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2100000012

第12章 亦商亦儒(1)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徽州古民居楹联

暮色中看凤子河的哗哗流水,它的泉涌、聚潴和汇流,于居高视下的我,是一目了然的明晰。徽州人“逐水而居”,“聚水如聚财”,“水厚则徽盛,水浅则徽耗”的乡俗观念,于泾县黄田是根深蒂固的。黄田的朱氏人家,就是从徽州过来的。其一世祖茶院公朱瓌,是徽州婺源人。

接着从山坡上走下去,从石桥上走下去,就挨着石涧看,又蹲下去看,结果,越看越不明白。流水从岩石上泻落,清亮而明快。泻落处鼓起一个又一个水泡,有铜钱大小,鼓起来就破灭,破灭了再鼓起来,看似极为寻常,其实千变万化。到后来就拿出相机,一张又一张拍摄,于静态中看水泡的大小和形状,水面的涟漪和色彩,越发眼花缭乱。

依傍于凤子河的黄田古民居群,它们予我的眼花缭乱,远甚于那些变幻不定的水泡。古民居中的“堂第阁厅”,其完好的及破损的,有骑马楼的及没有的,知道其建造者的以及不知道的或者众说纷纭的,其主人是盐商的以及是做官的抑或是教书的,全因家谱过于简略,口传过于随意,越看疑问越多,越看越是茫然。

大概像大山里的涧水一样,单看枯水期的清浅,是想象不出雨季中的洪水汹涌。一次在闽北山区,一位老人指着一条寻常小溪跟我讲:“发大水的时候,水都上了(屋顶上的)瓦片”。脸上是谈虎色变的后怕。一辈子只见过那么一次。

由此看来,我于黄田的走马看花,曾两度专程去了那儿,在那座没有一家旅店的古老山村住了一宿,而且后一次比前一次拍摄的照片更多,也看得更仔细,却无从想象黄田于繁盛时期究竟富足、奢华到何等程度,应不足为奇。

真的不知道哪来那么多钱造那么华美的房子。

真的不知道缘何有那样的品味造得那么考究。

据朱氏家谱记载,黄田“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精巧布局,是茶院公第二十八世的朱法,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兴废举堕,规模画如,总其事者四十余年”形成的。由当地传说得知,黄田房屋的宏大规模及其经典制式,是冒了杀头的风险,窃来清朝工部的官家图纸,借鉴了宫廷建筑的式样及其细部构件形成的。

时至今日,虽然为数不少的古建筑依然美轮美奂,但更多的已经破败、倒塌,或被荒草所掩蔽,或被马赛克房子所替代。我们走在枯水期的河床中,只能从河床的宽度或深度,揣度雨季中洪水的流量、气势和水力;我们走在古老的麻石巷道里,只能从上面高大的马头墙,下面精致的排水沟,揣度其建造者的品味、气度和财力。

黄田的思永堂是花砖门墙,一进五间。堂厅五列圆柱,其石磉有高浮雕的小鹿、大象、喜鹊和金鸡。屋前平坦上,有方形旗杆斗、旗杆石各四座。其建造者朱安邦,也是茶院公二十八世。清朝陕西布政使唐仲冕为朱安邦写墓志铭道:“紫阳近系,方轨儒门……力疾肯构,成室美轮。颜曰永思,以启后昆。”黄田朱氏与程朱理学的朱熹,同尊茶院公朱瓌为一世祖,所以与别号为“紫阳”的朱熹是“近系”宗亲,乃正宗“儒门”世家。

茶院公二十二世,生于明朝嘉靖十九年,即公元一五四〇年的黄田朱氏始迁祖朱枱,是循规蹈矩的一介儒生。十六岁应郡试,得六县童生第一名。在路上捡到钱,就守在路边等失主。给做官的当幕僚,做官的给他找了一个空缺叫他也做官,他却力辞不受。跟程朱理学相左的阳明理学在泾县风靡一时,朱枱迁居于偏远的黄田马冲,以黄田为号,书“静观自得”于门额,当起隐士来,生前撰有《杏园诗草》等著作。

茶院公二十四世,朱枱的孙子朱快,字乐吾,“恢宏而起之[1]”,一反书香门第于名利的淡泊,经商而致富,“族中称翘楚”。富有之后,仍承传其淳厚家风,居仁由义,设义仓、造渡船、建城垣、创馆舍不一而足。

