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0700000018

第18章 旧家与新家(7)

还在我们刚刚回到老马场居住之前,每年年关临近,岳父岳母都要寄来一些当地的特色食品,卤鹅、卤鸭还是他们亲手做的,还有那些哈萨克族牧民制作的熏肉、熏马肠。据说哈萨克人经过精心制作后用祖传方法以塔松树枝熏制而成的熏肉和熏马肠,一般不外卖,是岳父去山上给他的牧民朋友治病时,人家送的或者自己家买的,寄到南方来,我一般的朋友都吃不习惯,但我却视之如极品,吃完了还想要,甚至多次寄钱去请求岳父再买。每年冬天,当一大包裹的马肋肠、腊马肉、腊鹅肉寄到的时候,我会欣喜异常,不等明月动手,自己便会主动下厨,蒸熟后下酒啖之。马肠子虽然经过了万水千山飞沙踏雪的旅程,但依然保存了那种浓郁的草原马肉味,一股牧场林区才有的松脂香味,蒸在锅里的时候有一种袅袅飘逸的草原黄昏气息在房子里漫溢,直把我们南方那一套位于四楼的房子熏成一间银灰色毡房——我们多次误认为自己正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还有酸奶疙瘩,凝结的酥油块,我和明月一样吃得口舌生津,有滋有味。

但是南方有人不识此等天上珍馐,我在南方时曾从岳父寄来不多的数根熏马肋肠中挑了两根送给一位友人,没想第二天他对我说,我把你送的东西蒸了,什么味道呀,一股烟熏味、马骚味,还啃不动,只好扔了。他的话让我整整心痛了三天,我还一直寻思着是否要请他从垃圾堆里捡回来还我。为此,明月常常笑我成了地道的哈萨克人。至于那些白花花轻飘飘的苹果干,说是岳母她从自家院子的果树上摘下来,一个一个地削了皮,又一个一个地切成四瓣,生怕放在院子里晒会有虫子叮食,于是自己亲自守在炉子边一块一块烘干后,认认真真地包好寄来的。还有光旭农闲时上山采摘晒好的野杏干,甚至还有自家养的兔子宰了腊好寄来……我们都吃得上了瘾,边吃边在餐桌上说笑,说爸妈在那边真够用心,明月又笑我是馋猫,在电话里却又笑爸妈疼女婿。

这儿的美食当然还有奶茶。奶茶本是民族人的日常必备饮品,但在老马场,喜欢喝奶茶已经不分民族人和汉族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大众饮料。进门做客的时候,许多汉族人家里也常常做奶茶,煮了奶茶的人家,一人一碗端着喝得很香,手里的馍馍往往就是一口一大块。喝了许多次的奶茶后,我也会煮奶茶了,伊犁有的是砖块伏茶,掰一大块下来投进锅里,没有民族人的沙玛瓦(即“铜壶”),那就用普通铝锅也可以。我尤其喜欢在冬夜或者秋夜里煮奶茶,旺旺的煤火映红我们的脸,煮着茶水的蒸汽腾腾上升,另一边的炉子上,半锅翻滚的牛奶正在散发出奶香,奶皮子结了厚厚一层,牧民的气息荡漾开来。几分钟后,茶锅里的茶水就一片暗红,涌动着的都是日子的温暖和寂寞。箅茶叶时,用那装着半锅熟牛奶的锅接着了滚烫的茶水,再经搅匀,等奶锅里再次翻滚的时候,再放进去一匙羹的盐花,又香又有盐味的奶茶就开始轮番舀进各人的碗里,那碗,有时候是青花瓷碗,有时候用的还是早许多年就用的粗瓷饭碗,盛起奶茶来,岁月与日子的芬芳溢满碗沿。

有时候,像少数民族一样只用几碗奶茶就着连续吃掉两个烤馕也是很有意思的。馕还是岳父的一位哈萨克族老朋友送的,有一大摞约十来个,很脆很硬很喷香的那种芝麻馕。馕是当地人特别是农牧民的主要食物,馕是他们日子的全部。通常在家居生活中,他们会用各种方法把馕烤得金黄飘香,大的馕有筛箩大,小的也有一个碗口大。馕放一个月不馊,吃馕饱一顿两三天不饥,可那种硬如石块的馕只有伊犁人强健的体魄、强健的胃口、强健的牙齿才能消化它。这里的人大都胃口奇好,筛箩大的馕和拳头大的馍馍一阵风卷残云般啃完。坚硬韧性的烤馕,垒起了当地人坚硬韧性的品格。只要有馕进了肚子,他们爬雪山闯林子战狂风斗沙尘就什么都不怕了。不过许多时候,我吃的馕是用羊肉汤、牛奶或者面粉糊糊泡软了的,这种吃法最有嚼头,吃起来也肉味十足,满口浓香。也可以一小块一小块地掰着吃,有时候也就着一大碗玉米糊糊吃。馕啊,你不仅仅是我们亲爱的粮食,你也是把握着我们生活冷暖的亲娘!

