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3600000056

第56章 趋势———中国土地“国家所有,动态分治”模式研究(5)

该模式的假设条件是:

1、国家土地分为农村土地和非农村土地两大部分,非农村土地具有面积上的刚性,即面积一般只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增加,一般来说面积不会减小,农村土地则相反。

2、土地制度只分为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三种制度,没有各种复合所有制,也没有各类混合所有制。

3、农村土地上可能有私人所有制度,集体所有制度,或者国家所有制度;而非农村土地上只有国家所有一种制度。

4、私人所有或集体所有制的所有权是有限度的,其最高点不能突破国家(统治者)意志的底线。

由此,笔者给出了中国土地“国家所有,动态分治”的制度创新和变迁综合模式图(见图13-5)。为简便、直观起见,笔者将该图用不同的颜色、图形、以及符号进行表示,其含义如下:

第一层,即D,用蓝颜色表示,代表国家中的城市土地;D以内的部分,分别用红、绿、黄颜色表示,代表国家中的农村土地;

第二层,即B,用红颜色表示,代表施加于农村土地上的国家意志的大小;

第三层,即A,用绿颜色表示,代表可能存在于农村土地上的集体所有制的制度空间大小;

第四层,即图中最中间的方框,用黄颜色表示,代表存在于农村土地上的私人所有制的制度空间大小;

当然,仅凭一张图就想把中国土地“国家所有,动态分治”的制度创新和变迁综合模式的所有内容或因素都包容进去,不过是异想天开。但笔者认为,给出它还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因为其简洁明了,较直观地展示就此问题的思想和观点,同时能粗线条描绘出中国土地“国家所有,动态分治”的制度创新和变迁的较完整过程。

Aa→Ab

农民土地权利的不断扩大,集体管制权利的不断减小。类似于我国从高级社、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此发展过程中,在集体所有制情况下,集体的控制力的消弱和农户权利的拓展。

反之(Ab→Aa)则相反。

Aa

极端情况。类似于我国人民公社时期的状态,此情况下,在国家意志和集体所有的双重管制下,农民个人土地权利空间被压缩到最小,农民的积极性和土地的效率处于最低水平。

Ab

国家意志(国家所有)下的农户占有。此种情况下,集体所有权的控制力完全消失。该情况也同我国土地改革、互助组、初级社等情形有一定相似。

Ba→Bb

该情况下,集体的土地管制权趋于增强,国家意志趋于减弱,如图13-6所示。图13-6是就图13-5中B部分中国家和集体间权利界限清晰程度的图像直观说明。从图13-6中可以清楚看出,从Ba到Bb,国家和集体对土地控制权的界限越发明显,也就是说国家意志对集体的干涉愈少,集体的权利愈大。这一过程类似于我国从“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

图13-6集体所有制下国家和集体权利界限图

从理论上说,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有着严格的定义和权利界限。但在我国,集体所有制产权不清,集体和国家界限模糊在理论和现实中广泛存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在此处想说明的是,随着Ba向Bb的逼近,国家权利意志空间会不断压缩,集体和国家权利界限也不断清晰。

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Ba永远不可能同Bb重合,因为国家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对各种土地实施法定的处置权。

反之(Bb→Ba)则相反。

Ba

该点是使集体所有制能够成立所需要满足的最低条件。高于Ba点,则集体所有权能不断增大,低于Ba点,则不能称其为集体所有。

Bb

极端情况。土地集体所有权成为不受任何国家意志支配的完全权利。该点在现实中不存在。

Ca→Cb

该情境又分为两种情况情况:

(1)Ca→Cb,此情况下,没有集体所有制这一层次,农民土地私有权力逐渐增大,国家意志力的控制逐渐减小。但Ca永远不可能同Cb重合,因为国家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对各种土地实施法定的处置权。

反之(Cb→Ca)则相反。

(2)Ca→Cc→Cb,此情况下,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逐渐增大同国家意志力的控制逐渐减小的趋势是一致的,只是在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演进过程中,集体所有制的控制力逐渐减弱以至消亡。

