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0600000015

第15章 交流沟通篇(5)

教育专家说,除了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之外,2~5岁的孩子心理发育正处于人生的第一反抗期,这个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在逐渐地发展,在这个阶段里,只要稍不留神,孩子就可能形成过分自我主张、忽略他人意见的习惯或凡事没有主张的习惯。但是,父母不要过于紧张,只要在生活中不太严厉也不太放纵,适度地给孩子一些决策的空间,孩子就会养成既和父母交流又能自己作决策的习惯。

也就是说,对于怎么作决策,孩子比较好的习惯应该是既要有自己的主见,又能吸收父母的合理化意见,并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一些合理的调整。这样的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意见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不至于固守己见。下面介绍一下培养孩子这个好习惯的几个着力点:

首先,要培养孩子对大道理的执行能力

一般来说,讲道理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教育方法,可是,不少父母却都感觉到讲道理没有用。

每天吃过晚饭后,小凡就会一直看电视,直到自己喜欢的节目结束为止。妈妈给他讲道理说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不好,小凡总会认同地点点头,接着对妈妈这样说:“我再看一小会儿就不看了。”妈妈就答应让他再看一会儿。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还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妈妈只好继续给他讲道理,而小凡仍然“粘”在电视机前面。

人们都明白,道理和实际的行为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父母要帮助孩子拉近这个距离。遇到事情只讲大道理,却不让孩子具体去操作,这是父母的常见误区,这样做的作用是怂恿孩子学会狡辩。就像上述故事中的小凡,他明白妈妈的建议原来是可以当做耳旁风的,于是他口头上不反抗妈妈的建议,行动上却不去执行。我们把孩子的这种行为叫做“软抵抗”策略,这种做法比较隐晦,父母需要识破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孩子的执行能力。如果故事中的妈妈能让小凡对“一小会儿”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那么他就没有狡辩的余地了,也就知道该如何去执行妈妈的建议了。

其次,要提高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孩子受思维刻板和生活经验的局限,不能理解在不同场合不同人们的行为需要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从而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推理能力,并会因此使父母陷入矛盾的局面,达到为自己辩护的目的。

和很多小孩一样,然然吃饭的速度一直很慢,常常是妈妈快要去上班了,她还吃不完。于是,妈妈总是要催促然然快点儿吃饭,否则妈妈上班就要迟到了。可是然然却说:“你不是常说,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吗?”于是她仍然慢吞吞地吃着饭。妈妈虽着急但也没办法。

在这个例子里,细嚼慢咽和妈妈准时去上班都是对的。不过,当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然然固守了前者,而忽略后者,这就是我们说的孩子思维刻板的表现。实际上她是可以加快吃饭的速度帮助妈妈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因为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她没有调整自己的行为。对此,妈妈可以告诉孩子“今天有重要的事情,妈妈不能迟到,你要快点儿吃饭”,这样,孩子接受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建议,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而不会误事了。

再次,对孩子的建议要多使用肯定句

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的口头禅是“不”,他要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既然这样,父母就要尽量避免说“我们现在吃饭好吗”等话语,而是用直接传达的方式,如“我们该吃饭了”。如果有时候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要先提供否定词再提供肯定词,比如:“我们要见一个阿姨,你是不叫‘阿姨好’还是叫‘阿姨好’?”一般来说,按照孩子理解和记忆语言的特点,他们常常会选择第二个方案。

最后,不要在“薄弱之处”放弃原则

孩子的发展一般不会很全面,他们总会存在某一方面的薄弱之处,比如有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都很好,但是吃饭总是让父母很费神;有的孩子喜欢唱歌跳舞,但是不愿意弹钢琴。于是,就有这样的现象,父母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饭、多弹一会儿琴,不惜答应孩子提出的交换条件,甚至是无理的要求,父母的“哪根神经最脆弱”在这种时候被孩子一览无余。长此以往,他就会抓住父母的弱点进行对抗,而不再理睬父母的合理化建议了。这对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是很容易影响其决策与判断能力的。因此,在孩子的“薄弱之处”,父母也不能妥协,要坚持基本的原则。

总而言之,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不要武断地告诉孩子什么行、什么不行,而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引导,相信孩子会在父母的引导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不用命令的口吻与孩子说话

许多家庭教育专家普遍认为,成人与孩子沟通的钥匙,不是只掌握在孩子手中,而是父母和孩子每人手中都有一把,最重要的是父母手中的钥匙。父母要想和孩子很好地沟通,需要学会一件事:要经常从孩子的立场上来思考,从孩子的角度来观察和决定事情,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专家们如是说:与其用命令的方式对孩子指东指西,倒不如好好地和孩子对话。

