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0600000008

第8章 心理观念篇(7)

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喜欢为孩子设计理想。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孩子一步步规划好了理想,甚至想到孩子以后要上哪所大学、要读什么专业。为此,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轨道发展,如果有一步没有符合自己的想法,就全盘否定孩子的成绩和努力,甚至责骂他。

父母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为了孩子能有大好前途,而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将可能使孩子因不堪重负而走向极端。

教育学家常说要赏识孩子,父母要做到赏识,就应该先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父母在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时,必须首先征求孩子的意见,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即使孩子的理想与父母的规划产生偏差,也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在尊重孩子理想的基础上,通过商量探讨的方式,使孩子明白父母的用心,然后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给孩子太多压力和警告,否则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将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理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树立理想,并努力实现理想。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祖冲之小时候经常被父亲责骂。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一个小官员,他望子成龙心切,非常希望祖冲之能出人头地给家族争光。祖冲之不到9岁,父亲就逼他背诵深奥难懂的《论语》。两个月过去了,祖冲之只能背出十几行,父亲气得把书摔在地上,大声呵斥道:“你真是个大笨蛋!”

几天后,父亲对祖冲之说:“你要用心读经书,将来能做大官,不然就没有出息。现在,我再教你一遍,如果你不努力的话,我绝不饶你。”但是,祖冲之非常不喜欢读经书,他对父亲说:“我肯定不读经书,我不喜欢。”

听了祖冲之的话,父亲气得打了他几巴掌,祖冲之哇哇大哭起来。

这时,祖冲之的祖父来了,他对祖冲之的父亲说:“如果他真是笨蛋,你狠狠打他就能把他变聪明吗?孩子是打不聪明的,只会越打越笨。”

然后,祖父批评祖冲之的父亲:“经常打孩子,不但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变得粗野无礼。”

祖朔之很无奈:“我也是为他好啊,他不喜欢读经书,能有什么出息?”

“经书读得多就有出息,读得少就没出息吗?我看未必。有人满腹诗书,却什么事都不会做。”祖冲之的祖父说。

“他不读经书怎么办?”

“不能强迫他读,你是父亲,首先要明白孩子的追求,不要阻挠,只有加以指导,才能让孩子成才。”

祖朔之终于不再把祖冲之关在书房里念书了,还让祖冲之跟着祖父出去开眼界、长见识。

不用再读经书的祖冲之非常高兴。有一次,他对祖父说他将来想做个天文学家,他很喜欢研究天文。祖父说:“孩子,我支持你,咱们家里有很多天文历法的书,我找几本给你看,不懂的地方就问我。”

就这样,祖冲之在祖父的支持下,对天文历法越来越痴迷。后来,他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

对孩子的理想,父母觉得合理的,就应该给予支持,不是只说句赞扬的话,也不是马上提出要求,让孩子为实现理想去奋斗。支持孩子的理想,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

孩子理想的确立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即一个从初步设想到牢固树立的过程。在理想萌芽之初,就需要点拨和引导,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对孩子的理想,不理不睬和拔苗助长都是错误的。

父母的支持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的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必须以孩子的现实准备为前提,不是说教,更不是命令。比如,当孩子提出以后想当医生时,父母可以说:“成为医生的确不错。孩子,你说医生为什么可以治病救人,让那么多患者恢复健康呢?他读书的时候是不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呢?”这样的提问能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或者也可以说:“你想当医生的这个理想很好,我支持你!你想想,当医生需要一些什么才能呢?”

当孩子对父母的安排表示反感的时候,父母应该充分理解孩子,可以说:“告诉我你喜欢哪项活动?”

当孩子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好和理想时,应该告诉他:“你的理想很棒,我们永远支持你,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能把理想变成现实。”

父母对待孩子的理想和追求,不能奢望其一下就实现,而是要细心指导孩子,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梦想成真。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孩子懂事后,便会思考他遇到的每一件事,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父母和孩子的世界不同,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却会一直向父母靠拢。他们对事情发表意见和想法,说明他们具备了独立思考的意识,这是非常可贵的。

父母应该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心情,在孩子想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给予积极的支持。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锻炼孩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还能通过倾听孩子的观点,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纠正孩子的一些错误想法。

