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300000026

第26章 孝悌为本,和睦自处(2)

曾国藩将进修德业视为教弟的根本,他表示,能够教导诸弟的德业进一分,自己的“孝”就有了一分;能够教导诸弟的德业进十分,自己的“孝”就有了十分;若全不能教弟成名,自己则为大不孝了。

有一次,曾国藩接到家书,得知四弟、六弟未得入学,怅然之余,教导弟弟:“科名有无迟早,总由前定,丝毫不能勉强。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以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做主。予夺由人做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做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这些道理,曾国藩讲得明白,几个弟弟也听得明白,但生活中实行起来总是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曾国潢懒散,曾国荃浮躁,曾国华受不得挫折,曾国葆缺乏自制。

对此,曾国藩教导诸位弟弟。

第一,要“立志有恒”。他说:“苟能奋发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奋发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第二,要“专心致志”。他说:“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庹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曾国藩十分关心弟弟们的学业,择学择师均一一参与,支持弟弟们到省城读书,并负担他们的学费。几个弟弟都到京城在曾国藩身边读书,曾国藩除了身体力行教弟读书外,还为他们捐监,创造科考的条件。

不过,曾国藩还是希望诸弟通过读书明晓事理、修身齐家,先打好基础,立定根本。他要求诸位弟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切不可时时为科第仕宦起见”,看不透这层道理,即便金榜题名,成了高官显宦,“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

曾国藩对几位弟弟既严如父又慈如母,他曾说:“我生平于伦常中,惟兄弟一伦,抱愧尤深。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

在兄弟关系的处理上,曾国藩认为:“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男深知此理,故禀堂上各位大人俯从男等兄弟之请,男之意实以和睦兄弟为第一。”

曾国藩与兄弟们之间的关系很融洽,他重视几位弟弟对自己的批评,多次说:“诸弟远隔数千里外,必须匡我之不逮,时时寄书规我之过,务使累世积德,不自我一人而堕,庶几持盈保泰,得免速致颠危。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他还说:“诸弟见我之立心制行与我所言有不符处,望时时切实箴规,至要至要。”

曾国藩接到曾国潢的信,看到信里批评自己“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又不能实为好消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粗俗庸碌,使弟辈无地可容”,就回信说“甚为切当”,“兄读之不觉汗下”。由此可见,他们兄弟间的关系很融洽。

在曾国藩的教育和培养下,几个弟弟都成为有能力、有学识的人物。曾国荃成为统帅湘军的封疆大吏;未出仕的曾国潢在家乡操持家务、族务和地方事务,成为有影响的地方人物;曾国华也成为赫赫有名的湘军将领。

曾国藩不独对兄弟情谊深挚,同样将手足之情给予了自己的姐姐和妹妹。曾国藩除了开导姐妹,帮助调解家庭纠纷外,在生活中总不忘接济她们。

总的来说,曾国藩是一个优秀的兄长,他不仅担负起了兄长之责,同时,其责任也履行得非常好。

内和外善,治家之道

曾国藩治家的智慧,与他的修身、平天下之道同样出色。在修身方面,曾国藩有“内圣外王”之功,而在治家方面,他又有“内和外善”之法。家庭之“内和”源于仁爱心,家庭之“外善”源于平等心,其实就是“仁”与“礼”。只不过,曾国藩的表述更加明确、具体,对于治家更具指导意义。

正所谓,家和万事兴。曾国藩说:“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曾国藩治家第一条就以和睦为本,而和睦又以仁爱为本。曾国藩很推崇“爱”,因为他是在父亲和祖父的厚爱之下成长起来的。他赴京赶考那年,回来时,向同乡易作梅借了100两银子买回一部《二十三史》,把随身的皮袍冬衣也送进了当铺凑盘缠。

父亲知道后,不仅没有责怪曾国藩,还帮他还清了欠债。当时在一个普通人家,100两银子需要积攒好几年。这种浓浓的爱,使他懂得“全家扶一人,一人扶全家”的道理。

在曾国藩的“内和”法中所提倡的爱并非是完全平等的,而是有差别的。对于家庭的爱,首先表现在爱长辈以得欢心为本。曾国藩说:“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晚辈对长辈,应该尽孝尽敬,让长辈开心。而后才是兄弟妻子,应该相亲相爱,相互扶持。