如果父母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气氛,这就是孩子的幸运了。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孩子会觉得父母对自己如朋友一样,而不是显示出高高在上的权威。

很多人都知道连通器的原理,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地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父母要拒绝命令的方式,平等地和孩子说话,这样才能作真正平等的交流。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我们身边的一些事实也表明,当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命令式姿态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只能使孩子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跟孩子说话,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有一天,女儿莉莉回家晚了,罗霞帮女儿拿下了肩上的书包,并且陪女儿吃饭,告诉女儿这是特意为她准备的。罗霞对莉莉说,她已经站在窗口往下看了很多次,盼着女儿回来。莉莉说,她放学以后陪同学去买东西了,所以才回来晚了,并且很真诚地向妈妈道了歉。

罗霞说:“莉莉,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也相信你不会给自己惹麻烦,但是妈妈很牵挂你,担心你遇到交通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别的什么事情。以后,你要晚回来,最好先打电话说一下。”

莉莉高兴地亲了一下罗霞的脸,说:“妈妈,你真好!”

罗霞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孩子的过失,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她人格上的尊重,感受到她与父母在地位上的平等,所以,罗霞提出的建议孩子是完全会认同并答应的。可是,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父母喜欢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的行为,而且喜欢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讲话,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思想水平线上,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平等地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

现实中还有一些父母,他们在家里总爱摆家长的架子,对孩子呼来唤去,常用命令的语气对孩子说:“去,把我的眼镜拿来!”“走开,不要动那本书!”“去睡觉,今天晚上不准出去玩!”说话的当时觉得够威风、够痛快,可是这些父母会逐渐地发现,孩子慢慢地就不吃这一套了,然后就会将父母的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全当做耳旁风。

经常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的父母,应该了解这样一点:命令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命令并不比积极的暗示对孩子更有效。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其名著《家庭教育》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天,陈鹤琴的儿子拿了一块破烂的棉絮裹着身体当毡毯玩。陈鹤琴看见后,就考虑是立刻去把破棉絮夺下呢,还是让他在玩中获得一种经验,或者命令他将棉絮丢掉,以其他的东西替代。思考了一下,陈鹤琴觉得还是用积极的暗示去指导比较好,于是就对孩子说:“这破棉絮是很脏、有气味的,我想你一定不会要的,你会要一块干净的吧,去向妈妈要一块干净的吧。”孩子听了,果然很高兴地跑去找妈妈了。

陈鹤琴在事后总结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这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比较不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到恶言。大多数父母看见小孩玩肮脏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把它夺过来,而且还要骂他,甚至于还要打他。其结果是,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一定不喜欢父母了!”

可见粗暴命令的方式,还易于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对立。

命令让父母的教育行为无法留下回旋的余地。

我们见过这样的例子:父母命令孩子去睡觉,偏偏孩子会置若罔闻,只管玩自己的,而父母一时也没有办法。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就觉得不听父母的命令也没什么,下次他就更不会听了。如果父母明白孩子的心理,不妨对孩子说:“这东西真是好玩呀!可惜时间不早了,乖孩子应该去睡觉了。要不你再玩5分钟就去睡觉,好吗?”这样既夸了孩子乖,又用征询的口气同他说话,孩子感觉受到父母的尊重,也许到不了5分钟就乖乖地睡觉去了。而且这样为父母留下了余地,即使孩子暂时不听话,也不至于让父母为了自己的威严而去与孩子大动肝火。父母一旦向孩子发出了命令,就一定要让孩子服从,否则不利于以后的教育。

此外,对孩子用命令的口吻说话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

父母总是用命令的口气支配孩子的行动,会使孩子处于被动的地位,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退缩的性格,并且这样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也有可能会走上另一个极端,孩子经常与父母对着干,逆反心理增强。所以,为了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父母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千万不要用命令的方式。

让孩子自信而不自负

自信在一般意义上来说,指的是一个人信心十足,永远对自己有信心。而自负就是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3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自我情感体验。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

自负的人让人感觉他很“牛”。而自负实际上是无知的表现,有时候表现为狂妄,有时还表现为看不起身边的人。

而自信是一种感觉,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往往靠这种感觉。这种感觉会引导人的判断。一个判断,不仅决定你在一件事情上的成败,更重要的是,它就是你走向哪个方向的分界线。在我们身边,总是有一些人只因一念之差,结果就截然不同了。

父母可以给孩子举出很多关于自负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三国演义》中的马谡失街亭和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感觉不能用简单的语言让年幼的孩子明白什么是自信、什么是自负,那就可以举一些例子。例如:

有一只小老鼠,它发现自己在镜子里的形象很高大,于是,就认为自己是动物界里最大的动物。但是妈妈告诉它,有一种动物叫大象,比它们要大得多,小老鼠不相信,就跑出去找大象,要和它比试比试。一路上,它遇到好多动物,比它大得多,它却都不放在眼里,它根本没有想过世界上能有谁比它更强大。

终于,它遇到了大象。

“你是大象吗?”目空一切的小老鼠倾尽全身的力气高声喝问着。

大象往四面张望了一下,什么也没有看见。当小老鼠跳到一块大石头上的时候,大象才发现了它。“是的,我是大象。”它声音沉重地说。

“你胆敢嘲笑我,无视我的存在!而且你还吓了我一跳!”小老鼠用小爪子拍打着石头,大声地尖叫着。但是它发现自己没有发出想象中雷鸣般的声音。

小老鼠的愤怒并没有引起大象的任何反应。大象泰然自若,无动于衷,它不慌不忙地吸满了一鼻子水,把水喷向狂妄的小老鼠。一股巨大的水柱把小老鼠从石头上冲了下来,它灌满了一肚子水,几乎被呛死。

小老鼠终于醒悟过来,勉强地爬出了水洼。它完全没有料到和大象的决斗竟然会这样收场。它一跛一拐地回到了家。从此它知道了世上有许多比它强大的动物,它再也不敢自命不凡、自我吹嘘了,它再也不对着那面宝贝镜子孤芳自赏了。其实我们已经知道了,它一直照的是一面哈哈镜。

自负的小老鼠看到哈哈镜里的自己,就以为自己真的像镜里的影子一样高大强壮。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这样生动的故事可以打动孩子,也可以让他明白自负是没有好处的。当然,也可以从正面告诉孩子怎么做到自信,怎样让自己成长得更快,而且父母也可以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出表率。

一位哲人说:“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孩子

父母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的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同类推荐
  • 怀孕分娩大全

    怀孕分娩大全

    这本精心编写的《怀孕分娩大全》就是新妈妈的“私家护理医生”。本书提供了全面的、系统的、权威的孕期指导,伴随准妈妈从妊娠前三个月直到临产分娩,提供了全面的怀孕信息,告诉准妈妈自身的变化、胎儿的生长发育、准妈妈的日常饮食营养、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准妈妈在孕期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一切。
  • 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育儿宝典》从现代学科中的诸多方面,如婚恋、生理、心理、教育、营养、卫生等方面入手,为新世纪的每一对夫妻提供优生优育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每一对夫妻都能拥有自己最满意的宝宝。《育儿宝典》内容系统全面深入浅出,某些问题您只要看一眼,读一下,用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掌握。它全面、科学地介绍了从结婚、受孕、育儿到宝宝上幼儿园为止的这一期间所有育儿内容,内容丰富,是帮助每一位妈妈、爸爸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必备读物。
  • 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本书从儿童教育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结论,剖析了儿童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孩子性格发展影响较大的问题, 探讨了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过程中应具备的教育理念,旨在如何形成家长适当的教育观念,如何为儿童创设的家庭环境,如何培养儿童所需的性格,帮助家长朋友们培养出平和而又理性、聪明而又智慧、善良而又独立、坚韧而又灵活、自信而又合群、明辨是非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孩子。
  • 与男孩有效沟通的108个细节

    与男孩有效沟通的108个细节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男孩和女孩有很大的差别。这一方面是由他们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也和他们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要想实现和男孩的畅通交流、谈话,就要都从细节入手。从而,给孩子以帮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在这里,我们通过几个方面的内容,比如:男孩开心时、生气时、烦躁时、胆小时等十多个方面,来给家长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案例和方法。
  •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穷”着养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穷”着养

    “穷孩子”,其实就是“逼”出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成长的本领。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家去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那时面对挫折仿徨无助。还不如让他小经受“磨难”、“穷”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所谓“穷孩子”,是要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给孩子制造“拮据”的环境,让孩子最大限度地体验生活,从而磨炼孩子,提高其耐受力,进而促使其刻苦奋进,促使其独立自强。“穷孩子”是激发孩子自身的能量的一种教育理念。
热门推荐
  • 狼王宠妃