家长千万不可忽略和压制孩子的想法,即使他们的想法幼稚可笑,也不能嘲笑或打断他们,而应该鼓励孩子说下去。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出生在一个民主的家庭中,全家居住在纽约哈德逊河谷的海德庄园里。小时候的富兰克林与外界没什么接触,但是,他在庄园里玩得很开心。

童年的富兰克林非常幸运,妈妈总是非常尊重他的意愿和想法,这使他从小就很有主见。

母亲萨拉在富兰克林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写日记,二十多年从未停止。在日记中,萨拉记录了富兰克林2岁半时发生的一件事情:

有一天,一家人围在餐桌旁吃饭。调皮的富兰克林把盛牛奶的杯子边沿咬掉了一大块,萨拉立刻将他推出餐厅,从他嘴里掏出碎片,并严厉地教训了他一番。等萨拉觉得儿子已经认错了才让他重新回到餐桌旁,可是没一会儿,他又拿起刚换上来的杯子,闪着调皮的目光假装再去咬它。萨拉生气地问:“富兰克林,你的顺从哪里去了?”富兰克林严肃地答道:“我的顺从已经上楼去了。”

这个回答让萨拉吃了一惊,她意识到,刚才自己的责骂让儿子不满意了。

幼年的富兰克林很可爱,一头金色的卷发,碧蓝的大眼睛。萨拉很喜欢富兰克林的漂亮卷发,并喜欢用各种服装打扮儿子。但是,富兰克林并不喜欢萨拉选择的衣服。

一次,萨拉想给儿子穿带花边的套装,富兰克林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不满。还有一次,萨拉想说服儿子穿苏格兰短裙,富兰克林又拒绝了。最后,富兰克林和妈妈达成一致:穿水手服。

关于这段故事,萨拉在书中写道:“父母们对于衣饰的品位虽然高雅,可是儿女却并不喜爱。”可敬的是,萨拉并没有强迫孩子听从自己的意愿,而是非常尊重孩子的想法。

富兰克林的父母从不曾试图对他施加影响。事实上,富兰克林的确有很大的自主权。在他5岁的时候,他忧郁地对萨拉说:“妈妈,我不快乐,因为我不自由。”萨拉认为自己对孩子太严格了,导致了孩子情绪不佳。于是,萨拉决定多给孩子一些自由。

第二天,萨拉就开始这样做了。她不规定儿子的日常生活,让富兰克林自由地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萨拉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他对我们置之不理,以此证明他对自由的向往。那天晚上,他成了一个疲惫的脏小孩,累得拖着脚回了家。我们不问他去了哪里或是干了什么。又过了几天,他自觉地回到平时的日程上来,并且觉得心满意足。”

正是因为萨拉尊重富兰克林的意愿和想法,才避免了母子间的“战争”,这无疑是成功的教育。

这个故事告诉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不要总是说:“你这样不行!”“我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父母应该经常说:“我认为应该这样,你觉得呢?”“我觉得这样不好,因为……”“关于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种沟通方式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放在平等地位。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自主决定的机会。尊重孩子的权利,就是做事情之前先征得孩子的同意,让孩子有说“不”的机会,并且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指导,这也是民主家庭中父母应该负起的一个责任。

如果孩子在你和客人谈话时突然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打击和压制他们,应该说:“好吧,孩子,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呢?”当孩子主动和你谈起他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观点时,千万不要不耐烦地敷衍了事,而是应该说:“好的,咱们一起聊聊吧!”

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就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父母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耐心地听孩子发表意见。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曾经说过:“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学会尊重他人。”在家庭里,父母要在孩子小时候,就把他当做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这样培育出的孩子,长大后走上社会就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并具有“后生可畏”的劲头。

现在,还有一些父母对于尊重孩子的人格不是很理解,他们认为,小孩子有什么人格呢?其实小孩也是渴望被尊重的,怎么会没有人格呢?所以,那些认为孩子没有人格的父母,就不会尊重孩子,也就不容易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了。

从严格意义上说,人格是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不尊重人格就不尊重人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做父母的必须要认识到孩子再小,他也是有权利和义务的。

有的父母常以自己的所谓“权威”来威慑孩子,甚至动以武力,不可否认,父母的愿望是好的,是为了教育孩子成材。但是,父母必须要明白一个事实,动用武力会伤害孩子,让孩子的人格遭到侮辱,使孩子对父母失去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会让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这样又怎能培养好孩子呢?

