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6200000015

第15章 鲁伯禽习行礼仪

且说周武王分封诸侯,武王四弟姬旦封于鲁国,只因诸侯各自就国,功臣远去,朝中无人,武王挽四弟姬旦主宰朝政,留于周地,故称“周公旦”,或以“周公”称之。周公令长子伯禽管理鲁国,后成王封伯禽为鲁侯,故后世也以伯禽为鲁国第一代君主是也。

文王对子管教严格,教以修身齐家治国之道。姬旦学有体会,观纣王无道,权富子弟多奢侈傲狂,姬旦深以为耻。故对己子多加训诫,尤对伯禽,更为严厉。

自助文王、武王处理政务以来,周公公事繁忙,对儿子不能耳提面命,但有时日,不忘教育。

一日,周公与幕臣议事完毕,见儿子伯禽随其叔父姬康(周公九弟)来到厅堂。那姬康自幼就追随周公,兄弟间无有拘束,见侄儿要来,也是平日在一起玩耍惯了,不以为意,就领着伯禽来到厅堂。嬉笑之间,被周公见着,立刻沉下脸来,把伯禽叫到眼前,不由分说,挥拳就是一顿暴揍,打的伯禽晕头转向。姬康见势不好,赶紧拽着伯禽跑了出来,为何挨打,叔侄俩琢磨半天,不得其解。

一日,伯禽和姬诵在一起,伯禽为兄憨厚,姬诵很爱和这个大哥在一起。姬诵当朝太子,年刚六岁余,正是调皮的年纪,见着伯禽,再不松手,缠着不放,被姬诵连拉带拽,拉进厅堂。恰值周公和客人议事,被周公看见,将伯禽叫到眼前,举手就打,伯禽埃了一顿暴揍,为何挨打,伯禽莫名奇妙,不敢分辩。

一日,伯禽和姬诵、姬康走在一起,迎面看见周公领着几个大臣走来,伯禽惧怕父亲,赶紧躲避,被周公看见,喝住伯禽,又是一顿暴揍,周公也不解说什么,自去办事去了。无故挨打,伯禽不知所措,声张不得,只能闷声流泪。

看到伯禽三次挨打,委屈的直掉眼泪,姬康甚是心痛,思道:“四哥平日疼爱侄子,今日为何无故进行拳打,看来必有原因。既然四哥不讲,当寻高人求教。”

镐京城有一贤人姓殷名高,原为商朝遗族,只因纣王无道,数次进谏不成,为避祸逃出京城,隐居下来,此人精于计算,智力超群,洞察世情,观事明了。至今所传数学勾股定理盖由其发明也。自设计完镐京城后,因不愿做官,不受封赏,在镐京城居住下来,因其断事分明,善于解难,深受人敬爱,贤名远播,人称为“智高”。由于是商朝遗族,也叫“商高”、“商子”乃史上名人也。

二人前去请教。姬康带着伯禽拜见毕,说明请教原由。商子沈思一会,没有正面回答,看着二人徐徐道:“你们俩去南山的南面,看看那树木吧。”两人去,果然看见有棵乔树挺拔高耸像旗杆一样戳在那里,看着这棵大树,二人也没搞明白什么意思,就回来见商子,说知情况。商子又道:“你们俩去南山的北面,看看还有什么”。既是求教于人,二人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又去南山一趟,山的北面,无甚出奇物品,只有棵梓树很茂盛地俯在那里,又回来告诉商子。商子道:“二位贤公子,这两棵树你二人看着有何特征?”伯禽道:“那棵梓树,生得很高,树是仰着的。梓木长得很低。可是俯着的。不知长者让我看此是何用意,望赐教?”商子道:“公子宅心仁厚,智慧不低,如何就思不明,你的父亲乃当今圣人,三次贬揍你而不言明,自有不言明的道理,我若对你说知,岂不辜负了你父亲的一番苦心,遇事三思,还是你自己思悟吧。”听智高如此说,伯禽立有感悟道:“桥木高大、仰起,是做父亲的形象。梓木低下、俯着,是做儿子的形象。弟子知三次受责的原因了”智高哈哈大笑道:“不愧是圣人之子,甚有领悟,公子之言是也”二人拜谢、告辞。

