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3100000017

第17章 文明重建(1)

文明是一种成就,这个成就来自于社会经济的崛起和正常发展。

文明又是一种力量,它推动着我们去观察社会变革,反思社会现状,进而评估个体生存价值,所以人类因文明而拥有能力。

在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中,社会文明和道德体系重建的三个关键词正是:渴望文明、发现文明、选择文明。

在社会文明和道德体系重建这一节里,我们重点从文明规范、社会教育、文化产品、流行时尚几个方面的突破性变革上,讲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国人收获的种种文明产物。

第一节改革足迹 “五讲四美三热爱”融化人间冰凌

那一年街上流行做好事

1981年2月的一天,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上,有许多人在清扫冰雪,年近六旬的自治区林业厅政治处处长曹本立也和大家一道铲雪,因为一桩沉重的心事得到了缓解,今天他异常兴奋。

十年动乱结束后,新疆青年和全国青年一样,面临道德滑坡、是非观混淆的危机,抢座、骂人、虐待老人、破坏公物等行为在青年中泛滥。曹本立看不惯那些留着长头发招摇过市的青年,而单位职工子女也常出现酗酒、打群架、偷窃的事情,他的儿子也在其中……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随后,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同时,总结一些地方开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活动经验,决定把“五讲四美”和“三热爱”统一起来,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在报纸上看到“联合倡议”的曹本立看见了希望,当晚他就把倡议的内容讲给儿子听,勉励儿子要做一个精神风貌崇高的人。

走出迷惘:做好事不再“羞答答”

1981年2月,新疆邮电学校一名大学生在一本从图书馆借的书里发现了40公斤粮票,他马上交给了学校。40公斤粮票在当时相当于两个半成年人的一个月口粮,他的行为遭到很多人的讽刺与挖苦,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别有所图,想当党员,使这名腼腆的学生一度陷入苦闷中。

这件事在新疆邮电学校引起了广泛讨论,当时正值“五讲四美”的口号响彻校园,有同学说,现在全国都倡导五讲四美,做好事是心灵美的表现,不该有顾虑!

当天下午,邮电学校长途通讯线路班的学生集体投入全市大扫除的队伍中,他们负责打扫中桥段。虽然车多、垃圾也多,污泥飞溅,可青年们的热情丝毫不减。

时过不久,乌鲁木齐市开展倡导“为您服务”活动,《乌鲁木齐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书中就记录了一份数据:1982年3月,乌鲁木齐市广大青年纷纷建立学雷锋小组,争做好事,仅市教育局所属29所学校就建立学雷锋小组2285个,做好事4.09万件,收到表扬信174封。

消除隔阂:公交乘客渐成“上帝”

一些30岁以上的市民应该还记得:曾有一段日子,人们对公共汽车司乘人员极度不满,那时的售票员普遍认为:如果人不厉害就要吃亏,就是一些原本文文静静的女生,在当售票员不久后,也练得伶牙俐齿。公共汽车司乘人员和乘客之间车上吵、车下骂是家常便饭,关系非常紧张。

当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在公共汽车公司开展时,变化开始了。文明礼貌车组和学雷锋、树新风车组的司乘人员首先开始了张口带“请”、闭口道“谢谢”,见老弱病残上车伸手搀扶,帮抱小孩妇女找座位……司乘人员和乘客之间终于开始产生信任。

1982年3月,在乌鲁木齐市2路公共汽车《意见本》上一名铁路职工这样留言:“现在的2路车虽然还是很挤,但乘客和司乘人员的关系融洽了,我乘车的心情也舒畅了,我向你们学习。”

在当年4月12日乌鲁木齐市委一份关于全民文明礼貌月的总结中写道:“公共汽车司乘人员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车组和文明礼貌车组活动以来,基本做到车身干净整洁,玻璃明亮,关门走车,平稳行走,安全准点,礼貌待客,热情服务,乌鲁木齐市公共汽车公司被评为西北五省区首府公共交通先进单位。售票员汪丽萍因为嘴勤、手勤、脚勤,售票快,报站服务周到:不仅报本站、报前站,还报换乘、报安全、报沿途单位,被评为西北五省区首府公共交通服务标兵,她这种良好的服务道德正在司乘人员中逐步形成。”

提升服务:商店信纸也能买一张

上世纪80年代初,新疆许多东西还要凭票供应,那时,商场、饭馆、银行、粮店的售货员、服务员、职员都很“牛气”,对顾客态度冷淡、语言生硬,吵架现象时有发生。

1982年2月27日,乌鲁木齐市召开自治区暨乌鲁木齐市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动员大会,提出着重抓好城市的文明窗口,发动营业员、服务员、司机、售票员、医护人员、民警等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模范作用,解决一个“差”字。

