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8500000028

第28章 俄罗斯见闻(2)

列宁因脑溢血逝世于1924年1月21日,列宁墓竣工于1930年。1939年墓里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研究解决遗体保存的一系列问题,遗体上的任何一个小斑点和小皱折都会使科学家们的神经高度紧张,而国家拨给实验室的钱更是难以计数。所以,这个庞大的墓穴里不仅有列宁永恒的身躯,还有科学家们活的肢体,而且是几代人的。

遗体的陈列室不大,一个人从进口到出口大概也只有一分多钟。在这个过程中,我哪儿都没顾上看,只拿眼睛紧紧盯住列宁。

这位上个世纪叱咤风云的伟人,如今静静地躺在水晶的罩子里不再能释放他的思想和意志了。他生前曾经说过,除了工作,他什么也不需要。现在,他保持一个姿势躺在这里,似乎也不算休息。

列宁的脸极其安详,样子和我们每个人记忆中的一模一样,甚至比我们记得的还要像他,简直是个奇迹。只是看上去,他比活着的时候要英俊、红润:额头没有那么突兀,鼻子挺拔,皮肤健康。手指是饱满的,像是因为营养富足而显得晶莹透明。已经去世八十年的列宁现在躺在水晶棺中完全不像僵硬的尸体,好像还有体温和表情。

列宁生前个子很矮,可他此时躺下来已看不出身高的不足,似乎已变成了一个永远不再会衰老的美男子。我们每当想起这个小个子的俄罗斯人,心里便有着亲切和尊敬的感觉,他的故事和理想曾那么深刻地影响过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对他有着深刻的记忆。

那些花儿

俄罗斯青年是我所见过的最标致、最完美、最英俊的年轻人。他们好像是照着新生的白桦树的样子长成的。从他们的身边经过时,就仿佛经过一片美丽的植物,他们迷离目光不经意的流转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那种天造地设的颀长和优美让你觉得,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被欣赏的目标,另一种则是目光,就好像大自然中的花朵和风一样。我们就是那些目光和风。

而此次在俄罗斯我们遇到的两位导游小姐就是离我们最近的花儿。

莫斯科的地陪导游叫萨琳娜,是个娇小玲珑的大眼睛女孩,按俄罗斯的标准,她是没有长够尺码的。

萨琳娜说一口黏黏糊糊的汉语,像搅一嘴糨子。当她用汉语实在不能表达时,就一律用肯定的一个字:“是,是——是。”

她的工作卖力而拖沓,神情焦急又诚恳,而且总是茫然地微笑着,让你对她生不了气。

那天她气喘吁吁地给我们分发看马戏的戏票,大家都很高兴。

俄罗斯的马戏是世界上最棒的,他们有着像尼古林一样的大师,犹如他们的芭蕾有着乌兰诺娃一样。

那马戏的确是精彩绝伦,惊心动魄,体现了最高的技巧和胆略,令人荡气回肠。不仅如此,身怀绝技的姑娘小伙子们更是魔鬼身材,美轮美奂,比巴黎红磨房的香艳舞者们又胜一筹。所有的观众都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地体验着同一个梦境。

中场休息的时候,和邻座聊天,突然发现我们的票比身边的这位观众的票贵了10倍,票上印制的价格被萨琳娜一个个都认真地用圆珠笔涂掉了。大家的心情一下就不完美了。复又想起她推销给我们的芭蕾舞《天鹅湖》的票子,想来那里面的高额勒索就更不言而喻了。

这个又娇小又老到的家伙,她用貌似无辜的笑脸抵挡着一切,没人能真的去责备她,她屡战屡胜。

按说以萨琳娜的宰人手法,她应该敛得一些财富了,可这一点在她的身上表现不出来。她衣着很单调,陪我们十来天,一直都穿着一件像工作服似的深蓝色风衣,始终没换过。不像我们国内的年轻女孩子,户外活动总是一套一套的行头。萨琳娜很喜欢我的旅游鞋——一双紫罗兰色的平底休闲绒面皮鞋。她打听这双鞋的价格,然后说:“真便宜,要在莫斯科买,得多出四到五倍的钱。”

看来她收我们十倍的门票也事出有因,她得为自己买鞋。

她不仅喜欢我的鞋,还热爱我的帽子,一顶天津“帽子王”牌的红色遮阳布帽。每次见我戴它,她都会由衷地说:“你的帽子真漂亮!”说了几次,我都不好意思了,再不送给她,就显得我太麻木了。可我的同伴捏了我一下:“你忘了她怎么宰我们了?”

