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100000029

第29章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韩信之死(2)

韩信在登坛拜将时,《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如下描述:“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利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作坑秦降卒二十余万,惟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韩信在这里所提出的策略,意在劝刘邦先出兵平定三秦。其实,这个提法,萧何当初劝刘邦接受项羽给予的汉王封号时,就已经提出过,并非始于韩信,而且韩信也未提及其他阶段的战略部署。

至于韩信所说刘、项优缺点,早在韩信拜将之前,就已经周密地分析了刘邦和项羽各自的优劣长短,以及天下形势,计算了他们的得失胜负,从而做出了东进而取得天下的战略决策。这充分体现韩信决策的智慧——多算胜、少算不胜的预先筹谋。

韩信所要刘邦做到的三大要事:第一是用天下武勇,这一点刘邦甚为擅长。第二是要刘邦以天下城邑封功臣,这一点如果运用不当,后果堪虑,结果后来就有韩信要刘邦封王,也出现了刘邦得天下后将各位封王铲除的事情来。第三是义兵思东归,这一点也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东方籍士兵诚愿打回老家,但到临近老家以后,便须领导者对之领导有方,否则便易使士兵士气溃散,奔回故里。所以,这一提议也需要商榷再三。

三、好虚名,封齐王留下隐患

公元前206年,刘邦出师东征。他率领诸侯兵一直打到楚都彭城,但被项羽击败,于是诸侯皆叛汉归楚,汉军退守荥阳。此后,汉楚两军长期在荥阳、成皋一带对峙。

这年八月,刘邦以韩信为左丞相,率军队击败魏王豹。接着,刘邦又令韩信、张耳一道引兵击代、赵,破赵之后,韩信请求刘邦立张耳为赵王。

按理说,立王此等大事只有刘邦才能决定,何况赵地北控燕、代,东通齐,南界西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韩信本人既是统兵大将,理应回避此类重大人事问题,以免招致汉王怀疑。可是韩信却贸然提出这个建议,实在有失分寸,而且陷刘邦于两难之地,如此重要的战略之地封了张耳,日后若是张耳反了,那么岂不是构成一个很大的威胁?如果不封,驳了丞相的面子,只恐丞相心中会有芥蒂,毕竟现在统一天下还得仰仗丞相。另外,刘邦加派张耳伴同韩信,即对韩信不太放心之故。而韩信提议封张耳为赵王,就有了拉拢张耳之嫌,刘邦内心深处未必没有芥蒂。虽然最后刘邦表示了同意,但是韩信没有站在刘邦的角度,贸然提出的建议使得刘邦心中不快,为日后除掉韩信留下了一丝隐患。

其实,随着韩信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他觉得自己功绩颇多,然而得到的颇少,于是就想要一个名分。韩信攻占齐以后,立即派人请求刘邦立己为假齐王。刘邦见信后大怒,当着使者的面骂韩信道:“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谋臣张良、陈平见势不妙,赶紧踢了踢刘邦的脚,并附耳建言。刘邦也立刻意识到自己不冷静,随即转变口气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并派遣张良随使者到齐立韩信为齐王。

刘邦机警而善于计谋,及时封韩信为齐王,其政治头脑要比韩信高明的多,而张良、陈平两个智囊也都主张对韩信采取先利用,让韩信先引兵过来,过后再作处理的策略。其实韩信只是想要一个名分,觉得自己立下了太多功劳,得到的太少。而直接伸手要王,心里未免有些不踏实,觉得伸手要真官不太仗义,于是就要一个假齐王。从根本上来说,韩信太爱面子了,他觉得自己若是被封为齐王,将会是很有面子的事。

明乎此,就不会把刘邦对韩信日后所采取的“兔死狗烹”手法,过多地归咎于刘邦本人的薄幸了。

当时张良也看出了韩信之所以迟迟不至的原因是欲扩充领地,所以张良建议刘邦将陈国以东至海地带全部划归齐王韩信,对彭越也采取了同样扩充封地的措施。果然,踌躇满志的韩信、彭越很快就引兵过来了。于是项羽陷于四面楚歌之中,最后战败而自刎于乌江。

