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8500000008

第8章 我们家(1)

老家的家

女儿雨点儿:妈妈,你小时候最喜欢什么?

我:穿新鞋,看沙子上的新脚印。

雨点儿:长大呢?

我:梳两条长长的辫子。

雨点儿:现在想干什么?

我:变成你,重新做女儿。

七月份的娘家之行,是出嫁以后最久的一次——整整一个月。到家后,对一切恍然有隔世之感,但不到一分钟就习惯了,像是乘着一束光一下又回到了十多年前。

每天早上,小城的高音喇叭依然放雄壮的“东方红”乐曲,和童年时一模一样。外面的世界已经把各种流派、歌星淘汰了多少次了,可这里还是一如往昔,像是专门为了给我亲切。

早起的老父亲把“新闻联播”放得震耳欲聋,母亲大声“嘘”着,让他关小音量,不要吵醒我们。父亲有些耳背,听不清楚,直到母亲冲过去,他才恍然大悟:“啊?”母亲压低嗓音嘁嘁嚓嚓数落着,那声音像麦克风里的耳语,更具穿透力。机子关了,老父亲踮着脚在屋里踱步子,嘴里唱着老歌:“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并按照他的感觉切分那些音符,把歌词念成韵白的味道,唱得快乐而有特色。

我禁不住在被窝里哈哈大笑起来。有时我有种感觉,好像正在经历的某个时刻和很多年前的某个时刻分毫不差,甚至完全是一种重复,一个动作、一种衔接、一幅场景都一模一样,你禁不住要向后看一看,想要抓住它,像猫要抓住自己的尾巴一样。那是一种瞬间的幻觉。可我在卧室里听到的爸妈演出的那生动的一幕,的确是十几年前某个星期天的早晨的重复,那语言、声调、气氛、结局都如出一辙。只是那一次我在发脾气吼叫,这一次我却开心大笑。

我在父母的身边长到十九岁,他们始终像空气一样环绕身旁,那分舒适、习惯,与生俱来。后来离开了家,走进大学、走进单位、走进小家庭,只感到身上的分量越来越重。一个毫无顾虑的少女成了一个多角色的成人,是同事们的同事、丈夫的妻子、女儿的母亲、公婆的媳妇,这么多的头衔都不是虚设的,每一个都实实在在,沉甸甸的。

回到父母跟前重新做女儿真好,我觉得女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角色。

住在父母的家里,无论是勤勉还是怠惰,无论是热情还是沉默,也无论贪吃还是嗜睡,父母永远都认为那是最有理由的,最必要的。即使每日里什么都不做,游手好闲去公园洗树叶,也能奇怪地从他们的眼里看到褒奖和满足。父母的心像个无形的容器,专门为了容纳女儿的,比天还大。在这样的空气里我的每个细胞都像躺在水里游泳,它们在唱着我能听到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我自己的女儿雨点儿已经六岁了,在老师面前是个聪明听话的学生,在小朋友中是个宽容可爱的玩伴,在生人面前是个腼腆文静的姑娘,在爷爷奶奶膝下也是最乖巧伶俐的孙女,就连在喇叭花面前她都温柔得一如花仙子,抚啊,闻啊,凝望出一腔的深情。可只是在我们——她的父母、她最亲近的人面前,又要发脾气,又要使性子,一句话不投机便转身不理人了,好端端地想着法和你别扭,冲着你端给她的牛奶说:“你烦死我了!”有一次她甚至嚷着:“我要让大灰狼吃掉你们!”好像你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的天敌一样。这让我很伤心,不知道她为什么那么凶。我本以为她会对我们最恭敬、最体贴、最温柔,就像我期望的那样。把这种失落说给老公听,他嘿嘿一笑道:“你都快老了,在父母面前还不是那样?”

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这才真是骑着毛驴找毛驴,还一直找不到呢。

父母的家是我身心的栖所和老家,是我终极的慰藉;而我也该成为女儿的栖息地,任她在上面打滚、撒欢儿、翻跟头,哪怕弄得一片凌乱。

房东

女儿长到五岁以后便常常对我说:“妈妈,我什么时候能有一间自己的小房子?”