我没把帽子送给萨琳娜,可那顶红帽子配了她的白皮肤一定非常好看。

那天从圣彼得堡乘火车回到莫斯科,到站时正是清晨。

天上飘着濛濛的细雨,该来接站的萨琳娜一直都没出现,大队人马拎着箱子站在雨中眺望,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焦急的等待,让大家的心里对这个结结巴巴的萨琳娜涌上不少新仇旧恨,多收钱也就罢了,工作上应该体现质量。大家的尊严都被她的玩忽职守葬送在了异乡的雨中。

情绪的暴风雨也正在每个人的心里酝酿得浓厚。

就在这时萨琳娜来了。

还是那副匆匆忙忙的步履。她毫无愧色地连连说着对不起,然后忽闪着大眼睛说:“不好了,不好了,美国和日本打起来了!死了20万人!”

这一天是2001年9月12号。以上是我们首次听到的关于“9·11”的报道,是萨琳娜的谬之千里的报道。可这不啻一声惊雷,不仅震住了大家,也解救了萨琳娜自己。这个小而狡猾的家伙早已在迟到路上胸有成竹了。

圣彼得堡的导游叫达尼娅,这个名字也曾被中译为“丹娘”,是一部苏联卫国战争小说中女英雄的名字,它曾传遍中国的千家万户。由于这些历史的原因,俄罗斯女人的名字在我们听来总是备感亲切和优美的。

达尼娅是圣彼得堡某所大学里的讲师,兼职做地陪导游。她不太像个地道的俄罗斯女人,却有着德国混血儿的影子,连目光都是纳粹式的,坚定而冷漠,当你望着她那双浅琥珀色的眸子时,就有一种扑空和陷落的感觉。

达尼娅的汉语比较熟练和规范,表达也丰富多了。但令人纳闷儿的是,也不知她师从何人,竟说得一口兰州腔,那种微妙的发音就是国人模仿起来也很困难,可达尼娅却说得标准。看来学语言一定要找准口音,它像一个可选择的故乡,稍不留神就定了终身。

达尼娅是严谨的,她恪尽职守,一丝不苟,活动的安排丝丝入扣,有序而准时。但她的样子看上去却是无奈而厌烦的,就像她脚上的那双旧皮鞋,虽然擦得很干净却已经从底部裂开了。她总是游离于大家,独自远远枯站着,更多地保持着自己独处的时间。她像是什么都不喜欢,只为了生存而做一切。有人说,她刚刚离了婚,心情不好。便不停地有团员送给她丝巾之类的礼物。她总是欣然接受,但也不笑。

我不喜欢她,觉得她身上透出的礼貌和分寸中多少隐含着恨,对这个世界,对我们。不过就是刚刚离婚么,可整个世界又不是她家庭的第三者。

那天我问达尼娅距离最近的邮局在哪儿,当她得知我要往国内寄一批明信片的时候,便主动说她替我寄。这是她身上第一次表现出热情。我将写好的明信片和足够的邮资交给她,她还替我填上了一个落掉的字母。

可从那时到现在,我的亲人、朋友包括我自己(我也写给自己),谁也没收到过一张应该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明信片。它们都是我在异国精心挑选的礼物,很漂亮,写满了我身处远方时的心情和牵念。我想,在我焦急等待它们的时候,达尼娅不是把它们送进了最近的邮局,而是顺手扔进了最近的垃圾箱。可为什么呀?那一点邮资完全不足以让她富起来。她是否常常用这种小把戏来求得内心的平衡就不得而知了。

