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3600000065

第65章 参考文献(1)

一、著作、书目

[1]阿德勒.六大观念[M].北京:团结出版社,1989.

[2]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4.

[3]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2.

[4]奥塔·锡克.一种未来的经济体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8.

[5]巴泽尔.产权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16.

[6]保罗·A·萨缪尔逊,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下卷)[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348—1351.

[7]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75.

[8]博登海默.法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25.

[9]波斯纳认为,财产法(the law of property)创设和界定财产权利,契约法(the law of contracts)规范财产的转移和让渡,而侵权法(the law of torts)则涉及财产权的保护。参见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7:39.

[10]布坎南.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142—143.

[11]《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第15卷,转引自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编译《民法》第74页。

[12]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7:39.

[13]陈华彬.物权法原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7:213—217.

[14]陈华彬.土地所有权理论发展之动向[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从(第3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15]陈吉元,韩俊等.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4.

[16]陈昕.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45—147.

[17]陈小君等.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74-277.

[18]戴维·菲尼.制度安排的需求和供给[A].见: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22.

[19]David Me Walker.牛津法律大辞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729.

[20]D·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3—34.

[21]道格拉斯·C·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1.

[22]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71,17—20.

[23]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A].见: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97—98.

[24]德·希·帕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132.

[2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2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

[27]法里德·扎科里亚.文化决定命运——李光耀访谈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210.

[28]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03.

[29]顾培东.法学与经济学的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136.

[30]高富平.物权法原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高富平.土地使用权客体论——我国不动产物权制度设计的基本设想[J].法学,2001,(11):44—51;高富平.土地使用权和用益物权——我国不动产物权体系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1]高富平.物权法原论(上)[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78—79.

[32]国家统计局编.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M].北京:统计出版社,1958:184-189.

[33]国彦兵.新制度经济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95—96.

[34]韩明漠等.中国社会与现代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78-79.

[35]胡代光.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5,157-161.

[36]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1985:8—9.

[37]J·B·巴雷尔.中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A].见:张红宇,陈良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2—135.

[38]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30.

[39]孔径源.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及其影响[A].见:陈昕.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95.

[40]L·E·戴维斯,D·C·诺斯.制度创新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A].见:财产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97.

[41]李红海.所有权抑或地产权[A].见:易继明.私法(第1辑第1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2]李培林,张翼,赵延东.就业与制度变迁[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180.

[43]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50.

[44]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3.

[45]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724.

[46]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1.

[47]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A].科斯.财产权利于制度变迁[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371-403.

[48]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101.

[49]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73.

[50]刘得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7—58.

[51]刘佛丁,王玉茹,于建玮.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187.

[52]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6.

[53]刘守英.制度理论与中国现行农地制度[A].见:陈昕.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95.

[54]刘守英.中国农地集体所有制的结构与变迁[A].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R].1999,174号.

[55]刘伟,李凤圣.产权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289.

[56]刘文璞,魏道南,秦其明.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道路再认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26-127.

[57]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110—114.

[58]陆学艺.改革中的农村与农民[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378.

[59]罗伯特·M·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说[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4.

[60]罗必良.产权制度对农业增长的决定性作用:理论与实证分析[A].见: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农民组织·农业制度·农村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73.

[61]米切尔·卡特,米切尔·罗斯,格申·费达.土地制度与农业绩效[A].见: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课题组编著.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70—188.

[62]江平.中国土地立法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57-256.

[63]金锦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困境与出路,载王利明.物权法专题研究(下册)[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019.

[6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16.

[6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73.

[6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53.

[6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4—5篇)的有关内容.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8]麦迪逊(Angus Maddison).世界经济200年回顾(中译本)[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131-135,158.

[69]毛育刚.中国农业演变之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1.

[70]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18.

[71]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662.

[72]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23—24.

[73]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274.

[74]钱明星.物权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

[75]钱忠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15.

[76]曲福田等.中国土地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119—134.

[77]R·H·科斯.社会成本问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56—59.

[78]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204.

[79]史尚宽.物权论[M].台北:荣泰印书馆(台北),1979:13.

[80]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31—281.

[81]宋洪远.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的演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5.

[82]苏星.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1.

[83]苏永钦.经济法的挑战[M].北京:五南图书公司,1994:16.

[84]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50.

[85]孙科.孙科文集(第二卷)[M].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748.

[86]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9.

[87]汤敏,******.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40.

[88]外国民法论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民法教研室编,1984:181.

[89]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3.

[90]王东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86.

[91]王立诚.关于我国农业合作化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报告[M].北京: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1996:55.

[92]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378页.

[93]王利明.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54.

[94]汪洪涛.制度经济学——制度与制度变迁组织解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64.

[95]王为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6—27.

