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1900000013

第13章 隋唐——重回统一的时代(1)

1.关陇集团

公元499年,拓跋宏死于南征的途中,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魏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等人先后执政,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公元534年,北魏的孝武帝因不满当时实权人物高欢的胁迫,出走长安,投奔宇文泰家族,高欢则另立元善见为帝,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此后,高欢之子高洋与宇文觉先后废东、西魏建立了北齐、北周。

北齐建立者高洋就是齐文宣帝。由于北齐是在东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帝在位期间,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北齐的国力一度领先北周。但继位的孝昭帝、武成帝都是暴君,大肆杀戮北魏皇室与汉族官员,使得北齐失去了鲜卑族与汉族广大人民的支持,终被北周消灭。

北周建立之初,实力明显弱于北齐,但由于周武帝宇文邕的治理,北周逐渐强盛起来。大部奴隶被赦免为平民,武帝自己生活朴素、勤政爱民,颇受各族人民爱戴。公元577年,周武帝率军灭北齐,统一北方。公元578年,周武帝逝世,北周的军政大权逐步落入了外戚杨坚的手中。杨坚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公元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近300年长期分裂的局面。

皇亲国戚杨坚是关陇集团上层强有力的军事统帅,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年仅8岁的周静帝宇文阐即位后,杨坚便以“辅政”为由,总揽军政大权,都督内外军事。公元589年,隋军出师江南,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隋朝建立初期,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社会安定,户口迅速增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成为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隋文帝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后人一般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首先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央设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为长官,行使宰相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这样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每部设尚书为长官。尚书令下有尚书左、右仆射各一,左仆射判吏、礼、兵三部事,右仆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书令与左、右仆射及六部尚书合称“八座”。又设秘书和内侍二省,负责图书修撰及宫内供奉等事。另设御史、都水二台,负责监察和水利。

公元583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隋初,对一般农民,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对于豪强贵族兼并土地的行为则给予打击,以保证农民的正常生产。继续实行均田制,规定丁男、中男受露田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田1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后归还。均田制实行后,国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劳动力,增加赋税收入,也提高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文帝时期最大的经济管理方式改革是设立官仓和义仓。设置官仓的目的,是在增加关东漕运的效率,也就是把原来关东各州对京师个别直接的输粮办法,改为集中和分段运输的办法。官仓的粮储,用以供养军功人员。在黄河沿岸设置米仓,先把关东各州的粮食集中,然后利用黄河及广通渠运到京师,时间及人力物力,都节省了不少。义仓又称社仓,设置于乡间,其储粮由人民捐纳,以备饥荒时赈济灾民。如遇某地收成不好发生饥馑之时,便以某地社仓中的储粮赈济饥民。义仓的设立对人民的生活起到了保障作用。

2.隋炀帝的悲剧

杨坚建立隋朝后,很快将杨勇立为太子,当时只有13岁的杨广被封为晋王。杨坚让很小的儿子担任并州总管,拱卫京城。

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年仅20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杨广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灭陈后,杨广晋封太尉之职。此后,杨广屡建战功: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北上击败突厥进犯。

杨广知道父母都很节俭,他也装得很简朴。在听说父母要来时,他就让美丽的姬妾都躲藏起来,自己和正妻萧氏一同到门口亲自迎接,还让年老、面貌一般的妇人穿着破旧衣服侍奉父母亲。杨广的伪装讨得了父母的欢心。他还常给父母身边的侍从们一些好处,这些人自然都说杨广的好话,两方面的作用使得杨坚夫妻越来越喜欢次子杨广。最后,在权臣杨素的努力下,清除了支持杨勇的大臣,杨坚将杨勇废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不久,心狠手辣的杨广将自己病中的父亲和哥哥杨勇杀死。

杨广即位后,也作了一些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一定的政绩。功绩较大的一是进士科的建立,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这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二是修订法律,隋炀帝将一些残酷的法律条文取消,或者是减轻处罚程度。三是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四是恢复了被杨坚废除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

隋炀帝的亡国主要是因为屡兴土木,大失民心。隋炀帝即位第一年,杨素等人就开始负责修建洛阳城。修建洛阳城,隋炀帝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当时首都长安在西北面,往东的路不太畅通,影响了国家政令的畅达。洛阳则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从洛阳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粮食,也相应地减轻了百姓负担。

