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6100000029

第29章 过犹不及

【原典】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爻辞新解】《大过卦》象征极为过分:房屋的栋梁受重压而弯曲;利于前去行事,亨通顺利。

【原典】《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爻辞新解】《象辞》说:“《大过卦》的卦象是巽(风)下兑(泽)上,巽在这里代表木,故为水泽淹没了树木之表象,象征极为过分;君子取法这一现象,就应当坚持自己的操守,进则超然独行,不必顾忌和畏惧他人的非议;退则逃避世间,不为隐姓埋名而苦闷烦恼。

【原典】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爻辞新解】初六,本来直接把器物放置在地上就可以了,现在又用白色的茅草衬垫在器物的下面,使它更加安稳,所以不会发生灾祸。

【原典】《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用白色的茅草衬垫在器物的下面”,是说行为非常小心谨慎,所以不会发生什么灾祸。

【原典】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爻辞新解】九二,已经枯萎的杨树重新又长出新的枝芽,老年男子娶了位年轻的妻子,这种现象没有什么不利的。

【原典】《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老年男子娶了位年轻的妻子”,虽为过分,但由于能够刚柔相济,所以不会发生不利的情况。

【原典】九三,栋桡,凶。

【爻辞新解】九三,房屋的栋梁受重压而弯曲,结果必然发生凶险。

【原典】《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房屋的栋梁受重压而弯曲,结果必然发生凶险”,是因为阳刚极为过分,所以不能再来辅助它,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原典】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爻辞新解】九四,房屋的栋梁向上隆起,克服了弯曲,可以获得吉祥;不能再弯曲,再弯曲就会出问题。

【原典】《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房屋的栋梁向上隆起,克服了弯曲,可以获得吉祥”,是由于九四爻本身能使栋梁不再向下弯曲。

【原典】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爻辞新解】九五,已经枯萎的杨树重新又盛开鲜艳的花朵,已经衰老的妇人嫁给了年富力强的男人,这种现象既不会遇到什么祸害,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原典】《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已经枯萎的杨树重新又盛开鲜艳的花朵”,表面现象又怎么可以长久保持下去呢?“已经衰老的妇人嫁给了年富力强的男子”,这种婚配是会令人深感羞耻的。

【原典】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爻辞新解】上六,涉过深之水以至于淹没了头顶,就会发生凶险,但最终不会有祸患。

【原典】《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涉过深之水会发生凶险“,但如果能及时补救,还是可以化险为夷,最终不会有祸患。

【读解】

阴阳两种势力在相交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失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扭转局面,挽大厦之将倾?君子应按照中和的原则,进行适当的调整。

大过卦,讲述谋求大发展的非常之法。

当大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却没有达到宽裕随心所欲的境地,没有达到寻求大发展达到刚柔并济的理想状态。

现实中发生了失衡的状态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况,依照中和的原则,抑制自己,使主观行为合乎中道,这样分析问题,尽管在大过的危机之时,依然能够寻找到转化的契机,是君子所为。

君子观此卦象,应当树立坚韧不拔的人格精神,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毫不畏惧。这样做才能不感到苦闷烦躁。

大过之时,君子立承重任,应当周密考虑,图谋大事,慎之又慎,不可以疏忽大意。

就其刚过而言,需要谋求阴阳并济的势力并存的协调局面。阳盛之势发展到及至,独断专行,不懂得以中道自我抑制,后果凶险。

因此,对人对事采取中间态度,似乎是一种最好的选择:过头或不及都失之偏颇。相比之下,不及比过头还要好些,所以才有“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这样的说法,以及枪打出头鸟这样的做法。

【事典】

三分天下

诸葛亮辅佐刘备屹立于孙曹两大势力中,最终形成天下三分之势可说明此爻爻义。

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琊国阳都县人,为诸葛丰后裔,其父为诸葛珪,字君贡,汉末为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病故,8岁时父亲去世,14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先后辗转豫章和荆州。17岁时,叔父诸葛玄病故,从此开始了“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隐居生活。