毋庸置疑,孩子是需要教育的,而且,需要经过长期科学的教育。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孩子的人格、维护孩子的尊严、保证孩子的权利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有用的“人”来。其实,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会使孩子更加明白什么是自尊,有了自尊,才可以自强。凡是那些“破罐子破摔”的孩子,首先失去的就是自尊,因为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在这里,给大家列出一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表现,以期引起父母的重视。

(1)父母居高临下,指挥一切。父母高高在上,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指挥着孩子的一切,常用的语气可能是告诉孩子“必须”如何如何,这已经把孩子当成一个“小机器人”了。

(2)宠爱笃深,呵护备至。任何的爱都需要理智,一些父母对孩子的宠爱往往会走偏。尤其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常常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一些孩子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要高档、穿要名牌的生活。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只要好好读书,什么家务活也不用干,即使孩子想干、该干、能干的事情,也被父母全部包办代替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还能学会自立吗?做人的尊严被爱的名义给“瓜分”了。

(3)训字当头,不许发言。与宠爱对立的一种方式是过分地苛责。有的父母误把“训”当做教育,对孩子有事没事就会训上几句。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父母训的时候,从来不允许孩子做解释,更不允许他提出不同的意见,只能这样表态:“我懂了”、“是”、“我知道了”、“我改”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既没有了尊严,也没有了权利。

(4)滥施惩罚,不顾后果。生活中,有些父母不只是在口头上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还滥用惩罚。据调查发现,在我国,从城市到农村,有8%~12%的父母对孩子常常用打的方法。那些挨打的孩子,往往开始是害怕,过一段时间就被打“皮”了,这样的孩子反而更难教育。往往触及皮肉的结果,可能会造成孩子的麻木,或者使孩子形成怨恨反抗的心理。

以上列出的几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存在。父母需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式,想一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这个道理。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高尔基工学团创办不久,马卡连柯到监狱去领学员卡拉巴林。当马卡连柯和监狱长一起替卡拉巴林办理出狱手续的时候,马卡连柯让卡拉巴林暂时离开这间办公室。当时,卡拉巴林对他的做法并不理解。

10年以后,当卡拉巴林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的时候,马卡连柯才告诉他:“我当时之所以叫你走出监狱长的办公室,是为了不让你看到担保你出去的条子。因为这个手续,可能会侮辱你的人格。”

卡拉巴林说:“马卡连柯注意到了我的人格,可是在那时候,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格。这是他给我的第一次温暖——人道的接触。”

从监狱回来的路上,马卡连柯和卡拉巴林并肩而行,同时跟他谈话,但是,所谈的都是关于工学团的事,只字不提在监狱的情况和有关他过去的事情。

后来,有一次,卡拉巴林询问马卡连柯:“请你直爽地告诉我,你相信我吗?”马卡连柯诚恳地回答:“过去的事不必提了……我知道你这个人跟我一样诚实。”

马卡连柯还接连两次把带枪取巨款的重任委托给卡拉巴林去办理,使得这位学员深受感动。后来,卡拉巴林终于成了自己老师马卡连柯的得力助手和继承者。

同类推荐
  • 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

    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

    爸爸对孩子的最大影响,在于生活态度和人格倾向。好爸爸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崇拜的对象,做为家庭顶梁术的爸爸,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参与孩子的活动。您可以与孩子一起玩玩泥沙、踢踢球、爬爬山、放放风筝……这些小事既锻炼了孩子的体力,让孩子体验到爸爸的慈爱,又能培养孩子的男性性格特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这将比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更为宝贵。
  • 孕期保健宝典

    孕期保健宝典

    本书根据怀孕周期共分为11章,内容包括每个孕月相应的饮食营养调理、日常生活防护、孕检医疗预防以及临产与分娩的有关保健事宜等内容。
  • 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才艺塑造篇

    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才艺塑造篇

    《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才艺塑造篇》共分五章,内容包括:才艺选择与培养原则;发现孩子的潜能和特长;儿童乐器爱好的培养;儿童音乐才能的引导;其他才能的培养。《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才艺塑造篇》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故事全集

    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故事全集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选取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故事来引导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这本书可以成为家长们家教的好帮手,快来打开看一看吧。
  • 孕妇饮食与生活

