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57200000048

第48章 结束语(1)

纵观美国黑人教育,不难看出这是一段充满了艰辛的争取平等的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黑人都对教育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因为黑人坚信教育是个人和群体改善的途径。进入20世纪,黑人对教育的信念不变,依然把平等的教育机会作为获得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的基础。但种族隔离的社会现实使黑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然而黑人并没有放弃对平等受教育权的不懈追求。20世纪上半叶,通过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一系列针对教育中种族隔离的法律诉讼,黑人终于赢得了历史性的胜利。1954年联邦最高法院在布朗控教育委员会一案中的关键性裁决标志着20世纪的黑人教育进入了以取消学校种族隔离为特征的时代,尤其是1964年《人权法》的颁布,使取消种族隔离的进程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伴随着取消种族隔离进程的推进,黑人教育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些成就既表现为黑人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入学率的提高,又表现为黑白教育成就差距的不断缩小。就高等教育而言,1900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黑人为1700人,1944年为4万,1970年为52万,1992年为139.3万。1940年25~29岁年龄组中完成四年及四年以上高等教育的黑人的比例为1.6%,取消种族隔离后的197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7.35%,1990年为13.5%,1998年进一步增长到15.6%,而且20世纪90年代黑人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达到11%,接近黑人人口在美国人口中所占12.7%的比例。

对于中等教育,黑人和白人间高中毕业率的差距从1971年开始也迅速缩小,1971年25~29岁年龄组的高中毕业率白人为81.7%,黑人为58.8%,两者相差近23个百分点;1999年同一年龄组白人高中毕业率为93%,黑人为88.7%,差距缩至4.3个百分点。在黑人高中毕业率提高的同时是黑人辍学率的降低,1974年,15~24年龄组的高中辍学率黑人是白人的两倍,到1997年黑人与白人辍学率几乎相等。此外,黑人在全国性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1973~1996年间,17岁年龄组的黑人在全国教育成绩评价协会(NAEP)举行的考试中,数学成绩提高了6%,白人几乎没有增长,同时阅读成绩也有进步。美国大学委员会对黑人学术性向测验(SAT)成绩的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1976年,黑人SAT的平均成绩与白人相差240分,落后白人20%;20世纪80年代早期,差距缩小到200分,黑人落后白人17%;1988年成绩差又进一步缩至189分。

伴随着黑人教育上的进步,是黑人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变。在政治上,全体适龄黑人都有了选举权,并且越来越多的黑人参加各种选举,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黑人参加政党活动的人数也增加了,在联邦政府中担任官员的人也越来越多。20世纪90年代,有300多黑人担任市长,黑人在国会中所占席位达到7%。在经济上,黑人总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黑人中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1996年44%的黑人从事白领工作,有些黑人进入了上层社会。黑人在政治、经济及教育方面取得的进步既是黑人不断奋争的结果,也是历史进步使然。但是,如果我们仅从这些进步就推断出黑人获得了与白人完全同等的地位那就有些武断了。我们只要对教育状况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就会发现黑白教育间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异,黑人在整个20世纪所追求的平等教育并没有因为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而彻底实现,相反,新的隔离和不平等还在以各种新的面目出现。

2002年2月,全国黑人州立法委员会议发布了一篇题为“缩小教育差距”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布朗案宣布种族隔离违宪50年后,对众多黑人孩子而言高质量的教育依然是遥不可及”。取消种族隔离使黑人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但制度化种族隔离的取消并没有使黑人和白人在教育上的差距彻底消失。

