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71300000003

第3章 海尔的灵魂是文化(2)

创新不仅仅是改变目前艰难的状况,而是企业就目前的顽疾把脉诊断之后的对症下药。每个企业的发展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同时,还受到自身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背景、消费水平、产品类型等都会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领导者追求创新并不能简单地按照所谓的商业管理共性经验处理,还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决定如何创新。在这个意义上,对原来企业进行的一切改变,实际上就是打碎旧的企业文化制度,建立一种新的文化思想。

在张瑞敏决定创建新的文化企业体制之前,所谓的洗衣机厂已经没有任何的发展希望,在张瑞敏上班的第一天等待他的是50多名员工请求调离的申请,这对于一名习惯了“烧三把火”的新官而言,简直是莫大的羞辱。有哪一个企业家愿意在上任伊始就看到员工们纷纷作鸟兽散的样子?

关于这个事情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说的是,张瑞敏第一次到工厂上任的时候,看到巨大工厂区内只有寥寥几个员工,而他们正在用拆下来的工厂旧门窗,生火烤山芋吃。面对这样的情况,张瑞敏只能重新创造一种新的企业资源,彻底斩断原来企业的那种农民式的生产状况。

仅仅把洗衣机厂的牌子换成电冰箱厂的牌子是不够的,张瑞敏需要做的是按照新的厂牌进行资源创造。他经过对当时国内市场的考察和深思,在做出把企业发展的第一桶金放在电冰箱上的决定之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如何破除职工旧的文化体制观念,人的观念一日不除,那么,再华丽的厂牌也只能是一种摆设。

张瑞敏接手这个工厂的年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刚刚受到市场经济冲击的年代,国内市场与今天有着天壤之别。当时物资供应非常紧张,用今天的话说,属于所谓的卖方市场。电冰箱对于当时中国绝大部分家庭而言,虽然还是一种奢侈品,但是城市新兴的消费群体,已经开始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在这种情况下,电冰箱的销路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冰箱厂居然出现了严重的亏损。这暴露出来的不是一般的市场饱和与消费购买力的问题,而是工厂从产品、生产到经营、管理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此一来,张瑞敏需要创新的就只能是产品质量和管理这两个层面。前者是针对物而言,后者是针对人而言。无论是对物还是对人的创新,都面临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旧工厂原有的传统文化的阻力。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保持中规中矩一直是作为传统文化思想的正面例子来宣扬的。但是,追求规矩的极端往往导致僵化保守、因循守旧思想的泛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国人保守落伍思想的批评成为中国文化创新的一大主题。所谓的改革创新举步维艰,其实在根本上就是因为改革是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并非仅仅因为技术层面上的问题。

耐人寻味的是,张瑞敏的创新意识来自于面前已经不变不行的烂摊子这个现实。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当时的青岛电冰箱厂还没有如此病入膏肓,那么,对于张瑞敏的创新改革的决心是否有着重要的影响呢?

但是,历史不允许假设。张瑞敏铁了心对接手的电冰箱厂要从产品质量和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的动力,在很大一方面来自不得不改变、不得不创新的现实企业文化状况。

创新要从文化观念上改变旧文化观念,或者为旧文化阵地输入新鲜的文化血液。张瑞敏意识到改变目前经营和生产状况需要创新,但是,这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才有能力看出来的,此前来接手的三个厂领导也知道通过创新改变目前局面。不同的是,张瑞敏把创新定位在了文化观念上,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张瑞敏对原来电冰箱厂的文化创新与众不同:

在文化观念上,他致力于改变原来工厂上班拖沓的作风,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他对工厂管理发布的第一号文件就是着名的“海尔十三条”,由于其中明文规定了禁止员工在工厂内大小便而家喻户晓。当然,也有人对于这样的规定嗤之以鼻:这哪能叫做工厂的规定,简直是胡闹。但是,当时张瑞敏面对的工厂职工就是这个样子,很难想象张瑞敏当时为了创造新的企业发展资源付出了多少今人无法体会的劳动。

在产品文化上,他带人亲手砸碎了数十台有质量问题的电冰箱,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以质量求生存的文化品牌意识。在砸冰箱之前,曾有无数员工和管理者反对张瑞敏的做法,因为当时的电冰箱价格不菲,虽然产品属于次品,但是,并不影响电冰箱的正常使用,而且并不是一两台的问题,而是七八十台。现在,要亲手砸碎这些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产品,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