次日,伯禽去见父亲。一进门就很快的走上前去。一登堂就跪下去。周公称许他受了君子的教诲,叫伯禽站了起来道:“非是为父的残忍粗暴,只因你非比他人,在家为长子,出外为大臣,将来要封土拜候的,以你之身份,当今天下,只有为父的可以打你,或以后天下人打你,父今日打你是为防以后天下人打你。傲慢无礼乃为君者大忌,纣王何等高贵,终为千夫所指,众叛亲离,身首异处,下场可耻又可悲。你的爷爷文王、你的伯父武王每提起此,深告儿孙以此为戒,防微杜渐。你见人无有礼数,我如何能不惩戒你。要想成为明君,自小就要有所感悟,今日你对父不敬,将来如何能敬他人,你能求教于贵人,知错就改,为父甚感欣慰,为父的想听听你三次受责的心路历程。”

伯禽道:“儿深感父亲教训意在深远,自此以后,儿知礼了。由于儿不知礼数,第一次被责,虽叔父为长,但儿与父亲亲近,且儿辈分低,故应扁儿是也。第二次与姬诵在一起,其与儿辈分相同,但我为长子,理应做出榜样,况且姬诵为太子、储君,君臣名分已定,不可以臣犯君,故扁揍儿子与礼无缺,也可对太子行以警示,达教育之目的,儿对此理解也。第三次儿与叔父、诵弟在一起,见父亲理应向前见礼,儿不思悔改前过,反而萎缩躲避,于礼不周,有失父子之仪,责之当也。父三次责儿不说明原委,是让儿悟的其中道理,以达深刻之效果,儿对前之行为深悔之,望父原谅。”

周公深深赞许且告诫道:“有儿如此,我意足也。我儿志诚君子,且应记取:为君者非他人可比,遇事当悟明道理,方可心知肚明,万不可昏昏沉沉,遇事混僵,今日儿能体悟为父用意,他日受封为一国之主,当不失为明君也,有明君自有贤臣,封国无忧也。”

自此,伯禽注习俗、重礼节、拜贤人、求高士,访今问古,精心研习礼仪。诸事不论大小,皆按礼节而行,集所学,制典章,真是“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制典书凡有百篇,方方面面,繁文缛节,包罗万象。有后人删简整理,着有《礼仪》一书,结有十七篇,乃是:“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仪、聘礼、公食大夫礼、谨礼、丧服礼、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车馈食礼、有司彻。”也有后人着有《礼记》,计有四十七篇,说的是:“曲礼上、曲礼下、檀弓上、檀弓下、王制、月令、曾子问、文王世子、礼运、礼器、郊特性、内则、玉藻、明堂位、丧服小记、大传、少仪、学记、乐记、杂记上、杂记下、祭义、祭统、经解、袁公问、子燕居、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深衣、投壶、儒行、大学、冠义、暋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讲得都是仁义道德,修身治人,礼行仪址之事。追根溯源,多出自周公之道、伯禽之礼也。

话说周公委国于伯禽,临行,周公道:“为父的留朝辅助你的伯父武王,儿代父治理鲁国,你既为长子,他日必承继国统,今日之去,将行国君之责,南面为尊,人将畏之,你不要为此就行怠慢,轻视他人为父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太子的叔父,又身兼辅佐的重任,我在天下地位,也不能算轻贱了,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我闻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持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佑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笨拙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知识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为君王的,之所以能拥有天下,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行。不谦虚谨慎而失掉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伯禽点头道:“儿定牢记教导,不辜负父对儿之期望。”看着周公的无限深情,伯禽深为感动,对父亲道:“儿自幼受父亲教诲,近来又多次拜贤者,仿高人,学礼教,学有长成,此次到鲁国,定礼贤下士,恭顺待人,不敢懈怠。只是儿在朝之时,曾与多人演示礼仪,今到鲁国,人地两生,势单力薄,望父恩准,允许带人到鲁,儿有志将鲁建成礼仪之邦,望父能予玉成。”

周公道:“儿有志如此,为父的如何能不助之,鲁地离镐京遥远,虽东有齐国太公、北有燕国召公,西有三监叔父镇国、但毕竟鲁是东夷之地,俗多蛮荒,教化不易。父许你带领一部周室宗族之人到鲁,且可带殷六姓之民以充实鲁地。”伯禽谢之。

