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4100000011

第11章 周汝昌先生一贯坚持的“写实自传说”的失误(5)

第三,曹玺、曹尔正兄弟没有爵位,这同宁荣二公的爵位相差太大。飞将军李广一生未封侯,司马迁替他惋惜,后人也替他惋惜。曹玺兄弟连男爵、子爵都不是,曹雪芹却给他晋封公爵,这符合纪传写实的体例吗?这种把“无”说成“有”的写法符合“写实到底”吗?曹雪芹写自传给自己的曾祖、叔曾祖晋封那么高的爵位,难道不怕朝廷追查、不怕后人耻笑?

第四,《红楼梦》所描写的贾府是一门有百年兴盛的贵族,家里出了一个贵妃,经历了一场“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后进入了末世,最后被抄家,彻底败落。周先生笔下的曹家与此大不相同。他说曹雪芹“若依我推作生于雍正二年,到六年北归,刚刚五岁,其记不起南京,乃是当然的”(《新证》第169页)。他认为《红楼梦》所写是雍正十三年秋到乾隆三年之间的事,“傅鼐、福彭,皆为乾隆即位后重用;曹家亲戚既复极臻显赫,本身亦复中兴小康。依余推雪芹书中省亲,即当之本年(指乾隆元年)”(《新证》第424页),以为小说写的是曹家的“中兴小康”。这样周先生人为地制造了两个破绽:一是他说的现实的曹家经过两次抄家,而小说的贾府只经过一次抄家;二是他描绘的《红楼梦》是写曹家经抄家后过了十余年之后的“中兴小康”,同小说实际描写的贾府是末世不同,这全对不上号。

(三)把恭王府当作大观园遗址同样存在巨大破绽

在《红楼梦新证》中,周先生说:“和大观园最相像的,我以为是果亲王的承泽园”,“进门之山水掩映,出门之深而反近,有专植卉草者,类蘅芜院;有梵寺,类栊翠庵;有潄流亭,类沁芳;‘藕花荇藻’,类藕香榭;‘修竹成林,构数楹读书其间’,大类潇湘馆;平田野蔬,则绝似稻香村”(《新证》第150、151页)。现在周先生修正了大观园遗址的看法,他认为“恭王府就是大观园遗址”(周汝昌《恭王府考》第5页)。他不仅找到了大观园,还找到宁国府遗址。他在《恭王府考》中说:“所以,恭王府居巷西,俗称‘西府’,阿拉善王府居巷东,俗称‘东府’者因此”,“从种种迹象看,曹雪芹由于住处或别的原因,对这一带地势是非常之熟悉……很可以说明,他的以荣宁二府为背景的小说,要写出这个环境,就采取了他所熟悉的李广‘大第’遗址(按:即后来的恭王府)为主而运用了‘一墙之隔’东西两府的这个特点,以为小说布置上生色”(《恭王府考》第117、119页)。他认为这里的“西府”恭王府即荣国府,“东府”阿拉善王府即宁国府。我们先假定周先生的这个研究成果是正确的,然后看这里边存在什么破绽。

自传文学一般要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基本真实,不能出格,倘若出了格就是小说而非传记。周先生说:“雪芹写他的老宅故院,更该是‘实录其事’、‘追踪摄迹’了。”(《新证》第151页)此话不错,比较符合写实自传的要求。按理讲,雪芹要写自传,必定会让父母、祖母和自己生活在自家的“老宅故院”,不料他却实行空间大调换,硬把自己和父母、祖母搬入恭王府去过日子。这图的是什么?为了打肿脸充胖子,借王爷府抬高曹家身份?是曹雪芹害了失心疯?都不是。“恭王府就是大观园”对写实自传说是不利的,它从一个侧面说明《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的自传,世上哪里有让自己冒用别人家园子的自传呢?周先生写自传,能借别人的名园当自己的家吗?

把阿拉善王府当作“宁国公”曹尔正的府第来写,其破绽同把恭王府当作荣国府大观园一样荒唐。此理易明,这里不赘。

周先生既然把《红楼梦》的史事坐实为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三年发生在曹家的事,那么他的写实自传说又暴露出一个破绽:即曹尔正的儿子曹宜(按周先生的写实自传说就是《红楼梦》中的贾代化)与曹寅(即贾代善)从来没有像《红楼梦》描写的那样对门而居过,在南京时是这样,在北京时也是这样;他们的后人曹颀(相当于贾敬)与曹頫(相当于贾政)此时在北京也没有像宁荣二府那样对门而居。这样可证曹雪芹借鉴阿拉善王府和恭王府写宁荣二府,显然属小说手法,它同曹氏家族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合,它同写自传的纪实笔法完全不同。周先生十数万字的《恭王府考》除了证明曹雪芹写小说选素材“东挪西借”手法以外,其他什么也说明不了。