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到达余杭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的永济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京杭大运河。

隋炀帝四处用兵,开始大规模地开发经营西域。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前后三次对高句丽的用兵,使隋朝的国力大减。

隋炀帝喜欢女色,喜欢华丽宫殿,喜欢四处游玩。去江都看江南山水前后就有三次之多,北上到突厥可汗驻地,向西还到达过张掖。隋炀帝的生活很是奢华,史书上说他每一天都在建造新的宫殿,虽然有些夸张,但和实际情况也差不了太多。

公元618年,侍从的卫士们推举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领,发动了兵变,隋炀帝最后被勒死,谥号是“炀帝”。

3.唐朝的建立

建立唐朝的李渊也是关陇贵族,隋末任太原留守。在农民起义烽火燃遍全国,隋朝灭亡已成定局之时,李渊才决定起兵反隋。次子李世民在晋阳结交豪杰。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捕杀隋炀帝派来监视他的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

晋阳起兵后,李渊决定进军关中夺取长安。瓦岗军和河北军在中原地区牵制了大批隋军,关中防卫力量薄弱。于是,李渊便打着安定隋室的旗号,率军3万向关中进发,沿途赈赡穷乏,废隋苛政,争取人心;对各地豪杰结交拉拢,获得了河东与关中地主阶级的广泛支持。很快攻占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掌握实权。

唐朝建立时,李渊以关中为根据地,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并开始着手统一全国的战争。李渊先集中力量剪除陇右的薛举、河西的李轨、河东的刘武周。李渊兵进关中时,留下四子李元吉守太原。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出击,消灭了刘武周,恢复了对代北的统治。此时,瓦岗军已瓦解,中原地区还有洛阳的王世充和河北军窦建德两大势力。李世民率唐军进攻洛阳,王世充不支,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窦建德率军援助王世充。李世民率唐军大败窦建德,窦建德被俘,7天后王世充投降。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唐军镇压了河北地区刘黑闼起义军。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乘突厥衰乱,派兵攻灭了梁师都。唐朝重新统一了全国。

李渊、李世民父子,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消灭隋军主力,削弱割据势力,依靠自己的政治、军事经验,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宏伟事业。一个统一强大的唐帝国,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李渊爱好酒色,既无创业的志向,也无创业的才干。从太原起兵至建立唐朝、平定全国,主要依靠次子李世民的谋略和征战。李渊见李世民的威望日益高涨,渐渐疏远世民,亲近建成、元吉,并默许李建成等人打击谋害李世民,但因战争未止,还须借重李世民,才没有最后下决心除去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派尉迟恭带兵进宫。3天后,李渊正式立李世民为太子,执掌国政。同年八月甲子日,李世民逼李渊禅位,尊李渊为太上皇。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4.唐太宗

公元627~649年,唐太宗贞观年间,统治集团较开明廉洁,重视民意,从而出现了一段封建社会历史上少有的治世。此间政治清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国力逐渐强盛,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是因为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隋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统治阶级和士族势力,使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就唐太宗个人而言,他开明务实的驭政才干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初始,因亡隋之鉴,顺应天下思治的民情,推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增殖人口、广设义仓等措施,使因隋末战乱一度凋敝的社会生产又呈现生机。太宗充分发挥贤者能人的德才之长,亲君子、远小人、士庶并举、新故同进、汉夷并用,以致人才济济,文武荟萃,成为贞观之治实现的重要因素。太宗重视吏治,慎择刺史亲民,执法务求宽简,提倡节俭,抑制旧士族势力,并大兴学校,盛开科举,笼络知识分子,为庶民地主广开参政之门。继续推行均田制,纳绢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并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发展。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臣下直谏蔚然成风,下情上达,避免决策失误。用人“唯贤是与”、“量才授职”,政府机构精炼。在隋制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制定唐律等。兴科举,以儒为师,兴办学校,进一步打击门阀土族势力,加强皇权,提高寒门出身的功臣地位,扩大统治基础。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提倡节俭,减轻了社会负担。贞观之治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

