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500000003

第3章 冲突

两分,两分,总是两分。在营里组织的几次计算兵考核中,我从没有超过三分,更别说五分了。营长把全营计算兵的考核成绩公布出来,贴在营部门口的黑板上,我的名字排在倒数第一,只好进进出出把头低下。几天来师班长的脸更是阴沉得可以拧出水来。因为专业成绩不好,派我的公差勤务就多起来了,以前,朴老兵做得多些。

营部的两万斤白菜,我和另一位老兵整整忙了四五天才倒腾到地下的菜窖里,还要一棵棵捆好,整齐地摆在架子上应对上级的检查。一万多斤的土豆,煮到半熟再放进十来口大缸里,放一层土豆撒一层盐,还把一万多斤红萝卜堆在沙里。这些就是我们营部三十多人一个冬天的蔬菜储备,要吃到第二年的六月,等大棚里的新鲜菜出来为止。我在天府之国长大,一年四季都不缺新鲜蔬菜,来部队还真开了眼界。几天下来,腰都快断了,双手也伤痕累累,贴满了胶布。锅炉房缺煤,叫营部出人去拉,班长又叫我去。这段时间,什么运垃圾、拉面粉等等差事都先后降临,甚至牡丹江歌舞团来慰问演出,给我排的室外岗也刚好是晚上七点到九点。下岗时,只能看到演员拆卸道具了。

这些,我都没有怨言,新兵嘛,比老兵多做点是应该的。可要命的是,出完一天的公差回来,刚坐下来掏出笔想写点什么,就被师班长命令去拖走道、寝室,虽然地板早上才拖了,还干净得苍蝇都要跌跟头。可一说,师班长就不耐烦了:"叫你去你就去,哪来这么多磨叽?"只好放下笔,极不情愿地拿起拖布。等再拿笔时,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根本想不起刚才想写什么。师班长的老乡来了,几个人玩扑克,没烟抽了,想喝酒了,也要我去跑军人服务社,去就去嘛,可刚出门就听见师班长在背后大声说:"他不去谁去?"有几次出公差,朴老兵想去,都让他给挡着,说:"你是老兵,让他去!"我不知道仅仅是因为我专业成绩不好,他恨铁不成钢,还是其他原因,他就可以这样对我?但我知道我们之间迟早会爆发点什么。

那天,我出了一天的公差,灰头土脸地回到班里,刚洗完脸,楼下就有老乡叫我,说是有人探家回来,让一起去看看。当兵大半年了,谁不想家,说不定家里还会托老乡带点什么东西来。在二营的六班,坐满了我们同来的十多个老乡,探家的老乡正眉飞色舞地讲家乡的变化,一边从口袋里一一拿出战友家里给捎的东西。他看到我说:"我去你家了,你老爸说没有什么东西好捎,要捎就捎句话。"我忙问:"是什么话?"他想了半天,说:"好像是什么'微笑生活,顺其自然,勇敢前行',大概吧。"我脸上一阵苦笑,老头子是做学问的,有些迂腐,他真的在实践"富贵的人送人以钱物,仁德的人送人以言辞"?没有东西,捎点钱来嘛,每月十八元的津贴,除去牙膏、香皂,再买些稿纸信封,就是抽三毛多的"田七花"都熬不到月底,我的烟都断了两天了。现在这样子,能微笑得起来吗?接过老乡手中的家乡烟,先放到鼻下深深吸了一口,好好闻闻家乡的气息,这才点上。在家时,根本觉不出家乡有什么好,可一离开,家乡的一切一切又夜夜在梦里出现,读一遍余光中的《乡愁》就要眼泪汪汪。

过了一会儿,我说没有给班长请假,要回班里了。他们七嘴八舌说没有关系,回去就说老乡探家回来,班长也应该理解。探家的老乡也说:"是嘛,你看我们班长知道我回来后,老乡肯定要来,他和老兵就到其他班玩去了。"这样一说,我不好走了。老乡们拿出腊肉、香肠、花生,咬开一瓶酒,开始共产了。