“写实自传说”除了上列三大类破绽外,还有许多破绽,随手再举几条吧。例如《红楼梦》描写传主曹雪芹的文字所占比例太小,根本不符合自传的要求。不管是自传还是他人写的传记,描写传主的文字应占全书的主要篇幅,起码要占80%的篇幅,甚至更多。但《红楼梦》根本不是这样,很少用整回描写宝玉的活动,用半回以上文字比较集中地描写宝玉的也不过十四五处。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八十回小说实际描写宝玉的文字在全书中约占20%左右,最多不超过25%。世上哪有作家主要不写自己反而用绝大部分笔墨去写别人的自传?

周先生说雪芹二十二岁时“始草《石头记》”,从第十八回到五十三回止,主要写雪芹十三岁这一年的事,并一直写到十五岁(《新证》第425页,第171页)。按常规要求,自传应全面反映立传者的生平事迹和成就,随着年龄增长,愈往后来愈详写。但《红楼梦》这部自传却不同,作家只重点详写十三岁这年的事,十四岁至十五岁这两年只略写一下就过去了。十七岁及以后只字未写,这能叫自传吗?伟大作家曹雪芹写自传,以他的才学应易如反掌,照生活实录,略加“精裁细剪”即可成功,何至于要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呢?书名为啥不叫《贾宝玉自传》,却“题曰《金陵十二钗》”呢?

纪昀曾这样向《聊斋志异》提出质疑:“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盛时彦《姑妄听之》跋转述纪昀语,见《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纪昀用纪实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可以虚构故事的小说,这就混淆了不同体裁文学的特点。但用这段话衡量曹雪芹的“自传”《红楼梦》则是可以的。我们套用这段话的口气以向周先生请教:《红楼梦》既是自传,即属纪实,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那么小说多次写到房中之爱,“其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从何而闻见之”?《红楼梦》80%的生活内容宝玉不是当事人,即曹雪芹不是参与者,那么他是根据什么资料来完成这些丰富内容的描绘的?是根据史官的记载?还是根据曹家人及其亲友的日记?周先生能提供雪芹写这些内容所依靠材料的证据吗?

既然曹雪芹说自己创作的《红楼梦》是真事隐去的假语村言;既然脂砚斋说贾宝玉只存在于《红楼梦》中,这是古今小说戏剧中从来没有的人物,也是他在生活中从没见到过的人物;既然“写实自传说”存在那么多难以弥合的破绽,它连自圆其说都没有做到,那它怎么可能成为20世纪红学的唯一成果呢?

如何评价“写实自传说”?梅节说:“周先生近半个世纪来苦心营建的红学体系,其核心部分即关于《红楼梦》原本与续本的整套故事,纯粹出自虚构。从开始‘立项’,周先生着意的就不是客观的事实真相,而是社会的视听效果。就这点而言,‘龙门红学’的基本倾向是创作而不是科学研究。‘龙门红学’长于编故事,但编故事利于创作不利于考证。”(梅节《说“龙门红学”》,见《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4辑)并把“‘龙门红学’的开山者”的桂冠奉送给周先生。孙伟科在《20世纪红学研究的启示》中说:“周汝昌先生既是考证派‘自叙传’学说的集大成者,又是将传记学方法庸俗化的最突出者。”(见《红楼梦学刊》2000年第一辑)这无疑都是实事求是的评价,不知周先生以为然否?