那时我们一家三口住二居室的单元房,一间做客厅,一间当卧室。女儿睡在卧室自己的小床上。因为还小,我没考虑让她单独睡一间屋。可她却一脸天真地说:“客厅当我的房子吧,你们要用,就向我借。”

可我们除了睡觉,总得借她的客厅活动,她这个小房东的主权也就名存实亡了。她又问:“妈妈,究竟哪间当我的房子呀?”我知道她并不敢单独睡,只是想有一方自己的领地,完全是心理上的需求。客厅是不行了,卧室三个人都得睡,厨房又是我的地盘。无奈之余,我玩笑道:“那就厕所吧。”她虽一脸扫兴,却没拒绝。

女儿在卫生间里时常常是最自在的。这个平时性格内向的小姑娘,只要一关上门坐在小便盆上,就旁若无人,兴致大发,自己编自己导,说她的说,唱她的唱,把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很立体地再现成一台人物众多的大戏,热闹得很。那时,她完全是个忘我而自由的小人儿。

六一儿童节,我送给她一把四色小雨伞,她爱不释手,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我对她说:“今天妈妈要给你修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她很兴奋,格外顺从地任我摆布。等她躺好了,我撑开那把小伞,斜靠在她肩旁,然后用一个橘红色的毛巾被棚上去。她立刻喜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还说:“留个窗户,留个窗户。”

暑天七月,我带她去看姥姥。姥姥家有一张分上下两层的茶几,女儿便常常钻进下一层,躺在里面玩。她一定把上层当做天花板了,她认为已经睡在自己的小房子里。一天午睡时,酷热难当,气温接近40℃。我去客厅看睡地铺的女儿,但只有她的小表姐睡在地上。我正纳闷,只见双层茶几从上到下严严实实地盖着一条大毛毯,我揭开一看,女儿光溜溜地躺在下层昏睡着,浑身像水洗的一般。我责备小表姐:“你真不懂事,这样捂着,她会给热死的。”小表姐嗫嚅道:“她说要我给她搭个小房子。”

从那以后,我便开始有了搬家的心思,只为了女儿。

女儿大了,渐渐渴望着独立,她不仅需要热热闹闹的大环境,也需要一个独处的小天地在那里做她想做的一切。

看女儿的画就会发现,她特别喜欢画房子。她画的房子都是她精心设计的,有苹果城、茶杯屋、靴子房、蘑菇楼等等,形状各异,花样翻新,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个房门口都摆着一双拖鞋。我想那房子里一定纤尘不染,别人是不便常常进去的。

后来,我竟发现老公也爱守在厕所里不出来,仔细一想,他早已如此。问他待在里面干什么,他就不耐烦:“让我单独看看书、想想问题行么?”其实我又何尝安静过,我常常希望他们父女两个一起外出,让这房子归我,只要三天五日都行。

一天我和老公在街上的小饭馆里等饭。从窗口望出,只能看见一些脑袋移来移去,像是被人用杆子挑着走,男女老少,来来去去。那些脑袋看上去个个都装得满满的,重重的,可它实际上却是每个人的一方自由无限的空间,一间与生俱来的大房子。

我不禁想:我们每个人都像有一个脑袋一样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就好了。

“我不是动物,我是人物”

女儿上小学了。入学的前几天,她嘟噜着脸,不让提及此事一个字,不小心说了,她便像猫被踩了尾巴似的,完全是一派如临大敌的样子。

第一天送她去学校,刚走到教学楼门口,上课的铃声突然响了,所有的孩子都像受惊的小动物一样突噜噜往教室里奔。女儿一怔,接着回过头来看我,脸上有新鲜、惊奇、兴奋,好像还有点嘲弄,那诡秘的一笑所传达的复杂心情实在是难以言传。

这天放学回到家,她伏在我耳边说:“其实上学挺好玩的。”我笑着推开她,使劲点点头。小孩就是这样,什么话都当悄悄话说,哪怕屋里只有我们俩,就好像她对我的这只耳朵说话,怕我的另一只耳朵听见似的。