快到八点了,我站起来说要晚点名了,非走不可。其实晚点名时间是八点半,提前半小时走,我是不想再因为什么原因被班长责怪。回到班里,师班长见到我就是一句:"你现在胆肥了,上哪去也不请假?"我解释说:"老乡回来了,我去看了看,走的时候没有找到你,没来得及请假。"这时,他又耸了几下鼻子:"哟,你还私自喝酒?"我低下头说:"几个老乡劝了几口。"天地良心,我真没多喝,我不是不知道目前和班长的关系。他气势汹汹地说:"你准备着,晚点名后,先在班务会上作检查,我还要给排长、副营长反映,你不假外出和私自喝酒。看营部怎么处理你!"我一听,一股怒气顿时直冲脑门,脱口而出:"随便你怎么汇报,我又不是吓大的!"看我平时低眉顺眼惯了,他似乎没有料到我会有这么大的反弹,愣了一下,眼睛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说出一句:"你等着,你等着......"说完就冲出门去。该来的总是要来,要来的总是要面对,这样一想,我心里反倒平静下来。

熄灯号响了之后,我准备上床,他进来一把就抓住我的胳臂:"你还想睡觉?你一个小列兵,一个新兵蛋子,不是神气得不得了吗?我这个班里容不下你,你愿意去哪就去哪!"我挣扎了几下,没有挣脱,就脖子一硬,说:"我是给国家当兵又不是给你当,你说走就走?"他另一只手攥成拳,想砸下来。我心里说,你打啊,打啊,老兵打新兵,我就是想把事情闹大。他忍了很久,拳头又放下,但还是不让我上床睡觉。朴老兵这时上来劝道:"小波,你先去找老乡,我来劝劝班长。"我转身出了门,去找一连的老乡强娃挤了一宿,也悄悄商量了一宿,都不知道后面会怎样。天要亮时,我已经有了思想准备:最坏的结果就是脱军装,只要不脱,那就是我赚了!

第二天,吃完早饭,排长过来说:"小波,你上午不出操,在屋里等着。"不一会,排长带着几个班长过来了,说是帮助我。侦察班长和师班长关系最好,他第一个站起来就说:"小波是新兵却没个新兵样,进进出出都哼着歌,而且很多歌老兵都不会唱。见了老兵也不主动让座。不尊重班长,不服从领导。"有线班长接着发言说:"小波一天到晚不知道心里在琢磨啥,不和老兵交心,不和排里的同志打成一片,把自己当成局外人,细小工作不积极,这样下去很危险。"无线班长说:"小波的专业水平要提高才行,他是不是不喜欢这个专业?"他是个河南兵,一说话就让人想起常香玉的《花木兰》。

大概嫌他没有说到点子上,排长瞪了他一眼。排长最后总结说:"小波啊,我都找你谈过了,你还这样?你的表现是违纪,但是根子却是清高孤傲......"本来我还面红耳赤、心里打鼓,听到排长的话我反而抬起了头。到营部以后,我就按心目中的军人形象在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好兵,从没对任何人流露出清高孤傲的态度。我只是一名新兵,凭什么比他们有能耐?凭什么比他们经历丰富?相反,每每有老兵找上门来让我代写情书、检讨,我都笑脸相迎,热情服务。可他们还是把我的思想根源归到"清高孤傲",我更是大大地不服,心中一个劲地大叫:"这不是事实,这不是事实......"