认这个地方做老窝

2004年初秋的一个下午,我和明月正在院子里浇菜,她突然发现十几年前她在院子里种下的那棵梨树死掉了,枯死的地点在西边的院角,其时旁边的杏树万点金光,全是熟透诱人的果实,苹果树上也正挂满了青色的硕果。明月奇怪梨树咋会换了一个地方,原来这年春天回来的时候不是还在东边院角的嘛。光旭主动交代说,是在春天时候他把它从东南边的院角移栽到了西边的院角,两个多月后就死掉了,没有想到要跟姐你说。谁知道呢?本来是想把它移到西边厕所附近好上肥,竟然就死掉了。虽然死去已经有三四个月,光旭也还是满脸可惜。

这正应了那句“树挪死,人挪活”的古话。我认为梨树死了说不定是一个谶语,它可能在劝告远走高飞在外创业但迟迟没有功成名就的明月回来,它可能会说离开家乡你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回到家乡你就是一个见多识广的能人。但我也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鼓励,告诫明月不要学那棵梨树,一辈子待在山沟沟里没出息,你是一只金凤凰,只有到了外面才能找到飞翔的天地。但是现实却让我们两头都难以抉择,我们爱这里的人居环境,但是我们又不甘就这样放弃了南方都市里早已习惯的舒适的生活。有时想想,人哪,就是这样的现实,患得患失。

到了2007年秋天,岳父岳母从广东回来第一次看到这一院新建的房子,却表现出了少有的平静。两位老人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来到新疆,一直为了有一间自己的房子而吃苦耐劳,并为此而颠沛流离,虽然在此之前已有了一院属于自己的房子,也在里面住了三十多年,但那房子也不能算是自己盖好的,心里总有一种享受现成的尴尬,有一种不踏实,感觉是占了别人的便宜,而自己大半生颠沛流离却不是为了占便宜的。特别是遇上了那些早就靠自己双手盖好了一院新房子的当年的盲流老乡,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如今终于靠了自己的能力盖了几间新房子,新房子的质量和风格明显都要好于老房子,但是想想今天,也没有啥惊喜的心情。这可能是一种大惊若定,大喜若静的江湖历练。倒是儿孙辈们禁不住喜形于色,比如光旭和宏博,在人前人后说话也有了一份儿底气,连他们五岁的儿子航宇也有了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就是明月和我也觉得从那以后回来光鲜了许多。还有,我们的宝贝女儿也懂得哪美哪不美了,站在红色油漆大铁门前,看着旁边坍塌的来不及清理的墙圈,小家伙扬起头对外婆说,外婆,那里很破烂呢,你和舅舅以后还会盖新的房子吗?童声虽稚,却可以映出与生俱来就想拥有一院新房子的梦想。

从2009年到2011年,我们也一直打算在这里另盖一院房子,好在回去的时候一家三口自由地居住,我和明月一直想着在这么遥远的地方也拥有一方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一院不用支付巨额的买房费用或者昂贵的租金就可以入住的房子。这是我们思考已久的抉择,可能有许多人嗤之以鼻,认为我们疯了,但是我们始终认为这是我们的自由,我们不应该把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决定权留给别人。罗曼·罗兰说,“精神自由是弥足珍贵的宝藏。”我想拥有这个宝藏。

