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08500000017

第17章 多一些思考,少一点浮躁——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课程的总结反思(2)

可是,当有一天,我真的必须自己独自面对老和死亡的时候,我是否就会真的明白惜命的道理?到那个时候,我会不会顿悟,自己的生命并非是一只不系之舟,它连着爱你的家人以及所有与你相识的人的生命和过往?倘若你的手轻轻一挥剪断了全部的这些依恋,执意自殒,那便是不负责任的轻狂了。

人言道:“老来惜命。”这道理似乎近似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越是你没有的,越是你将要失去的,你越想去争取,你越珍惜。所以说,人越是年长,越纯粹,越活得洒脱。关于利益、金钱、荣誉的事情都淡出浅浅的生命,活着,真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这时的活,连理想和志向,都消匿成最初的亮点,成为遥远的记忆,不再是年少志高气狂的模样。

因为惜命,才怕失命;也因为怕失命,生命本身才显得无比脆弱。几个月前的一个清晨去上学,刚出门看见三五个人披麻戴孝,红着眼睛走过。对于在一个社区待惯的人,我是不很惊诧的。但我分明望见在不远处,一群正在晨练的老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随着一行人的方向移动,之前的热闹谈话骤然停止。而他们的眼睛里,灼烧着恐惧和无奈。

这世界上的确有很多人不畏惧死亡。

一种是视生命为孰物的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一个理想和信念心甘情愿地死。忠义和坚守成了他们生命的亮色,无论在多灰暗多绝望的年代都能照亮一方天空。这个时候,生命的壮丽不在于那些革命的信条和高昂的口号,而在于他们肯将原本最要紧的东西拿来,以近乎自绝的方式来“挥霍”的决绝。他们是追求美的,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美,而是将美好的东西亲手撕碎,亲自祭奠。

林觉民的《与妻书》写得肝肠寸断,话语凝咽,让人不忍卒读。

当你读着的时候,就仿佛听见死亡的音乐响在耳边。那份笃定和悲痛难绝的哀伤,形成强烈的张力。如同环境与人的内心的张力冲突一样,让观者久久难以释怀。

读这些革命者的家书,你会发觉在那些挺拔高大的身躯背后,藏着多么细腻和温柔的情感。他们的形象,因此就不再单单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而变成一个活生生的血肉之躯,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了。小学的时候,学了太多被描画成为了死亡而死亡的英雄的事例,甚至误认为,所谓英雄,就是要英勇地面对敌人的对抗,还有对抗后的死亡。而如果不死,就做不了英雄。后来才渐渐明白,死亡仅仅是一个形式,它背后最美的地方,在于他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抉择和笃定。

还有一种不畏惧死亡的人是将生命里的很多事情看得比死亡还要重。

我们畏惧死亡,是因为在我们既定的价值观念中,死亡是不可以用其他方法超越的。一旦死亡来临,便是无法挽救的。而如果一个人,他将道义、爱情、责任看得比死亡更重要,当现实的情形不容许他享受和承担的时候,死亡即结局。说起来很有意思,一个人选择死亡是因为他没有那么看重死亡,而选择的结果却是他必须接受死亡的到来。经历过这个结果的,就再也没有办法和活着的人分享这份经历;而没有经历的,起死回生的,却不能算作真正地经历过死亡。这看起来是一个悖论,却也是一个关于生命和伦理道义的永恒命题,它使得死亡更加神秘。

我想起文革初期就选择死亡的傅雷夫妇,在决定上吊之后竟然在地板上垫上一层厚厚的垫子,防止在上吊时踢倒的凳子声音过大而影响别人。那些真正让人惋惜的死,不是偶发的死亡,而是那些精心策划的死。你也许会想,他们那么爱自己,那么珍惜活着的人,怎么会死呢?

我想,一个如此珍视艺术和美的人,是多么不忍心被一群“另类”的群体所折磨!而这折磨的唯一终结的方式就是死亡。他们将尊严和对美的追求看得比生命还重,所以就选择了死亡。这个时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仰望吗?