得知伯禽要到鲁国,宗族中自有志同道合者前来聚集,还有那远族周公没有重用之人也来求用,伯禽一一挑选,无非是姬捷、姬轨、姬微、姬途、姬蒙、姬怡等人,各有才气,与伯禽相厚,愿追随公子。一行人又到朝歌,经三位叔叔认可,领取六姓殷民。

自商纣灭亡,朝歌已非国都,诸侯无有供奉,商贾稀少,断了食源,又加三监不加体恤,多事盘剥,人多困苦。听知伯禽要来选人,三监正愁人多无用,多有麻烦,任其领选,那殷民早就闻知公子仁厚,为脱困境,摆脱三监,愿背离故乡,随公子到鲁。伯禽按周公相令,选六姓殷民到鲁。一行人晓行夜宿,不数日,来到鲁国曲阜,自有官员接待,一切安排就绪,不再多言。

伯禽本是谦谦君子,自来鲁,即视察属地,访问父老,查看民俗,治国以仁义,多日劳累,甚得民心。是日,伯禽坐于父亲的银安殿,集群臣、幕僚商议国事。伯禽道:“我等来鲁已半年余,父亲来信询问治理情况,并告知太公在齐之治理,不愧太公,英明威武,不出五月,就赴镐京报政。父亲信曰:太公在齐:因其俗、简其政、举贤尚功,人心稳定,我意欲循齐国之政以治理鲁国,诸卿以为如何。”

班部中转出族兄姬微道:“公子不可,当今世界,值此变局,智者尚不法先贤,况法他人乎。从政之法,在于因地因时制宜,太公固然英明,其道可行之于齐,而于鲁多有不宜之处,不得不查也。”伯禽道:“有何不宜之处,请兄道明,愚弟洗耳恭听。”

姬微道:“齐鲁之国为东夷之地,越往东去,夷俗愈纯,今既立国,国俗统一,按俗而行之,故太公可因其俗,顺民情。而鲁国地处中原边缘,俗杂且乱,鲁南蛮俗,鲁西殷俗,鲁东夷俗,鲁北狄俗。如今公子又带周室人马来到鲁国,周室礼节,与鲁俗不同,所带来的殷六姓之民来自商都朝歌,自谓其俗为华夏正统,如让其附和他俗,其内心定为不服,且鲁国原俗不一,因俗不同多争乱,内斗不己,如今又加上周俗、殷俗,故公子欲效太公因其俗而不能也。”

伯禽道:“如此,应如何处,现诸侯立国,各有习俗,难道鲁国就应行杂俗乎?”姬微道:“非也,应就此机会,行移风易俗之策,况鲁地古为君子之国,乐见礼节,礼多人不怪。公子乃礼仪大家,以礼待人,人乐为用,扬己之长,典规礼仪,以周礼为主,兼容他俗,成就鲁国礼仪之邦,正其时也。”伯禽称善,即令姬微、姬规及鲁地父老数人制定礼仪。

伯禽道:“父亲来信,言太公在齐,用人先疏后亲、举贤尚功,齐国大治。我欲效法太公,任吏以能,以守四方,诸兄弟以为如何。”

姬规道:“太公用人,举贤尚能,此论于其为相之时,已议论多时,我等深为佩服。助周伐纣,盛兴齐国,皆此策也。然太公此策,与其本人密切相关。太公本是夷人,武王封其东齐,自有以夷治夷之意,太公不负武王之封,立国安邦,也成为我鲁国之屏障,有太公镇我东邻,我无外忧,此也是周公放心委托公子治理鲁国之用心也。然太公出身贫苦,幼丧母,少丧父,亲不慰身,邻不保安,东夷弃儿,流于四方,知遇文王,使有今日,今回东夷,始有亲人相聚,然贫时见弃,贵时往趋,虽为人之常情,但太公何等人也,如何不明,故亲不如疏,多用志同道合之人。况太公以贤能见用,尤喜贤能者,因而用人先疏后亲,举贤尚功。而观公子,乃是周公长子、武王亲侄,年刚弱冠,以亲见贵,来鲁国为君,身无微功,就享尊荣,公子既非太公之比,焉能行太公之策。然公子王家之血统,太公也不能及。自夏商周以来,人以血统为贵。武王列土,以亲、功封侯,亲者莫于周公,功者莫于太公,各以所长见用,故太公尚功,周公尚亲,公子代父管理鲁国,当有别于太公,应行尊尊亲亲之策。

伯禽道:“何为行尊尊亲亲之策?”

