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赵王爷和他那个王妃在想什么,欢沁这边的日子还得照过。欢沁很惊奇的发现她不爱说话看不出喜好的小儿子居然认识这些种子!据诚儿说以前杨坤煦偶然带他去田地说给他听的,欢沁才明白过来,这个小儿子或许没有敬儿那么高的智商,但是心细如发,只不过他不爱说话让人看不出来而已。
欢沁托王勇给平儿带个话就说找两本种地的书。不久后的一天深夜,平儿趁着夜色来到他们住的地方交给了她,并告诉了欢沁一个让她又是开心又是担心的事情。
据平儿的说法他的父亲(现在欢沁已经不愿意再去想她和他的关系了,想了还头痛。)要将他送到专门供皇家子弟读书的地方,虽然平儿是庶子,但是胜在是长子,穆坤煦现在还没有其他儿子,去送他到那里读书也无可厚非。去那儿读书的最大好处就是沐休日才回府。
欢沁开心的是她知道这是杨坤煦的一种保护,在那个怀了孕的王妃眼里,平儿的存在无疑就是一个威胁吧?如果王妃生了个男孩还好,一旦是女孩,那么已经十多岁的平儿还是有机会的,这样一来平儿就有危险了,从这点上看平儿离开这个王府是最好的选择。但欢沁也很伤心,那个王妃见不到平儿了,她也同样见不到了,现在都要偷偷摸摸的好久才能见一面,日后可如何是好?
想必平儿也是知道事情的原委的,看起来一脸的为难。欢沁咬咬牙对不情愿去的平儿说:“平儿,听娘一句话还是去吧,你得保住这条命好好读书,我和你弟弟们将来还是得指望你的。现在这局面你看到了,我和你弟弟们能保住命就已经算不错了,只有你将来熬出了头才能把我们接出去。”
欢沁现在根本不敢想如果杨坤煦失败他们会有什么下场,只能寄希望于他能成功,他们才有未来。身为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面对着古代人与人的不平等,欢沁不是没有想过干脆跑了算了,但是在这个念头初一升起,她就断定这条路行不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根本毫无把握能带着孩子一起跑到杨坤煦找不到的地方,杨坤煦绝不会放弃孩子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也不是说着玩的,她一个人跑还有些希望,但是几个年幼的孩子怎么办?她留到这个时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孩子,对她来说如果没有孩子她压根就不会活到现在,她又不是没死过,死亡也没有那么可怕!
平儿低下头几滴眼泪掉在衣襟上,对欢沁说:“娘,都是儿子不争气,让您和两个弟弟受罪。”这段时日王府的人情冷暖让他彻底看清了他的母亲是多么的让人瞧不起,连带着他和两个弟弟似乎也比别家王爷家的孩子低一头。但这不是母亲的错,他的母亲是这世上对他最好的人。依偎在母亲一如既往温暖的怀抱中平儿心里暗暗发誓:娘,敬儿诚儿你们等我,迟早有一天我会让这些看不起我们的人都伏在我的脚下。
欢沁将他拉到怀中,平儿从上私塾开始就很少和欢沁这么像小时候那样亲近了,欢沁总觉得是这个时代的教育有问题,可杨坤煦却说哥儿不应该和母亲一直腻在一起。欢沁对他这种说法一向不认同,不管儿子多大,在她面前不还是她的孩子?
平儿静静的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敬儿和诚儿也偎了过来,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母子三人的心里确是暖暖的。
平儿再三叮嘱弟弟们要听娘的话才依依不舍的和欢沁他们道了别。这次平儿来除了农书外还带来了一些他的衣物,说是他故意弄破的,让欢沁改一改给她两个弟弟穿。第二日欢沁正在考虑怎么改的时候,王勇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大意就是欢沁可以自食其力,但两个孩子还幼小,日后由王勇给他们送来一些必备物资。欢沁一听大喜过望,她是无所谓的,孩子怎么办她一直很担心,如果能这样就再好不过了。虽然每个月两个孩子的例银会送到她这儿,但在这银子是毫无用处的,还不如米面顶用。
王勇笑着对她说:“欢喜娘子,你放心吧,你生的三位郎君都是王爷的亲生骨肉,王爷怎么舍得不管?”