除了相处之外,处理家庭内一切问题也应以爱为出发点,以和为主线,而不可搞智斗、闹官司。在家庭纠纷中,论理论法,常会把家庭矛盾扩大到难以收场的局面。

曾国藩指出,兄弟之间相互争斗,婆媳之间相互争吵,夫妻之间相互计较,这样的家庭很容易走向衰败。他有一副对联曰:“巧招杀,忮招杀,吝招杀;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其意是说:虚伪、嫉恨、吝啬,招致败亡;孝悌、勤俭、敬恕带来祥和。通过鲜明的对比,表明没有爱意的家庭和有爱意的家庭的两种结果:没有爱意,走向败亡;爱意融融,兴旺发达。

爱,不能姑息,而应“爱之以德”。曾国藩说:“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曾国藩认为,如果“爱之以姑息”,就是不孝,会导致家庭不和。

“内和”就是“我爱我家”;而“外善”就是“我也爱人家”。曾国藩在“八本”之中提到“处邻以友善为本”,就是“外善”之法。在八字家风中,曾国藩强调一个“宝”字,即也善待亲族邻里。

曾国藩秉承祖父“人待人,无价之宝”的遗训治家,告诫子弟:一个人不能独善其身,一个家也不能独善其家。人与人,家与家息息相关,假如与亲族邻里不能和睦相处,这一家庭便成怨府,迟早是要毁败的。

故而,对于亲族邻里,“无论他与我家有隙无隙,在弟辈只宜一概爱之敬之”。对待同乡,曾国藩也会尽力帮助。他在家书写道:“同乡有危急事,多有就男商量者。男效祖大人之法: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推而广之,就是与人为善了。《孟子》有言:“与人为善,取人为善。”曾国藩继承这个思想并将之做了详尽的解释:“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之,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

孔子在为《易经》作系辞时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曾国藩对此奉若至宝,这也是他“外善”法的直接来源。

总而言之,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修身正德于内,以爱为本,以和为法;同时,还必须友善于外,以礼为本,以善为法。这就是曾国藩“内和外善”的治家之道。

严厉训诫,教育家人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很多人能够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却很难做到严厉地对待自己的家人。事实上,一旦家人出了事情,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家人百般维护、千般照顾,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开脱,绝少有人严厉对待或管教自己的家人。但是,曾国藩却是个例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儒家追求的经典理想,像许多能臣贤相一样,曾国藩也希望实践这一理想。凭着奋斗以及努力遵守儒家道统,他准确地把握了“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特别是在有了一定的声望后,他把“齐家”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曾国藩的可贵就在于他的位高权重,却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名声”与“利益”中,他看重的是“名声”,而且将“名声”与“家风”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屡屡告诫、提醒家人,特别是做官的弟辈,要他们不忘家风、珍重名声。

曾国藩的个人修养是十分深厚的,但是其家人中难免有品性修为不够的,对此,若是实在过分的,曾国藩便施以严厉的家教。

曾国藩有个四弟,名叫曾国潢,为人嚣张跋扈,横行乡里,颇为人们所怨恨。

同治年间,湖南哥老会兴起。哥老会是一个秘密结社而成的帮会组织,其成员主要是下层群众。当时有很多群众参加哥老会,特别是湘乡地方,原来不少湘军遣散返乡后参与哥老会的甚多。

曾国潢在乡间剿杀哥老会十分卖力,而且地方有什么“憎恶”的人,也会被他当成哥老会成员捆送县府,残酷杀害。凡是他有所请,县府不敢不服从。有时捆送五六十人,很难有人生还。

当时的湘乡县令熊某是个佛教徒,秉性慈善,接到曾国潢的请求,答应不是,不答应也不是。答应了,良心过不去;不答应,又顶不住他的权势。所以,每接到要他杀人的手令,总要躺着哭几天。有友人问他哭什么,他回答说:“曾四爷又要借我的手杀人了!”

有一年,湘乡县城新建了一个码头,按惯例要杀猪宰羊,用“三牲”来祭祀,而曾国潢竟然杀了十六个人,作为祭祀之用。

对于曾国潢在乡间的所作所为,曾国藩是略有所知的。咸丰七年(1854年),曾国藩回家办理父亲的丧事,听说曾国潢在乡间杀人太多,为人所怨,便要惩罚他。

一天,趁弟弟曾国潢在床上睡午觉时,曾国藩向夫人要了一个锥子,猛刺曾国潢的大腿,顿时鲜血直流,染红了被褥。

曾国潢从梦中痛醒,看到凶神恶煞的哥哥,抱住受伤的大腿,高声直呼:“残暴啊!残暴啊!痛死我了!”

