了。没了他们,哥哥姐姐们经常把她打的又青又紫。但她可不是原来的苏晓燕了,凡是欺负她的,她定十倍、百倍的还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