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爆发的时候,林肯收到了各报对他提出的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建议,他耐着性子听完了一名记者提出的冗长作战方案,然后说:“听了你的建议后,我忍不住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就在几年以前,有个人在堪萨斯州骑马旅行,由于人烟稀少,没有道路可供他行走,于是他迷失了方向,更糟糕的是天色已晚了,并且下起了可怕的暴雨,伴随着隆隆的雷声,震撼大地;一道道的闪电在瞬息之间就照亮了地面。这个失魂落魄的人最终下了马,借着时有时无的闪电的光亮,开始艰难地牵着马向前继续行走。突然,一声惊人的雷声吓得他双膝跪地,他求救似地呼喊道:“上帝啊,既然你没有为我做任何事情,那么至少请您多赐给我一点光亮,少来一点刺耳的声音吧!”
林肯自己语言简洁、平凡朴素,也讨厌他人说话冗长啰唆,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讲话简练有力,可以让人兴味不减。唠叨啰唆,没完没了地讲述却不得要领,一定会令人生厌。
要抓住问题的核心,须少说次要话和废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蛇不要添足。很多成功人士稳健持重、惜语如金、言简意赅,给人留下强有力的震撼者的印象,成为不鸣却起到一鸣惊人效果的典型。
话要说得适可而止、进退有度,千万不要长篇宏论,越描越黑!古语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职场中,领导者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没有人会有闲心去听你的滔滔宏论。这就要求你随时提醒自己,随时做到把话说到点子上,有道理、有人情味、有逻辑性,这样才算掌握了说话的分寸。
常言所说的“唇枪舌剑”“天花乱坠”,前者指谈话非常精彩,后者是指谈话如同一泻千里的意思。其实,谈话并不完全在于多么精彩,也不在于口若悬河,专门讲些俏皮话和空洞的笑话。相反,尽管谈话的时候直截了当地对答,朴实地理解,仍旧可以得到圆满的谈话结果。
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误人时光。语言还要力求通俗、易懂,如果不顾听者的接受能力,用文绉绉、艰涩难懂的语言,往往既不亲切,又会使对方难以接受,结果事与愿违。
所以,领导者在与人交谈中一定要注重语言的精练、准确,并不是说要拼命地想自己下一句要说什么,过多地咬文嚼字,不但不能让对方听懂自己在说什么,也会失去控制谈话的能力,显得紧张和语塞,出现相反的谈话效果。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要精练、字字珠玑、简洁有力,使人不减兴味。冗词赘语,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
在心理上战胜对方
在交际过程中,常常需要说服别人,说服看起来像是一场语言的战争,但事实却是,说服是交际双方心理上的一场较量。谁能在心理上战胜对方,谁就能获得交际活动的成功。
心理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增强说服力的方法,当然这些方法都是利用人们的心理作为说服手段的,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1.利用人们“居家优势”的心理
邻居家的一棵大树盘根错节,长势十分茂盛,对邻居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对杰克来说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因为大树遮住了杰克家后园菜地的阳光。
杰克想与邻居商量一下这个问题,但是怎样去说呢?是应该到邻居家去说呢,还是请邻居到自己家来?杰克因为这个问题而感到非常困惑,后来杰克偶然看到一个理论,最后,他按照这个理论把邻居请到自己家中,好好地款待了一番,然后说明了此事,结果邻居真的同意了杰克的请求,砍掉了那棵大树。
到底是什么理论有这么大的作用呢?原来是心理学家拉尔夫·泰勒等人曾经按照人的支配能力(即影响别人的能力)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把一群大学生按照等级分成上、中、下三类,然后各取一半组成一个小组,让这些学生讨论大学十个预算削减计划中哪个最好。一半的小组在支配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寝室里,而另一半则在支配能力比较低的学生寝室里。