上了几天学又对我说,老师让做1个大口袋,10个小口袋,50个圆纸片,100个小棍棍。我故意说:“烦不烦哪!”这回她显得特别通情达理:“妈妈,你别烦,上学就是这样的。”

一个多星期后,她自己跑去上学了,不再让家长送。接着就能自己买冰棍、打醋、打酱油了。星期天早上,她提前起床出去买了面包,冲上速溶咖啡,居然在床上为我这个“贵妇人”开早餐了。我按捺住自己的惊讶,假装这一切都很平常。可我的心里却在想:怎么刚给学校送去一个懵懂小姑娘,就还来一个仙女。

刚开始学的是拼音。借助拼音朗读,常常使女儿哭哭笑笑的。哭的时候是因为读得太苦,鼻子尖上全是汗豆豆,她喊着:“我真是苦命人呀!”笑的时候是读通了一篇,突然发现读的是个很有趣的故事,就会说:“这蜘蛛可真倒霉,是吧?”那一阶段我常为她伴读,听她那结结巴巴、不断重复的朗读,心里像被猫抓一样难受,忍不住说她:“怎么读成这样?我听得心里长毛了!”她再读,读顺了,便问我:“这回心里长的是什么?”“绿绿的小草。”她就高兴了。

拼音日渐熟练后,便常对我说:“妈妈,给我一块bù(布)”,“我要一双kuài(筷)”,“今天我得了huā(花)”。看到一个扎独角辫的同学便说人家的脑袋像个“ɑ”,家里的小椅子是个“h”,大肚子阿姨是个“d”,总之满眼满嘴都是拼音。

开始学汉字后,眼睛里又只能看见汉字了,广告牌上的、罐头瓶上的、电视机里的,只要有点眼熟的,就照猫画虎地念。一次看到一个招牌上的“奖”字写得上下脱了节,便喊:“快看呀,这个字的裤子快掉了!”那时识字不多,但胆子很大,经常搞得错误百出,把“陈冲在好莱坞”念成“陈冲在好菜岛”,自己浑然不觉,却把她表哥上学时的一个笑话拿来讲给同学听:“我哥哥把‘调度就是命令’念成‘调皮就是命令’,哈哈哈哈……”,笑得好不开心。

再以后,女儿常常满脸官司地思考问题,老成的表情配上那张稚嫩的脸,真让人不胜同情。一日,她突然说:“妈妈,我没有生物钟。”“你有,每个人都有。”“我不是生物,怎么会有生物钟?”她反问我。“生物分植物和动物,你是动物,高级动物……”没容我说完,她严肃地反驳道:“我不是动物,我是人物。”

除了这些学习的成果,这个幸福的小娃娃居然还被唤起了忧国忧民的热心肠。一次问我:“妈妈,你知道谁是石三伢子吗?”“是你们班的新同学吧?”“不对。”“咱们楼上的孩子?”“更不对!”“电影里的人物?”她不想再听下去:“是毛——主——席!你怎么连咱们的大救星都不知道?!”搞得我这个老前辈煞是狼狈。学过《刘胡兰》的课文后,她又来了:“如果当时我在场,让我和刘胡兰只死一个,我就说:‘我’!”那张小脸仰起来,眼神散开,她在幻想着那个悲壮的场面。我急忙问:“你为了什么呀?”“为了让咱们中国多一个共产党!”

一次学校动员同学向地震灾区捐款,女儿将家里历年积攒的硬币从瓷小猪的肚子里倾倒出来,乐滋滋地带到学校去了。没有多久,我忽然听人说国家回收分币,某一年的一分硬币可值几百元钱。我将这件事告诉了女儿,很有点懊恼折财的意思。可她却一拍小手,两眼放光地说道:“太好了,那灾区的人不是会更有钱了吗!”

女儿的生命就像一株清晨的葵花,娇嫩而灿烂,常常突然照亮我的心,让我把自己的杂念赶走。自从有了她,我便时时得到着这种净化、感染和反省,它来得是那么无心和随意,却带着难以抵挡的力量。每一个孩子的心都像纯金,哪个成年人真正配去教导这颗心呢?