我们已经发现,老马场有许多处适宜建造房子的地方,而且现在对于我们建房,上面还有一项补助的政策。2011年春天,我们终于选好了东边一队通往二队的公路边,在杨树林旁向阳坡下的那块地。那里地势稍高,地盘宽敞,坐北朝南,两排白杨榆树掩映着,面前我们熟悉的吉尔尕朗河流水静静地流过,地的面积有七分大。其实我们回到马场也并不是没有房子住,我们只是想盖一院属于自己的房子,它的面积不用太大,也不用有多漂亮,只要它让我们觉得简朴和快乐就行。房子盖好后,前院一定要有一些苹果、石榴、樱桃和杏之类的果树,后院就种三五分地的时令蔬菜。房子里面一定要有一个厨房,有两个大炕,或者两张床,有两张书桌,有一个书柜,我们还会购回一些其他简单的家具,看起来像个家就行。之后把我们的女儿也接回来,让她经常看看她出生的地方,看看她在襁褓中全靠牛奶哺育才有今日茁壮成长的地方。我就这样梦想着拥有这样一所院子,一个家,我每年在哪个季节喜欢回来了,就在这个家中安静地看书,勤奋地写作,和左邻右舍的居民闲聊,还原自己对一个家的记忆。

房子盖好后,我们想一家三口先在里面住上一两个月,先把房子住熟,完全住成自己的一个家就走。走的时候,就用一把普普通通的铁锁锁好。我们做这样的打算并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想去世外桃源,在如今的世道,那只不过是一种痴心妄想。而我们只想实事求是,一切就从我们自己的实际出发。说实话,我们不但想在这里盖一院房子,就连一些更深切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也做在前面了,一些还在做着。我们想,在我们步入老年之前的那些岁月,当我们在南方生活得烦躁了,我们就回到这里,或者是随心所欲地选择一个季节,快快乐乐地回来住居。当我们年老的时候,或者我们再也无法支付我们在南方的房子的维护费的时候,我们就像一些人告老还乡一样也回到这里住居。我们还有一种打算,我们那么疼爱女儿,虽然也渴望她永远留在身边,但是女儿总要长大,有一天也许会远走高飞,剩下我们老两口就互相扶持着,那么我们就回到这里定居吧,回到我们盖好的房子里生活,也是回到自己的理想里生活。我将在这个院落里和我的亲人永生厮守,相亲相爱。那时候的我们是否就会很达观因而可以很安详地成为一种风景?

庆幸的是,这个愿望已经逐渐实现,在这片土地上,和亲人们的房子一起,和乡亲们的房子一起,已经有了我们单独一院的房子,一个童话般的家。里面居住着我们的梦想,居住着我们的精神。我和明月女儿都把它叫作家,一个远离南方老家蛰居天山脚下的新家,一个很宿命也很温馨的家。

这些年,每年回两三趟这个偏僻遥远的草原故乡,回到这个被降格废置的昔日军用马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觉得这件事不亚于完成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就像我当年在党委办工作期间经常遇到的准备一个重大会议的讲话稿或者一次向上汇报材料那样令人坠满了牵挂。许多人都不明白我们,他们有的以为我们要去旅游,探亲只不过是一种借口,但是他们不知道,我们每年回去的花费大多都是从自己的工资和年终奖金里节省下来的,当然我们还得到过一些做老板的好朋友的赞助。也有明白我们的,但也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把本就紧张的开支用在迢迢长途上。他们说,你寄一笔钱过去不就得了嘛,还可以免受几天几夜的辛苦罪。

他们都不理解我们,就像他们也无法阻止自己违背了童年时代的远大理想一样,现在已经走上了一条庸俗但却现实的道路。我依旧每年都回去,就像我每天早上八点半、中午一点半和傍晚八点半都要坐到餐桌前一样,这已经是生命健康延续的需要,也是我人生理想得以实现的维系。

有的年份我赶上空闲时间多些就多回去两次,或者碰巧到西北一些省区出差,就可以顺便再溜达一圈伊犁。而每次回到老马场,从下车之后走那条房子后面的水渠边开始,我就伸头望向东边,在七八院房子后面,在五六棵白杨拢护下,那儿就是我熟悉的一个家,一个我愿意永久地生活下去的家。

东面、南面和西面的远方,便是高出连绵草山且一年四季都看得见皑皑白雪的天山支脉。每天,清凉绵延的天山长风总会从头顶徐徐掠过,这区别于南方温暖山风的气流,冰凉中洗濯着我的脸,我的大脑,我的身体,我的心思,迄今已经有十年了。十年来,尽管是断断续续的住居,走马灯一样的来回,但是这片土地的景物,这方山脉的气势,这片草场的声息,早已涤荡渗入我的躯体,因为我的赤诚和狂热,我相信这片土地一定认我做了她的儿子,而我也早已在她作出决定之前把她深情地呼唤为母亲。

游子回到故乡,儿子拜见母亲,有一种声音十年来一直在我心中呐喊。

秋天,当我站在后院的高地上,采摘杏树上的金黄杏子时,我惊喜地发现每天都可以吃着汁多软甜的杏子,透过树杈眺望大半个马场的风景,眺望环绕我们房子的周围那些房子。我相信自己是一名未曾出名的丹青妙手,我相信我凝视马场的审美目光已经超越了许多中国画家。房子被白杨、榆树、果树掩映的只有一层的房子,红砖或者黄泥组成的房子,勤劳憨厚的马场人住着的房子,我是多么的热爱你们这些房子啊!