唐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加强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唐太宗坚持反击突厥的侵扰,在华夷一体思想指导下,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注意保存少数民族部落体制,任用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密切了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太宗致力于巩固边防,安抚边疆各族降众,广设羁縻州府,缓和了西北、北方的边患,民族间的交往得到加强,北方各族尊太宗为“天可汗”,并开辟“参天可汗”道,以加强羁縻府州同中央的联系。太宗推行的和亲、团结、德化的民族政策,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如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在汉藏友好史上意义深远。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最重要的是三省六部。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行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让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益,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大臣专权的局面。

贞观年间,唐太宗采取的各项积极措施,不仅造就了“贞观之治”繁荣局面,其各种制度、用人政策、重视发展生产的方针和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贯穿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前期,为唐朝持续发展,直至出现“开元之治”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贞观后期,太宗屡兴营建,日趋骄逸,又连年用兵,亲征高句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纳谏、用人、执法等方面不如前期。当然,这并不影响唐太宗作为杰出政治家和“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

5.天皇与天后

盛唐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与一位女政治家有关。她就是武则天。她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习惯称她为武则天。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邮政史话

    当代北京邮政史话

    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说,历史至少是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的。人民群众参与创造了历史,自然也有权了解历史。从这个意义来说,当代北京编辑部的这套丛书是这样一个尝试,即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历史,或者具体说主要是帮助有一定文字阅读能力的老百姓了解当代北京的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尝试。一起来翻阅吧!
  • 三国之超级霸主

    三国之超级霸主

    乱世之初,作为一名后世的特种兵,罗阳来到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或许,活下去,才是罗阳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只要能够活下去,什么事情都愿意做!如果你不让我活下去!那我就让你活不下去!士兵?抢!军队?抢!城池?抢!名将?抢!美女?抢!国家?抢!天下?都抢了那么多了,这天下也是不抢白不抢!
  • 背着步枪回明朝

    背着步枪回明朝

    穿越的时候救了个小公主,一不小心得罪了所有大臣。锦衣卫老想弄死他,东厂想替他保管财产,皇帝想磨磨他的棱角。既然已经惹了人,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使劲折腾吧!不会混官场?那就打上司。官军太烂了?那就建私军。冷兵器没有?造个火药厂。南北战争了?制造枪炮吧。在这个皇权没落,朝中结党营私的时代,他站在了皇帝这边。不为别的,只因为有个小公主缠着他,有个少年太子信任他,有个皇家郡主要嫁他。---以最简短的语句讲故事,文笔什么的都是浮云。
  • 学士风流

    学士风流

    这是个真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读书人竟然与官家平分秋色,地位不相上下!然这个朝代,读书人的清高孤傲超越了任何一个洛筱所熟知的历史朝代,虽能管官参政却无有人屑,他们要的不过是一世名声,才名,文名,甚至风流名!然每一个读书人又无不在努力,因为他们也看重地位,这个属于他们读书人自己的朝廷——文衔品级!学子,学士,大家,宗师,圣人,这是一个把读书、学问发展到巅峰的朝代,是一个把读书人捧到天上的时代!------------------------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提供免费封面支持
  • 三千里江山应多娇

    三千里江山应多娇

    “历史可以改变?”“我们不能,但你可以改变!”“为什么是我?”“因为你是历史关键人!”“什么是历史关键人?”“就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人!”“历史上并没有我这个人物?”“有!但直到现在你才重要!”“历史上我本该死?”“是的,在十五分钟之前你就本该死了!”“但你们救了我。”“是的,我们需要你活着,需要你做一些最伟大的事情,比如改变历史!”“但我有什么能耐能够改变历史?”“蝴蝶一扇翅膀,就会掀起大西洋的一场风暴!”“我什么时候能完成这件事?”“我们不知道!因为十五分钟前你已经改变了历史,未来都是不可知状态!”“……”
热门推荐
  • 企业绩效管理实用手册

    企业绩效管理实用手册

    本书共四章,分别为绩效管理误区与问题、绩效策略分析与选择、绩效指标建立与分解、绩效执行与结果应用,具体内容包括:绩效管理的七大误区、绩效管理的三大要素、基于战略选择的绩效管理体系、系统分析企业的三个维度、绩效管理的九个理论及工具、绩效管理的三种策略等。
  • 空间永生传奇