反之(Cb→Cc→Ca)则相反。

Ca

极端情况。在国家意志(或国家意志于集体所有双重)管束下,农民个人土地权利空间被压缩到最小,农民的积极性和土地的效率处于最低水平。该点同Aa点的情况。

Cb

极端情况。土地集体所有权成为不受任何国家意志(或国家意志于集体所有双重)支配的完全权利。该点在现实中不存在。该点同Bb点的情况。

Cc

该点是使集体所有制能够成立所需要满足的最低条件。高于Cc点,则集体所有权能不断增大,低于Cc点,则不能称其为集体所有。该点同Ba点的情况。

Da→Db

表示一个国家农村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大,而非农业用地(在这里,为便于分析,笔者把农村土地等同于农业用地)面积逐渐减小。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罕有的,因为,社会的发展必然趋势之一是城市化的进程。一般的趋势是:Db→Da,即一个国家的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而农业用地逐渐减少。

Da

一个国家中农村土地的面积。

Db

一个国家总的土地面积。

13.3.3中国土地“国家所有,动态分治”模式的说明

鉴于中国土地“国家所有,动态分治”的制度创新和变迁综合模式图(图13-5)中所要反映的主要思路和观点在图中已经由逻辑关系转换箭头和文字进行较为清楚地表示和阐述了,在此就不在文字上过多赘述,笔者仅就该图框中隐于表面文字和关系的内容作一简要的、条理性的说明。该说明不仅对梳理该模式自身意义重大,更是有助于我们在后面进一步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一,一个国家土地制度所采取的形式是多样和各异的。可实行私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以及其他各种复合、混合和多元所有制度。如图所示,有A所代表的私人所有制度、B所代表的集体所有制、D所代表的国家所有制,还有各种有Aa→Ab、Ba→Bb、Ca→Cb(Ca→Cc→Cb)之间排列组合、技术设计所可能得到的各种符合、混合和多元所有制度。

第二,一个国家土地制度能够现实存在的基础是其权利不超过国家权利意志底线(这其实是长远和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所有),各种不同的土地制度和表象都是在国家权利意志底线基础上最适合一个国家当时当地实际的制度方式。如图中所示,Ba永远不可能同Bb重合;同样,Ca也永远不可能同Cb重合(不论是从Ca直接到Cb,还是从Ca经Cc到Cb),因为国家根据社会公共利益或统治者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对各种土地实施法定的处置权。

第三,A、B、C从a到b过程中(Aa→Ab、Ba→Bb、Ca→Cb或Ca→Cc→Cb)可以具有以下三种含义:一是私人或集体权利空间的扩大,国家意志权利空间的缩小;二是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出单纯的私人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外的其他多种复合、混合和多元所有制度,具体制度的出现受当时当地综合实际、历史文化传统、统治者意志等诸多因素影响;具体土地制度和各种具体的制度创新变迁结果,其权利空间都不会超越国家意志空间的底线。即使会出现有偶尔的超越情形,该情形的存在时间必然不会持久,其必将会被新的制度创新和变迁所代替,而这种新的制度创新和变迁的权利空间必然回归到国家意志空间的底线之下。

第四,从制度的实施时间上来说,在一国特殊的综合环境和因素影响下,在不超越国家意志空间基础上,各种具体土地制度和各种具体的制度创新变迁都可能出现。可能在同一时间上出现各种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度,如:当前我过就存在土地国有、土地集体所有、类似土地私有的“四荒拍卖”,以及均田承包、两田制、湄潭模式、规模经营、土地股份合作制、温州模式、反租倒包和承租反包等各种蕴涵着其他多种复合、混合和多元所有制度的丰富制度创新形式。也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上呈现制度创新和变迁的轨迹,如:新中国建国以后近三十年时间,我国土地制度发生了迅速和巨大的变迁,先后有土地农民私人所有、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上世纪80年代至今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各种创新和变迁。