每次回家,我因为激动,因为着迷,因为手里常常拖着一个沉重的大皮箱,走路时那双大头皮鞋常常踢到了场部那些排灌渠边的石子上,顿时一个踉跄,又抬头匆匆赶路,可眼睛早已瞥见了前方两三百米外的那个白杨掩映的熟悉的院落。其实脚下虽然是一年比一年坑坑洼洼的路,但我就算是闭上眼睛也不会走错。还有周围的这些人声鸟语,畜叫禽鸣,甚至是周围的空气和温度,这些都是与我熟悉的事物,见到它们我就能相认。每次回来,心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终于到家了。踏进院门,一屁股坐在院廊的椅子上歇上一会儿,或者因为饥肠辘辘,却又错过了吃饭时间,忙忙地推开厨房的门,在碗柜里找见半盘吃剩的蒜薹炒肉、一碗糊糊、两个馍馍,来不及叫他们加热就自个儿像狼一般吃起来。

和明月、女儿一起回来的时候,我就会对落在后面满脸稀奇东张西望的小伊丽说,快点儿跟上,又回到你和妈妈曾经住过的老窝了。说完就想,其实这儿也是我的老窝呢,一个年年都会挂念年年都会回来的老窝。一个人把一个地方认作老窝,那份隐藏在心底的亲切感和沧桑感一下子就会浸满心头。

同类推荐
  • 全本绘图山海经·海内外九经

    全本绘图山海经·海内外九经

    《海内经》是《山悔经》十八篇文字的最后一篇,它描述有39处人文与自然场景,既包括撰写者所处时代的内容,也涉及撰写者所了解的历史知识。从中不难发现,《海内经》的撰写者,对古代氏族、部落、民族的血缘传承关系,以及先人的科学技术发明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给予了突出的记述。
  • 巫山红叶

    巫山红叶

    长江三峡,我们的家园。千百年来,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耳鬓厮磨似乎不能再熟悉了。文人墨客关于三峡的歌赋诗词何止千百,名篇佳作,流光溢彩。然而,吟咏冬日三峡的却是不多,尤其是对三峡冬日精灵的评点和咏叹,更是凤毛麟角。
  •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本书是作者自己在阅读《红楼梦》时,从自身经验的联想中所产生的感受。既是感受,便极富个性,极有新意。既是感受,在写法上便多直抒胸臆,常常侃侃而谈,极富感情,娓娓动听,对读者很有吸引力。书本对《红楼梦》这一巨著作了分回品赏,又有评语,这些因素构成了此书自有《红楼梦》以来独特的新颖性,对红学,特别是对《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普及,具有相当的价值。
  • 再见,好时光

    再见,好时光

    苏善生编著的《再见好时光》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书写了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图书。爱,原来是需要爱来当参照物的,年少时的我们,少不更事,常常看不到父辈们那份深沉的爱,是因为那时我们自己根本就不会爱。长大后,我们懂了,那个这样爱了我们一生的人,却是渐行渐远。花开当珍惜,爱也要趁早。
  • 拒绝隐喻

    拒绝隐喻

    棕皮手记·1982~1989.当代最需要的是“大乘”诗人。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市民一样生活。正直、诚实、善良、爱、人格受到普通人的尊重。不仅仅只征服年轻的一代,而且要征服那些较为世故的人群。不朽之作是没有“代沟”的。从整体把握世界。世间一切皆诗。一阴一阳谓之道。无为无所不为。大巧若拙。大音稀声。
热门推荐
  • EXO致命的女生

    EXO致命的女生

    在一次的偶遇,一位女生与EXO相识,并且EXO同时爱上这个女生,具体内容大家请自己去了解,别忘啦看的时候要评论哦,这样我才会更哦。就是这样。
  • 忍无双

    忍无双

    我不属于这个世界,但是,我要让这个世界属于我,我要用我的忍术掌控这个世界,成为这个世界的神!!
  • 刺杀骑士团长(试读本)

    刺杀骑士团长(试读本)