曾国藩冷冷一笑,道:“我只用锥子刺了你一下,你就痛死了,你杀了别人,难道别人就不痛吗?”

经过曾国藩这一训诫,曾国潢居乡杀人的行为有所收敛,待百姓的态度也好转了许多。

曾国藩的家风是为后世所称道的,其中不乏严苛的教条,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恐怕就不可能保证曾氏家族以后的荣光了。

曾国藩看重家风,与其说是对曾氏祖风的继承,不如说出于保持曾家名声以及自己晚节的需要。

曾国藩出身贫寒,尽管他的高祖做过官,但是曾祖时家道已式微,他的父亲只中了个秀才,终生以教蒙童糊口。家境贫寒,用度必然俭朴,曾国藩不以为耻,反而珍惜这种家风。他考取功名,得了官职之后,依然不改由贫寒养成的生活作风。

曾国藩不仅本人恪守古圣贤的节俭之道,还不厌其烦地教育家人、子女谨遵“习劳习苦”的家风。有一年冬天,朝廷中一个叫金眉生的官员被几个人弹劾,结果家产被抄,妻儿子女站在露天下饱受饥寒之苦。

曾国藩便以此为反面教材,训导家人说:“名望所在,是非由此而生,赏罚由此而定。难道这个金眉生果真十恶不赦吗?其实不过是名声不好,惩罚随之而来罢了。”

正是因为有曾国藩这样有权威的人的严厉约束、悉心教育,才使得偌大的曾府家风不败。下篇俗话说:“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在商场上,过分刚直的人都无法立身,而看清形势的人却能步步高升,这就是应变之术。如果你想做一个仁人志士,那么恪守信念、宁死不屈的处世方式未尝不可;如果你想做一个政治家,那么你就必须懂得以变应变的处世方式。做人不妨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做事就必须谨慎应变,否则就可能会被一些权力争斗所殃及。

胡雪岩认为:为人处世必须以“圆世”为原则,这是大智慧与大胸襟的完美结合。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正是因为懂得“圆世”的哲学,才铸就了辉煌。胡雪岩“圆世”的处世态度是“通”、“活”、“融”三者的归结之和:通即全和变;活是趋向、目标;融是状态,圆满的结局。

做人做事以求“圆和”,所谓的圆即圆融通达,而不是圆滑世故。圆是宽厚豁达的心态,是大智若愚的处世哲学,是和善随缘的人际关系;所谓的和,则为万世以和为贵,大度包容别人的错误,这需要有一种谦虚的态度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境界。

胡雪岩之所以能在官、商两路呼风唤雨、左右逢源,就在于他熟知做事的学问,如结交之术、用势之妙、泰然之要、管理之道和谋划之策等。如果你想将来事业发展得一帆风顺,就要将自己打造成为能方能圆的处世高手。

同类推荐
  • 办公室懂点读心术

    办公室懂点读心术

    本书内容包括:读透面试官,你才能轻松过关办公室新人要学会的技巧如何既不惹人嫉厌,又能凸显自己读懂自己的上司,让自己值得信赖学会与同事和谐相处互动沟通反映心理活动等。
  • 最有影响力的哈佛演讲

    最有影响力的哈佛演讲

    在此,我代表在座的每一个人感谢杰勒米先生,感谢他这些年来为这所学校所做的一切。10年来也许他额上的皱纹增多了,然而哈佛的全体职工为人类的进步和知识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更多了。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因为有些事情比货币危机和税务改革都要难。再次感谢你,杰勒米·诺尔斯先生。同时感谢上午获得荣誉的所有人,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努力,通过他们我们感受到了在座的每位的付出,甚至可以说正在听斯邦格勒大厅里广播的每位人士的努力和贡献,他们代表了哈佛大学。这是一般关于演讲的书,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 35岁前要有的66种智慧

    35岁前要有的66种智慧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阐述了年青人必须掌握的人生哲理和生存智慧。
  • 二十几岁女孩要懂得的心理学诡计

    二十几岁女孩要懂得的心理学诡计

    “女孩有‘野心’,才可能冒尖”、“不做女强人,要做强女人”。改变女孩一生的智慧书。掌握阅人智慧,洞穿他人心理。驭事先驭人,驭人先驭心。洞悉人心奥妙,把握心理脉搏。用心理学诡计搞定上司、搞定高手、搞定小人,也搞定自己。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所有的幸福和美好都值得期许