姬规道:“公子今代父主政,南面为尊,鲁地虽小,也为荣耀。公子视己比父若何?”伯禽道:“不如也。”姬规道:“比文王、武王若何?”伯禽笑道:“兄何取笑,拿微星与亮月相比。”姬规道:“非为取笑,请听愚兄细谈。

姬规道:“姜子牙乃天下奇才,非文王、武王不能用之,也只有文王、武王方敢用之,概因文王、武王之才为皓月之明,星光再亮,绕其而行。臣子再能,文王武王能驾驭之。今公子才能不如父,父还行尊亲之策,况于当今天子相差甚远,如何敢用能臣?自夏朝家天下以来,用臣以德为先,德以忠为准,公子刚到鲁国,年刚弱冠,知谁为忠心?若能者于公子离心,公子何以制之,若不能制,取乱之道也,公子无子牙之才,如何行的子牙之道。能者固然是好,好比汹涌洪水,可以荡涤一切。文王、武王修堤坝以导洪流,公子堤坝何在?公子为人谦逊,遇事按礼仪而行,这好比涓涓细流,假以时日,也能汇成滔滔江河,只是时间持久,方可见公子功底。公子用一能者为离心,不如用十弱者以齐心,今天下安定,非治乱之时,公子上有父亲罩着,前后有太公、管蔡护着,虽管蔡素有野心,但一时也不敢轻举妄动,当今鲁国之治,兴仁义制礼仪行德治,以政稳为好。欲政稳,血亲为固,故应尊尊亲亲。

伯禽点头赞许问道:“如何行的尊尊亲亲之策?”

姬规道:“如今鲁国乃是我周家天下,现放着一般从镐京带来的宗族兄弟,如何能不见用?我等血缘相同,皆为周室子孙,忠心辅助公子,既有志从远方来,就思有一番作为。公子在鲁国,享武王之洪福,仗父亲之威望,有太公之护卫,布兄弟于四方,按礼仪行之,尊卑分明,长幼有序,礼仪之邦必将大放异彩,光耀于中华,诸侯敢不敬仰。”

伯禽欢喜道:“兄长之言,甚合我意,我带众弟兄来鲁,就有此意。我年幼无知,初到鲁国,势单力孤,全靠兄弟相帮,今得兄长教诲,茅塞顿开,感兄长来鲁助弟,就委兄长在宗族之中选贤良者担任职守,并聘鲁地尊贵者助之,任人以亲,光大公族,以行礼仪之治。”

忙碌多日,诸事安排完毕,姬微带领宗室子弟和数位父老来见伯禽。只见每人述说一段礼节,兼容各地特点,烦节多多,罗利啰嗦,伯禽不厌其烦,一一听得仔细,足有月余,方才听得完毕。如此浩瀚,如何能记得清。若要记忆,刻于龟,铸于鼎,需有太多龟甲、青铜,哪里揽的许多,又要费时工日,如何耗的起。如眷写于锦帛,如此昂贵,且也难于书写,无法推广。建礼仪之邦,仅少许人知如何成的事,使士子庶人皆知,又谈何容易,真是礼仪好说,推广甚难。谈起此,人人摇头,各个叹气。

只见伯禽哈哈大笑,令侍人仛出四件宝物来,放于庭前几上,让人观看,众人不解,伯禽道:“此乃文房四宝也,此宝可解众人之难。”

何谓文房四宝,乃竹简、毛笔、砚台、黑墨是也,但见这四宝:

竹简:用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约尺长,再破为约一、二分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既为竹简。

毛笔:取细长实心圆竹一根,约手未指粗细,于骨节间取中锯之,管长约6寸,底端镂空,将兔毛卷为一束,底端髹之以漆,塞进竹管镂空处,加以细绳绑紧,笔尾都削成尖形,既成毛笔。