根据结果泰勒发现,讨论的结果不管是什么,人们总是按照寝室主人的意见做决定,即使主人是支配力低的学生。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会比在别人的或者陌生的环境中更有说服力。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交际活动中,充分利用居家优势能更容易说服对方。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家中或办公室里讨论事情,也应尽量争取在中性的环境中进行公关,这样至少对方没有居家优势,所以你的说服成功的可能性会很大。
2.使自己等同于对方
你试图说服一伙青年去清扫某块地方,但是他们却情愿干别的事情,但是你怎样通过自己的语言引起他们的兴趣呢?许多研究者发现,如果你说服某人改变自己的个人爱好,那么你就使自己等同于他,这样你的话就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例如,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自己的顾客相一致。甚至连身体姿势、呼吸等也无意识地与顾客保持一致。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心理倾向。正如心理学家哈斯所说的:“一个造酒厂的老板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一种啤酒比另一种啤酒的品质好,但你的朋友,不管其学识渊博与否,都有可能对你选择哪一种啤酒造成更大的影响力。”
3.反映对方的感受
你的隔壁新搬来一对夫妇,你准备去拜访他们,拜访的同时,你希望他们可以为社区的某项工程募捐,你怎样说服他们呢?用哪种方去最好呢?常见的那些平庸的劝说者往往开门见山的就提出要求,结果募捐不但没有成功,你们可能还会发生争执,关系因此而陷入僵局。但是优秀的劝说者往往会首先建立一种信任和同情的气氛。如果主人正在因为某件事情而烦恼,你可以站在他的立场上说:“真是太遗憾了,我理解你的心情,如果换作是我的话,我也会有这样的反应。”如果你这样说话,主人的心情肯定会变得好一些,他会认为你很尊重他的感情。这样,你们之后的谈话,对方就会加以重视。
当然,优秀的劝说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遭到别人反对的事情会时常发生,这时老练的劝说者就会改变自己的说法方式,他们会重新陈述对方的意见,承认它的优点,然后才指出自己的意见的优势所在。
一项研究证明:在下结论前,呈示双方的观点,要比只讲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因此,适当地给对方陈述观点的机会,让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将更有利于说服对方。
4.提出有力的证据
如果你准备参加一次重要的决策会议,你的目的是为一项不为大家重视的事业争取更大的贷款,你需要说服对方同意贷款给你,那么你使用什么样的证据最有说服力呢?答案很简单,如果你向对方提供可靠的资料而不只是一些你个人的看法,那么你的说服力就会成倍地增加,在人们看来,事实往往胜于雄辩,你的可靠资料就是最好的事实。但需要记住的是,听众往往容易受到证据的影响,也相同程度地会受到关于证据来源的影响。
在一项实验中,测试者让两组病人分别听到关于没有处方是否可以卖抗阻胺片的争论,之后告诉其中的一组病人说可以卖的证据来自《新英格兰生理和医学月刊》(这是虚构的),而另一组则被告知证据只是来自一家流行画报。
通过实验发现,第一组比第二组有更多的人赞成没有处方也可以卖抗阻胺片。由此可见,引用权威进行说服的方式更能消除听众的先入之见。
5.运用具体情节以及事例
当你刊登广告,推销某种药品时,是把药品的主要成分、功能以及用法详细地介绍给客户好呢?还是重点说明某个患者在使用后迅速痊愈的事例好呢?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劝说者都清楚地知道说服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点:使用个别具体化的事例和经验比概括的论证和一般原则更具有说服力,人们在心理上更愿意相信事实的可靠性。因此,你要想说服别人多买一些你的产品,你就应酌情使用后面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要说服别人同意你的观点,你就应该旁征博引,使用一些具体而又生动的例子,而不是一味地空洞说教,只有这样,你才能成功地说服别人。
总之,说服别人、赢得别人赞同的能力并不是什么神秘的天赋,只不过是一场你和对方心理上的较量罢了,让别人从心理上先接受你,或者在心理上处于弱势的地位,那么你说服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
善用“软”话进行说服
渴望同情是每个人的天性,如果你想说服力量比较强大的对手时,不妨采用这种争取同情的说服方法,在消除对方敌意的基础上以弱克强,达到自己说服对方的目的。所谓的博取同情的说服语言,就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话语方式:软话。