茶院公二十六世,朱枱的第四代孙朱武勲,是黄田朱氏常年外出经商的第一人。现存前进七间后进三间,且有前后走马楼的聚星堂,就是朱武勲与“中年服贾”的兄长朱武烈共同出资建造的,其督造人是朱武勲的第四子朱庆霦。当年朱庆霦入深山选石料、木料,终日劳苦奔走,有小传被载入家谱中。传说朱武烈、朱武勲兄弟有十八个女儿,所以被后人称之为走马楼的小姐闺房,是一座又一座且木雕精细。朱武勲也居仁由义,曾捐资“七千金修郡学”,曾经建培风阁藏书楼,购书三万二千余卷,供族中子弟阅读。其子朱庆霞,其孙朱安邦,亦常年外出经商,远至汉阳等地,前者造思慎堂,后者造思永堂。

茶院公二十九世,朱快长子朱文缙后裔朱宗潘“弃儒经商”,其足迹远至湘、鄂、闽、粤等省,生前于黄田建荣禄大夫第;现存的大夫第,只是当年三进五间大宅的门厅及后进。朱宗潘的第四子朱子典,建“一路九间”宅第,黄田朱氏喜欢将梁、柱、门、窗漆成朱红色,这于朱子典故居格外明显。

据家谱记载,朱子典自小习武,随身携两柄各四十斤重的铜锏行走江湖。身为著名粮商,有船队常年航行于长江中下游。一次给太平军运粮为清军截获,朱子典随机应变,声称这是清军军粮,没给没收不说,还得了一个道台[2]官衔。据说朱子典的“一路九间”宅第,原本左右对称于其父朱宗潘建造的荣禄大夫第,可惜现今只留存左面的九间。

刻有“礼耕义种”门额的敬修堂,是朱武勲第四子朱庆霦的家宅,当地人称“四房”。朱庆霦的“成”字辈后裔朱鸿度,是清朝同治年间的著名盐商,他的道台官衔,是拿钱捐来的。朱鸿度曾任浙江厘局[3]总办,后奉李鸿章之命,至上海创办机器纺织局。一八九四年四月二十日的上海《捷报》,记载了朱鸿度当年的经营规模及经营手段:

“朱道台(鸿度)在本埠麦根路正在兴建的纺织厂,将安装纱锭二万五千枚,一切所需的机器均购自英国波尔顿的道卜输送机器厂。其中发动机是一架七百匹马力的康里斯机,购自波尔顿城的席克·哈格里夫斯厂。机器的购买,均假本埠的瑞生洋行之手。”

朱鸿度以五十万两白银在上海创办裕源纱厂,又以五十万两白银创办裕通面粉厂。朱鸿度去世后,幼子朱幼鸿又创办了裕通纱厂、裕亨纱厂、裕丰面粉厂,包括盐场、当铺在内的朱氏家族企业有三十余家,总资产高达五六千万两白银,当年以“叉袋角朱家”[4]闻名沪上。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就是朱鸿度第四子朱蓉初的次子。

细察黄田朱氏家族的衍变,发觉“方轨儒门”中冒出一代又一代名贾巨商,自然是十分惊讶。在这个家族中,若朱宗潘的“弃儒经商”,若朱武烈的“中年服贾”,若朱子典的习武,若朱鸿度的捐官,不是一例两例。这种明显背弃“儒门”儒教的行为,究竟是迫于生存上的压力,还是对儒学中“经世致用”的积极践行,还是以经济实力弘扬儒学,后人说不清楚。假如这个家族不曾有过乐吾公朱快那样的“恢宏而起之”,经商而致富,可能他祖父,那个循规蹈矩的朱枱,连名字也留不下来;黄田那样鳞次栉比的古民居,不会如此恢宏而经典;朱珔那样的鸿儒,不会是黄田人。

朱珔,字玉存,号兰坡,茶院公二十九世。本是朱安邦第四子,后出继于叔父朱安桂。清朝嘉庆七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侍讲[5]。道光元年值上书房,升国史馆总纂。次年以母病告归,其后于江南各地,主讲钟山、正谊、紫阳等书院三十余年,为清朝著名学者。儒林中人称泾县的朱珔为“江左经师之冠”,当年与桐城的姚鼐、阳湖的李兆洛鼎足而立。朱珔一生著述甚丰,撰有《小万卷斋文集》二十四卷,《小万卷斋诗集》三十二卷,《说文假借义正》二十八卷。并辑有《清代古文汇钞初集》一百七十二卷,《清朝经文钞》三十卷等。他的《文选集释》,至今为国学研究者所看重。