排长最后说,先写一份深刻的检查交上来。

中午,副营长把我叫去,闷了半晌,才说:"师班长是营部最好的班长,你怎么还和他处不好关系?"话的意思我明白,和最好的班长处不好关系,就肯定是最坏的兵了。

副营长又说:"你虽然是我要来的,但表现要靠你自己。你现在就这样子,今后还想不想追求进步,入党、提干啥的?......"面对这样一个老兵对新兵,不,甚至有些像父亲对儿子的关怀,我是真的无言以对了。

这事以我在全排军人大会上作检讨收尾。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十二月份从东京城打靶回来,被调到了无线班,和那个说话有常香玉腔的班长走到了一起,并向他学得了一手好吉他。还有,在营部年终总结时,我这唯一的新兵什么也没有得到,而其他连队为了鼓舞新兵的士气,把嘉奖、先进都给了新兵。

不几天就是我的生日,满二十一岁,往年的那种朋友知己满屋,欢声笑语盈门的情景是想都不敢想了。从早上起来我就对自己说,今天不管做什么都要对自己好些,比如不管遇到什么事,脸上都要露出笑容,有一个好心情;比如想抽烟时就抽,而不必计较一包烟应该抽多长时间等等,毕竟在过生日嘛!很巧,这天营部经人介绍,为地方上一个工地拉了一天砖,挣回钱来改善伙食,去了七个兵,我也去了。干得很卖力,手指被砸破,流出殷红的血,我只是在口里抿了抿,血止了继续干。实在累得受不了才停停,脑子里就会想起张承志《金牧场》里的几句歌词,略改改就成了:

一只手拿镐

一只手拿枪

我们的日子哟

路一样的长

无论天长还是地久

我们都不会忘记

有牡丹江这样的好地方......

那一种苍凉味是我这个年龄的人感受得到的吗?可我分明感受到了。

晚上回来后,大伙吆五喝六,在饭堂里喝酒斗狠,蛮热闹的。我吃得很慢。我是一高兴就喝酒,一喝酒就难受,所以我的高兴就是难受。为了自己不太难受,我就没有喝酒,却在嘴里喃喃吟道:

今天

是你二十一岁来临的日子

大家在一起

为你的二十岁送行......

吃完饭后,炊事班长过来问我怎么还不回去,我才说:"今天是我的生日。"炊事班长点点头,进去了。一会儿出来时,他手里多了两个热呼呼的鸡蛋,满是歉疚地递给我说:"对不起,对不起,不知道是你的生日。"那晚正值中秋,我和强娃坐在楼下的晒鞋台上,把一条从服务社里赊来的烟一分为二,就着明晃晃的月光,剥着两个鸡蛋,丢一地烟头......

同类推荐
  • 红楼梦影

    红楼梦影

    《红楼梦影》二十四回,光绪三年(1877年)京都隆福寺路南聚珍书坊刊行。此书是清代著名女作家顾春所著的一部《红楼梦》续书。作者所写的太虚幼境与《红楼梦》有所不同,似乎旨在用它反映现实功名富贵场幻变无常、终究繁华成空的悲观虚无之感,作品语言明快流畅,时显诗才。
  • 古代鬼故事

    古代鬼故事

    历史上,人有妍丑善恶,生离死别,鬼也有嬉笑怒骂,悲欢聚合。中国的鬼怪,大多好玩、可爱、机智、诙谐,恶搞更是它们的拿手好戏!本书以幽默为主线,以开心为宗旨,采撷中华两千年的鬼怪故事精华,描绘幽冥世界的纷繁诡异,那些精彩绝伦的鬼事儿,错过了你一定会后悔!
  • 秦王逸史

    秦王逸史

    秦王李世民是唐代一位著名的开国皇帝。本辑所收《秦王传奇》及《混唐后传》两部历史演义,生动集中地敷演了唐代开国前后的一些传奇故事。
  • 榆树保卫战

    榆树保卫战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我用一生为你守候

    我用一生为你守候

    过去对顾苏橙来说,像是一张遥远而混乱的网,那些心动那些心酸,那些逝去的友情和那些离开的人……她从来没有想过,会有再碰上裴周明的一天。当年少已逐渐远去,回忆亦成为过往,已经背道而驰的她和他,可否有再续前缘的那天?
热门推荐
  • 千亿聘礼:总裁求婚请排队