    空间永生传奇

    一个普通却异常聪明的大学生周龙为了报答父母而改变人类世界,更改变了宇宙格局,创造了一个自己的空间帝国的科幻类史诗级故事。这里有无数的天马行空,空中楼阁,未来警察在这里只是小菜一碟!
  • 专宠摸摸哒:质子戏暴君

    专宠摸摸哒:质子戏暴君

    身处乱世,怎能安生?自古红颜皆薄命,但更有巾帼不让须眉者。长发束起,花黄未贴,几兔一起跑,谁能知雌雄。主公、反贼、忠臣、内奸?谁又识得谁的真实身份。明明已是储君的他为何又来和我这帝国质子纠缠不清。他说:“为何摄政王可以,而我却不行?”我垂眸不语。心中却暗讽,摄政王?这凌天的朝野中怎会如此简单。是忠臣是反贼?与我又有何关系。梦里不知身是客。煮酒谈情论英雄,可知英雄是红妆?!
  • 阿拉德风云

    阿拉德风云

    这里没有穿越这里没有携带BUG的主角这里是单纯的阿拉德大陆这是一篇关于平凡的鬼剑的成长文这是一篇关于冒险的热血文不求惊天动地,但求超越自己!再渺小的人物,都可以改变世界!
  • 路过青春

    路过青春

    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到最后才发现,所有青春里受的伤,都是成长。
  • 好孕成双:暖心宝贝腹黑爹

    好孕成双:暖心宝贝腹黑爹

    唐舟舟觉得,自己一定是具有“吸引渣男”的特殊体质!从莫名其妙甩了她然后玩消失的前男友,到有女朋友还各种向自己献殷勤的高富帅……偏偏老妈还在耳边一天到晚地催:你看看你,都快二十八了连个对象都没有。我就不信遇到那么多男的没一个靠谱的?下定决心去相亲,没想到不仅没找到对象,还认识了个小公举。小公举跟在身后奶声奶气:姐姐,你嫁给我爸,做我妈咪好不好?公举她爹:嗯。这主意不错。准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炮灰庶女大逆袭

    炮灰庶女大逆袭

    重生,不是为了复仇。她只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给她一记闷拳。她顶着天然呆萌的样子,拐骗了一枚少年将军,并把他成功调教成二十四孝好男儿。这是一个炮灰女重生后收获锦绣人生的故事
  • 走马观花看云南

    走马观花看云南

    本书是《跟着本书游天下》系列丛书之一。此书是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陈振林的旅游散文力作。“屐痕处处”小辑,是作者四处游走留下的轻轻印迹,“雪泥点点”是作者作为一个旅行者的片片思想浪花。作者集教师、作家、旅行者多种角色于一身,乐于旅行,善于思索。
  • 焚心决

    焚心决

    她杀死男友来到异世她感到累了,她告诉自己不会再爱上任何一个男人了所以她要掩饰,掩饰自己的心,自己的脆弱。她心痛,再受不起任何伤害。所以她要变强,任何人都不能伤害她。明明提醒自己需要冷酷,不需要别人了,却多出越来越多让她牵挂的人,她不由自主的去珍惜,却看见一个一个为她受伤,为她牺牲。她要报仇!她变的嗜血,无尽的屠杀只让她感到更加心痛。怎么会是别人的错?这一切都是她造成的怪不得别人。如果没有她一切是不是都好好的呢?她便是错,还错上加错。你知道万人俯首称臣的感觉吗?你知道被背叛的感觉吗?“我是你的男人。”“为你赔上一切都是浪漫的。”“我只是废物,任你利用。“
  • 美国行政改革研究

    美国行政改革研究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美国政府行政改革,通过对美国行政改革的研究,以点代面地把握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实践取向及其内在规律,并试图对中国行政改革提供某些启示。中美两国处在现代化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期的中美两国行政改革的具体制度设计多具有不可通约性,但美国的行政改革能为中国行政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理念启示。本文采用了先实证描述,后规范分析,从具体到抽象,先分后总的研究方法,并以制度分析作为本文的研究框架。通过研究发现:市场化取向、放松规制取向、分权取向是80年代初以来美国行政改革的三大实践取向,而这三大取向在本质上可归结为一个取向,即非官僚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