韩信在齐地称王后,项羽曾派武涉前往齐与韩信说“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劝韩信“何不反汉与楚联合,三分王之?”韩信不听。后来齐人蒯通也劝韩信在楚汉对峙、双方人心动荡、兵士怨声载道之时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凭借韩信的贤能盛德、人马装备,又占据强大的齐国,那么天下必会群起响应,最终都会听命于韩信。蒯通劝韩信抓住时机,否则必受其殃,他说:“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一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遝,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在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孰虑之。”

韩信称刘邦待他十分优厚,认为汉王“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背义乎!”韩信不愿意背弃道义,背叛刘邦。蒯通又指出:“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可是,韩信却以为自己功劳很大,又认为刘邦不是那种容不下功臣的君主,所以,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韩信是否真有反叛之心,历来争议颇多。有人说韩信对刘邦忠心无二没有叛心,这种说法多来源于此。但是,既然有人劝说韩信自立为王,也说明韩信确实有这个能力,也是有一部分人拥护的,这一点不但让刘邦不放心韩信,反而视韩信为刘家江山最具威胁的人物,从韩信受封齐王后,他就把韩信当作心腹之患。

当刘邦胜利班师到达韩信军驻地附近时,再一次效仿过去在修武袭夺韩信军的战例,驰入韩信营壁,夺其军,然后改封韩信为楚王。这样,就使韩信失去了地大、兵强、民富的齐国,而带着较少的兵力到楚。当时刘邦之所以不立即撤掉韩信的王位,是怕其他异姓王疑惧而反叛。

韩信不知道,举兵不动、伸手索要封王,这是最令刘邦反感的事。一来,用举兵不动来要挟刘邦封王,即便韩信没有这个意图,也会给刘邦被要挟的感觉,这恐怕是任何一个即将成为帝王的人都不能接受的;再者,韩信要齐王只是要个虚名,但在刘邦看来,这就是野心。可是,如果韩信真的有野心的话,完全可以韬光养晦,慢慢积蓄力量,凭韩信的军事才能,打败刘邦实在是绰绰有余,可是他一个迂腐书生,认为自己立了大功,想要名分就张口索要,也不考虑别人怎么想。韩信不知道,如果刘邦认定他有野心,不但从此不再信任他,而且心中会生出早晚要除掉他的想法。

刘邦把韩信视为眼中钉,表面上不露声色,实际上却一步一步地剥夺了他的权力,当韩信手无兵卒可用之时,就成了刘邦任意宰割的羔羊了。韩信与“上行沟通”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自己又不说明事实,反而自以为斯文索要假齐王,不管后来是不是真的谋反,给领导的印象首先就不好了。可见,为人过于耿直,不会拐弯抹角,每次提要求都直来直去,势必会影响到“生存”问题。

四、功高震主

韩信不仅具有超凡的战略眼光,而且是一位满腹韬略的军事家。刘邦决定趁项羽在东方作战之机,准备夺回关中的时候,韩信献计,决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先一方面派出部分兵卒去佯装修栈道,另一方面与刘邦率领大军悄悄地从南郑出发,由故道直指陈仓(今陕西宝鸡市)。

项羽部下的章邯得知一些汉兵在修栈道,讥笑着说道:“那么长的栈道,几个汉兵何时能修完?仅靠栈道济事吗?”然而没过多久,章邯听说汉兵已抵陈仓,顾盼左右道:“栈道并没有修成,汉兵从何而来呀?”不久陈仓败兵逃回时,他才信以为真。但此时战机已失,战役以章邯自刎而告终,雍关中之地尽为汉有。此韩信之一功也。

刘邦以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平定魏地。魏王豹将其主力部署在黄河东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封锁黄河渡口临晋关,阻止汉军渡河。韩信将计就计,将大本营驻扎在临晋关的对面,又调集所有的船只,给魏军造成一个准备渡河进攻蒲坂的假象。魏军果然中计,又从其他地方调来一些军队,这样就放松了其他地方的防守。韩信则暗暗抽调一部分军队转移到夏阳(今陕西韩城南),用木制的罂缶(古代一种大腹小口的器物)联结起来当船,让兵士们躲在罂缶中,在魏军毫无觉察下安然渡河,奔袭魏军后方安邑(今山西夏县)。