砚台:取细腻坚硬平坦约数寸见方石材一块,四面有堰,内凹平坦,边有凹槽,平坦处可以磨墨,凹槽处用以盛汁。所制之石可研墨,盛墨汁和掭笔,既为砚台。何为砚。汉代刘熙《释名》着中曰:“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

墨:将松木、松木油及他材燃烧不尽产生的碳素,掺以胶料、放于臼中捣练成为墨团,用模压制为圆柱形或它形而成。

众人观之,啧啧称奇,问道:“此物何处而来,如何使用。”伯禽道:“此乃是我和姬蒙、怡二兄弟学以高人,数日研发而来,就请蒙兄谈谈此宝的由来用处。”

姬蒙接言道:“受公子差遣,寻制恰当工具以推广礼仪,有道是知书达礼,要想使人知礼,应行教化,若要教化,须有册书,以往行书,刻龟甲、铸铜鼎、写锦帛,此物贵重难书写,学者限于少数人也,难达民间,而建礼仪之邦,须士民皆知,众所知也。自在镐京之时,就和公子研讨数次,已成雏形,这次来鲁,沿途采访,又行修改,终于制成此四宝。”

姬微拿起竹简道:“此物原料为竹,我朝遍地都是,南方为多,各类皆有,按用处可制成长短不一,也可用木片制成相同大小,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竹简表面光滑,不易写字,且容易被虫蛀,是为生料,把新鲜湿润的青竹,放在火上烤,青片出‘汗’为止,‘杀青料’为‘熟料’,故也称竹简为‘汗青’。一根竹片称为‘简’,多根‘简’用绳子编串起来成为‘册’,‘册’就是竹简穿起来。‘册’,也称为‘编’,亦写成‘篇’。用丝绳编的称为丝编,用皮绳编的叫做‘韦’编。编好的竹简卷成一束,便成为一卷,长文则可以分为多卷。细绳编连成册,用毛笔书字,礼仪再多,数卷可足,岂不方便。

毛笔者笔杆同样为竹,随地可取。毛者凡毛料皆可使用,兔毛、獭毛、猪毛、鹿毛、马鬃毛、羊毛、狼毛、鼠毛等,甚至连人的胡须也可制笔。姬微将手一指姬怡道:“大家看姬怡,临来之时,制笔本用兔皮,只有用火烧烤竹简,不小心烧掉了笔毛,为不耽误大家观看,姬怡割下自己的胡须用来做笔,这笔却也非常好使。真是材料多多,不须发愁。众人看后,哈哈大笑。各自摸着自己的胡须,皆也自乐。

姬微又拿着砚台道:“此石料也,质地细腻者皆可用料,经我等多方观察,有精致制砚之石,如端石、歙石、洮河石、红丝石、砣矶石。也有粗糙制砚之石,无论何石,可以磨墨掭笔即可,随处可用,用之不绝。再看制作黑墨,也不用些许功夫,将那生火取暖做饭的木炭不要烧透,捣碎和胶搅拌一起铸成墨泥即可使用。当然,黑墨也有好次之分,用油脂、松木烧取的油烟制作的黑墨为上乘,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模中,压成墨锭。墨锭形状可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半月形、圆柱形、鸟兽型等并绘以图案,以供人欣赏使用。”

姬微说罢,伯禽道:“众弟兄多日辛苦,修成礼仪,如今有此四宝,可将礼仪书于简竹,编连成卷,形成范本,逐此推广,再建辟雍(学校),召集宗族、士人习学,各地建有辟雍,校存礼仪一本,以为习学、堪对行为之需,以达明了。”众人称善。伯禽令姬蒙、姬怡承做辟雍事项。

自伯禽始,倡建公学,记习礼仪,文房四宝始用于华夏。竹简、毛笔之使用,非同小可,其始,由西周到东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论皆由此毛笔记载于竹简,自西周至东汉,千余年历史皆由其记载,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也正是它的出现,才得以形成百家争鸣的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追根溯源,伯禽功不可没也。

有诗但道那文房四宝之妙处:

赞简:

竹子挺拔知劲节,裁作简椟有短长,源远流长青史着,金楷隶篆鲁为元。

中华典籍它记载,孔孟之道后代传,蘸墨挥毫辨忠奸,胆肝照取留汗青。

赞笔

江郎昨夜梦生花,文章风骨冠京华。仟仟弱质书青史,潇潇劲节涂桑麻。

神风轻送胯下阁,扁舟斜荡泛桃花。太白浑洒传千古,草圣风流万古夸。

赞砚

半尺方塘天鉴开,清水偕墨舞徘徊。向渠哪得风云彩,源头绿柳朱子裁。

奇山奇石出奇观,清格清骨共清白。俗人常将束高阁,唯从风雅肯出台。

赞墨

黛石经锻世无论,厮磨清水抵万金。诗家凭汝写青简,画家无彼洒空蘸。

悲鸿九马无颜色,板桥竹节无筋骨,山石本是无情客,水黛相濡万古存。

话说伯禽在鲁倡导礼仪,恂恂然按礼而行,遵行的是:“尊尊亲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真个是:“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按序而行,不得擅越。就是客人来访也要按礼而做,“凡与客人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容而入。主人入门而右,客人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主人与客人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帷幕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如此等等。

那礼仪规节浩于烟海,岂是一时能讲得透做得完的。伯禽含辛茹苦,废寝忘食,终于用三年的时间,完成礼仪的教授,讲究礼仪,循规蹈矩,在鲁已蔚然成风,鲁终成礼仪之邦也。

三年中,伯禽忙于公事,无瑕省亲,今礼仪成,伯禽挂念父母,思道:自主鲁政,也该向朝廷报政。伯禽安排完毕,带领从人,快马加鞭,回镐京报政去了。

伯禽来到镐京,进入相府,跪拜父亲,行礼毕,伯禽报政。

周公道:“何迟也,齐、管、燕各国皆来,齐为五月,其它也只年余,而鲁处此之中,四围护卫,国境安定,何用时三年方来报政?”伯禽道:“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伯禽将在鲁之情况一一报来,制礼多多,周公耐心细听,点头称许。

周公思齐报政之速,时太公报政,周公问:“何疾也?”太公道:“简其礼,从其俗,尊贤上功。”而今伯禽报政与太公相反,变俗革礼,虽为繁杂,符合礼仪,顺父心意,周公赞同。

周公道:“我曾送你齐国施政方略,你还记的否?”伯禽道:“儿谨记,只是鲁国情况与齐不一,故儿的施政方略也与太公不同,太公是尊贤上功,儿是尊尊亲亲,儿在带领的宗族之中选贤者予以任用,同族之人,利害相同,人心一致,政事顺利,今鲁能成礼仪之邦,皆宗族兄弟之功也。”伯禽将施政原由一一说明。

听罢伯禽之报,周公叹道:“呜呼,武王分封,鲁为公爵,齐为侯爵,鲁尊齐卑,鲁大齐少。然鲁之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自此,将齐壮而鲁弱,诸侯之中鲁不得称强也。”闻听父亲之语,伯禽恐慌,忙跪下言道:“儿施政不利,有负父之重托,如父不喜,儿愿改弦更张,仿政太公。”

周公令伯禽立起道:“非也,齐国虽强,重在尚能,然后世之能人辈出,犹于汤代夏,周代商,太公之政略,安保其国祚长久乎,后世必有劫杀之君,齐将不为姜氏所有也。鲁虽弱,如此用人,公族壮大,姬氏之国祚必远于姜氏也。诸侯分封,和而不同,施政各国自为之,强弱胜负后世当有定论,儿勿为此忧心也。”

周公又道:“施政在于因时因地制宜,此论是也,夫齐之强在于势,太公乃国之尚父,灭纣元戎,其势之大,无人可比。管国姬鲜,领衔三监,依仗功劳,处事以强。燕国召公,德才兼备,崇尚公平,治刑有名。三国虽然得治,然齐之势大,好比洪水而临,虽可迅速荡涤,怎比那潺潺流水;管国无德而霸强,岂能久乎;燕国刑虽公正,但刑使人畏,惧而远之。禽儿在鲁施政以礼,用人尊尊亲亲,尊卑长幼有序,虽势不大,弱不强,刑不惧,但各有亲近,可谓雨露滋润,家国绵长。伯禽之行,礼仪之荣,安能弃之,可取之处,我也将用于周礼。儿无忧也。”伯禽安然。