    狼王宠妃

    离歌睁开眼睛的刹那,看见的不是身着奇装异服的丫鬟,或是‘爹娘’之类的与她其实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而是一双泛着幽幽绿光的眼睛,那双眼里满是冰冷跟嗜血,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痛。没错,离歌异世游遇到的第一个人,哦,不,动物是只狼,一只受了伤,仍旧能轻易撕碎她的狼。离歌原本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收了它当宠物,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在晨曦铺展开的那一刻,离歌还未睁开眼,便被一双有力的大手掐住了喉咙,低沉带着磁性的声音在她耳边幽幽响起:“想让我当宠物?”那冰冷的语调,嗜血的气息让离歌生生打了个冷战。唔,她是万万也没想到自己穿来第一眼就这么幸运能遇到传说中的‘狼人’,而且这位‘狼人’还特么的白天变人,晚上成狼,一只真正的狼。变身时全身骨头像是被捏碎之后再重新组合一般,冲天的嚎叫,残忍的自虐让离歌对这个‘狼人’心疼异常。不分日夜的照顾,自残时的强势制止,没带一丝怜悯跟害怕的离歌也渐渐入了那只狼早已冰封三尺的心里。翎墨,本是青罗国青翼王,本来还念着那些一点微薄的亲情,皇帝的猜忌,兄弟的毒害,让俊朗的天怒人怨的青翼王变成了一只凶残可怕的狼,也彻底粉碎了他心中仅剩的一点人性。他发誓,自己恢复的那一日,便是他杀尽那些‘亲人’之时。离歌,现代隐世家族的女儿,因为天赋,自小便被扔进野兽成群的森林中,等到用她之时,族人才勉强想起她,心中存着感动的她还没来得笑开,就被送到了野兽口中,闭眼的刹那,她才彻底意识到人性的自私远远超过动物。两个同样被抛弃的人重生之后在这变幻莫测的乱世凶年又将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日月星移,万事变幻莫测,但始终不变的却是那两颗紧紧相依的心。
  • 众神领域

    众神领域

    渣男劈腿时被女朋友现场抓住……机缘巧合穿越到异界,被逼无奈之下开启一场灵魂救赎之旅……
  • 瑶身一变

    瑶身一变

    摇身一变,厉鬼获重生!瑶身一变,庶女变王妃!母亲被嫡母害死,嫡姐心思狠毒,偏偏苏乐瑶把豺狼当亲人,最后被陷害致死。上天垂怜,让她重生一世,这一世她不会再任人摆布,这一世,我为刀俎人为鱼肉!
  • 战乱虚空

    战乱虚空

    何为仙?凡人曰:起死回生,能常人所不能者为仙!修者曰:逆天改命,破碎虚空者为仙!仙人自语曰:仙!皆为屠狗辈者也!到底何为仙?所谓仙?战尽虚空,破天寻仙!
  • 老大如此傲娇

    老大如此傲娇

    “您好,队长,我是新来的,我叫翟翌晨!”“你觉得现在自我介绍合适吗?”男子坐在墙上翻了个白眼将刘海吹起,唇红齿白剑眉星目。“不合适吗?”最讨厌这种说话阴阳怪气还要让人猜测半天的上级了:“队长,看我的正装!看我专门买的包,凶案电视剧同款!”对方叹了口气,将手套卸下一下一下砸在女孩的脑袋上:“能、不、能等我将凶手藏在屋顶上的血衣找到后,再说?”对于翟翌晨来说,这个世界最头疼的两件事:数不清的犯罪嫌疑人和辩不胜的蒋峯毒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菩提

    菩提

    爱情也会随着时间的流走老去,也会变得衰老,甚至消失,如水一样的平淡无奇,可是在生命即将逝去的时侯,人还会不经意间想起曾经的爱。
  • 银河2045

    银河2045

    一次诡异的消失,引发了人类一次最伟大的发现。面对银河系一亿五千万年的文明史,人类的历史就像是一个笑话..........
  • 逍遥霸道

    逍遥霸道

    嘉靖十六年,逍遥派第九代掌门李云为了师傅的遗嘱,下山传话,可是紧接着的一件件事情却打破了他原有的计划...
  • 医说孙子兵法

    医说孙子兵法

    本书从一个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来解读兵学名著,令人耳目一新,对临床医学、医院管理和医学教学科研有一定裨益。战略思想不仅受到军事战略家的重视,现已扩展到包括医学在内的其他领域。从指导思想、行动准则和理念上来看,医学与兵学有许多共同之处。防病如防敌,“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治未病之病”、“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的思想与孙子“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的理念是一致的。
  • 聆听天堂的声音

    聆听天堂的声音

    那一年,我18岁,在花一样的年纪,却出现了一次巨大的转折,人生没有多少次转折点,而那一次,却改变了我整个人生,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而那一次却不是我所能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