那时,不少商店为了体现优质服务,纷纷增加了商品品种,延长了营业时间。市民范李容清楚地记得,红旗路百货商店为了方便顾客,延长一个小时营业时间,新增了近千种商品,而且还降低了零售起点:针,可以只买一根;图钉,可以只买一个;粉笔,可以只买一支;信纸,可以只买一张;大红纸,可以裁开出售。而对于边远工矿单位,还送货上门。

那时候,大十字商业百货大厦开始实行保修、保换、保退“三保”服务,售货员承诺提供“四快”服务,即:拿递商品快、包扎操作快、开票算账快、钱票找零快,并设立标准尺、休息座、茶水桶,把商店办成顾客之家。

培养习惯:卖熟食改用“夹子”

“每天到学校,上课前每个同学要将手伸出来,让老师检查手洗干净了没有?指甲有没有及时修剪。同学之间每天会比谁打死的苍蝇多,看谁衣服上染了小污垢。”这些是已步入而立之年的乌鲁木齐市市民曾毅,对于“五讲四美三热爱”时期的记忆片段。

曾毅记得,讲卫生也不仅局限于校园,饭馆卖糕点、熟食品时,售货员不再用手抓,而开始用夹子拿取。一些饭店做到了餐具消毒,新桥饭店还实行了人性化服务:在餐桌上先把酱油、醋、辣子三种调味品摆好。

媒体也开始曝光不讲卫生的商店和饭馆,曾毅记得《新疆日报》就刊登过《一个不顾人民健康的饮食店》的批评文章,批评的就是二道桥饮服中心店。

1982年2月27日,乌鲁木齐市召开自治区暨乌鲁木齐市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动员大会,总结道:新疆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社会秩序、社会治安有了一定好转,民族团结加强了,不少城市的市容、厂容、校容、店容和公共交通秩序逐渐变好,开展的“五好家庭活动”也取得了可喜成绩。(范琼燕)

流行语

相声

中国的相声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路走俏:侯宝林、马三立、马季等老一辈相声演员纷纷复出,姜昆、冯巩等青年相声演员集体亮相,那个年代成为相声普及全国的“启蒙时代”,不少中国人成长过程中接受的第一种喜剧形式便是“相声”。90年代后期,相声的风头逐渐被小品夺走。

旧闻新看

《姑娘相亲只看门楣“光荣牌”》

不久前,安徽省萧县业庄乡所里村女青年崔兰,经人介绍与本县杜楼乡权洼村的朱新辞联姻,她提出要到小朱家看一看。

这天,小崔来到小朱家。她也不进屋,两眼只盯着门楣上边发愣。小朱问姑娘:“你是不是看房子盖得不满意?”

小崔说:“房子好坏俺不嫌,俺看你家门口没挂‘文明守法光荣牌’,守法不守法可是件大事呀!”

小朱一听恍然大悟,忙解释说:“俺家也被评为光荣户,只是还没发牌子呢!”姑娘一听笑了,带着歉意说:“怪俺太冒失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1987年4月25日第4版

原标题:《姑娘相亲看门楣》

第二节改革足迹 成人教育从无到有知识改变个人命运

下乡青年从炊事员变为总经理

1977年8月,中央决定恢复高考,这一消息重新点燃了文革期间的回乡知识青年、下乡知识青年和工人们上大学的梦想和希望。而当时的中国高等教育所具备的规模和条件,远不能承载这样的历史使命。各种成人高等教育形式应运而生,电大、函授、职工大学等等,为不少青年提供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1979年后,新疆的成人高等教育走上正轨,1980年年底,全区有各类型的成人大学(电大、业大、函授、职工大学)26所,在校生7240人。到1984年年底,自治区政府已批准职工大学12所。

高中毕业后下乡改造

新疆白杨木业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晋华就是成人教育的受益者之一,“是成人教育圆了我的梦”。

1974年7月,18岁的张晋华高中毕业,当时国家还未恢复高考,全国各地实行的是“提优推荐”上工农兵大学,摆在张晋华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下乡改造。

他说:“那个时候就是听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我们就想着,要下乡滚一身泥土,炼一颗红心。”张晋华说。

在农村,张晋华修水利、盖房子、赶马车、打麦子,而在忙碌的间歇,他会抓紧时间读书。“当时别的工友都不能理解,觉得我完全是在白费工夫,但我想,无论什么时候,人要有知识才能长见识。”张晋华说。