周公关于齐、鲁治国方略的论断,历史做出了认证。姜太公为齐国国君,伯禽为鲁国国君,太公的治国方略是尊贤尚功,伯禽的治国方略是亲亲尚恩。尊贤尚功就是让有能力的人管理国家,让有功劳的人享受爵位,即任人唯贤。这样的方法治理国家,国家自然强大。亲亲尚恩的意思是血缘的亲疏远近来任用亲人,以亲见恩,即任人唯亲。这样的方法治理国家,怎么能不弱小?后来的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纵观齐鲁,始终齐强鲁弱,鲁受齐欺。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

但正如周公所料,齐国大量任用贤能人士,公族反而被冷落。姜氏世孙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成就霸业。但管仲和鲍叔牙都是外国后裔,王子成父是周王室的后代,宁越、宁戚来自卫国,公子开方、公子完等也是由外国投奔而来,真正的公族也只有隰朋、东郭牙和宾须无。再看鲁国,同时代前后主要掌权人物都是公族,公族之外只有曹刿和曹沫稍受重用,但也只是幕僚、武士而己。两国施政的差异必然造成两国实力的差距,而且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齐国虽然强大,公族势力不够大,造成外姓势力越来越强,最终,姜太公的子孙仅仅传到第二十四代,国家就被田姓篡夺了。而鲁国尽管弱小,但是公族势力空前强大,外人根本难以进入高层,所以周公的后代一直传到第三十四代,鲁国才被楚国灭掉,这是后话。

在封建世袭社会,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之间是个巨大的矛盾,前者可以强大但是会引发动乱,后者稳定但不能进步,中国三千年的封建历史,演绎了多少此类故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其兴也勃然,其灭也忽然,严重限制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如何破解周公之叹,只有民主社会,才能真正解决这样的矛盾,因为国家不再是封建社会家天下,而是人民当家作主,任人唯贤,人才辈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同类推荐
  •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本书通过故事爷爷李晋华讲述爱国科学家詹天佑、李四光、邓稼先等科学家,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故事,激励当今少年儿童好好学习,培养兴趣爱好,树立科学理想,掌握科学知识,锻炼顽强的意志,为祖国的富强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 毒案喋血

    毒案喋血

    本部小说以缉毒为主题,以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缉毒卫士们用鲜血和汗水与国际贩毒团伙作殊死战斗的动人故事。故事情节扑朔迷离,悬念丛生,美丽如画的春丽市突然被一片毒雾笼罩,吸毒人员直线上升,戒毒所人满为患,而且,毒品还不断从事丽市流向外地,两代缉毒英雄联手缉拿毒凫,但是,案情每每刚露端倪,很快又线继钩脱……作品意蕴深厚,发人深思,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高度统一的佳作。
  • 趁我容颜未老

    趁我容颜未老

    单身妈妈通过网络恋上了年轻小鲜肉,他们的爱能走多远?她是幼儿园女教师,他是刚出校门的大男孩,他们展开了一段网恋奇缘。面对年龄不相当,模样不相当,物质条件不相当、身份地位不相当等诸多压力,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的两颗心紧紧黏连在一起,变成了一切都相当?
  • 雪狼行动

    雪狼行动

    雪狼行动讲述了夜幕垂落,华灯齐放,国家体育场人头攒动,大赛即将开幕,各国政要坐上了主席台,价值连城的足球明星云集场中。可是,一个鬼魅般的人影挤进了人群,他就是身揣炸弹的章晗,一头最凶狠、无知、野蛮的雪狼,一个视生命为无谓的人体炸弹,一个被恐怖组织洗脑的杀人工具……一切如箭在弦上,一切让人窒息,恐怖如黑色的夜幕一样缓缓而落,威胁出现在所有人身旁,谁也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
  • 五美缘