魏王豹全力扼守临晋关,没料到韩信大军已在夏阳渡河。他慌忙撤回一部分军队迎战,但在曲阳(今河北曲阳西)又遭到韩信的截击,大败溃逃。这样魏地很快就被韩信平定了,并将其地改为河东郡。

韩信平定魏地使刘邦的势力扩大到今山西中部和东南部,排除了魏从北面对关中的威胁。此韩信之第二大功劳。

井陉之战中,韩信又一次出奇制胜,他先派两千精兵在赵军军营旁边的山上埋伏,自己则率领两千士兵背临河水、面向赵军阵地布阵。赵军将士见韩信背水而战,纷纷讥笑韩信犯了兵家大忌,于是都争先恐后杀出大营,追击韩信的军队。韩信退至河边,宣布军令:决死一战,后退立斩无赦。韩信的士兵被河水和赵军所夹,无路可退,只得奋勇拼杀以求生。同时,埋伏在赵军旁的汉军突然乘虚攻入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赵军休战回营,望见营中挂着汉旗,顿时惊慌失措,不得不争相逃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这应该算得上是韩信的第三大功绩。

潍水之战是韩信与齐、楚联军之间的一场战役,韩信利用汉军和楚、齐联军隔潍水而峙的阵势,先分出一部分军队悄悄潜入上游,把一万多个装满沙子的沙袋投进潍河上游,这样汉军和联军对峙的下游河水便浅了,韩信指挥部分士兵涉水,刚到河的对岸,就佯装见楚、齐联军便退的样子,联军追至潍水中央时,韩信则令上游的兵士决开沙袋。河水奔流而下,顿时卷走大部分的齐、楚联军,其余的士兵也被分为两部分,最后被韩信军队各个击破。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在决定楚汉命运,决定刘邦一统天下的垓下决战中,项羽被围垓下,负隅抵抗。也是韩信组织汉军在楚营四周高唱楚歌,使楚军将士军心动摇,一夜之间纷纷逃散。项羽因为尽失楚地,心灰意冷,“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

韩信精于谋略,谙熟兵法,为刘邦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们说刘邦的天下是韩信打下来的,一点也不为过,但同时韩信也是功高盖主,成为了刘邦的心头之患。我们且不论刘邦的定国策略,也不探讨刘邦是否过河拆桥,还是刘邦心胸狭隘容不下功臣,单从韩信处分析,功高盖主,被刘邦定为谋反之罪,难道他自己就一点责任都没有?非也。韩信持功自傲,不知进退,他不像萧何一样,萧何把兄弟侄子作为人质送往刘邦军营以示自己的忠心;把家中财物尽数献出佐助军费支出;如果没有这些,萧何恐怕也难以逃脱虎口。

同类推荐
  • 迪士尼

    迪士尼

    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巴尔扎克(世界十大文豪)

    巴尔扎克(世界十大文豪)

    巴尔扎克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穷毕生精力,创作了卷帙浩繁、气势恢宏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其中包括《舒昂党人》、《夏倍上校》、《乡村医生》、《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幽谷百合》、《禁治产》、《无神论者做弥撒》、《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卡迪央王妃的秘密》、《搅水女人》、《纽沁根银行》、《古物陈列室》、《幻灭》、《贝姨》、《邦斯舅舅》、《农民》等96部。
  • 关东枭雄张作霖

    关东枭雄张作霖

    张作霖为什么能够崛起?一个穷小子,一无权,二无势,在日俄两大列强以及清庭和革命势力之间趋利避害、闪转腾挪而终于成就了霸业,除了上天眷顾以外,他是如何做到的?本书透过这中间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引领读者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关东枭雄张作霖。
  • 颜元、李塨评传

    颜元、李塨评传

    本书对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颜李学派代表——颜元、李塨的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较为深入的剖析。作为启蒙学者的颜元,在对宋明理学的全面清算与批判基础上,构筑了“以事功为首”的功利论为宗旨的思想体系。这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功利论的高峰,并对后世尤其是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塨作为颜元的学生,对颜学的发扬与光大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书在颜元对“孔颜乐处”的希求以及颜李二人浓郁的圣人崇拜观念等以往学术界很少涉及的内容方面,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怎言溪墨