郁闷童年

自女儿雨点儿上学以来,性格日渐开朗,天性中的羞怯、内向已被克服了不少。她在班里虽不能成为轴心人物,但也快乐得像一颗怡然闪烁的小星星。看得出,她正慢慢变成一个生活的热心参与者。

可有一天,雨点儿的脸上挂着我从未见过的沮丧。她坐在镜子前木然地端详着镜中的自己,然后轻轻地举起双手放在脸颊上,突然动作夸张地撕弄着自己的脸,像要扭曲它、毁掉它。她做着种种狰狞可怖的面目,有时竟被自己的怪样子逗得“格格”笑出声来。我问她在干什么,她突然转过脸来说:“妈妈,你想知道我们的新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吗?”接着她就开始表演刚才的那一幕,她几乎要把眼角撕裂,嘴唇拉豁了。“嗨嗨,嗨!”我阻止她。

雨点儿疲惫地垂下自己的手,像是做了徒劳无益的事:“我无法使自己变得像新老师那么丑,我最难看的样子也比她好看。”她有气无力地说。

我知道他们这个学期刚换了班主任,大家都很不适应,作为家长,我心里也不无担忧。三年级是小学最关键的一年,学生已从初步认识转到深入理解的学习阶段,本是趁热打铁的好时节,可原来的班主任老师这学期退休了,接班的是一个刚从师范毕业的年轻姑娘。

这个新老师肯定挺难做,一切从头学起不说,所有的言行都有着老教师先入为主的模式做着限制和比较,有五十多双清亮的眼睛做着监督,她再努力也会因为不合老教师的规范而受到学生不自主的抵触。

那天我第一次去开新老师的家长会,亲眼见到了她。大出意料的是,新老师的长相不仅不能用“丑”去“诬蔑”,反而是很美的:身段窈窕,面容秀丽,全身以高贵的黑色为基调,一头齐整的乌发盘在脑后,令脑袋精致而玲珑。

我心里暗暗惊呼:孩子的话真是不可靠。我也一边感到奇怪,一向善于观察的女儿这次何以有如此大的偏谬?

同类推荐
  • 最美的东西全在土里

    最美的东西全在土里

    故乡,山美,水美,最美是不时泛起的思绪远方,花好,景好,最好是一行深深的足迹。
  • 姜夔集

    姜夔集

    姜夔词,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卓然立足于两宋词坛,并以其神契“逸品”的人格与词风见许于后世,也因为如此,后世整理其词集者便层出不穷。 四库全书提要: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 青春有约(读者精品)

    青春有约(读者精品)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自许的果真识路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
  • 我是老三届:60年代的青春记忆

    我是老三届:60年代的青春记忆

    本书以70年代知青的爱情和劳动生活切入,以大散文笔法,回忆了作者当知青八年的艰难经历。对那个时代的一些人与事做了全新角度的描述,注重真实细节。回忆中所涉及的那个时代的知青之恋,极有特色,充满真诚,作品以非虚构的笔法再现真实情景,记录了知青一代坎坷、执着的感情经历。本书在展示知青一代沉重的生命足迹的同时,也展示了上一代人纯真、向上的精神世界。
  •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住特定历史人物的个性,描写了14组红军女战士的光辉形象。这些女人,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了白区,承担着献身革命与护卫家庭的双重重担。作者从这些红军留下的女人身上,挖掘她们的伟岸人格,圣洁的品格,不屈的个性……
热门推荐
  • 女神的恶魔护卫

    女神的恶魔护卫

    赵晨在异世重生,但自己却成了一位被封印而陨落的女神的护卫,说护卫是好听的,其实是被签了灵魂契约的奴隶。女神告诉赵晨,要去寻找自己散落在世界各处的神器来解开封印。赵晨被迫踏上了跟随女神寻找的征途,但也时刻想着摆脱束缚。……自己护卫的女神、各种奇怪的神器、各色的恶魔、变成废墟的强盛地精文明、变异的神器、……,这一切似乎在向赵晨揭示一个惊天的秘密!当赵晨在发现自己的恶魔术士血统可以挣脱这个束缚后,他会一直跟着女神爱丽丝去寻找吗?在恶魔和神明之间他是如何抉择的?最后的秘密又是什么……
  • 热线惊魂:深夜咨询师

