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71400000001

第1章 前言令人汗颜的富士康

华为,2006年销售收入65亿元人民币,被公认为最成功的中国企业。

联想,2006销售收入1389亿元人民币,高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还有一家企业,改革开放20年来同华为和联想在中国大陆一起成长起来,2006年,它销售收入4125亿元人民币,是华为的6.26倍、联想的3倍。

它就是富士康科技集团。

在台湾,它又叫鸿海。

走进富士康

写富士康是会有麻烦的,会有大麻烦。

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第一财经日报》的一位记者和一位编委因为揭露富士康的所谓“劳工门”而被富士康告上法庭,索赔3000万元人民币,闹得整个国内新闻界如临大故,如不是中宣部出面调停,富士康会把官司打到底,媒体的败诉恐怕在所难免,因为以化名来写批评报道,恐怕连呈堂的证据都难以被确认。

接下来,台湾《壹周刊》记者臧家宜写了一本郭台铭的传记,据称因以披露所谓隐私为由向郭台铭进行勒索,被逮了个正着,而被台湾检方拘捕。

而揭秘富士康经营的《虎与狐》一书的作者张殿文,据称也被郭台铭告上了法庭。而这本书的第一页就有郭台铭的亲笔的题词。

当我听到张殿文先生被告的消息,大为不解,询问为什么答曰:这本书披露了太多富士康不愿向外界道出的东西。

富士康把自己包裹得太严,虽然在国际上名声显赫,但多年来在大陆却很少为人所知。除了两岸关系紧张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郭台铭不愿别人窥视他的独家秘籍,更不愿被别人端出来示人。这也是惹出《第一财经日报》“劳工门”风波的原因,因为,此前这位财经记者并不知道富士康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与以上情形相比,我这本书惹“麻烦”的可能性更大。

因为这是大陆第一次系统披露富士康经营秘籍的书。如果说其他书是从门缝里偷窥了几眼,而这一本则是悄悄打开了富士康的大门,闯进里面,细细浏览,并坐到椅子上,仔细品味了一番郭台铭自家精心醇制的经营美酒。

不要认为是郭台铭总裁邀请我走进他的殿堂的,我没有那么幸运。富士康对我的拒绝是坚决的,大门关得死死的。

去过富士康的人,都领教过它的不近情理。不事先联系经过批准,在门口没有里面的下单通知,你就领不到进门证。走进富士康,你也无法在里面乱转,更进不了车间;出门时,你的包会被打开,你的车会被检查,如果你无意识地将照相机带进了厂区,那就麻烦大了,首先要被没收,然后经过好多部门申办手续,书面证明你是无意识带进去的,并没有拍任何照片,才有可能被领回来。这个过程最顺畅,也要几个小时。

由于我是写企业书的,我的那些富士康朋友们对我就格外提防,饭可以吃,酒可以喝,热情照旧,但你不能写一个字,他们也不会向你提供任何可能惹麻烦的信息资料。富士康有一本《鸿桥》刊物,我申请翻阅一下,也不被允许,其实它是一本向外界公开赠阅的企业刊物。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还是发现了富士康向外界敞开的一扇小门,于是大摇大摆登堂入室。如果有一天郭台铭先生到法院告我偷偷走进了他的家里,拿走了他的秘籍,我就会拿出他亲手写的“这里是富士康,欢迎您进入参观”的牌子,来证明那扇小门是他不小心向外界开放的。

一个写企业书的财经作者,首先要避免法律上的麻烦,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并且是白纸黑字的证据,人家说的东西也不能随便用,如果他翻脸说:“这些话不是我说的”,那你就麻烦了。

我可以向郭台铭总裁说,这本书所有的故事、细节、思想、资料,都是富士康向外界公开发布的,只是非常零散,并且是十多年来零零散散陆续发布的,没有人能够这么用心、系统地收集起来,而我却巨细无遗地收集起来,这些资料摞起来可能比我还要高。当然,不到法庭上,我也不会告诉郭总裁我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地方拿到这些“公开”资料的。我不需要隐私,也不需要内幕,有您的这上百发言稿,您的智慧已经光芒四射,有上千万字的富士康每月重大事件以及点点滴滴的记录,加上我的分析归纳梳理,一个完整的富士康就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我还想对我所敬仰的郭台铭总裁说:“您是有志振兴中华的华人企业家,您充分利用、发挥了大陆的优势,创造了制造业的奇迹和神话,您应该毫不保留地向中国企业传授您做大做强的成功之道,让大家分享受益。尽管有比亚迪那么几个企业不断地挖富士康的人才、仿效富士康的管理,但从力量的悬殊来看,目前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与富士康竞争,并构成威胁。”

寻找企业成功的答案

我为什么要冒险来写富士康?

使命使然!