在南阳隆中山村隐居期间,诸葛亮耕作之余,博览群书,深交密友,精研兵法,静观时势,深思政治。于淡泊的心境和宁静的环境中,诸葛亮读了很多很多书,有《申》、《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他读书的方法是博览,“独观其大略”,也即只把握书中的要点,着重领会精神实质,学以致用。随着学识的增长,诸葛亮对当时社会的动乱局面及形势发展趋势的认识更加清楚。亲身经历了东汉王朝的崩溃给自己带来的磨难,和亲眼目睹到乱世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使他对先贤的政治、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教诸葛亮匡扶汉室之大计,诸葛亮十分感动,便向刘备献出了“三分天下”的政治谋略即著名的《隆中策略》(也称《隆中对》)。当年,诸葛亮27岁,从此协助刘备开始了为“三分天下”而奋斗的政治历程。经过14年的斗智斗勇,“三分天下”之预计最终变为现实。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正式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以丞相辅佐。从“三分天下”的政治设想到三国鼎立的实现,实践证实了他的设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相吻合,这在中外历史上是罕见的。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并为刘备制订了兴复汉室、成就霸业的计划,诸葛亮说:“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构想的正确性,中国也像诸葛亮预料的那样成三足鼎立之势。“三分天下”的政治设想与三国的历史进程,充分显示了诸葛亮超人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政治智慧以及军事才能离不开广博的学识,诸葛亮广博的学识得益于隆中生活的淡泊宁静。淡泊宁静是一种思想境界,也是一种学养,在这方面诸葛亮是有很深的感悟的。《诫子书》是诸葛亮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也是自己在这方面的亲身体会。“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短短八十六字,道出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夫学须静也”,学习需要淡泊宁静,淡泊宁静是学习的最佳境界,只有静下来,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深入下去,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从时间观念上讲,就是趁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要抓紧时间学习,去琐碎,淡泊宁静,全身心投入。静,是为了节约学习时间。因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一去不复返,记忆力也一天不如一天,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途悲伤。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才即学识、能力,学识、能力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学习就是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诸葛亮在十年的隐居生活中,博览群书,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前人的思想,尤其是战国时期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的一些思想,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等,他精研《申》、《韩》、《管子》、《六韬》等,并写下了《论诸子》一书。天才来自于勤奋,诸葛亮一生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才能,正是他在淡泊宁静境界中学习的结果。

“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淡泊宁静是成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一个人淡泊宁静,无求无欲,是否就一定能成学呢?不一定。历史上隐士大有人在,一些人为了逃避现实而隐居,但并未能成学,有的只是虚度一生而已,真正成学成才的极少,“多不接世,悲守穷庐”。为什么呢?这就是个“志”的问题。逃避现实是无志的表现,无志是不能成学成才的。志,还有个大小的问题,在淡泊宁静的基础上,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则不成学不成才。所谓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相一致的志向。诸葛亮隐居隆中,之所以能博览群书,成学成才,一个根本的内因是:胸怀大志。常以管仲、乐毅自比自励,正说明当时诸葛亮志向远大,非等闲之辈。我们知道,管仲是春秋时期非凡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曾辅佐齐桓公实现了霸业;乐毅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当时乐毅扶持的是弱小国家——燕国,率燕兵一举攻下强大的齐国七十多个城池,结束了分裂混战局面。

【感悟】

诸葛亮所处的年代正值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不止,民不聊生。他隐居隆中,淡泊宁静,勤学苦研,为的是救国于混乱,救民于水深。这就是诸葛亮的大志。《隆中计策》就是诸葛亮大志的表述,并为此大志,他极力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稳定局面,真正实现了救国于混战,救民于水深之夙愿。

震宫 泽风大过卦

阳刚过度不寻常

枯木花开水泽床

长就栋材堪受压

自强积极定吉祥

同类推荐
  • 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

    本书开篇详述孔子思想对中国及世界的九条意义,介绍学孔子思想必须要有的态度与方法。继以专文阐述“儒学基本概念”,提炼儒学精华,方便读者学习理解。本书主体部分是《论语》全书二十章的讲解与注释,依据朱子集注,发扬孔子思想,维护了儒学的纯正。
  • 思维迷宫

    思维迷宫

    有一句格言说在社会中做事情,“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而在哲学中想事情,情况恰好相反,似乎应该说“正确地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这是一本关于哲学思想方法的书,内容包括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如诡辩、怀疑、剃刀、还原、分析、辩证、解释、消解、诗化、正名以及作者本人所主张的无立场方法等。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本书在注、译中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出现讹误。恳切地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热门推荐
  • 佛门护花高手