我们在前面提到黑人和白人在SAT分数上的差距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有所减小,但1988年后差距并没有最终消失,相反到2001年差距又拉大到201分。更令人遗憾的是,黑人获取高分的人数极少。以2001年为例,参加SAT考试的黑人有120506人,占总考试人数的9.4%,但只有694人的数学成绩和911人的语文成绩在700分以上,他们在700分以上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只有0.9%(数学)和1.6%(语文)。如果排除其他族裔的学生,白人语文成绩高于700分的占5.3%,黑人则只有0.8%,换句话说白人语文。700分以上的人数是黑人的40多倍。如果将分数提高到。750分,属于此档的黑人学生只有146人(数学)和193人(语文),总的数字则是24802人和19717人。同样排除其他族裔,语文成绩属于此档的黑人只有0.16%,而白人为1.7%,白人是黑人的63倍;数学属于此档的黑人只占0.12%,白人为1.7%,白人数学750分以上的是黑人的83倍。黑人与白人在SAT分数上的差距意味着什么?在SAT评分系统下,要想进入全国最有名的前25所高校,SAT每部分的得分至少要达到700分。如果这些高校采取种族中立的入学政策,黑人将被拒之于这些最具竞争力的高校之外(如今在“肯定行动”录取政策下,每年约有3000名黑人新生进入这些高校,占全部新生的6%)。同样的情形也反映在每年的全国法学院入学考试上,2000年黑人平均分低于全国所有法学院的平均录取分数。最好的五所法学院(耶鲁、斯坦福、哈佛、哥伦比亚、纽约大学)平均录取分数在170分以上,符合条件的黑人只有15人,而白人有1,344人。虽然依据“肯定行动”录取政策,目前在这些院校就读的黑人近500人,但黑人在这些考试中总体水平的低下导致众多黑人无法通过教育的阶梯攀上社会的上层。这样的情形比比皆是,我们可以看到接受高等教育的黑人在不断增长,但在高等教育的顶端——博士研究生阶段黑人所占的比例很少,尤其是在理工科领域。以1995~1996学年为例,黑人所获博士学位中有42%集中在教育领域,在理工科等专业领域黑人所获的博士学位只占总学位数的百分之几。如数学:1.2%、计算机科学:2.3%、化学:3.1%、物理:1.4%、工程:2.2%、生命科学:2.2%。

导致黑白教育之间差距的因素是复杂的,研究者一直在进行研究,改革者也在一直进行改善黑人教育成绩的尝试,公认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贫穷

众多研究表明一个孩子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和学习成绩的优劣与其家庭收入有着很高的相关性,而贫穷往往是导致黑人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据统计,1997年生活在贫困中的黑人有910万,45%的黑人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白人为16%)。在贫困的家庭中长大,意味着营养与卫生条件的欠缺,意味着家庭及邻里中教育资源的不足,而且贫困家庭的家长往往会迫于生计经常搬家,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国绝大多数学区50%以上的教育经费来自地方税收,因而由贫困家庭组成的贫困社区带来的是学校的贫穷。黑人由于历史、经济及种族原因被限制在黑人聚居区,这些聚居区往往处在大城市的中心,属于最贫穷的社区,因此这些学区获得的经费很难与白人中产阶级占优势的郊区学区相比。以纽约为例,1991年首汉姆一卫丁河学区的生均经费为17435圆,而纽约城学区的生均经费仅7299圆,两者相差一万圆,这种差别在全国随处可见。学区间教育经费上的差距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教育质量。1994年的一个研究发现穷学校的A等生只相当于富裕学校的C等或D等学生。

2.学术性课程

最近的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学士学位的最关键因素是在高中阶段是否打下了坚实的学术性课程的基础,即是否学习了那些为上大学准备的先修课程(3学年的英语,3年包括代数Ⅱ在内的数学,至少2年的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和外语等)。来自学院委员会的数据表明参加SAT考试的黑人与白人在所学内容上存在差异。2001年参加SAT考试的白人学生中有50%在中学时学习了三角,而只有38%的黑人学习过此类课程。25%的白人考生学习过微积分,而黑人只有13%。28%的白人考生学习过数学方面的高级课程,而黑人的比例只有17。理科和英语等科目也有类似情况。一方面教师或咨询人员不鼓励黑人学生参与这些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黑人聚集的城市中心的学校所开设的先修课程往往不如郊区白人学校开设得丰富。罗德岛的普罗文顿斯,黑人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3%,但进入高级班和快班的学生只有9%,这种情形在旧金山、纽约、波士顿等城市也甚为普遍。

同类推荐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精选了第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优秀作品,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本书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迅速提高成绩的有力法宝。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更是最佳的选择。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B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B卷

    《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B卷》精选了第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立意高远、针砭时弊,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本书紧紧围绕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展开阐述,即打造师德魅力、储备专家水平的知识、教研相长、在反思中成长、凸显创新等。全书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操作技巧;既有许多鲜活的案例,又有为切实解决专家型教师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而精心设计的适用方法。
  • 始有集