    千亿聘礼:总裁求婚请排队

    他是权倾一方富可敌国的霸主,是她旧时遗忘的小哥哥。再见面,她是到处躲藏被人盯上的小白兔,一个扑身躲到了他的羽翼下。送上门的食物,哪有不吃的道理?司空爵麻溜的吃干抹净,只是占身难占心,要想得到小白兔的心,难!追妻路上,前有情敌带着萌宠弟弟刷存在感加分,后有难搞小舅子搅局!她说:“我想找一份工作。”“来给我当贴身跟班,月薪十万。”她双眼发亮:“税前还是税后?”司空爵笑得意味深长:“睡后翻倍。”某天,佣人来报:“少爷,准少奶奶跟十三少约好一起去看画展!”司空爵冷笑,看画展?还挺有情调!大手一挥,“关门,放儿子!”
  • 绝代之公主:暗夜美男团

    绝代之公主:暗夜美男团

    她高雅温柔,她冷漠纯真,她精灵甜美。公主们的童话故事,她们舞动奇迹,她们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她们经历了坎坷,磨难,但始终不变的是她们的友谊。她们本以为,可以这样单纯快乐下去,但,突如其来的意外终结了她的性命,手中洋溢幸福的四叶草变成三叶草,幸福,是不是远离了呢?一直等到恶魔王子,天使骑士们的来到,绝世公主的幸福,又延续下去了……这是一场属于三位公主的独一无二的童话。
  • 方与圆全集

    方与圆全集

    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为人没有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地处处受敌。为人做事太方正太圆滑则寸步难行。只有方圆相间,方圆并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和生存环境,享受快乐惬意的人生,成就功名和大业。
  • 我是你的鬼女友

    我是你的鬼女友

    宅男刘罢偶遇盘古派来的鬼女友:玲珑。展开了一段奇葩生活到替代盘古的位置
  • 青春爱恋之番外

    青春爱恋之番外

    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哪怕我们最后没有在一起~
  • 垂直的阅读

    垂直的阅读

    《垂直的阅读》是残雪作品系列之一。该系列一共五种,是残雪2003—2013年间的短篇小说全集。《残雪作品:垂直的阅读》共10篇,16万字。有《垂直的阅读》《梨园纪事》《到果园去!》《阿琳娜》《自然的意志》《老蝉》《影族》《剪纸》《师生之间》《荒原颂》《山火》《梅保的地盘》等篇目。这些作品是首次整体结集出版。残雪是以短篇小说打开与读者的沟通渠道的,这些奇思异想的篇什,短则几千字,长则一万多字。它们大多描写底层人们对生活充满独特性的体验。细细品味,可以感悟到残雪文字中浓郁的先锋意味和独特的文学情怀。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EXO之梦醒花未殇

    EXO之梦醒花未殇

    ……“梦若曦!你怎么会在这儿?这不是锐轩的家吗?”“……尹锐轩他是我哥。你们找他有何事。”“他突然就退出了EXO,然后不见踪影,我们是来看看他在不在这儿的。”“对不起,他不在……”…………
  • 孕期保健百事通

    孕期保健百事通

    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一对准父母最美好的心愿。然而,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呢?从怀孕前的准备,到宝宝的出生,这期间要经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怎样才能做到优生、最佳的受孕时间、孕前如何调整身体、孕期有什么妊娠反应、孕期如何摄取营养、孕期如何自我保健、产褥期有哪些注意事项、产后如何自我保健等,这其中涉及了生理学、保健学、妇产科学、心理学、营养学等一系列科学知识。本书详细介绍了孕前、孕期、产后女性可能经历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每月胎儿在子宫中的发育情况,并提供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需要特别掌握的知识。相信本书能让每对年轻夫妇安全、幸福地度过孕产期。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1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1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