    热线惊魂:深夜咨询师

    都市的灯红酒绿,仿佛是暗夜中一盏昏黄的路灯,吸引着无数年轻的男男女女朝着它飞蛾扑火般地奔去。而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或许依照翻身,成为人前光鲜的成功者,或者如泥牛入海,从此麻木了神经浑浊了双眼。轻轻地问一句:“你还记得家乡的溪流滑过脚面的感觉吗?”
  • 读书很好:一本真正读懂香港的书

    读书很好:一本真正读懂香港的书

    这是一部精心撰述、充满智慧的作品。作者在知识与社会之间,敏锐地发现了二者的紧密互动,并通过对香港本土最新写作的评论,进而全景式地评述了当下香港的社会变动与精神状态,记述了最具公共关怀的香港知识人参与和推进香港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可以见微知著,可以未雨绸缪。49篇精彩的札记,即是49个典型的文化样本和实践样本。区事国事天下事,从这里读懂香港,读懂中国乃至未来。
  • 一婚到底:高冷男神送上门

    一婚到底:高冷男神送上门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学校。“我来接你放学。”“我不认识你。”“一回生,二回熟,闷锅里煮煮就认识了!”某女无语的被扔进了豪车。他们再次见面,原来他住她隔壁房,他半夜三更摸到她房间。“大叔,你怎么在这。”“睡觉。”“可这是我的房。”“别叫醒我,我正在梦游!”
  • TFBOYS之梦寻千古醉

    TFBOYS之梦寻千古醉

    在那个阴雨润透的盛夏,他是被舞台宠坏的小小少年,她蹲在栀子花开盛开的栅栏边注视着他。那一年,放学后的傍晚,一辆自行车承载了两个人的重量,在这座城市穿行。手指揪住衣衫的下摆,听着自行车的铃铛响了一路,风将两个人的衣服卷起来缠在一起。记忆就此定格。他拼尽全力要留在这部最长的电影里,不过想看一看她的结局。当那个最美的盛夏轻轻离开,当那部最长的电影猝然落幕,他才知道,这世上再没有人像她一样,爱他如命。
  • 宙宇天星

    宙宇天星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有象,地有形,而万物生于天地之间,气行于地,形丽于天。何为宇宙之源头?何为万物修行之极致?何以得成永恒?亘古至今,无数的大能为了这些疑问而奋斗,然而皆未得到答案。这无尽的寰宇,到底该如何打破?直到一个坚毅的少年,在不断追寻自己的身世的过程中,这一切的谜团,才逐渐揭开……
  • tfboys之五月栀子开

    tfboys之五月栀子开

    桃子,我们相遇在栀子花盛开的五月,你就像天使一般,走进我的心里,当时的你,站在公园的长椅上,吹着玉笛,风,轻轻吹过你的发丝和裙摆,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你融合在这笛声,这笛声,婉转悠扬,你转身看到我的那一刹那,泪流了出来!——千玺。梨子,当我们相遇时,就注定没有好结果,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即使这样,我还是会选择待在你身边,不离开!——暗紫星!(本文带有玄幻,若大家不想看,没关系,反正写作主要是放松心情,练文笔的。)
  • 末世三国

    末世三国

    东汉末年,群国纷争,乱世中神魔出世,枭雄中的神魔血统蠢蠢欲动,在末世的战乱中,谁能依靠强大的法器与优良的血统在大战中脱引而出,谁,又会是在烟火纷飞的战场上,最后的幸存者。
  • 基因变

    基因变

    基因芯片是传自很久以前的科研成果,孟祥机缘巧合获得之后,更是奇遇连连得到了霸道的五行体,回到当时的世界一步步拯救自己的世界,成为星空第一人,故事很长,请随圣僧慢慢道来。
  • 张龙湖先生文集

    张龙湖先生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