    始有集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谈钱锺书、向达、冒孝鲁等学者的交往和治学逸事;第二部分是书评,谈赵园、杨念群、史景迁等学者的新著,品鉴得失;第三部分是谈外国文学的翻译,谈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艾柯等作品的翻译问题。作者知识丰富、鉴赏力高,文笔活泼,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可读性。
  •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的互动参与性可以被用来促进公共交流,因而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其在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期望。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些个案,都让人们对网上舆论的影响产生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个案在广阔的网络传播背景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网络上的公众表达从整体上处于怎样的状态,能在多大范围内对社会产生影响,现有的研究尚很难就这些问题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本研究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传播的实际运作状况出发,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两种方法,对网络上的公众表达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试图对网络表达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提供判断。
热门推荐
  • 华严经旨归

    华严经旨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盛宠之皇夫驾到

    盛宠之皇夫驾到

    那年,她为嫡长公主,大手一挥,钦点探花夫婿。那月,她为大楚女皇,御笔朱批,恩赏双帝共治。那日,她为昭德贤妃,毒殇蚀骨,奉旨挫骨扬灰。今朝,她铁血马蹄,捍卫万里山河,天下一统。今夕,她商定生民,立命盛世朝歌,国富民强。今时,她泛舟湖上,坐拥江山财富,击缶而歌。“乱臣贼子,当诛!”“败坏朝纲,腰斩!”“颜祸天下,凌迟!”午夜梦回,独立风霄——“嫡长公主,吾视你为红颜知己,白发如新,倾盖如故!”“女皇陛下,臣奉你若心头珠血,得之吾命,弃之吾死!”“昭德贤妃,朕赏你一杯‘殇离’,再无白首,永世别离!”总之,这是一部架空时空的传奇!
  • 七岁小魔后

    七岁小魔后

    前世她是黑白两道大姐头,一觉睡醒成了狼界里一个没有爹疼、没娘爱的哑巴狼公主。她可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美女,智商200,功夫一流,更有着神秘的妖法。想欺负她?找死!只因她的到来,三界天地换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宋代矿冶业研究

    宋代矿冶业研究

    主要内容:北宋时期,特别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矿冶业生产发展迅速,与当时较为合理的经营方式,开采政策、收买政策等密切相关,从而为中国古代矿冶业开发史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而宋徽宗以后直至南宋高宗时期,总的趋势呈现出停滞或徘徊的状态。造成这一局面,与宋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发生逆转,导致过度的剥削矿冶业经营者和生产者密切相关。
  • 俗话倾谈一集

    俗话倾谈一集

    《俗话倾谈》是岭南晚清著名的民间小说家邵彬儒创作的通俗短篇小说集,是古代通俗短篇小说衰落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古代小说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 不要放开我好吗

    不要放开我好吗

    因一个赌约赔上了自己的初恋,心也丢失在他身上,他指着她说“以后你就是我的了,不许在想着别人了!”~~~~
  • 邪魅公主酷王子

    邪魅公主酷王子

    十年前,被自己最爱的人追杀,绝望之际,她们带着怨恨的心情到雾幽岛训练。因为同一个目标--复仇。她们变成相生相惜的好姐妹。五年的训练,她们在离开后建立帮派,短短两年内,成为黑白两道中唯一有能力与对手噬魂抗衡的帮派--琉璃宫,与噬魂并列第一。带着复仇的信念,她们重新踏上这片给过太多伤痛的故土。在学院里却遇到了他们三个。他们将发生怎样的碰撞,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公主和王子最终能否顺利牵手?
  • 江山以聘:庄主别装

    江山以聘:庄主别装

    “你到底是男是女?”无尘看着眼前隆起的胸口,听着华丽的男低音!醉酒的他觉得自己活见鬼!男装女身的紫宸调戏着他!心底是无限的戏虐!谁让你醉酒闯本庄主的房!不整你个死去活来,对不住我那一手出神入化的易容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巫女选婿

    巫女选婿

    一句话来说:这就是组团穿越兄妹相互寻亲时,与重生土著对撞的小日子...--穿越遇上穿越,重生碰上重生,谁能棋高一筹,谁能抢占先机?她堂堂大巫女穿越成将军府的小傻女,长幼不明,嫡庶不分,痴傻貌丑。身在大宅门里,她看戏,偶尔抢个戏,逍遥自在。可一纸圣谕,让她在四家名门嫡子中任挑一位做夫婿,硬生生的将她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 重生之儿子十四岁

    重生之儿子十四岁

    死后重生回五年前,程婧娆第一件事就是去少管所认儿子,她要让这个孩子今生发自肺腑地叫她一声‘妈’。然而,堂堂教育专业这才发现,养儿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