    孕妇饮食与生活

    生儿育女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为社会应做的贡献。我们培育儿女,必须为社会造就栋梁之材,有用之材,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前进,不断文明进步。因此,我们必须讲究生育的优质性,做到优生、优育、优教。
热门推荐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
  • 乔民

    乔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群怀揣致富梦想的年轻人,或辞掉公职、或纵身一跃,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国家改革开放大潮中。岁月如流,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己经步入到了“五十知天命”年龄。然而,我们却在他们发给朋友的微信中,看到了这样的文字:那些年,穷过,也富过;爱过,也恨过。当一切成为往事,剩下的是一地鸡毛。
  • 天师归来王爷请抓牢

    天师归来王爷请抓牢

    她是名震天下的女天师,深谙奇门遁甲,精通天盘九星。爱过、恨过、遭背叛过,惨死重生归来,冷心冷情。这一世,她必血债血还,掀了这天下。*他是威名赫赫的魏旬侯,手握重兵,挟天子以令诸侯。无情、无义、无欲,藐视众生,高不可攀。他的所有,皆是谜题。*当他遇到她,名利、算计、权谋,逃不脱的纠缠。他威逼她,利诱她,甚至霸道占有,只为留住她的人。她拒绝他,躲避他,对他唯恐不及,却也助他夺天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化蝶生香

    化蝶生香

    矮矬穷的罗蝶香,因为一次偶然的善心,得到一块通灵宝玉。月夜之下,被歹徒劫持,歹徒想进一步“为非作歹”时,看见她的脸惊吓到,一怒之下把她杀害,身死魂灭,然而,机缘巧合,她因为那块玉,又开启了不一样的重生之旅。变身白富美,巧遇高富帅,一秒逆袭!
  • 混在校内的僵尸

    混在校内的僵尸

    “不会的,不会的......”嘴里喃喃自语着,看着眼前的一幕,周海桐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挽回父母的性命。群号:171485182..
  • 倾城如你:破茧的美丽

    倾城如你:破茧的美丽

    “你说过爱我如一”“那是自然,你一人足抵万人”圣诺高中的际遇会让他们的人生步入怎样不同的轨道。
  • 七侠客

    七侠客

    一部寓言似的武侠小说七位侠客,七段精彩绝伦的故事,七位有着绝对精彩浪漫身手的侠客七宗罪与七美德的激烈碰撞
  • 遇见,海明威:“迷惘一代”的永恒绝唱

    遇见,海明威:“迷惘一代”的永恒绝唱

    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最富盛名的作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第54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写作之前,海明威已是战场上归来的英雄。战争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237块弹片,更多的是战后的 思考。1961年,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诗人弗罗斯特这样说道:“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 坚韧,不吝惜自己。”他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人 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也许,是他担心自己被打败,而毁灭了自己.
  • 墓国密码

    墓国密码

    神秘双鱼玉佩事件解密之书。民国著名盗墓团伙首领,号称直隶八大司令之一的馍馍刘在昆仑山死亡谷与同伙遭遇诡异事件。几十年后他的孙子刘角踏上了寻找古月族秘密的盗墓之旅。围绕一系列古国的诡异探险就此展开。古滇国,鲜卑吐谷浑,古中山,南越王国,高句丽,古楚国,党项西夏,西域诸道,象雄,西藏吐蕃及古倭人等之间究竟存在怎样复杂关系,他们又与神秘的古月族有怎样传承关系?传说中的龙赢石(天卵,王莽头)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巨大秘密?而包括直隶八大司令,叶氏家族,王莽魂教信徒,旗帮(海盗),秘密考古队,日本人以及其他三教九流的诸多势力又因何纷争合作。他们到底在寻找什么?无数神秘元素带你进入曾经风靡神往的盗墓世界。
  • 妃本带毒,殿下吃不消

    妃本带毒,殿下吃不消

    她费尽心机,助夫君登上帝位,皇后之位却被自己庶姐姐取而代之,而她落得抛尸弃野,不得好死!梦回一生,她誓要报仇雪恨,扭转乾坤!庶姐,姨母乖乖受死!一朝穿越,看丞相府的窝囊四小姐变天才,惊华傲视群臣!半路上杀出个比她更妖媚的太子殿下,她只说了一句话,我怕死的,祸水才能活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