同类推荐
  • 沉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

    沉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

    中国言实出版社的领导和同仁,决定陆续选编出版《新世纪散文随笔精品文库·思想卷:沉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并委托我具体承担率先推出的“思考卷”、“乡土卷”和“怀人卷”的选编工作。对于出版社交付的任务,我抱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并施以精益求精的原则。为此,我在调动平日积累的基础上,抓紧有限时间,反复进行相关作品的检索、阅读、比较和遴选,力求拿出一个文学品质较高,可读性较强,且相对来说具有代表性和保存价值的选本。现在,这个选本已经摆在读者面前,至于它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则只能听凭大家的裁决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一起研究散文随笔创作的持续发展,共同建设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岂不快哉!
  •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是陈祖芬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讲述的是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50年代初抛家别妻,带着3个孩子,从德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故事。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德国特务”,备受折磨,但他忍辱负重,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祖国争得了权益和荣誉。 作品以思想开阔、深沉而锋利见长。结构上分“柏林妻子”、“德国特务”、“中国母亲”三个组成部分,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用意识流手法把时间上的跳跃和看似零散的内容巧妙地结构为完整的一体。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中部、下部》三本书汇集了1901年到2014年所有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其中包括获奖作品简介、年代、作者介绍、书影、图片等内容。目标读者群不受年龄限制,作为青少年或社会各阶层读者读物、收藏书籍均可。
  •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没有梦想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之一。《有梦才有远方》中所辑文章,有向命运挑战的呐喊,有为自由而战的宣言,有对苦难与光明的阐释。它们共同奏响了一曲奋斗的主题歌。闽语有:天公疼憨仔。西谚有:自助者天助之。执着于梦想的人,成功绝不会轻易将他遗弃。尼采说:“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但愿书中的文章,能够重燃您希望的灯火,能够照亮您前行的征程,伴您梦想成真!
  • 邹韬奋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邹韬奋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热门推荐
  •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淡定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淡定

    本书从八个方面详尽地论述了如何学会淡定。淡定是一种示现于外的状态,淡定是一种一心不乱的心境。淡定是泰然处之,正确抉择。淡定是正视磨难、正视挫折。淡定是随遇而安,正视得失。淡定是谋定而动,正确地面对挑战。淡定学会面对压力,轻松生活。淡定是放下恩怨,正确地面对是非功过。淡定是淡泊宁静,看淡名利。  这个时代需要“淡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心态,才会在生活中处之泰然,不会过于浮躁而迷失自我、过于兴奋而忘乎所以、过于悲伤而痛不欲生。淡定不是平庸,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境界,是智慧的不争,是宠辱不惊,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
  • 相公有点坏

    相公有点坏

    她代姐而嫁,未曾洞房即被下堂。隔天,全府上下传言她婚前失贞,她无力辩驳。嘲笑谩骂冷眼喷涌而来,她泰然处之,自认清者自清。他对她恨之入骨,她却爱他无怨无悔。当刻骨恨意碰撞绵绵情意,她用满腔温柔来软化他铁石心肠,却被他伤的伤痕累累,心碎成殇。当她小产,那触目惊心的鲜血将他的理智摧毁,也让他对她的感觉发生了变化。可是,她已经心死。
  • 中山传信录

    中山传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血月传说

    大血月传说

    血月腾空,群魔乱舞。废墟上,是彻骨的仇恨。懵懂少年被卷入千年之仇,从男孩到男人,是一场蜕变,更是一场爱恨情仇的传说,要么死,要么复仇。没有选择。
  • 末日金戈

    末日金戈

    天韶大陆上结丹失败的女修景戈,莫名穿越来到行尸走肉的末世,代替了那个叫金歌的废柴千金,会发生怎样激动人心的故事。不过,什么鬼---那个美到惨绝人寰,冷到天怒人怨的超级强者,怎么长的跟自己暗恋过的师叔一模一样?!
  • 中国红

    中国红

    九五年“雅芳”色彩广场系列中有种编号为“mo5”的口红,取名为“中国红”。这种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红色。每次看国际上的体育比赛,飘满了各色国旗之中的五星红旗在我心中是最耀眼、最美丽而富有贵气的。我常感怀于那种色彩的鲜艳与五星搭配所呈现的一种独特的美。
  • 至仙道

    至仙道

    李春明,本是娇贵的豪门少爷,一夜之间被人灭门,沦落成乞丐,却不想偶然救了修真仙人,获得修真奇法“庚金诀”,从此踏上一条不归的求仙之路。仙道茫茫,物竞天择。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叱咤修真界,驰骋仙界,乃为至仙之道也。
  • 养生秘录

    养生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冥传

    冥传

    一个平凡人,卷入莫名的纷争,穿越到混乱的武侠时代,遇到同样身份的现代人,是敌是友?如何化险为夷,谱写一段怎样的结局......
  • 不必当母女,当好婆媳就好

    不必当母女,当好婆媳就好

    现代媳妇难当,婆婆也不容易,其实婆媳可以相处得更轻松!对于婆婆来说,媳妇永远是别人家的女儿,有些话轻重总难拿捏;对于媳妇来讲,婆婆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敬之畏之,都不合适。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母女之间也许不算什么,但若发生在婆媳之间,没准儿可就翻了天!婆媳专家吴娟瑜老师借助丰富的案例,结合其作为婆婆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婆媳相处尤其是做好媳妇的好方法。无论你是媳妇还是婆婆,甚至是夹在两者之间的男人,都可以从《不必当母女,当好婆媳就好》中得到很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