    所有的幸福和美好都值得期许

    伍迪艾伦说,如果想让上帝发笑,把你的计划告诉他就行了。人生在世,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挫折时,不要一味抱怨生活的模样长得难看。谁的脸上没有几颗雀斑呢?重要的是有个好心态。心有多空阔,人有多喜乐。本书作者用细腻优美的笔触,为你献上一篇又一篇禅意芬芳的情感美文,既可慰藉心灵,又能启迪人生。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有缘再见

    TFBOYS之有缘再见

    在一片枫叶道路上无意撞到,就这样遇见了,因此引起了下面一系列的事情发生,枫叶树道路就此成了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转学到重庆八中,又不明不白的由高三<2>班转去到高三<17>班,恰好跟他又是同班,而且还糊里糊涂的成了同桌,遭到多双羡慕的眼神看待。似乎一开始女主对TFBOYS不怎么感兴趣,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来揭晓!⊙▽⊙
  • 都市神语者

    都市神语者

    一枚通向一个修仙空间的戒指,让木然的都市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步一步的发展中,木然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王朝,建立了自己的黑道帝国,构建了一个高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全新世界。在那个世界木然就是王,谁若侵犯,必将灭亡。
  • 重生之魔法卡徒

    重生之魔法卡徒

    前世倒霉到了极点的王天,死亡之后却转世了。转世的王天却发现自己的记忆并没有消失。拥有两世记忆的他发誓要在这个新世界成为真正的王。但是,王天发现,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个极大的阴谋,他是否能够顺利地化解这个阴谋呢?
  • 独宠痞校花:王子乖乖被驯服

    独宠痞校花:王子乖乖被驯服

    从小就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小公主,长大了就变得更加盛气凌人,她是全亚洲最最最最有钱首富的独生女,由于在学校太不安分,结果导致被她亲爱的爸妈送到了平民区的学校就读。第一天转学,就发生了比天塌地陷更加灾难性的灾难,她守了16年的贞操被一个为了素不相识的男生夺取了?所以她采取了一个方案,她强迫他跟她结婚,但是他却死活不肯?!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如果一个月能让他喜欢上她,那他就答应了交往。围绕一个月限期的爱情故事展开!
  • 神魔之珏

    神魔之珏

    一块黑色龙形玉佩,一个不甘平庸的少年,受尽家族欺凌。一个封印,面临死亡的威胁,为了守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少年千赢烈一步步迈向修炼世界的水深火热之中。家族赛事,兽灵之争,对抗弑殿,魔族,八大恶魔的席卷归来。面对扑朔迷离的身世,守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少年千赢烈一步步陷入争夺之战且看少年千赢烈如何华丽化身为魔
  • 截教副教主

    截教副教主

    一个地球人,穿越到洪荒世界,通天教主座下,一个叫“赵公明”的人身上,神话,从此之后开始改变……“什么?我就是那个定海珠被人夺了,又被陆压道人用‘钉头七箭书’射死,后面上了封神榜,被封为财神的那个可怜虫?不行!不行!我还是处男,怎么能够成了别人的手下?圣人亲传弟子,怎么可以受什么狗屁天条约束?”闲云开口道。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承平享国至四百,桀王无道乾坤颠。
  • 妃挽倾歌:冷宫弃妃

    妃挽倾歌:冷宫弃妃

    绾绾,萦绕她一生的名字。鄙夷下,他给了她希望。可为何,却要尽数毁去。冷宫中,且看她如何妃绾倾城,百媚诸生。复仇中,无数阴谋交织着,权力,江山,终是浮生如梦。
  • 这回换我来爱你

    这回换我来爱你

    以前是你爱我,这回换我爱你。替你做你想做的事,想过的生活,想爱的人。
  • 我们一起撸过的日子

    我们一起撸过的日子

    半衰,大二猥琐宅男一位,玩lol已经三年,现在还在白银段位挣扎
  • 皇上别嚣张

    皇上别嚣张

    被逼无奈嫁入皇宫,她一心只想离开。却在面对他魅惑的双眼时,心房失守,却发现原来他心中的后另有其人,而她,不过是他为报心爱女人被诛杀之仇的一枚棋子!他亲手扼杀了她腹中的胎儿,并将她的尊严踩于脚下。那么她将亲手斩断这段缘,扭转这种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