在俄罗斯,我们总是比在别处怀着更多的对友善和高尚的期望,但事实往往正相反,人们的贪婪、冷漠常常刺痛着我们,就好像他们以前所崇尚的正是他们现在所鄙视的。

那次在庄严的红场。

两名英俊年轻的持枪警卫突然拦住我们的一个团员,说他相机的镜头太大了,不允许用这样的镜头拍列宁墓。这古怪的规定,导游在说注意事项的时候从未提到过。现在要么把镜头里的胶卷拉出来,要么到值班室去交500美金的罚款。

我们的团员既不愿意失去珍贵的胶片,又被巨额的罚金镇住,问还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两位警察慢吞吞地说:“交给我们150美金。”喜欢息事宁人的我的同胞就依了他们。事后才知道正确的回答应该是:请你尽快带我去值班室吧。

这些明眸皓齿、身着军服的英俊青年们像一株株美丽的罂粟开放在红场上,明媚耀眼而又深藏着毒药。

类似的事情还有好几起,全都是为了钱,且都以明火执仗的方式。就好像这些苏联红军的后裔们要把父辈创业时期在金钱上的亏空全在这一朝一夕补回来,透支了其他东西也都不在话下。

有一天,在莫斯科街头的一个拐角处,我看到了一个踟蹰等待的女人,她正在哭,一副完全失控、不管不顾的伤心样子。她很特别,像一朵绿色的花,绿衣、绿裙、绿鞋、绿包、绿耳环、绿指甲,连眼泪都是绿的。看到她,我心里突然很温暖:俄罗斯人,除了聚敛的爱好外,毕竟还有其他的心事,还有绿色的眼泪。

无处不在的普希金

人民对一个诗人的热爱,是我的俄罗斯之行印象最深的情节。

全俄罗斯找不到一个不知道普希金的人。

莫斯科中心宽阔的斯特拉斯特广场上高高矗立着普希金的青铜雕像,它落成于那个只为沙皇建造雕像的时代,而且由市民集资。1880年6月6日在为这座雕像揭幕的时候,许多的莫斯科百姓参加了这一盛典,他们为诗人诞生于此而深感骄傲。“今天我们有大喜事呀!”他们像过节一样地相告着。屠格涅夫、陀斯妥也夫斯基等著名作家都在这一不寻常的时刻发表了演说和朗诵了普希金的诗篇。屠格涅夫说:

“我们希望后代能以爱戴的心情在普希金纪念雕像前驻足,希望他们能成为普希金那样更有俄罗斯气质、更有教养、更自由的人。”

现在不仅是俄罗斯人,踏上这片土地的每一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怀着爱戴和迫切的一颗心接受这座雕像的俯视。

在俄罗斯,有为伟人、天才和英雄竖立雕像的习俗和传统,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大街、广场上随处可见彼得大帝、历史英雄、卫国英雄、普希金、契诃夫、柴可夫斯基、果戈里、列宾、托尔斯泰等人物的神形各异的雕像,他们以自己特有的姿势和表情世代出没于国人和百姓中间。这些雕像都出神入化地真实,又美得令人赞叹。位于莫斯科的国家名人公墓甚至就是一个巨大的雕塑艺术博物馆。

在我看来,每一座雕像都是一个无声的学校,它占的地方那么小,教育的人却那么广大众多,深入人心到千家万户。我就想,对国人而言,在哪里能找到比这更好的榜样呢?我也希望我的天才伟人辈出的国家有很多这样的雕像,而不是每天在大街上只看无数的美人头和铺天盖地的广告牌,世世代代只能让屈原、李白们躲在书本里被挤得又扁又薄。

阿尔巴特大街是老莫斯科中心最著名的街道。这个早先为阿拉伯语“郊区”的名词,现在对莫斯科人成了最亲切的地方,除了它历史久远外,“最有俄罗斯气质的诗人”普希金曾在这里居住。莫斯科的诗人歌手唱道:

啊,阿尔巴特,我的阿尔巴特,

你是我的祖国,

你是任何时候也走不完的路。

普希金和妻子娜塔莉亚的故居就在这条街的中部,他俩手牵着手的双人雕像正对着故居的大门,恰似在守望着绿荫下的家园和顽皮的孩子们。这对郎才女貌的绝世佳配,此刻已化作超越世俗的幸福象征,像是消释了他们之间一切往日的情仇恩怨,达到了永恒的和解。

