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里学会五件事
去大学演讲时,面对与20多年前的我同样年轻的同学们,我曾经半开玩笑地比较中国的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的区别:“你们比我们那时候惨。
我们傻,老师让我们学啥我们学啥,也不管有没有用。而你们现在明明知道没有用,却还要学,所以比较郁闷。”
虽然语近调侃,但我想我说的基本是事实。对于大部分人的成长来说,大学几乎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奠基阶段,这段既美好又短暂的时光实在太要紧了。
课程很多,诱惑也很多。为了以后的人生旅途和职业生涯,似乎什么都要准备,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准备好。我想很多人的大学时代(包括我自己),都有这样的心情。
对于生命的根本意义,也许不会有人说得清楚。但人生的终极目标寄托在每个人的职业上面,这种说法大概是不会错的。如果以职业发展作为人生问题的指南,那么,或许我们可以拨开迷雾,明白我们在大学里究竟应该把重点放在什么上面。
我认为,在大学要学会五件事:
第一,找到一种快速学习的方法
很多公司的资深人力资源经理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是大学刚毕业,因为成绩单而区分出来的优等生和普通生并没有太大不同。对于企业来说,看重的不是你学过了什么,而是你的学习能力。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是那些还没有显露出锋芒却愿意学、能学会的人。
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快速学习的能力应该成为我们生存的本能。
就我自己的经验,我当年换专业考研究生,准备考试的时间非常有限,所有的课程都得从头学起。我的方法是,一门新的课程刚开始,花3天的时间先把教科书从头至尾看一遍,尽最大可能地记住所有的重点。然后开始做以往该门课的试卷,或者让同学来问问题,几乎把所有的题目都做一遍。
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如何抓住重点,我也不甚得法,考下来的结果都只有2分、3分(我那时是5分制)。但我强迫自己一定要这样做。每准备一门功课,就像打完一场数天之内就必须分出胜负的战役。事实上,等到我工作时才恍然大悟,职场上的大部分项目其实都是这么运作的。上司没有时间等你花3个月成为一名专家,半年后才给他一个结果。
通过不断地摸索,我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终于渐渐变得熟能生巧。其中最重要的技巧,是学会先看目录,抓住一本书的重点是什么,最经典的部分是什么。先抓最重要的,然后再逐次往下延伸。这种快速学习的能力是需要不断练习的。如果一门课不行,那么5门、10门,通过这样的方式反复锻炼,你也一定可以掌握这种唐氏快速学习法。
第二,学会一门外语
在这个国际化的社会,外语一定是有用的。就拿英语来说,它已经不是时髦,也不代表洋气,而是全世界职业人士的“普通话”,是我们的职业人生必备的一种工具。
离开大学再也没有时间去学外语了,工作以后要想学外语是很困难的。通常来说,大学4年才是一个人一辈子里真正学习的时间。高中叫考试,大学叫学习,定位要清楚。人生只有这4年是学习的时间。
我不太赞同职场人在工作时间学英语。因为工作有工作的逻辑,学外语有学外语的规律,如果精力很难集中,效果必然好不了。除非你工作的项目就是和语言有关的,就像我在上海微软时为了提高员工行业英语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疯狂的劲头学英语。学而能够立即致用,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学会一种社交能力
一个人的职业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大学阶段就开始。
我的建议是:在大学里经常参加社团活动,有机会就去当义工,去实习,去听各种演讲。告诉自己,要在大学期间认识学校圈子以外的100个人。大学毕业以后,这100个人要变成你的手机短信或者QQ 群里可以经常联系的人,而不是泛泛的点头之交。这是培养社交能力的最好方法。
实际上,利用你的大学生身份,是有很多机会结识很多职场成功人士的。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每次去大学演讲时,很多人和我要名片,我都是照给不误的。可是真正因此和我建立联系的大学生并不多。可能很多人都有一种心理上的恐惧,心想“给唐骏这样的名人发邮件,他一定不会回的”。