炊事员报名考函授

1980年,张晋华回城,成为伊犁毛纺厂食堂的一名炊事员。

1981年年底,伊犁毛纺厂教育科组织职工集体上夜校。从那时候开始,社会各界的目光终于回转到“知识哺育,教育人才”上来。

1982年,新疆伊犁毛纺厂为员工集体报名考上海函授学院,张晋华选择了企业审计专业。

“我白天去厂里上班,下午一下班回到家就扎到书本里,每一个概念要点我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脑子里灌,还学着写论文,反正业余时间只有那么多,必须狠下工夫才行。”

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后,张晋华终于顺利拿到了函授学院火红的“企业审计专业”结业证书。

拿到文凭失声痛哭

为进一步为渴望知识的青年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1981年,国务院下发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在北京、上海、天津、辽宁试行自考,之后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3年10月,27岁的张晋华听说自学考试很热门,一名同事已经报了名,问他愿不愿意去试试。

“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就很利索地跟他说:‘我去’。”张晋华回忆说。

因为对文学比较感兴趣,张晋华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去了以后才知道,别人七八月份就开课了,当时他很怕自己跟不上。

张晋华记得当时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十几门课程,要求每半年考两到三门课,因为学习持续时间长,许多人都打起了退堂鼓,选择放弃。

1985年,自治区第一次自学考试开考,开考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现代汉语、现代维语、现代哈语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6门课程。“我第一次考试考了3门,只有两门考过了。一想到后面还有很多门考试,我心里开始有压力了,想过放弃,但还是一咬牙坚持了下来。”张晋华回忆说。

1987年,张晋华不负众望,通过了全部考试,“当时我的逻辑学考了全伊犁州第二名,因为是在职非脱产性质的,自考办还给了我特殊奖励。知道结果的时候,我当着单位同事的面失声痛哭……那是太高兴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如今的张晋华一脸感慨。

如今,新疆自考已由最初的汉、维两种文字开考的5个专业,发展到今天有汉、维、哈、蒙4种文字开考的119个专业,已为新疆经济建设培养了16万留得住的人才。

放弃公职自主创业

有了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再加上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已是共产党员的张晋华一路从毛纺厂普通职工走到了物资处处长的职位。

1996年1月,张晋华被任命为新疆纺织品供销公司副总经理。2002年春,新疆纺织品供销公司被兼并,新公司想请张晋华留任,但张晋华婉言谢绝了。“看到市场经济一天天活跃起来,我也不想再为别人打工了,我有知识,我能学习,我想自己创业”。

2002年年底,张晋华决定投资木业,他开始了解木材、学习企业经营。2003年5月,张晋华注册了白杨木业包装有限公司,从第一次为新疆屯河包装番茄酱出口,发展到如今占据了乌鲁木齐各二类口岸的市场。

张晋华说:“说到底,我还是要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如果没有那些好政策,我不可能有机会获得今天的成功。”

30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新疆通过电大、业大、函授、职工大学等学习形式获得毕业文凭的成人超过10万。

与此同时,自治区成人高等教育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科研效益成果也是显着的。据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资料记载:1984年前后,新疆联合收割机职工大学学员集体研制成功的《全方位自动跟踪式太阳能沸水器》受到好评;电大首届毕业生孟兆兰设计了“双经纬仪测风记录处理程序”已付诸使用,提高工效16倍;新疆职工业余大学毕业生高庆中研制成功“标准热电阻温度计”样机,经国家计量总局等20多个单位鉴定,在我国高精度热敏电阻测温方面填补了空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他颁发了优秀科研成果奖。

同类推荐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较量。本书以第一柏林危机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危机决策展开研究,主要论述危机的缘起和肇始、危机全面爆发和美国的初期反应、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实践与危机的化解。最后通过对危机事件和美国对策的再认识,反思美国在战后诸危机中形成的危机决策机制的特点以及决策机制演化趋势。
  • 三线建设纵横谈

    三线建设纵横谈

    本书稿是纪念三线建设5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研讨会的领导讲话、专家发言和入选论文,回顾了三线建设历程,宣传了三线精神,为推动三线建设研究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

    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容忽视的大国。而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国内问题,需要解决的种种矛盾都可以说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必经的阵痛。本书就这些内容,如中国遭金融欺骗,遭贸易保护主义、遭政治围堵、军事围堵等展开讨论。除此之外,中国与邻国的领土纠纷、国内的种种矛盾,本书亦有所讨论。
  • 历史大搏杀

    历史大搏杀

    这是一本诠释中国帝王集团政权博弈的大作。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审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发展,揭示了隐潜在历史表象之下的潜规则,即围绕着帝王,外戚、太监、士人官僚集团以及其他势力为了争权或合纵或连横,乃至兵戎相见的残酷血腥。作者这样说过:“研究中国帝王史,上要看政权操控者即不同的统治集团,下要看基层组织,同时更要看到历史大势的变迁,这才是研究历史的初衷,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读过《历史大搏杀》,你会惊奇地说:“原来故事中还有故事!历史可以见证未来!”黑格尔认为,中国文明是静止的,停滞的,是没有历史的。
热门推荐
  • 爱情追追追