来到这里的游客,尤其是姑娘们,也不管娜塔莉亚是否同意,总是喜欢牵住普希金另一只空着的手,与这位幸福过、痛苦过的永恒诗人合影留念。

在圣彼得堡莫伊卡大街上有普希金博物馆,那里永远都人潮如涌。馆长向参观者打开诗人故居每一扇门的时候,总会这样说:“请看这里,多么神奇呀!”他脸上一次次的欣喜是新鲜而真挚的。

那次我们在莫斯科国民经济展览馆观摩书展上,我发现,目光在书海中任何不经意的一瞥,都能与普希金相遇,就如同你走在花丛中无法不看到花一样。大型画册、普通画册,各种版本的文字图书,诗集、成套的明信片(很多套),还有小到方寸的各式微型书,大的单张肖像画,从黑白到彩色、到海水色、蜂蜜色,所有的形式都为普希金用尽。俄罗斯人民对这位诗人倾注的热爱,不亚于普希金对他们。

我的眼睛被其中的一种书吸引——一套四本的精装书:粗粒的米色亚麻布做面,普希金的速写头像经典般地用银嵌印其上,闪闪发光。书脊硬实挺括,四百多页的正文纸与它天衣无缝地长在一起,一丝皱折都没有,显得天庭饱满。

这套书每本都厚实得像大部头的世界名著,内容却是研究普希金的创作经历,详尽到每年每月每一天普希金写作和活动的情况,他生前从事创作的所有日子都被研究、考证、记录,直至他死,尽可能地一天都不遗漏,实际就是后人为普希金所写的日记。我想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和这意义相同的一本书了。

我捧着它爱不释手,对在展台前忙碌的一位中年女士吃力地说了一句俄语:“这本书真漂亮!”这位女士猛然停住,专注地看我:“真的吗?”她的眼睛霎时明亮起来,有一种润泽的东西从心里像瀑布般倾泻到她脸上。我立刻明白,她绝不仅仅是一个发行方面的工作人员,她是这套巨著浩繁工程中每一个细节的亲自参与者,她的心血滴落在字的泥土里,化作这棵大树的养分——她是个编辑。

她略现羞怯地站在那里,内心幸福,神情美丽——因为普希金,也因为她做的工作。

作为她的同行,我深深被她感动,我心里称她为“普希金的女编辑”。

普希金说过:我为自己建造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我已亲眼目睹。

同类推荐
  • 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

    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

    《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是应三晋出版社之邀作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综合选集卷”之一种而编写的。本书精选了从汉初至隋初的许多优秀的骈文、赋文作品,旨在引导广大读者学习辞赋骈文语言骈俪的艺术技巧,并批判地继承这一传统的文学表现形式。
  •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难纪实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难纪实

    本书如实反映了“11·24”特大海难的整个救助过程。灾难是不幸的,但在灾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和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所表现出的高度负责精神,我们的干部群众所表现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是值得称道和弘扬的。本书客观分析发生“11·24”特大海难的深层次原因。这一事件有天灾,恶劣的天气和海况,也有人祸,管理上的漏洞和事故背后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漠视。如果我们能够像本书期盼的那样认真汲取教训,灾难也是一种财富,它警示我们不再忽视安全,不再淡漠生命,不再重蹈覆辙。
  • 黑与白

    黑与白

    文学评论集,收40余篇,既有对卷入市场以后文学流变现状的客观描述和前景的宏观预测,还有密切追踪作家作品,潜心琢磨新的批评路向的探索。
  • 李清照的红楼梦

    李清照的红楼梦

    曹雪芹和自己的家人难道有如此深仇大恨?非要一一揭露自家老底。李清照和《红楼梦》,一个宋一个清,能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巧合,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还历史一个真实的曹雪芹,还世人一部真正的《红楼梦》。
  • 回望点滴

    回望点滴

    读想读的书,听想听的课,学想学的知识,做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我希望学习、修身、养性,我希望心安理得、快乐自得、问心无愧。
热门推荐
  • 肉门

    肉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达磨大师悟性论

    达磨大师悟性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感动你一辈子的经典小说大全集(超值金版)

    感动你一辈子的经典小说大全集(超值金版)