朱珔于儒学界的“恢宏而起之”,其原因有二,一是黄田有朱瑶那样学识渊博的塾师,二是黄田有培风阁那样藏书丰富的“授读之处”。明清鼎盛时期,黄田不惟出名贾巨商,那儿的塾师,默然于乡间执教数十年的饱学之士,如清朝中叶的朱瑶、朱成、朱棠,如民国时期的朱侠骨、朱尊一,亦相继出现。朱瑶是朱珔的堂兄,诗无俗韵,文有大家风范。学生中不惟朱珔一人考中进士,其胞弟朱理,溪头都的胡世琦,都出自他的门下,都是进士出身。

而那个热心于“规模画如”的朱法,也热心于本村的学馆事业。朱法的父亲朱必达建“新园文社”,设立专项资金供族中子弟免费入学。每日去“文社”督课往返十余里,不避风雨坚持三十余年。朱法较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延名师,课经义,定甲乙,孜孜然乐此不倦”。“于族内得后起之家贫而才俊者,罗致培风阁以养以教,率资以成名”。

黄田培风阁,最初是朱武勲之父朱世美捐一亩九分田建学馆,后来是朱武勲将它扩大至十余亩地,建“金粟山房”,“问学堂”,“悠然亭”等园林式建筑,接着是朱武勲第五子朱庆霌续建,最终是朱武勲之孙朱法将它完全建成,四代人历时数十年之久。最初朱武勲给培风阁购书三万二千余卷,其后有朱庆霌购书若干万卷,朱宁苞购书若干万卷,又有朱珔、朱理各捐书若干万卷,至清朝嘉庆年间,计藏书十万余卷。

我国最著名的民间藏书楼是宁波天一阁,它由范钦初建,范钦的重孙范文光最终建成,也是四代人历时数十年之久。天一阁最初的藏书量是一万三千余卷,至嘉庆年间是五万三千余卷;高峰时期,曾经有七万余卷。其藏书量及藏书种类,较之于黄田培风阁始终稍逊一筹。

而另一样稍逊一筹的是,清朝末叶其藏书的散失,藏书量的锐减速度。至一九四〇年,天一阁尚存书一万三千余卷,而培风阁则一卷都找不见了。曾受聘于上海《申报》任副刊编辑的朱侠骨,于一九二一年回乡办培风学校,这时培风阁的藏书楼已经荡然无存,学校“兰波图书馆”的明清善本,是朱侠骨拿了各校董捐助的钱去外面买来的;当年捐款最多的校董,是上海“叉袋角朱家”朱鸿度的长子朱砚涛、次子朱幼鸿二人。

培风阁藏书的散失,十万余卷书不明去向,于我是一个很大的谜。我在茂林的时候,时年七十九岁的吴海林老人,人称茂林通,给我讲过底下这件事。民国时期,茂林有一户人家有若干明清善本,是祖宗留下来的。南京金陵大学得知后,来教授跟那家人家洽谈,要用二百五十担稻谷购那些书,可惜没有谈成。后来,那些珍贵藏书全部失散,至于怎么失散的,失散于抗日战争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可惜连这位本地老人也不得而知。

明清两代间,泾县文风鼎盛,进士人数列全省第三位,明朝四十二人,清朝六十四人,稍逊于徽州府治的歙县、出桐城派的桐城。这一百零六名明清进士中,黄田八人,茂林十五人,查济十八人。固然黄田有朱理得二甲第一列泾县第一,朱珔得二甲第二列泾县第二;茂林有吴尚默、吴江龙叔侄文武进士,六名钦点翰林进士;查济有一门六进士,查铎、查绛叔侄进士;但泾县进士于各乡的分布,却比较均匀。也就是说,当地孕育进士的人文环境,即当年的塾师、学馆、书院以及私人藏书的分布及辐射,始终是普及而全面的。

明清两代间,查济有举人一百九十六名,茂林有举人一百零七名,桃花潭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建文昌阁,据说建这种标志性建筑的必要条件是,村子里至少数得出二十名在世的举人。曾任茂林小学校长的吴海林老人,似乎更在意乡村教育的普及程度,而不是刻意栽培精英人物。

老人说:“旧时考举人也不容易。有了秀才资格,才好去考举人。乡试到南京去考,安徽、江苏、浙江三省,都要到南京贡院去考。乡试考三天,考中了家里、祠堂里就会挂匾。以前茂林吴氏大宗祠有一百八十三块匾额,多数是举人、进士匾。若中了举人就有了身份,见到县太爷只作个揖,拱拱手,不用下跪。茂林‘五凤齐飞’匾额,就讲的是茂林吴氏分别于清朝乾隆己亥科、嘉庆辛酉科,五人同科中举。”