其实,张瑞敏何尝不心痛呢?但是,如果不砸掉这些冰箱,就不能够在员工心中重新建立质量为生命的海尔发展理念,这个企业又要重新退回到原来的发展道路上。当时许多参与砸冰箱和在场观看的员工都流下了眼泪,但是,最痛心的还是张瑞敏,他虽然没有流泪,可是心里在流血。

另外,在工人文化上,他身先垂范关心体贴员工,建立了领导与工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在管理文化上,他并不盲目照搬西方管理制度,而是从中国道家哲学中汲取思想,一切管理皆随现实情况而改变;等等。

在大众的眼中,张瑞敏创造了海尔神话,今天,海尔已经不再仅代表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本土和西方文化结合下的一种崭新的文化意识、思想、体系。张瑞敏在创造了海尔品牌的同时,更创造了海尔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它不仅是海尔集团自身成长、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同时,也成为我国当下企业如何实现由弱变强、从国内到国际的范本。

案例2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创新

张瑞敏曾经这样介绍他的海尔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一般外来人员到海尔来看到的只是文化外层,即海尔的物质文化(每年接待约40万人参观学习)。海尔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表象的发展速度、海尔的产品、服务的质量等;中间层的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的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一般参观者到海尔最感兴趣的是,能不能把规章制度传授给他们。其实最重要的是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制度文化和规章制度,这又保证了物质文化不断增长。”

张瑞敏对海尔企业文化的解释,让我们感受到了海尔文化创新中的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创新。

一切产品创造都来自于人的观念创新。从1984年正式接手电冰箱厂,一直到1991年,张瑞敏领导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只生产电冰箱一种产品。从产品类型的角度上说,张瑞敏并没有实现产品的创新。但是就在只生产电冰箱一种产品的1984到1991年之间,张瑞敏的价值观念已经完成了创新更替。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见证张瑞敏创业文化观念上的转型和巨变。

2002年,在海尔的一次内部培训会议上,面对70多位中层、高层经理,张瑞敏突然提出了一个看起来匪夷所思的问题,他说:“你们说,如何让石头在水上漂起来?”

有人说:“把石头掏空!”

有人说:“把石头放在木板上!”

还有人说:“做一块假石头!”

张瑞敏则告诉大家:石头依然是石头,而且没有木板,不允许造假!

海尔集团的副总裁喻子达则醒悟道:“是速度!”

张瑞敏对众人揭开谜底:“正确!是速度!”他接着说:“《孙子兵法》上有句话:‘激水之急,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漂起来!同样,在信息化时代,速度决定企业的成败!在这瞬息万变的历史时期,不是先瞄准再射击,而是先射击后再瞄准。”

这个普通的集团内部会议,让我们洞悉了张瑞敏儒商智慧中的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创新意识。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销售学全集

    每天学点销售学全集

    销售很简单,只需要你有决心,有毅力;销售不简单,有时候需要你考虑很多方面。本书将向你揭示成功销售员的成功秘诀,你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只需每天付出一点点,最终就能够通过本书成为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不要再等待了,踏上优秀销售员的第一步吧!
  • 丛林法则:危机管理智慧

    丛林法则:危机管理智慧

    每个企业管理者都惧怕危机,但危机的来临却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西方有句管理格言:危机就如死亡与税收,对于企业及组织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随时都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危机。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就成了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自然界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战场,每个动物都时刻扮演着“猎人”与“猎物”的角色,为了生存,它们只能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加倍小心,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永远处于“猎人”的不败之地。企业管理者可以从动物的丛林法则中体悟到危机处理方式,学习到企业管理智慧,从而扬长避短,转危为机,让自己始终扮演“猎人”的角色。
  • 创业其实并不难:创业人员心理和技术辅导

    创业其实并不难:创业人员心理和技术辅导

    创业是青年人的梦想,创业是有志者的目标。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市场要繁荣,所有这些都有赖于我们大家的敢想、敢干、敢创业。我们这个时代是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要求有志于实现人生价值的人都应培养创业精神,树立创业的志向。在这个变革的社会中,要想实现人身价值,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创造自己的事业,才能把个体融于发展的社会进步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生的价值。今天,知识经济的暖流已经浸润进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创业提供了条件,也为创业拓宽了广阔的道路。
  • 领导的气场