但实情并非如此。有一次去清华大学演讲时,一个拿了我名片的学生后来就时常和我发邮件,不断告诉我他的近况,从学习成绩排名到参加的课外活动等等。如此和我联系了两年,大约每3个月就发一次邮件,就像定时给我递一份个人报告。虽然他的邮件我不是每封都回,但我当然对他有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报考波士顿大学的经济类专业,因为他原来的专业是学计算机的,缺少一个相关的推荐人。他问我是否可以做他的推荐人,我答应了,后来他被录取了,这让我也非常高兴。他是北京人,现在还会利用回国的机会来上海看我。现在他成为我的圈内人,我的MSN也加了他。他在美国的职场上遇到什么问题还会咨询我。
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你的大学生涯里,也会有机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人。可能一次两次,他不会和你进行很深的交流,但慢慢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进展。就像我也不会随便做推荐人,但我看重他持续两年给我做学习汇报,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气质。你要相信,任何名人也好,成功人士也好,他们也都是从普通人一步步走过来的,他们尤其知道成功的不易。你只要带着一颗上进的心去和别人交流,最终是很难被拒绝的。
第四,谈一次恋爱
大学期间一定至少要谈一次恋爱,哪怕暗恋也是值得的。这是青春期的一段情感,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脉脉生情。这是你感情的一种寄托,没有这种寄托,生命是非常不完整的。从人生的角度来看,恋爱的结果成功还是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里,很多人以为没有钱谈不了恋爱。我却觉得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不是说爱情和经济基础完全没有关系,但只有发乎内心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如果一定以为要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才可以获得爱情,那么你肯定会错失掉人生最美好的东西。
当然,爱情还可以成为你奋斗和追求成功的最大动力。如果一定要讨论爱情和事业的先后关系,我绝对认为是爱情成就事业,而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先有事业,后有爱情。
青春是恋爱的季节,趁着还没有变老,赶紧去恋爱吧。
第五,让自己的性格变好
什么是好性格?最简单的检验方式,是看你在中学和大学的同学中是否受欢迎。
老实说,我之所以认为性格是成功的必备要素,实在是对此有过切肤之痛。
大学时代的我性格并不好,心高气傲,对周围的一切东西都看不顺眼,也不喜欢帮助别人……总之,那时我的身上集合了很多年轻人惯有的性格缺陷。虽然我学习成绩不错,但从没被选上过学生干部,而且还因此一度丢掉了出国留学的名额。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也目睹了太多能力颇强的人,因为性格的种种缺陷,因而在职场上一再丧失宝贵的发展机会。
你的性格在你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性格不好,在宿舍或是周围人当中不受欢迎,那么你一定要试着改变。
做好这五件事,即使你读的并非是多么了不起的名牌大学,即使你的成绩并不怎么出类拔萃,你却已经比别人拥有了更强的职场竞争力。
第二篇唐氏性格培养法
在本书的第一章里,我提出了成功“4+1”理论(成功=勤奋、激情、智慧、机遇+性格)。很多读者都对其中的“性格”一条最感兴趣。我去各处演讲时,“性格真的可以改变吗”,“好性格是不是意味着投机、中庸”,“如何才能改变性格”等等,也是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既然知道大家都喜欢性格好的人,那把自己培养成性格好的人不就可以了?
但很多人认为改变性格太难了,大家都爱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却说,本性是天生的,但性格是一种习惯,完全是可以慢慢改变的。
性格培养法之一:积极与正面的态度
有人在企业中的业务能力很强,却得不到提拔,他们只顾一味抱怨领导的不公正,却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其实,不公正的一定是你自己。你的性格让你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是最该受提拔的。但是,你却忽略了一点:你真的招人喜欢吗?
要知道领导提拔人的标准从古至今都是相同的:业务能力强,而且是他喜欢的。什么叫领导喜欢的?当然是性格好的人。其实你只需扪心自问一下就会领悟到这一点:有谁会喜欢性格不好的人呢?