进而老人又认为,考秀才也不容易。有了秀才资格的,若考不上举人,也会以贡生身份给送到京师国子监去深造,也照样可以做官,做知府那样的大官。即使连秀才也考不上的,也是从小读了书的,读了十二年的书,有了文化素质,出去做生意就走得远,从茂林去宣城、南京、无锡、上海、汉口、广州,甚至都去了台湾;做生意也做得大,所以有钱造好房子,有钱办学堂。

查济查氏有“经商积银,诗书传世”之族训,族中男童至七八岁,一律入祠堂学馆读书。查铎于明朝万历五年建“济阳家塾”,又称“缉熙堂”,其学规是:“学孝悌以重人伦,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训童子以禁非为,明礼让以厚风俗。”显然做人第一,功课第二。不过虽然功课排位于次等,但学风十分严谨,具体至“一要循序渐进,二要熟读精思”、“读书以百遍为精”、“写字务要庄重端楷”,一一予以明确,一丝不苟。“济阳家塾”之后,查济又有过“凤池书屋”、“紫花书馆”、“西峰学堂”等宗祠蒙学。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同胞,请淡定

    同胞,请淡定

    曾经,我们见面,亲切地问:吃了吗?现在,我们见面,急迫地问:买房了吗?又跳槽了吗?找到合适结婚的了吗?是什么让现在成为现在?我们认识到了焦虑和浮躁,又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高房价、就业难、节奏过快、剩男剩女等现实问题充斥着当前中国人的生活,人们渐渐发现经济的高速发展除了付出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之外,也牺牲了原本相对平和的心态。
热门推荐
  • 对不起我不能爱你

    对不起我不能爱你

    她只是个命运悲惨的乡村少女,他是一个被人追杀的逃犯。她在花店门口救了她,却也被他恶意的占了便宜。再次相遇她误把他当成妹妹兴致勃勃的介绍着那枚海豚戒指,却不想他在她耳边暧昧低语,她的心开始有点沦陷!
  • TFBOYS之初见你的笑

    TFBOYS之初见你的笑

    粉丝与偶像的偶遇使他们的生活甜蜜大家一起进来见证
  • 夏日里的最后一朵蔷薇

    夏日里的最后一朵蔷薇

    松原对晓蓓一见倾心却没勇气想她表白于是请了D博士制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松原克隆的松原将和晓蓓展开一段什么样的故事?画中夺魂女会要了谁的性命?像蔷薇花一样美的姐姐为什么会死去?
  • 探索心理的奥秘:心理学及应用

    探索心理的奥秘:心理学及应用

    本书为浙江大学通识教材,重点介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及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生活。
  • 幻水浒史之武松本纪

    幻水浒史之武松本纪

    《水浒传》是根据梁山好汉在凡间的传说精心编织的著作,因为受时代的局限,有许多与事实不符的故事。而今,在信息科技的帮助下,才拨开时间的迷雾看到了真实,并知道地球是资源匮乏被造物主遗弃的世界,水浒英雄通过顽强的拼搏,成功登临仙界,直至巅峰,并给地球的重生带来希望。
  • 林世界

    林世界

    远古洪荒,万千世界皆由创世树发展而来,千万种族相互征战,一个生活在安宁村落的孤儿陆辰因为一次偶遇踏上强者之路??????
  • Phyllis of Philistia

    Phyllis of Philist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鼎尊

    鼎尊

    修仙,有时候是一种寂寞;杀戮,有时候是一种无奈!当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我要洪荒逆转唯我独尊!
  • 末世下的流浪姬

    末世下的流浪姬

    女主强大末世文,我觉得这样说大家就懂了~~节操什么的不重要,爽文,如果喜欢给个收藏谢谢!这是一个少女一个人流浪末世的故事
  • 冥罗万界

    冥罗万界

    幽冥之下,亡灵争霸,诸雄并起,大战纷乱不息。万王称霸,逐鹿至尊。谁能于乱世中崛起,锋芒所向,斩灭万敌,平定十方,一统幽冥,足履至尊?原始的杀戮,原始的爱恨情仇,一切的一切都充斥着野性与疯狂,这里是冥界,这里是炼狱,是强者的舞台,弱者的修罗场。于四面绝境中寻一线生机,于万千生死中攥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