    2018年3月8日平台首发!敬请期待。《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七年磨一剑的突破之作。一幅藏匿于阁楼的惊世画作串起战争年代挥之不去的伤痛经历和现实生活中超脱想象的意外离奇。“我”36岁,是一名肖像画家,妻子毫无征兆地提出离婚,于是“我”没带什么东西就离开了家,开车在外游荡了一个半月,经过山形到达北海道,又折回东北地区,最终在五月份厌倦了游荡,车也濒临报废。接受朋友的好意,在小田原郊外山间朋友父亲的旧居兼画室住下,算是帮朋友看房子,也期待着通过环境的改变调整心情。朋友还给我介绍了山下绘画班任教的工作,“我”和那里的两名成年学生(都是有夫之妇)先后成了情人。奇妙的事件就发生在搬家后的九个月间。
  • 独宠特工穿越:魔妃不逆天

    独宠特工穿越:魔妃不逆天

    这是个神奇的大陆,斗气盛行。被爱人亲自射杀,她穿越。整个大陆皆知的废物?她灿然一笑,那都是骗你的。苦苦修炼,她要做人上人。这里,阴谋诡计并不少,爱恨情仇皆有之,却治愈了每个人的心。阎王冥渊的情劫,尊贵王爷上官傲夜的前世今生,青楼头牌花殇的一生陪伴,魔尊魔楼天的命中人,萌太子上官浠澈的追随,右丞相苏御轩的苦苦等待……每一个人,都有与她同生共死的经历,那么……终究谁是她注定的爱人?
  • 红尘主宰

    红尘主宰

    一人一剑难逢敌,一心一意难寻情。手持魔剑斩仙魔,寻欢作乐红尘里。脚踏青天斩恒古,跨山越海寻伊人。断剑圣心走天涯,成魔成仙一念间。
  • 启真2

    启真2

    《启真》的基本宗旨是“以书求真,以文会友”。每年不定期出版二到三册,引海内外作者,会聚一堂,高谈阔论,阐细释微,或有益于消解戾气,用开放的心灵迎接知识爆炸与互联时代的挑战,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与解读知识,从制度与历史的角度辨识现实之源流。《启真(2):专题/个人主义》为其中一本,书中毛亮先生的“爱默森的个人主义”一文最为厚重。
  • 爱妾难惹:绝情侯爷请矜持

    爱妾难惹:绝情侯爷请矜持

    她是命途多舛的官家弃女,吟歌江湖。一朝回归之际,堕入初恋的情网,披上嫁衣,却在大婚之日遭人阴谋算计,阴差阳错失身给一个连真面目都没看到的男人。事后,她一袭残破凌乱,被千夫所指、万人痛骂。唯有他罩下一件大氅,掩她身躯,亦被迫收她为妾。她心系初恋,却只能容身在他府中,面对他霸道的追求不知所措……他是朝堂宦海中的一条潜龙,明枪暗箭皆于他手化为无形。一朝节外生枝,见她身中媚药闯至面前,他只得救。事后,他改头换面,霸气而来,“被迫”收她为妾,本只为担负责任,却难料为她动心。
  • 圈子是设计出来的

    圈子是设计出来的

    人类生活的社会,是一个谁都能成功的社会。但是就人类历史来看,成功的人却为数不多。为什么机会是同样的,而他们就能成功呢?其实,这关键要看你是如何做的,又是如何去努力的。在现在的社会,如果你认为埋头工作、默默努力,就能获得成功,那你就错了。要知道,一个人获得成功,他可以没有权贵的身世,也可以没有富有的父母,但是他必须要认识很多人,拥有很多人脉关系。而仅仅拥有人脉还不够,要懂得增进感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才是人脉的升华。
  • 猎狗布尔卡·托尔斯泰童话精选

    猎狗布尔卡·托尔斯泰童话精选

    托尔斯泰一生创作浩如烟海,除了三篇享誉世界的长篇小说外,他还创造了大量的短篇小说。而本书从这些短篇小说中,选取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童话、寓言,集合成册,向青少年读者展示了泰戈尔不一样的文学世界。托尔斯泰一生主要是关心人,同情不幸人们的苦难,思索着怎么使人间冲忙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他的这种伟大人格,贯穿在他每一步作品之中。阅读这些优秀作品,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去爱,去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人生。
  •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三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三

    本文主要内容为黄立贵的故事、郭刚琳的故事、曾贤生的故事、胡觉三的故事、赵崇德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