[96]王泽鉴.民法物权(2):用益物权——占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9.

[97]文贯中.中国当代土地制度论文集[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16,127—143.

[98]文森特·奥斯特罗姆.隐蔽的帝国主义、掠夺性的国家与自治[A].见: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45.

[99]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200—201.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编中国经济改革的模式,下篇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内容包括: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感言、中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苏南模式的演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等。
  • 每天读点经济学

    每天读点经济学

    你知道作为消费者,怎么做出消费决策吗?你知道作为厂家,怎么做出生产决策、怎么定价吗?你知道宏观经济是怎么运行的吗?你知道当前炙手可热的经济热点究竟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理财的重要性和怎么理财吗?这些都是经济学的问题,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每天读点经济学》,你就能体会到这一点。经济学是一门人人应该懂、人人都能懂、人人都会用的学问,拿起《每天读点经济学》,我们将带你畅游经济学的世界!
  •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 新农村理财实用手册

    新农村理财实用手册

    一本卓然出众的理财图书。它通过五堂课向农民朋友讲述了理财的要点,成为第一本引领中国8亿农村居民走向小康的理财圣典。这本书揭示了农民朋友如何获得金钱,保存金钱,以及用金钱赚取更多金钱的全部秘密。
  • 国富论(超值金版)

    国富论(超值金版)

    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国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得的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大小。这一比例对任何一国国民来说,都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不论该国的土壤、气候和面积状况如何,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都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
热门推荐
  • 傲世煞风

    傲世煞风

    王者不是靠老子而已,杀戮不是说说而已!我为修罗,天地当战。我为主宰,天地当剹。你若是没有实力的话,等我把整个天地屠戮一空的时候你再来和我讲道理。这异世的大陆中满是杀戮,强者不断的崛起只有踏在山一样的尸骨上。
  • 神魔事迹

    神魔事迹

    一纸符咒定乾坤,挥手术法安天下。从生来就被赋予了奇异的力量。而随着我的驱邪历程,一个举势惊天的神魔及将诞生....
  • 当代女大学生心灵手迹--缘惑

    当代女大学生心灵手迹--缘惑

    本书主要内容为:性惑,对自古就存在性对抗,爱惑,爱是天赋权利。,
  • 豪门复仇天使

    豪门复仇天使

    从一个冷面女杀手成为别人的小三,她究竟肩负着怎样的秘密和伤痛?
  • 台湾老兵的故事

    台湾老兵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农民朱有福在抗战结束后,新婚第二天就被抓壮丁去了台湾,撇下老母亲和娇妻,在台湾读过了56个春秋,期间,他在台湾目睹了台湾国军军营里的种种怪事,表达了台湾老兵渴望和平、统一,热切希望还乡与亲人团聚的心情。
  • 两不相欠

    两不相欠

    向瑞东只愿自己今生都不要再遇见那个叫顾恩笑的女子,因为只要不相见,他就没有烦恼,可,人生何处不相逢?
  • 妖狸夭离

    妖狸夭离

    如果,我没有手欠的帮孟婆婆去找眼镜,就不会掉入忘川。如果,我没有掉入忘川,就不会修为尽失奄奄一息差点挂掉。如果,我没有只剩下半口气,冥舞就不会令我重生成人。如果,我没有变成人,就不会遇见那只只会睡觉看娱乐频道吃甜食又不牙疼的狐狸。但是,没有如果。即使有如果,我依然会如此重复历史——只为你。
  • 青少年知识博览2

    青少年知识博览2

    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然天地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全:每一个知识面都包含若干知识点,知识点语言生动、内容严谨,又配以图片说明,足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可谓不折不扣的“百科全书”。本书每章都是一个特定的知识领域,章内再按各知识领域的内容特点分类一一展开细述,便于读者查找、阅读。
  • 一怒成婚,萌妻休想逃

    一怒成婚,萌妻休想逃

    尚岚订婚仪式前夕,却意外在化妆室发现自己的未婚夫温桓和一个人睡在一起,此时才想通很多事情,才明白他原来是个特别的爱好。未来的婆婆不仅不帮忙,反而狠狠羞辱她,为了赌一口气,她当场征婚,竟然嫁给了个瞎子贵族……而且据说还没能力……
  • 庶女狂妃:废材四小姐

    庶女狂妃:废材四小姐

    她,将军府的废材四小姐,懦弱寡言,溺水而亡。再次睁眼,风华潋滟,一身异能,岂是池中之物?他,本是天赋卓绝的皇子,却在一场意外后残疾痴傻,遭人任意欺压凌辱。唯独她慧眼识珠,毅然决定嫁给他,爱他、护他。是个傻子又如何?他有情有义!她定助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彻底逆了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