    爱情追追追

    我以为求婚了,就会成正果?没想到,还有考察期这一说,我莫名其妙地进入了所谓的“考察期”!何为考察期?就是戒指收下,人待定!这还真是个挑战!此书是《爱情跑跑跑》续集,谨以此书,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七夕节快乐!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 斩婚:逃跑娇妻晚点名(全本)

    斩婚:逃跑娇妻晚点名(全本)

    她:长到十八岁的她已有名动一方的美貌,令多少男人倾心,她却甘愿成为他三个月一换的情人!只因他是大姐的未婚夫,她要在这三月内成功偷得他的种,待孩子长大再来认祖归宗,彻底地将大姐及她那不可一世的母亲羞辱。他:他游遍花丛,也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只是心底想要留下她的渴望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强烈,没有想到,她还是走了,宛若人间蒸发。六年后再相见,她已经是孩子的母亲,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孩子的父亲,是他。第一次,她因为复仇,不能嫁他为妻;第二次,她因为报恩,不能嫁他为妻;她只能选择,愿做情人不为妻。********************************************【挥剑斩情丝,请支持:斩婚系列文】《斩婚:总裁,离婚请签字》http://novel.hongxiu.com/a/190740/《斩婚:新婚陌生人》http://novel.hongxiu.com/a/191724/《斩婚:逃跑娇妻晚点名》http://novel.hongxiu.com/a/194243/
  • 凤凰之谜

    凤凰之谜

    一段奇异的经历,改变一生的命运。一对忠诚的朋友,演绎一生的友情。冥婚,血龙棺,凤凰神血,凤凰之胆……他们经历各种离奇事件,接触无数神秘之物,共同探险地底世界,无人深谷,揭开那流传千年的传说
  • 九阳圣主

    九阳圣主

    圣荒大陆,少年侯凡,偶获石珠,得遇奇缘,修习九阳诀,极致巅峰,九阳诞生,震慑世间万物,创造属于他的传奇之路。
  • 萌宝来袭:总裁爹地太难缠

    萌宝来袭:总裁爹地太难缠

    五年前唐诗遭人陷害,害死了薄夜的孩子,下场是薄夜将她送入监狱,弄得他们唐家家破人亡,而他不知,唐诗也怀着他的孩子。五年后唐诗出狱,薄夜逼近她,“想要你的孩子,就给我过来赎罪!”唐诗笑了笑,“你爱让他叫谁妈,就叫谁妈。”薄夜掐着她的脖子,“坐了五年牢,你怎么还是那么狠!”“是啊。”唐诗笑的眼睛都红了,“我当年可是杀人犯呢。”后来他才知道,原来他欠她一句道歉。而她,已经不在乎了……
  •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本书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郁达夫的生活原貌,它是一部包涵郁达夫浪漫无依的生活轨迹、勇往直前的左倾思想,为国抒难的爱国主义文人的个人生活史。严格地说,这枯书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是中国“五四”到“抗战”的一部中国文学艺术史,你可以从中窥见鲁迅、郭沫若、茅盾、徐志摩、林志摩、林语堂、周作人……等文学艺术巨匠的生活轨迹、历史片断与艺术鸿爪。而且它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写到解放。离开屈辱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氛围,你无法理解郁达夫的思想与生活,他的复杂个性其实与他的苦难、成就、生活切切相关。他的人生与创作融入了历史环境,与他的国内屈辱家的屈辱无法分离。读者进入的是一个立体的全景式的世界。
  •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深入考得到有益的启发。了解诸子之学中的深切智慧,也可以增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逆冰破

    逆冰破

    黑暗议会和光明教廷很牛逼?我随便就可以控制其中一个!小日本居然敢打我们国家的主意?好吧,顺便算算以前的那笔老账。现在我已经不是那个你们随手可以捏死的小蝼蚁!只要我手上还拿着逆神珠,那么不管是哪里,我都敢去闯一闯!我会用我的双手撕裂苍穹,用我的意志让天地为之崩塌,我决不退缩!三组签约作品,大家可以放心的收藏推荐,绝不会太监的。
  • 至尊尸皇

    至尊尸皇

    尸王将臣万年之前被青帝以混沌神神器封印,以后每隔千年封印的力量将会减弱,届时各大门派将派出弟子加持封印……
  • 纯阳吕真人药石制

    纯阳吕真人药石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