第五,从制度的实施地点来说,在一国特殊的综合环境和因素影响下,在不超越国家意志空间基础上,各种具体土地制度和各种具体的制度创新变迁都可能出现。可能在同一地方上出现各种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度,从大方面来说,在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不同的土地制度形态,从小方面来说,一个地区、一个县市也存在不同的土地制度形态。也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上呈现制度创新和变迁的轨迹,从中国来看,不同地方在具体的土地制度设计上不尽相同,如:温州模式、湄潭模式、平度模式、南海模式等等;从世界来看,不同国家在具体的土地制度设计和实施上更是千差万别,在此,不必枚举。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陈华彬.物权法原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7:213—217.

[2]王利明.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54.

[3]王利明.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27.

[4]王利明.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33.

[5]陈华彬.土地所有权理论发展之动向[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从(第3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6]陈华彬.土地所有权理论发展之动向[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从(第3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7]刘得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7—58.

[8]苏永钦.经济法的挑战[M].北京:五南图书公司,1994:16.

[9]刘得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7—58.

[10]杜颖.日本的近现代土地所有权理论[J].中外法学,1997,(3):106—110.

[11]钱忠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经济学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0,(3):74—85.

[12]周诚.土地经济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第7章第1节.

[13]钱明星.物权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6.

[14]谢迪斌.20世纪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特征与启示[J].学术研究,2005,(5):28—35.

[15]吕建春.解放后我国农地制度的历次变革及其影响[J].乡镇经济,2004,(10):12—15.

[16]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文件(简称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

[17]吕建春.解放后我国农地制度的历次变革及其影响[J].乡镇经济,2004,(10):12—15.

[18]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101.

[19]罗夫永,产权组合—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构建[D].新疆.新疆大学.2007.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路径: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供给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路径: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供给问题

    本书包括理论篇、实证篇和对策篇三部分,共九章;在供给与需求的相互结合或互动中对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有效供给问题,从概念到内容、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等方面做了比较研究。
  • 外汇业务营销手册

    外汇业务营销手册

    为了帮助银行客户经理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和技能,提高外汇业务的营销水平,本书总结了外汇业务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内容涵盖外汇管理政策、利率管理、汇兑业务、清算业务、结算业务等诸多方面。
  • 凭什么我们这么穷

    凭什么我们这么穷

    本书是《谁绑架了我们的生活》一书精编版。在原书基础上,本书从通胀的本质入手,用生动的小故事和鲜明的比喻,为读者分析了房产、教育、医改、政府等关键词背后的联系,诠释通货膨胀的前因后果,告诉们为什么会感觉自己越来越“穷”。
  • 走出山坳的中国

    走出山坳的中国

    近年来,中国已被公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一,甚至在一些过去场合下国际上流行的“美国打一个喷嚏,世界要感冒”的话语,其主语也被悄然改成了“中国”!“到中国去投资!”,已成为时下国际网络中点击率最高的用词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还原生活细节的规律,寻找现实背后的真相。本书通过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解释娓娓道出,让你摆脱啃大部头经济学著作时的费力和烦躁,随时随地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热门推荐
  • 异事

    异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男神总裁赖上我

    男神总裁赖上我

    她爱他爱到昏天暗地,但也恨不得把他挫骨扬灰。纠纠缠缠却又不能分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为了他她付出了一切,遇到他,她以为遇到了自己的全部。老公青梅竹马的前任归来,精心设计的骗局,只为爱情,他和她的婚姻似乎还能继续。当繁华风景看透,他与她是否还能细水长流?
  • 星际之古武机甲

    星际之古武机甲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慕容家除创始人之外,第一个修成此功法的慕容柏,莫名其妙地穿越时空,来到两万年之后的大宇宙时代。身怀古武秘技,慕容柏如何在这个机器时代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以前真的没学过操纵机甲……你刚才不是演示过了么?我就是照着又做了一遍……那些动作很简单,看一遍还记不住么?”以古武入机甲,试看一个古武高手,如何成为一代机甲大师。
  • 修罗天王