有一个15岁的山区小姑娘,家里比较贫困,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只有一个年迈的姥姥。屋漏偏逢连夜雨,可怜的小姑娘不幸被人贩子拐到了上海。在上海,小姑娘被关在一个小屋子里,有一天晚上,天下着小雨,小姑娘的房门被打开了,一个中年上海“阿拉”走了进来。可能是来买小姑娘的。小姑娘非常害怕,她的心已经跳到了嗓子眼儿。但她还是很快地就镇静下来,机智地叫了声:“伯伯好!”中年“阿拉”听到这话之后,愣了一下,人像是被魔法定住了似的,一动不动。
看到中年人没有生气,小姑娘小心翼翼地说:“我一看伯伯就是个好人,看您的年龄和我爸应该差不多,不过我爸的命就比您苦多了,他在乡下种田,去年栽秧的时候,他热得中暑了,直接晕倒在田里……”说着说着,小姑娘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阿拉”听到这些话后,满脸涨得通红,在一阵短暂的沉默后,他低低地说了一句:“谢谢你,小姑娘。”然后开门走了出去。不久之后,中年男子通过相关的部门,把小姑娘救了出来,送回到了山里的家中。
面对强壮的“阿拉”,为何不让自己显得更加弱小,说一些“软话”来激发他的同情心呢?聪明的小姑娘正是这样做的,当然也正是使用了这种方法,小姑娘得到了救助,这就是“软化”的力量。
一句“伯伯”,一下子拉开了两人年龄的距离,让那个“阿拉”不由得想起自己那同样处于花季的儿女。一袭“软话”让同情的种子开始在中年男子的心头萌发了。然后小姑娘又不失时机地给他戴上一顶“好人”的帽子,继续用软话诱导他的心理向“好人”的标准看齐。最后用“我爸”和“阿拉”进行对比,进一步强化了“阿拉”的同情心理。小姑娘最终通过“软话”成功地说服了中年男子。
学会使用说“软话”的技巧,这种没有锋芒的说话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适当地低下自己的头,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处境非常重要。
有个“的姐”(出租车女司机),在一天晚上工作的时候,拉到了一名男青年,当她把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对方突然掏出一把尖刀逼着她把钱都交出来。“的姐”知道这时候如果反抗的话,自己肯定不是对方的对手,所以她就装作害怕的样子老老实实地交给歹徒300元钱说:“今天干了一天,就挣这么点儿钱,如果你嫌少的话,那我就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拿出身上的20元找零用的钱给了男青年。见“的姐”表现得如此爽快,歹徒有些发愣。于是“的姐”趁机说道:“你家在哪儿住?我正好送你回家吧。天都这么晚了,你家人该等急了。”看见“的姐”是个女子,表现这么爽快,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来,让“的姐”顺便把他送到火车站去。
发现歹徒的情绪缓和了,“的姐”便开始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其实原来我家里也非常困难,挺穷的,咱又没学历,也没啥技术,后来就只能跟人家学开车,慢慢地就干起这一行来。这活儿虽然挣钱不算多,但是能维持正常开销,日子过得也不错。再说也是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我呢!”
看到歹徒沉默不语,“的姐”继续说:“唉,其实我看你吧,也挺健康的,一个大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至少养活自己不成问题,你说你走上这条路,如果运气不好,那一辈子不就毁了啊?”
火车站终于到了,看见歹徒要下车,“的姐”又说:“我给你的那些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正经事情,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挺危险的。”
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到“的姐”的这番话后突然哭了,不仅把三百多元钱还给了“的姐”,还动情地说:“大姐,今天遇见你算是我的福气,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男青年就低着头走了。
在这个事例中,“的姐”运用了“软话”说服对方心理的技巧,最终达到了说服对方的目的。
“软话”不仅可以消除人们心中的距离,还能利用人们都具有“同情心”的天性来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那么你说服对方的目的也就能顺利达成了。
“以退为进”的说服策略
管理者在说服别人的时候,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想方设法调节你们之间的谈话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