    经典小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内容和哲理兼备的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小说。经典小说是镶嵌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发光的瑰宝,是盛开在人类文化园地中的绮丽芬芳的奇葩,它们穿透历史的尘埃和岁月的沧桑,历经时间的检验和道德的考证,历久弥新,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和无可抗拒的力量,愈来愈得到人们的喜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打动了亿万人的心灵。英国哲学巨人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而一部部经典小说就是一个个文学大师用如椽巨笔记载的人类的心灵史,是人类良知与情感反思的思想史,是人类从童稚向成熟的进化史。经典小说凝聚了作家对社会、战争、人性、生活、爱情、心理等的深刻思考。
  • 大漠歌飞

    大漠歌飞

    战鼓隆隆,烽烟再起!天朝虽是泱泱大国,却有强敌环伺左右,边境动荡,社稷不安,稍有差池,将引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正是男儿驰骋时,羡煞红颜!年幼的女官陪同公主出塞和亲,踏上了漫漫征途,等待她的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不见刀剑的厮杀,在这个错综复杂,勾心斗角的历史舞台上,看她将如何演绎一段可歌可泣的纵横驰骋!
  • 十七年浮生:大约在冬季

    十七年浮生:大约在冬季

    唐花凉说,她以为自己真的就遇到了良缘,却没想到前进一步就沉入绝望,后退半尘就步入黑暗。她说,她以为自己真的就遇到了双生之谊,却没想到对方一步步推她入深渊。安和,大概是我勇敢太久,才会决定为你一个人而活。我想,我爱你。就是这样…简单地难以忘记。几年之后再回到这个城市,她却笑盈盈地道,我毕竟不再是只会做梦的女孩子了。如果你碰到他,就替我问候他。十七年浮生,从此不再提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 仙魔永恒

    仙魔永恒

    天地之间,能得长生者,非仙即魔。然仙要魔死,魔欲仙灭,万载岁月,纷争不绝。此道彼道,终归一道。是仙是魔,无须评说。魂归之处,此乡同是彼乡;天道之下,仙魔谁能永恒?
  • 无良弃妃:王爷请指教

    无良弃妃:王爷请指教

    她,现代神秘娇娃,身妖娆,貌萝莉,犹如天使,却是魔鬼,!秉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原则而活!一日,当她魂穿而来变成了她!只想说一句,欠了她的慢慢还吧。既然是王妃就要活出王妃的犯不是!而王爷对她这个痴傻庶女却是不屑一顾,她只是一个摆设,,从未宠幸,那她是不是该做点什么。片段一:“王爷,你是不是那方面有隐疾啊,若是有,大胆的与臣妾说,臣妾会让人秘密找人医治”“隐疾!”王爷剑眉微挑,明眸突然变得诡异,慢慢的靠近她,嘴微张:“今晚王妃侍寝!”“什么!”然后,“啊!”一声惨叫“慕容羽歌担心的看向王爷询问到“你没事吧?”王爷表情痛苦道:“宣御医。”“臣妾就说你有隐疾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幸运混混

    网游之幸运混混

    《幻月》开放,曾经在游戏中伤心的陈英本不欲进入游戏,奈何半夜救下了星辰工作室大老板的千金陶昕,机缘巧合之下拿去了陶昕的初吻,无奈之下陈英被迫作为陶昕的专属矿工,进入游戏。
  • 真假淑女恋人

    真假淑女恋人

    林阳和穆希白可所谓一吻相识。第一次见面,林阳就把希白的初吻夺取。第二次见面,又来了个火辣辣的吻害希白不得不原谅她。第三次见面,是在寝室里一不小心看光了希白...“我怎么觉得一见你准没好事?”希白看着林阳,照这么下去,真淑女都快磨成女汉子。“彼此彼此。”林阳看着希白满是戏虐的说着。“你......”
  • 锦瑟治

    锦瑟治

    一个没有武功没有异能没有银子没有美貌的小丫头,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想挣钱,一不小心就成了某人的合伙人?要自由,一不小心就成为逃婚一族?爱帅哥,一不小心就沾惹了一身血债?且看谭锦心一波三折的穿越生活。本文风格轻松、活泼,男主为忠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