在这个经济学家丛生、管理学者到处指点江山的年代,却鲜少有人俯下身子走进企业,因为企业太微观了,而我们那些饱学的经济学家和殿堂中的管理专家,都是宏观和理论的大师,他们大都不屑于做这种琐碎细微之事。于是记者,就成了中国企业实证和案例研究行列中为数不多的一小部分人。

2006年,我出版了《三九陷落》一书,我给它加了一个副书名:“中国企业20年危机的‘关’与‘坎’”后记的标题是“中国企业20年的反思”。我认为,从创业到高速发展,从停滞到衰败,曾经并购重组过上百家企业的三九,最终走上了被别人重组的道路,三九走过的20年历程可算是中国企业的一个标本和缩影。为什么中国企业多灾多难?为什么赵新先这些名动一时的企业家会以悲剧命运收场?

我要寻找一个答案。

答案就是富士康。

我们可以说,中国大陆企业不能和日本企业比较,也不能和欧美的大企业对比,因为我们文化背景不同,成长的时间也不同。但是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与富士康进行比较。1988年,富士康到深圳投资建厂的时候,它不过是一个百十人的小厂,规模可能还比不过三九,现在的很多大陆品牌企业都比当时的富士康强大,但是20年以后,高下已经截然不同,恐怕没有哪一家竞争领域的企业可与富士康相匹敌,包括我们认为最成功的联想、海尔、华为这些大陆最知名的企业。

富士康的成功之道,反证了有些企业的失误之处。

在富士康面前,我们没有了任何骄傲的理由,只有汗颜。

但是,我们无法回避它,只能勇敢地面对它,让它来拷问我们。

富士康悖论

近来,《华为的世界》一书在市场上热卖。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神秘的企业大都倒下了,为什么华为还站着?”

华为之所以成为国内财经作者追捧的对象,先后有《华为真相》、《走出华为》等书籍出版,是因为它的高科技色彩和够大够强。“从注册资本2.4万元人民币的代理商成长为营收60亿美元的准世界级公司”,华为的成长是令人尊敬的。

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在深圳龙华与华为一路之隔的富士康的时候,其年营收500亿美元的巨大规模可能更让我们感叹和不解。而富士康和华为都是1988年在深圳设厂的。

富士康为什么能够做大做强?

做大做强的途径被认为有四条:

第一,多元化经营。一个产品的成长是有限度的,只有多个产品并行,才能做大规模。富士康的产品几乎涵盖了全部电子产品,从电脑、手机、消费电子到渠道、数字内容和汽车等等,每一个产品都能做到最大或前几名。事实上,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者廖若星辰。

第二,并购重组。企业要快速成长,迅速扩大规模,并购重组是最简捷的途径。富士康也不例外。它的企业并购不仅在台湾地区,而且扩展到世界各地,每进入一个新领域、新行业,都以并购业内企业来迅速实现规模的提升。大陆企业并购重组的热情高涨,但往往跌入陷阱。三九、德隆、科龙等国内以并购重组起家做大规模的企业,最终都走上了被重组的道路。

第三,国际化。中国市场是巨大的,但全球市场更大,巨大的诱惑力吸引国内企业纷纷走向海外。但是海外征程挫折重重。长虹美国的巨额应收账款,TCL海外并购巨额亏损,联想并购IBM看起来要好一点,但效益下降,增长停滞,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但富士康的国际化布局,将市场扩展到亚洲、美洲和欧洲,一路过关斩将,横扫全球。其成功之处,应该悉心研究。

第四,做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创立中国企业自己的民族品牌,一段时间来呼声颇高。似乎给人做贴牌、做OEM就永远做不大,更做不强。但富士康却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悖论”,它没有做自己的品牌,而是专心为国际大品牌做贴牌,却做大做强了。

还有一个问题,经过20年的高速增长,大陆企业大多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更有不少企业家纷纷落马。特别是前些年,30%、50%甚至100%的高速增长没有了,企业出现了增长的“瓶颈”和“天花板”。有学者认为增长的“瓶颈”和“天花板”是一种规律,企业营收达到100亿元就是一个“天花板”。的确,许多企业在这个门槛上徘徊多年不前。1000亿元营收也是“瓶颈”,1000元亿规模的制造企业不多,不过海尔和联想这两家名列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一第二的企业的增速确实大大放缓了。

而富士康以1996年的25亿元为基点开始腾飞,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50%,规模越大,增长越快。2005年,富士康营收350亿美元,2006年仍保持50%以上的增长,营收超过500亿美元。10年的高速增长,完全颠覆了企业的“天花板”理论。本书试图解读富士康的这些“悖论”,让大陆企业分享其成功的经验和理念。

同类推荐
  • 像军队一样去落实

    像军队一样去落实

    培训员工高效落实能力的经典读本,打造优秀组织基业长青的通告法则。像军队学习,把落实的种子植入成员的血液。并转化到日常工作的行动中,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一个落实型的企业,它拥有的员工就是落实型的员工,它也就成了长久屹立于优秀企业之林的“常青树”。
  • 情境鹿鼎记(休闲版)

    情境鹿鼎记(休闲版)