    五美缘

    叙大明正德年间礼部尚书冯旭,风流倜傥,喜获五美相伴,万种风情,百般欢畅,正是:云鬃蓬松起战场,花园锦簇布刀枪。
热门推荐
  • 彼岸花泪:永恒的秒钟

    彼岸花泪:永恒的秒钟

    古老的盒钟“嘀嗒嘀嗒”地填补时间,时间是永久的,细长的秒针就是定位时间最佳比喻。故事的主人公“我”路樱一直在和时间之魔作斗争。一个又一个的阴谋诡计都在愚弄着对手,而我只是一个空虚的傀儡。你会明白这些假装和你亲昵的人的目的的。进入正题,下面是正常介绍:米夜樱和她的姐妹们相依为命,可是因为恶魔的契约,她们背叛了她,同样是姐妹,为什么自己就和其他人不一样呢?!难道因为家世,难道因为贫穷,好!我接受你,恶魔撒旦的挑战!
  • 甜宝一加一,爹地请接招

    甜宝一加一,爹地请接招

    宴会上。九年后再遇仇人,让她回忆起那种种恶心想吐的画面。他:“相信我,我会让你过得生死不得。”她:“欧炎,你想怎么玩我都奉陪。”他邪恶靠近:“那么,你想怎么玩?”她怒:“你废什么话,有本事各种来。”某天,酒店床底钻出个孩子,“爹地,你为什么压着我妈咪?”她惊慌失措:“尹点点,你怎么会在这儿?”他暴跳如雷:“尹安意,这个小不点是你的谁?”从此,她和他纠缠不休……
  • 百年浩劫:神迹

    百年浩劫:神迹

    他是来自肮脏世界的遗孤,身体里封印着足以颠覆世界的强大到变态的力量。为了拯救世界,进化正在魔化的大陆,他重返那个世界,肩负了重大的使命。
  • 蓦然回首

    蓦然回首

    因其短小,在构思和行文时才更讲究字句的凝炼,不允许文章中有赘词冗句。它的创作,是将时间、场所、人物压缩到一个小舞台上尽情展现,它的创作犹如做一件微雕的工艺品,精巧之间尽显功力。在某种程度上,微型小说就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也正是因为这些,微型小说自出现至今,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
  • 闪婚:国民老公甩不掉

    闪婚:国民老公甩不掉

    一场精心设计的车祸,男友失忆,成了自己妹夫。一次乌龙任务,她却成了前男友的小婶婶。神一样的关系!一次扫黄行动,她搞乌龙惹恼了大人物,道歉不说,还被逼和大人物假结婚,名义上假结婚,可领证是货真价实啊,今后她就是个二婚的了,呜呜。虽然他很帅,国民老公级别,可……啥?他竟然是她前男友的叔叔?!这样的话,她倒是可以考虑气气那对贱人。只是,这个国民老公,怎么沾上了就甩不掉了……呃,说好的假结婚呢?
  • 弁山小隐吟录

    弁山小隐吟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迷雾之街

    迷雾之街

    每一个黑夜降临的时刻,每一个迷雾升腾的时刻。每一个痛苦爆发的时刻,每一个心灵震荡的时刻。每日每夜每时每刻,源自古老冥冥细语的诅咒,震慑着来往于这条路上的蝼蚁。迷雾之街,吞噬的一切从这里出发。
  •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负责到底、有效执行的72堂课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负责到底、有效执行的72堂课

    想要从职场中脱颖而出,就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秉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有效执行”中成就辉煌结果。本书分别以主动工作、负责到底、有效执行为出发点,以课堂的形式,结合企业具体实例,生动地阐述了成就一名优秀员工的三大锻造模式,让枯燥空洞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不仅仅解决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工作的艰辛所带来的职场疲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主动、负责的精神,为读者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和示范性的执行思维和方法。
  • 校园的护身高手

    校园的护身高手

    特种兵回到校园,军训的第一天就被美女教官抓去当男朋友,一段美妙人生因此展开。武能揍人把校花,医能救人迷老师,秦天的愿望就是在校园里帅出一片天。“学姐学妹别这样,我只是个纯洁的孩纸——”
  • 2~3岁宝宝教养全程宝典

    2~3岁宝宝教养全程宝典

    本书以365天一天一读的形式,对2-3岁幼儿的生长发育、合理喂养、智力开发、日常照料、疾病防治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