    怎言溪墨

    下一秒,他竟然吻了下去。突如其来的亲吻,像暴风雨般的让叶柠溪措手不及,她半推半就,脑中一片空白。她顺从的闭上眼睛,仿佛一切理所当然。她忘了思考,她曾说过,自己这次绝对不会沦陷,但在香津浓滑的缠绕与摩挲中,只是本能的想抱住他,紧些,再紧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一笑而泯。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情愿从未遇见过你。
  • TFBOYS之逗比别跑

    TFBOYS之逗比别跑

    爆笑来袭!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她,竟是······在机场遭遇TFBOYS,大闹机场!TFBOYS是啥米?可以吃嘛?!四叶草和草饭神马的放马过来吧!作者大大会努力加油哒!
  • 眼泪不好吃

    眼泪不好吃

    胖女孩袁婉情,袁世凯的袁,婉转的婉,薄情的情,是和她名字一般,薄情寡义,朋友的感情,都破碎,支离破碎,从来没有任何的恋爱经历,红颜祸水,胖子就是一摊烂水,为了尊严,她蛮拼的,励志减肥,为了变成最完美最快乐的自己,自从变了之后,自己也变了,自己性格也变了,她不再薄情,不再寡义。可是那也只是在友情面前,爱情面前,她却毫无伎俩。
  • 血战刀尊

    血战刀尊

    前世不慎,被唯一的挚爱的暗算,重生归来,看他如何血战刀尊,称霸宇内!
  • 校雠通义

    校雠通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仙剑劫

    万仙剑劫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正亦邪,邪亦正。自太古以来,人类周身所见,诸般奇异,便长久自研妙术,开辟了修真一途,他们飞天遁地、劈山断岳,无所不能,故此那是一个神话时代,遂九天之上,阎罗殿堂的神仙之说不绝于耳。几千上万年过去后,神话便成了传说,最后又渐渐不得人知晓一二。但得道成仙,长生不死是他们唯一的夙愿。只是,在这世间,你眼中所见到的,并非是事物原始要终、真实的一面。(书友群:376416925)
  • 帮你离婚

    帮你离婚

    任新觉得自己的人生之所以落到今天的地步,完全是做了两个错误的决定。第一个是年轻的时候眼瞎,嫁给了陈诰。第二个是年轻的时候脑子短路,得罪了齐煜。第一个错误已经改正,第二个错误却在向着不受她控制的方向发展。
  • 我愿你知道

    我愿你知道

    仙剑伏魔,风云再起!当你最爱的人成魔,是杀了她还是陪她一起成魔,或着一起死;最大的敌人,其实是心魔!没有最好的选择,每一次挥剑,都记着你我修行的美好岁月;多年以后,希望你还记得:笑室山下,御剑齐飞!
  • 花满楼

    花满楼

    原本只是家族没落的千金,被迫和邻院的青梅一起参加秀女“选拔赛”。开玩笑,我怎么会去认一个不认识的人当相公。所以说,悲剧又发生了。本来想逃出去的,却到了宫娥的“报名现场”。糊里糊涂做了小宫女。算了,虽然和想象的有点出入,不过,还是逃过一劫了说。哎~说好了是青梅的贴身婢女,咋的又被拖去当伺候太后的宫女?(不要误会,纯属充数的路人甲)算了,反正要伺候青梅的,就当练练手了。可是,又是为什么,我很”努力“的隐形,还是被太后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就这样吧,反正太后也是个好”奶奶“。但是,我是上辈子挖了皇家的祖坟吗?为什么一个两个都往我这撞?(虽然是我自己惹来的乌龙)真的好想出去啊!!!
  • 星夜笑忘书

    星夜笑忘书

    星星的家族在一夜之间消失,自己莫名其妙的进了天使训练营,目标是找寻失落的十二把钥匙。打开远古魔法时光之门。星星这个号称要成为史上最强召唤魔法师的一纸契约却直接沦为奴婢。不过等到战斗的时候,她家的洛风实在太给力了。她是否真的能像彼时预言中的那样,收集黄道十二门,的钥匙开启时光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