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师夫妻走了以后,爷爷让孙女月月领路,走了几位亲朋好友家,为云霞寻找救命食物去了。有一位老朋友家储存了几罐ZYJ遗留下的美国炼乳,他们全部给了李家。爷俩如获至宝,欣喜异常,拿到家里,交给文静。全家人都非常高兴,这些炼乳,就会救活小云霞的命。
丽影三番五次去临时政府要求工作,因为她是老师,当时临时政府缺少有文化的人写写算算,就把丽影留下帮忙。不挣工资,挣工分,用这公分,可在临时政府指定商店兑换食粮和生活日用品。
丽影发现在临时政府里,有几位带小孩的女同志,他们为孩子没地方放而发愁。丽影回家和喜泰商量,让她开个幼儿园。喜泰非常高兴,把西下屋清理出来,经过一番布置变成一个幼儿园。既解决了女干部的燃眉之急,又解决了喜泰工作问题。不过少得可怜的托儿费也是用工分顶替的。不管挣得多少,喜泰都非常认真教孩子认字,数数,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家长非常满意。
李喜安的工作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他只得靠自己劳动来解决一家人吃烧问题。他每天清晨到食品加工厂去批发牛羊肉的加工品,然后背着箱子走街串巷叫卖。他平时不吃牛羊肉,一闻到牛羊肉的味就恶心,甚至要吐。可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不顾这些,坚持起早出去挣钱。上午回来之后,吃点饭,便去郊外荒甸子去打柴。他要把这一冬烧的柴全打回来,否则冬天会挨冻的。晚饭前后他还要到饭店批发馒头,背着箱子到处叫卖。
一个大学毕业生,当了十几年的教员,的确干这些活是个大外行。可是喜安和爸爸一样,在艰难困苦面前,从来不服输,他无怨无悔地为这个大家庭的衣食住行而努力拼搏。
文静因为孩子太小,始终没能出去找工作,家务劳动她全部承担过来。婆婆在她干活时,照看孩子。
凤河很有感触地说:“时代变了,我们全家人的工作也变了,每个人都自食其力,各尽所能。只有我这个瞎老头子是吃闲饭的寄生虫。”丹凤笑着说:“言过了。你是咱家的总调度、总司令、没有你这个总指挥,家就乱套了,所以你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当好总司令。”
凤河说:“我真佩服你,不管我怎么想不开,你这把钥匙‘咯噔’一下就把我这心头锁打开了。我最担心的问题是孩子们上学问题,阳阳快12岁了,才上一年学,你和文静给他单独上课,好好补一补,明年春天开学,让他直接上四年级。月月也要吃点小灶。那孩子太聪明了,千万别耽误了,给她提到二年级水平,明年直接上三年。星星就从一年级念吧,她的中国话还没有过关。”
这一大家人在总调度安排下工作、生活、学习都井井有条,天衣无缝。这个家庭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垮下去。尤其他们始终重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李凤河是个非常坚强的人,从没被困难吓倒过。他也是一个思想开通的人。这时代的变迁,使他明白了很多道理。几十口的大家庭,一夜之间从天上落到地下。他在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是顺潮流而动呢?还是逆潮流而退呢?他想起爹爹的一句话,“我们本来就是穷人,穷人的愿望就是千方百计使自己的日子过好。“是呀!中国的穷人太多了,所以他们要参军参战,他们要打土豪分田地、他们要翻身做主人。这就是自家由富到穷的根本原因。
现在李家回归到原来的轨道,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穷人了,那就要从0做起,只要全家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八月节这天夜晚,全家人坐在葡萄架下赏月。没有月饼,没有糕点、没有水果,没有糖茶,只有一大盘一大盘葡萄摆在地上,连一张桌子都没有。李凤河说:“孩子们,我小时候不如你们,那时我们没有房住,住在破马架子里;没有吃的,就上地里捡粮食;我冬天打赤脚,怕冷,就把脚插在牛粪里取暖。现在我们就是穷了,可是和那时比强得多,我们毕竟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
你们看,我们为什么没有月饼和水果,而偏偏有葡萄呢?”月月抢着回答:“因为我家有葡萄树。”“对了!有了葡萄树就能接葡萄。我们家几十口人,就像这葡萄树一样,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什么都会有的。从现在起,我们都是穷人了,不能再过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了,我们要自己跳水、自己做饭、自己扫院子、自己洗衣服,一切一切都要我们自己做。这些活自己去选择,能干什么干什么。谁也不许偷懒,各尽所能。
喜泰的幼儿园要扩大发展,你妈妈也别甘当老妈子。给孩子们上上图画课。喜安不能满足干体力活和做买卖挣钱,勤打听点,学校啥时开学?让你老姑勤问着点,是不是能建中学?有信,你就帮助忙乎忙乎。到啥时候,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天职。乡下那边有他们哥几个顶着,你就先别管那边了。”
这一家人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谁也没有躺倒不干,都在拼搏,所以日子总可以维持下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喜安一次打柴镰刀割了左手,因无钱医治而感染化脓,结果,一只手从下往上溃烂,一直烂到胳膊肘。后来筋都烂断了。一只手变成了螃蟹型。
一天晚上,孩子们睡着后,他心情极度压抑地对和文静说:“我现在是个残废人,恐怕谁都不能要我了,也许再也进不了学校大门了。我这一生彻底完了,可是我又不甘心当个废人,怎么办?真是死也死不起,活也活不起。我现在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说着说着他哭了。哭得很伤心、很悲惨。
文静也很难过,她不断地劝喜安:“你不要难过,没关系,你一只手干不了体力活,你还可以继续当老师。你有嘴可以讲课,你有右手还可以写字。明年春天开学前,你亲自去临时政府找主管教育的干部,说明情况,还是能给你分配工作的。”
他们天天等,日日盼,盼望学校早日开学上课。
让全家人意想不到的是,过年前院子里来了秧歌队,敲锣打鼓慰问军属,送来大米、白面、豆油。李家人又有一种扬眉吐气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