    本书不仅仅告诉我们管理的本质是彻底解放职员的自由和创意,更是未来企业战略规划的灯塔之作。下一秒就是未来,现在就是未来。未来所有的行业都是时尚行业。自由、个性、时尚是社会中每一个个体和组织的核心元素。
  • 开店必赚

    开店必赚

    本书从整体把握与具体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开店前的选址、店铺形象设计、店铺服务、商品陈列、理财、店员管理等一一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措施。
  • IT到DT:大数据与精准营销

    IT到DT:大数据与精准营销

    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正在走向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DT数据时代。以我为主,方便我管理的IT时代,正走向以别人为主,强化别人,支持别人的DT时代。营销,在“大数据时代”,正以“高效、精准、省力、务实”为原则,走向精准,走向量身定制,走向个性化……
  • 管理规则:影响世界的58个管理寓言

    管理规则:影响世界的58个管理寓言

    本书以全新的形式——以58条管理方法,配以生动的寓言故事和生动的管理故事,再加上管理方面的经典句子编撰而成,使读者在轻松中接受管理智慧,领悟到管理大师们的管理思路、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
热门推荐
  • 云水诗余

    云水诗余

    莲池者,活波青春,游宦少年?从医市井卅余载,技艺精湛,品德鸿境,闳梵各林春雨,乐清贫悬壶济世,暇余磨砺翰香。陶操文学兴致,孜孜不倦,乐业有成。其诗词歌赋,茸荩翠薇蒸芳卉:其功墨,字晗暗香墨点宣,映放丹青。
  • 悦嫁

    悦嫁

    重活一世的抚安侯府长房嫡女季念槿,有三件事要做:一是保住侯府和父亲的世子爵位,二是粉碎三房的一切阴谋诡计,三是为自己许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只是今生的她发现,前世自己所嫁的那个清北侯府痴傻的世子,居然不傻了,更是亲自为她求来了赐婚圣旨。“季姑娘,圣旨已下,今生我不傻你不笨,可谓悦嫁,那么,不离不弃,相守白头,如何?”某世子一本正经。“世子,难道你也重活了一世?”“你猜。”某世子神采奕奕!
  • 杀手王爷的鸟妃

    杀手王爷的鸟妃

    云奇对爱绝望,发誓如有来世她愿为鸟,当她真正为鸟以后,被不死人五百年情思,五百年苦等感动,于是,她苦练法术渴望有朝一日化身为人。她最终的归宿是他还是千年鬼魅雪儿,请大家和我一起观看他们的恩爱缠绵……
  • 谷雅子诗集

    谷雅子诗集

    有人说自纳兰性德之后,中国诗词就此消亡,我觉得未必,不信请看。
  • 上体育课

    上体育课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居民都被外貌的表相所迷惑。那些生来不是那么美丽的东西,被剥夺了很多权利。如果说,只有长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那么长得不好看的人,剩下的岂不只是一个潘多拉的空盒子,连“希望”也飞了。潘多拉的空盒子系列4。
  • 魔君驸马:公主跟我回家

    魔君驸马:公主跟我回家

    一袭白衣的冷漠少年,身负着血与灵的封印,锁下的血魔是暴戾无情的存在。然,谁又知,血魔承载的并非毁灭,化身为人类模样的血魔的灵魂原是世人无可避免的劫。冰冷的俊容上永远是漠然。救赎?没有人会救他,被世界、世人放弃的恶魔,滚回地狱去吧!
  • 每天读一点二战史

    每天读一点二战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危机使各国不得不谋求新的出路,各种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中就有法西斯主义,世界上一度有数十个国家出现了法西斯主义组织。在德、意、日三国,法西斯组织最终夺取了政权,战争的策源地也先后在欧洲、亚洲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场浩劫,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是如何上台的?德、意、日又是怎样将民众卷入战争风波的?法西斯国家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在这里将为你揭开答案。
  • 《染血王座》

    《染血王座》

    这是被封印之地,在这里万族林立,而人类处于底层。天赋平庸的人族缺乏优势,只能沦为配角、奴隶,甚至是食物。苏玖是个平凡的少年,除了有严重的恐血症之外与他人无异,但一次意料之外的吸食了血液后,他居然发现自己增强了力量,改善了体质。从这一刻,他知道了,原来自己并非人类,而是传说中的血族……
  • 皇家小公举

    皇家小公举

    阿娥三岁前都是被皇帝捧在掌心宠着长大的,就连皇后嫡生的公主都及不上。三岁后,她才知道人家都是正经的龙子龙孙,只她一个出身不明。不过没事,某人表示他乐意替他父皇接着宠,最好能宠一辈子。世间有人笑我、骂我、骗我,如何治?只要宠她、宠她、宠她,再待几年,你且看她。她成了你家小公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战纪

    七战纪

    一个落寞的神族后裔,混乱的世间,分裂的疆土,群雄并起,征战,是唯一的使命。人间,仙界,神界,地狱,魔界,妖界,冥界……七大世界,只缺一个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