欢沁苦笑了下,她当然不认为杨坤煦不管孩子,只怕到时候有人需要他做出选择他会抛弃孩子而已,不是不爱,而是不能爱,这就是皇家的悲哀吧,也是杨坤煦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即便落到今时今日的田地,她也时不时诅咒杨坤煦,但那是因为她觉得他应该是为他们遮风避雨的人,在内心深处她还是相信杨坤煦会保护他们的,就是不知道会保护到什么程度而已。她从来没有妄想过他们在他的心目中比皇位还重要,但是如果不和皇位比的话,她相信他们在他的心中还是很重要的。
王勇送来的东西不算好,一些油,米都是些糙米,也不知道打哪里弄来的东西。王勇有些不好意思,说是交给他的人说没有白米。看着王勇躲躲闪闪的眼神,欢沁明白送米给王勇的人想必还说了些什么其它难听的话,她倒很不以为然。这就是人情世故,没什么好在意的。越是高门大户越有狗眼看人低,反而是在穷困偏远的乡村不存在这样的事,大家都是平等的。她又不是没经历过世事的小女孩,这些小手段倒不放在眼里。
平儿拿来的几件料子比较好的内衣被欢沁改小了给两个小的穿在内里。虽然是穿越了,现在的境况也很差,可欢沁对基本的生活品质还是有要求的,孩子的肌肤幼嫩,贴着皮肤的料子自然得用好的。至于外衣,就用王勇送来的那些看起来已经褪了色的料子,只要杨坤煦不嫌丢人,她也无所谓,反正又见不到外人。
欢沁留意过了她住的这个院子离后面的山很近,这山上看着郁郁葱葱的,应该有不少能吃的东西,她对这个很是上心。深秋的天气还不算很冷,要抓紧这两三个月为随后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能获得的粮食是有限的,欢沁对种地实在没有什么底气,还是觉得开春后再种比较好。她是无所谓,但是两个孩子都在长身体的时候,如果只吃这些送来的质量比较差的食物怎么够?欢沁叹了口气,这里连原来住的村子都不如,在那儿他们起码还能每天保证吃鸡蛋,时不时的还吃些鸡鸭鱼之类的,现在到了王府倒过去了素食的生活,人的境遇真是难以想象。
俗话说靠山吃山,欢沁打算从这块下手了。这几天欢沁已经让敬儿兄弟俩将这附近都打探了下,据敬儿的说法,这后背的山很大,在这院子周围有一些人在看庄子,所以说只要走的不远应该没有什么大型猛兽,还提到这些人看见他在后山转悠也没人说什么。敬儿还给欢沁拎回来一只野兔子,说是和诚儿两个人挖陷阱逮的。听了敬儿的详细描述,欢沁大喜过望,这很好啊,这些人为什么对敬儿视而不见她不关心,大概是觉得让他们自生自灭的好,或者杨坤煦吩咐了?都不要紧,首要的是挨着山他们就不用光吃那些米面了,也可以打打牙祭。
第二日欢沁就找出一条以前放在包裹里的很轻薄的布,随便缝了几下弄了个简易的像******女人那样的头巾给自己戴上。这附近听敬儿说见到的都是男人,她这张脸还是不要被很多人看到的好,尽管不相信他们会对杨坤煦的女人做什么,但一旦时间长了,人家发现他们根本是被丢在这里自生自灭的可就不好说了,还是小心为上。
这个院子的厨房里面原先有些篾条,欢沁是不会编那些眶栏什么的,看着就发愁。没想到敬儿居然会,这让欢沁大喜过望,问他,他说是以前看村子里的人编过。欢沁在以前住的农村也基本没出过门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只要有人知道就很好呀,怎么学会的又有什么关系。欢沁对这些活很笨,幸好敬儿很聪明按照记忆中的方式编了几个就能编的很好了。
编好的东西有点像四川那种背篓,但是没有方便背的地方,欢沁想了想找出一些不用的破布弄成两条肩带背在身上。领着两个儿子,欢沁拿上院子里唯一可以作为武器的镰刀出发了。
踏着清晨的薄雾,欢沁和儿子走在了往山间的小路上,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在暗中偷窥着他们,反正是没看见人,也没听见有人阻止他们。走了不远,欢沁就看见了不少蘑菇,她想要不要采点来吃,她前世上过野外求生课,里面的老师有讲过如何分辨野蘑菇有毒无毒,太专业的内容她想不起来了,隐约记得一点,好像是有毒一般颜色艳丽,没毒的都是白色或者灰白色,好像还有什么撕开闻气味的,再有当时老师也讲到有毒的一般都长在很阴暗潮湿的地方,而无毒的则是长在比较清洁的地方。奔着这几点,欢沁捡了不少的野蘑菇,如果真是无毒的,那么晒成蘑菇干足够他们吃一阵子的了。
敬儿也担心这有毒,和欢沁说起说不定要中毒的,欢沁叹了口气对他说:“现在能有吃的就不错了,咱们也不能每天吃那些米面,总要有些蔬菜的,你看看你和你弟弟的牙龈都有出血了。”
敬儿疑惑的望了望欢沁,不太明白牙龈出血和吃蔬菜有什么关系,可是看着母亲很沮丧也不好再说什么,反倒是诚儿坚定的对欢沁说:“娘,我敢吃,你找的这些肯定都是没毒的。”欢沁欣慰的摇了摇他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