    领导的气场

    本书整合了《吕氏春秋》《史记》《三国志》《水浒传》《贞观政要》等古代典籍中耳熟能详的故事,以独特的视角和小说家的笔法,妙语解读历史背后的领导智慧,在领导如何定位、修身、观人、选人、用人、立威、授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旁征博引,却不觉晦涩难懂;诙谐幽默,却不失浩然正气。于平淡和细节处见真谛,处处展现了现代领导所需要具备的胸怀、眼界、智慧与韬略。翻开这本书,在品味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哲学的同时,提升你的领导力吧!
  • 最经典的管理思想

    最经典的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的发展是和生产的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联系的。时代的发展决定了管理思想的变化。尽管理论形式千差万别。但是研究的主题仍有着共同的特点:即管理学是研究管理与被管理之间关系以求最优化实现其目标的科学。管理涵盖着人、思想、观念、行为、方法和方式。本书系统梳理了管理思想的100年脉络,即从最早的“科学管理思想”谈到当前的“企业流程再造”并涉及不同时期的数十位管理学大师。
热门推荐
  • 血礼之剑

    血礼之剑

    本文由契约之剑的继承者:布洛格·拉·格维弗塔开始讲述。拉·格维弗塔和西科德两大家族曾因契约之剑而引发一场伤亡惨重的战争。痛苦和仇恨总是伴随着战争的胜败此消彼长。年幼的布洛格目睹了家族毁灭性的瞬间,性格骤变,为了家族,她毅然踏上了一条誓死复仇的旅程。那场战争和契约之剑的种种过去渐渐浮出水面。这段历程,布洛格是否找到了那个解答她心中疑惑的答案?
  • 商务英语公文900句典

    商务英语公文900句典

    本书分为贸易流程函、商务通用公文和商务社会活动函三大部分。每一章的背景介绍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让读者对商务活动中各环节的商务英语信函及信函式公文有清晰的理解。文中提供大量的典型范例,能快速提高读者对商务信函用语的熟悉程度,方便记忆,易于读者掌握运用。
  • 我的极品女友们

    我的极品女友们

    扒衣扒那些要钱要房要车的极品前女友们的极品史,追述那段屌丝情缘~写做屌丝,读作‘几把毛’曾几何时我们算个毛,从今以后一定会很屌,我不是天下第一,我没有干爹,我为自己代言,我是屌丝我自豪~-生活太矮!!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我们低头奔跑!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双城记

    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经典世界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奇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 省委班子

    省委班子

    普天成曾是市委书记,后来靠着省长的提携,担任省政府秘书长。省长升任省委书记,普天成又到省委担任秘书长。普天成小心谨慎,深谙官场潜规则。然而在他以前担任市委书记时不慎失手。惹下大麻烦,政敌为了置他于死地,揪住他过去的事不放,这一度导致他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但普天成凭借着超人的镇静和出色的官场智慧,经过多方运作,为自己,也为省委一把手化解了这场危机。在这风云变幻.凶险莫测的官场,普天成像姜太公一样,稳坐着钓鱼台。风吹来又吹去,吹走的是别人的前程与梦想,普天成牢牢地把握着自己的航向,在坎坷中逆风而行。但是好运会一直陪伴他么?
  • 让我心动的人

    让我心动的人

    主人公李恒孟第一次见到美丽的孔小红不禁感叹“噢,让我心的人出现了。"…
  • 不变的刀

    不变的刀

    他学成下山,阅世界千帆,战天下群雄,刀人相通,人刀合一,一刀斩神!天下强者,以五行七曜之力,动摇乾坤,傲视人间。他紧握刀锋,一刀可灭神,一刀可诛魔,一刀人间万世平,乱世尽被刀光荡!!!红颜栖身,世道险恶,然手中刀,永不变~~~
  • 感恩、敬业、执行

    感恩、敬业、执行

    《感恩、敬业、执行》:提升职业精神的工作哲学,通向职场成功的行动指南,感恩是做人的根本,敬业是做事的根基,执行是成败的关键,学会感恩,懂得敬业,完美执行,你的生活将大放异彩。
  • 浊麟十二界

    浊麟十二界

    四年的真情却被她推下山崖。她本是天真可爱,却时时寒气逼人。对人是警惕万分,以为怕,怕自己再次被背叛。她说:“真心待我之人,我便会以真心相待。愿意信任我之人,我便信任与他。”她说:“我的人可没一个不会不成为世界巅峰!”他说:“不就是个小女娃吗,我还真不信了我玩不过她!”一道道的符文到底封印着她多少的秘密,多少故事。组势力,刷等级,收兽兽,炼丹炼器,外加调戏美男子,强者为尊的世界竟然让她过得悠哉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