    佛门护花高手

    一个乡村少年,身怀不世神功,纵横都市,追天逐地,何人能挡!我欲乘风,上九霄云外,我欲争锋,获无上神位!
  • QQ书城月刊第1辑

    QQ书城月刊第1辑

    QQ书城月刊是将每月书友论坛的文学帖,小说帖等原创帖进行汇总。直接上传到手机QQ书城。首先,QQ书城月刊每月发帖征集稿件,由书评团成员负责审核。初审通过的作品会经过复审,复审合格后,最后以合集书的方式呈现在QQ书城。QQ书城月刊栏目有文学类、访谈、配合书城专题的话题讨论等。目前征集稿件栏目为文学类:诗歌、散文、微小说。(连载的作品也可以投稿,但是要求可以长期跟进更新。)投稿地点:手机腾讯网—家园—论坛—产品论坛—书城。投稿方式:以论坛发帖的形式进行投稿,主题附加上:QQ书城月刊即可投稿成功。
  • 心内心外两个世界

    心内心外两个世界

    这两男的就是从两个不同次元的时间裂缝里穿梭出现的单细胞大杀伤性核武器,一不小心就在这个异样的扭曲原子黑洞中相遇,其结果足以造成宇宙毁灭!【清水短篇】
  • 微智慧:公司正能量

    微智慧:公司正能量

    商业实战宝典,作者总结世界500强企业最经典案例,以及平时咨询的案例中得出来的经典结论,从思维,管理,团队建设,渠道以及品牌传播等各个角度讲述了企业管理的138项经营智慧,每篇都独立成篇,所述观点和经验总结都是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正在运用的实操模式。是一本企业经营的工具书,在智能化时代,企业该如何运用这个管理工具来探索最有效的经营之道,书中都有介绍,每篇介绍都配了一图,图解详细,文章是对图的解读,图是对文章的诠释,两者互为对应。
  • 梦境之游

    梦境之游

    一个现代叛逆少年,无意间穿越到了异界,异界之路困难重重,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在这里他磨练自己,使自己灵力与修为得到了提升,他不断地从战斗中吸取经验,终于练的一身好功夫,打败了异界最大的霸主,从而统领整个异界,坐上了他梦寐以求的那个位置。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 穿越之月满离愁

    穿越之月满离愁

    一朝穿至南宋合州钓鱼城,醒来发现自己正遭受牢狱之灾,迫于无奈委身为奴,不料却又遭遇冷峻霸道的少主子。他说他爱她,她拒绝求婚,只因害怕自己会随时穿回现代,独留他一人暗自神伤。他被拒心有不甘,她不得已说出自己的秘密。他包容她,理解她的拒嫁,忍受夹在她与家人之间的左右为难。除夕之夜,她救下重伤的杀手冷焰,他一气之下应下了母亲为他安排的婚事。冷静之后悔恨不已的他对她瞒下了自己将要成亲的事实,后被揭发。她茫然,无助,却又觉得,他若安好,便是晴天。成亲前一晚,他却将她从女孩变成了女人。******她难产为他生下一子,却一直隐瞒他是孩子生父的事实,只因不愿见他为难。她的委屈,她的无助,该与何人述......******钓鱼城之战,与她一同穿越的,她唯一的朋友重伤于战场,后不治身亡,弃她而去。她的生命里,懵懂无知的儿子,不离不弃的杀手冷焰,终是再无其他......战争,她该如何生存下去,又该如何在战乱之中保全自己与儿子?******现代,她成为杀害自己朋友的嫌疑人,她,是扛下黑锅,还是,坦白穿越之事?
  • 执此一生

    执此一生

    城市,如同喧闹的洪水,袭卷着一颗颗卑微的小石子奔涌着向前,而我,只是如落叶一般,飘零在浪涛之上,却如巨石一般沉落水底。只因为那已逝的温存,不知不觉,咬着牙,走了好久好久,久到忘记了时间,久到忘记了是在等着谁,久到记忆都模糊了。“女人,我警告你,这一生,你的人都是我的,总有一天,心也会是我的。想要爱他?下辈子吧!”那一刻,我落泪了。
  • 败家法师

    败家法师

    降临异界,依附在一个魔法天赋超群,却偏偏喜欢挥霍的败家子身上。本想大展拳脚,惊爆众人的眼球,不曾想败家系统落在他身上……系统放出狠话:败家吧!不败家就等死吧!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江林觉得亮爆别人眼球这种事情最没有爱了!不过让他欣慰的是,每次败家成功都可以得到一样随机物品,以及一次系统抽奖。
  • 吾家有仙要逆天

    吾家有仙要逆天

    三千世界皆为梦,一眼繁华入其中。她是仙主,一次次为所守护的东西死去,一次次在岁月荒海里重生,一次次揭穿背叛她的人的嘴脸,又一次次逼着自己忘记。等到后路退无可退,她终于直面现实。法宝在手美男在怀,我重临三界之日,诸逆臣皆当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