我一直羡慕那些从文革活过来的人,尤其是那些原本拥有很多敬仰却一下子全部失去的文人和艺术家。我甚至怀疑是什么力量让原本心态优越的他们渡过难熬的时期,从一片黑暗中望见未来。

杨绛先生给了我一些答案。有人评价说,这位老人把尊严看得很重,主要因为她信仰文化,她不相信,几千年宝贵的文化会被暴力毁灭。杨绛先生怀着对文化的坚定的信仰,渡过了人生的寒冬,迎来了暖阳。这又是另一种境界了。

现代社会已经开放到不惧惮谈生谈死,也不回避性和暴力。但是你会发现,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是有一些东西是无法逾越的。那种微妙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人活着,可以有很多理由。而死亡,只需要一个理由就够了。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为什么有很多人苟活于世,并从未发觉;而那些选择绚烂至极去死的人,却创造了历史。

我总在想,为什么偏偏要选择死呢?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啊。可是,无论我做多少假设,我都无法理解诗人殉道式的死亡,无法理解那些被人为设置的障碍扼喉而亡的志士。也许,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被人接受,他们才在有生之年和逝去之后无比孤独。可就我个人而言,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不会像曾经那样嘲讽或是不屑,单纯从一个角度去解读生死。

生是无法自我掌握的,死却可以。

这并不能证明生比死更加伟大和神圣。只能说,我们的命运之初是单纯的形式,不受个人左右的,可是其间漂泊的整个过程,就是我们可以略微掌握的了。我讲“略微”,是因为还有很多人力不敌境遇的尴尬处境,是由世间的其他元素所左右的。因此,敬畏死亡同敬畏生命一样让人感动。

台湾作家刘墉在他的作品《萤窗小语》中说:“幸而在这当中,我们还能有些作为,使自己平凡地生,却能伟大地死;在母亲一人的阵痛中坠地,却能在千万人的哀恸中辞世。”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这句话印象尤其深刻。我曾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说出这句话,结果被老师打断。因为确实,在生得最绚烂的年纪里谈死是一个禁忌,而我不小心打破了这个禁忌。

曾经有一段时期,我总在思考人之于宇宙的关系。我开始好奇茫茫宇宙间人的生存是多么偶然和不易。我甚至经常在物理课上走神发呆,或者问一些没头没脑的问题。15岁左右的年龄,仿佛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将死亡挂在嘴边,自以为是一件很勇敢很伟大的事情。

6岁的时候,奶奶在老家过世。当时我还不懂“过世”的含义,只知道过年的时候,家庭的团聚里少了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的身影,于是猜测奶奶一定是走很远的路去很远的地方了。可是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死,死的背后是什么。

我们往往喜欢将死亡粉饰成壮烈的样子,并借以支撑某种理想。

因此就造成了很多对死亡本身的误解。比如我在小学的时候读到课文中说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堵抢眼、邱少云被敌人的燃烧弹活活烧死也纹丝不动的英雄事迹时,我以为死亡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甚至坚信,假如有一天自己也被放置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么我也会用同样的意志完成使命。长大之后才慢慢知道,其实一些死亡是惨烈的,并不如课本里写得优美。而我自己,必须承认,永远达不到火烧在身上也纹丝不动的境界。

另一种不惧怕死亡的是参透了死亡的人。他们淡去了红尘是非的争执,身无所羁。其实这一类人心中是承受过巨大的痛苦的,不然难有这样的造化境界。他们是从一个痛苦的极端回头,去寻找平凡和平淡。活着和死,对于他们而言,从本质上说,并没有太大差别。我虽然歆羡那些参禅悟道的高人,却也深知自己六根难静,到底是剪不断同这个世界丝丝缕缕的牵连。

当你没有思考死亡的时候,生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而有一天,你开始思考死亡了,就不禁会怀疑,生的价值在哪里,生和死的抗衡点是如何在短促的生命进程中得以实现的。生命就如同一场接力比赛,一代一代的人们完成着这样的接力赛,也不断续写着不同的故事。欣赏这些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愉悦。那么死亡,就没那么可怕了。

(2007.2.1)

同类推荐
  •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深处,是一种真爱。爱的表达方式不一,爱非经冬不知甜。心灵深处有最爱,不能晓悟人间温暖。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作家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失却这些情谊的人是世间可怜的孤独者,没有这些真情的社会只能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红楼梦一百句

    红楼梦一百句

    近几年,随着电视讲坛和影视剧的热播,经典名著《红楼梦》再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其人物和剧情再次在中国民众的心头掀起阵阵涟漪。本书撷取原著中若干诗词曲赋及一些重要的段落、文句,分别从人物个性、情节构思、作者、成书以及脂评等不同面向,对《红楼》一书给予精简而又入味的介绍点评。作者系红学研究中的翘楚,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红学研究通史,无不了然于心,故其笔下的这些评点绍介,虽明净可诵、清浅可喜,然无一不是大匠运斤的得力之笔,快读之,更增对“荒唐之言”和“悲凉之雾”的深刻理解。
  •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诗集》共二百首诗词,包括国内篇和异域篇两个部分,真实而又浪漫地描绘出在中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 风雨人生,自然与世态的种种感悟和漂旅行程。国内篇涵盖国内的峥嵘岁月、坎坷生涯、世间百态、社会缩影、美好河山……
热门推荐
  • 驭变九阳