    修罗天王

    雨夜,在襄阳市区主干道上,一股焦糊味还没散去,地上一片血色。撞的不成样的宝马轿车,燃烧着火苗的轮胎,残破的衣物,人们微弱的呻吟声,呼救声。前不久,这里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三辆112急救车闪着红色光芒,赶到事故地点。天色已黑,护士抬下担架,抢救伤员。穿着白大褂的医生随意看了看,淡定的,把死者面前的白布盖上。拉到医院停尸间,等亲属交钱拿人。围观的人群还没散去。趁着警察盘问那位肇事嫌疑人,几个记者连忙赶了上去,抢得第一手消息:“这场酒驾事故,共造成了十一人轻伤,五人重伤,死亡四人。其中包括两名大学生,年仅22岁”
  • 香榭里大街十八号

    香榭里大街十八号

    萧瑟的秋风轻抚过脸庞,纪烟又看到了幻想。看着离我们远去的一户户人家,纪烟终于下定了决心。到底谁才是那个隐藏的鬼魂,到底还要死多少户人家。待事情落幕,繁华开尽,还剩下了什么。葛正正的帮助,守墓人的话语,到底在提示着什么;小女孩的远行,蓝心姐姐的温柔,又在昭示着什么......这些谜团,都要纪烟自己解开。被神选中的人儿,究竟能不能完成使命;被感情所牵绊着的人儿,是否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
  • 背后的第三只手

    背后的第三只手

    一栋诡异的古董楼房,一间阴森的房间,还有一只死人戴过的手镯。一个个敢于探险,勇于闯荡的人误入歧途,在这里演绎了一段惊悚奇异的传奇故事。生死阴阳,隔岸相望。超越轮回之境,探寻生死奥秘。周美玲是一个古董鉴定师,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古董店的门槛上拾到一只诡异的手镯,当她放入口袋后手镯竟然消失了,接着发生了诡异离奇的事。传说中的第三只竟然是一只鬼手?这世界是否有鬼怪的存在?凡是和她有过接触的人一一死于非命,这到底是凶险的诅咒?还是人为制造的杀机?新版灵异惊悚小说,《背后的第三只手》为您开启悬念之谜!!
  • 通灵鬼眼

    通灵鬼眼

    一起校园灵异事件的偶然目击,“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死亡的阴影浓罩着整个大学校园,为了拯救无辜的生命,“我”踏上了一条死亡之旅。谁是导演这校园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幕后黑手?谁又在窥伺这万古神书《天道酬勤》?失传已久、传说中的阴魂吟、亡魂十三杀,能够对付十万大山里的鬼王和游魂吗?师门恩怨、人鬼奇缘;奇怪的小和尚、苦难的少年,魔窟,阴阳离魂镜……是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真正可怕的是妖魔,还是人心?
  • The Inn of Tranquility and Others

    The Inn of Tranquility and Ot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死之恋:下一世,我依然爱你

    生死之恋:下一世,我依然爱你

    她,背叛!被吸血鬼看上!不经意间穿越,在某一天,便与他相见,一种熟悉感由头而生,可是两人依旧擦肩而过第二次相遇,她以魔鬼的身份迫送他身边两人一起经历许多事情,她与他同时遭遇生死,两人想起了前生的一幕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天不和人愿,让他俩分开,当再次相见,两人又会遭遇什么?他俩是否还会分开?......
  • 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

    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

    本书详细记述了20世纪初叶德国的范莱考克,英国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海定,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大谷光瑞、桔瑞超、吉川小一郎,美国的华尔纳等人,借着探险、考察、游历的名义,对中国古丝绸之路西域地段(新疆地区,包括敦煌在内)地下文物和石窟壁画尤其是对敦煌藏经洞文物劫掠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