好的性格来自于自我修炼。修炼的关键,是不断告诫自己以积极、正面的态度看问题,从而让自己走向正面,也带动与自己相关的所有事物走向正面。
机会面前绝对不是人人平等的,关键是遇到机会时要怎么来把握、运作和拓展。在企业里,那些拥有正直向上、积极热情、奉献爱心、勇于承担的性格的人,一定会深受大家喜欢,也一定会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
性格培养法之二:好性格发自内心
有人问我,时时刻刻展现好性格,会不会有作秀的成分?比如明明不喜欢某人,不赞同某事,却要强作欢颜。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表演和修炼的表现有时相同,但出发点却完全不同。真正的好性格,一定是发自内心的。
在职场的竞争中,性格好是根本。这不是投机或者说是有心计。因为当周围所有人都喜欢你的时候,自然也就不存在投机。
在微软的10年,我周围的每个领导都很喜欢我。在这个前提下,只要我努力、勤奋,说实在的,即使我工作没有成功,领导也会评价说:唐骏这么努力都做不出来,别人肯定也做不出来。但是如果我成功了,领导就会说:唐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唐骏勤奋。依靠一个好性格,我就预先在领导心目中有了一个评判标准,占有了主动权,机会自然就会接踵而至。
所以在职场里面,需要的就是性格好。
性格培养法之三:好性格是鲜明又招人喜欢的
80后的一代,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有很多人,特别是职场新人,会感觉到内心的矛盾。他们问我:好性格难道不会丧失自己的个性,不会变得很平庸吗?
其实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就拿现在的我来说,谁都说唐骏的性格好,可曾有人说过唐骏的性格平庸吗?过去在微软的时候,很多高管见了盖茨都唯恐避之不及,我却敢跟盖茨开玩笑。在我的概念里,好性格绝不等于没有个性,相反真正的好性格应该是鲜明、有内在魅力、同时招人喜欢的性格。
比如,好性格里有一条叫正直。正直就是要敢于说话,敢于做事情,凡事依直道而行,但又不至于招人反感。职场上也有很多人的确是敢做,但是周围的人都反感。而一个真正好性格的人,是既阳光,又正直,又坦荡,敢于担当任何事情,而且让别人会觉得很舒服。
性格培养法之四:好性格的核心是尊重别人
谁都喜欢自己成为一个“牛”人。一个人“牛气”的力量来源于外部的认可。如果你自己牛气烘烘,但别人对你根本不屑一顾,那么你是无法真正“牛”起来的。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你才可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牛”人。
每个人的性格看起来似乎只是自己的事,其实它却包含了你对于他人的态度,对于世界的态度。好性格基于对他人的认识和理解,其核心是尊重别人。
一个喜欢沟通又善于沟通,在努力追求自己事业的同时又处处为别人考虑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到别人的尊重的。
性格培养法之五:优点放大法
那么,怎么样才能有好的性格?
如前所述,我刚进大学的时候,性格很差,没有一个老师喜欢我,也没有一个女孩子喜欢我。那个时候的我不愿意与别人沟通,很自私也很孤傲,看不起任何人。后来我总结原因,我发现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一直不断地找别人的缺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当你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肯定也不会喜欢你。这是问题的关键。
于是我发明了一种最简单、可是也最有效的改变性格的方法。这种“唐氏改性格法”,就是要强迫自己喜欢上你原来不喜欢的人。具体地说,就是寻找别人的优点,哪怕只有一小点,找到之后再把它放大。如有些人比较乐观,有些人比较善良,有些人外表很帅,找到一点就够了。当优点放大以后,它具有同化效应,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喜欢对方了,当这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人也会很喜欢你。
在职场上,即使是一些平凡的工作和事件,我也尽量去找到激情和感悟。即使打交道的都是一些普通人,我也尽量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可以学习的东西,挖掘一些对我也有启发的美德。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这就是改性格的过程。当你觉得周围的人和事都变得美好的时候,你的胸襟也就变得大度了。而且你也会发现,你原来看不顺眼的东西,其实都是你自己的内心在作怪。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反过来说,大自然创造的任何一块顽石也有它的美妙之处,哪怕是一个公认的坏蛋,也会有他的人性闪光之处。
心胸开阔, 一切好性格都会随之而来: 简单、阳光、乐观、善良、宽容……这时的你,已经不知不觉为你的成功打下了最扎实的人性的基础。
第三篇面试三境界
面试是几乎所有职场新人感到最容易心生畏难的事情。在我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被面试的经历有过20多次,面试别人有2000多次。希望我总结的面试三境界,能帮助更多的人知道面试的关键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