    驭变九阳

    步非凡,因为体内比别人多了三条经脉,因此多了一些阻碍,结果在天赋测试的时候发挥不出半点潜能,被悲催地鉴定为废柴哥。但是,天才就是天才,当他跟地球上某个重生的废柴撞上之后,两根废柴负负得正,大家懂的。确切地说,是步非凡被人狂虐之后,阴差阳错地把多余的三条阳脉给打通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变成了真正的不非凡。是金子,终究会发光,请叼着烟慢慢看邪恶的非凡哥怎么驭变九阳,横扫八荒!这是一本无法无天的超级爽文,不要错过哦。
  • 绝代风华之嫡女要称霸

    绝代风华之嫡女要称霸

    她是现代总裁,智商高的上帝也为之一颤!她是嫡女,却是下人也能欺负的人。两者结合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事情?让我们敬请期待吧!不要试图挑战她的底线,否则后果你负担不起!她的原则;你不犯我,我不犯人,你若犯我,灭你满门!
  • 小窗幽记(国学启蒙书系列)

    小窗幽记(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所体现的文字语言的力量,是通过阅读形成的。阅读,或同意、或保留、或质疑、或辩驳,都可以激活人们的思想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可以感染人们的人性情怀和情感世界。文字符号必须通过与鲜活头脑的碰撞,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只有通过阅读,冰冷的符号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焰。因此,图书不只是为了珍藏,更是为了人们的阅读。各种媒介的书写--甲骨文、竹简、莎草纸、牛皮卷、石碑、木刻本、铅印本、激光照排、电子版--都须在人们的阅读中,才能发挥传递知识、传承文明、激发智慧的功能。
  • 独家妻约

    独家妻约

    她是音乐学院女神,风华绝代,才貌双全,有着身世显赫的富豪男友,本约好一起出国结婚,却在离开的前夕遭逢意外,失身于他人,自此陷入恶魔的怀抱!!他是豪门太子爷,权倾一方,玩世不恭,风月场混迹多年,身边女人无数,却在看见她后,一颗心逐渐沉沦,明知她有喜欢的人却横刀夺爱,硬生生将她虏到自己身边强宠至极,为她做尽这世间疯狂之事。
  • 赌上我一生的幸福

    赌上我一生的幸福

    有人说爱情就如一场赌博,付出的所有的爱,最美的青春年华的奉献,一颗心的全心全意的守望,一世情的为你所属的托付,一生全部的幸福希望,就是你下的赌注,至于什么样的结局,也许随着时间方能找到答案,其实,在爱情的赌博里面谁输输赢,也许并不是真的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真心的去爱过,就好!
  • 纳兰性德全集第二册:词集

    纳兰性德全集第二册:词集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一、二册为词:除包括《通志堂集》的三百阙外,另增加了四十九阙,并附《纳兰成德传》(纳兰性德,原名成德)一篇。
  • HP我的院长大人没有那么傲娇

    HP我的院长大人没有那么傲娇

    哈利波特同人,CP为西弗勒斯·斯内普。原著向不小白,总体偏甜,1V1,HE,人物角色绝不崩坏。“月将最美的光,投向陌生的岸/让我的爱人啊,看见天堂雪光”如果我能把梦想都化作永恒,如果我的愿望能够逐一成真,如果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那么这一次,愿所有温柔善良的人们,都能得到幸福。
  • 旧时光里的路人甲

    旧时光里的路人甲

    我曾在最好的年龄爱上最好的你。我遗憾没有牵过你的手,没有亲过你的脸颊,没有踮起脚尖吻你额前的黑发。你是执念,是青春,是七月天空下炽热的阳光。很久很久以后,是覆盖着灰尘的回忆。我是你生命里的路人甲。亲爱的少年
  • 无奈的选择

    无奈的选择

    命运中遇到的任何人,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命运中做出的任何事,都不会和自己无关。选择,往往不是幸运,而是无奈……
  • 鬼帝追妻:第一倾城杀手妃

    鬼帝追妻:第一倾城杀手妃

    她,黎千歌,现代王牌杀手,取人性命片刻之间,却因为一场炸弹爆破,魂穿致尊月皇朝闻名遐迩的废物小姐身上。天生废物就该送去祭祀?受人欺辱默不作声?NO!本姑娘会让你们这群愚蠢的渣渣知道什么叫做肠子都毁青。欺她?百倍还之!辱她?斩草除根!废物?那是什么?她一脸笑意,随手召唤出上古重明鸟:你见过这样的废物吗?他,掌握整个王朝的兵力,眨眼间便可颠覆整个皇朝。素有洁癖的他,却唯独对一人上下其手,万般宠溺。他说:我的女人就该狂就该傲!天塌下来我给她顶着!地凿开了我帮她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