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57200000044

第44章 20世纪中期以来的黑人教育(下)(2)

二、纽约市立大学的“开门入学政策”

纽约市立大学是美国最大的公立城市高等教育机构,在20世纪60年代它就拥有9个四年制学院和6个两年制社区学院,由高等教育委员会统一领导。1970年,在民权运动以及各种政治因素的压力下,纽约市立大学开始实施“开门入学政策”,众多黑人获得了以往无法获得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0世纪60年代是高中毕业生激增的年代,由于高校无法接纳所有的毕业生,因此只好通过提高入学标准来限制申请者。对于纽约市立大学,申请者拥有B+或B+以上成绩才能进入其中的一所四年制学院,而要进入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则需要C+的成绩。20世纪50年代白人大量离开纽约城,取而代之的是黑人和波多黎各人,但他们由于成绩普遍差极少有人能进入纽约城市学院或任一所其他的四年制学院。1964.年,纽约市立大学的教职员和学生几乎都是白人,黑人学生不到学生总数的2%,四年制学院的3000名教师中,在各学术系科从事全日制工作的黑人只有30人。在新闻媒体及州黑人立法委员的干预下,高等教育委员会实施了一个称之为“学院发现”的计划,据此将250名左右高中平均成绩达不到正常入学要求的黑人录取到社区学院。1965年,纽约市立大学中的旗舰——城市学院实施了“寻求”计划,此计划吸收了105名成绩达不到入学标准但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黑人和波多黎各学生。1966年,此计划扩展到全大学,两年内通过此计划录取了约1500名学生。到1968年,各校通过此计划录取的学生又有所增加。以城市学院为例,“寻求”计划已录取了600名学生,占全日制学生总数的0.6%,并且打算继续扩大“寻求”计划的招生范围。但对聚居在哈姆莱的黑人来说比例依然很少,黑人认为他们被剥夺了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1968年4月,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被暗杀,这导致了种族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一些黑人以更激烈的方式来要求自身的权利。1969年2月,一群黑人和波多黎各学生占据了纽约城市学院的校长办公室,要求增加黑人和波多黎各学生的比例及在课程中增加黑人和波多黎各历史等内容。4月又有近300名黑人和波多黎各学生占领了南校区,表示要求得不到满足决不罢休,学生与校长僵持了3周。随后校园内又爆发了黑自学生间的冲突,导致警察的介入和校长的辞职。面对学生示威和日益紧张的种族关系,高等教育委员会最终采纳了“开门入学政策”,即纽约市所有高中毕业生,只要学术课程平均达到80分或在班级中属于前50%,就可以进入四年制学院,达不到此要求的学生可进入社区学院或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计划。此政策实施后,导致了入学人数的成倍增长。1970年一所学院的人数便达到了35,000以上,其中40%的新生属于“开门入学”的受益者,黑人和波多黎各学生也增加了两倍多。与正常入学的学生相比,通过“开门入学政策”入学的学生平均学分要低1.5,平均积分点低6~7点。为使这些学生能够跟上大学的教学进程,各校开设了大量的补偿教育课程。

“开门入学政策”的结果如何呢?根据大卫·莱温等人的研究,1970年入学的学生,5年后,通过开门政策入学的学生毕业率为26%,依然留在学校的比例为16%,辍学率为58%;正常入学的学生相应的比例为48%、12%和40%。从种族上看,黑人毕业率为23%,拉丁裔为19%,白人为35%。十年后,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比例为56%,黑人为49%。十年间黑人毕业率提高了一倍。

很显然开门入学政策扩大了黑人和拉丁裔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为这些人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莱温和海利歌德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表明,这些受益于开门入学政策的黑人和拉丁裔人比没上大学的人多挣了6700万美圆。

在以后的年代里,尽管四年制学院提高了入学标准,社区学院也增加了写作、阅读和数学考试,但纽约市立大学开门入学的基本政策未变。虽然有些人认为这种做法降低了大学的学术水准,但对处境不利的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来说,开门入学政策不仅使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得以实现,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融人美国社会生活主流的可能性。

三、高等教育中黑人的增长

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变革导致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巨大变化,黑人与白人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随着公立高校中种族隔离的逐渐取消以及一些学校开门入学政策的实施,黑人进入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数不断攀升。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早期,越战后退役的军人依据《士兵法案》进入高校,加上1970~1975年18~24岁年龄段的黑人增加了50多万,导致黑人在这一时期入学人数达到高峰。1964年高等教育系统接纳了30万黑人,1976年达到60万。同年18~24岁黑人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教育机构的比例达到33.4%,超过了同龄白人(32.8%),其中进入四年制学院和大学的比例为26.1%(白人为34.0%),而1965年这个数字是10%。同期传统黑人高校也经历了黑人入学人数的激增,1966年,全国105所传统黑人高校的入学人数为129444,1977年入学人数增长了60%,达到了212574人。

尽管学生数量有很大的增长,但由于大量黑人在20世纪60年代后纷纷进入白人为主的院校,黑人大学毕业生主要来自传统黑人高校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已由原来的占80%降至占20%左右。20世纪80年代,黑人高中毕业生继续增长,但高校入学率却有所下降,一直徘徊在30%以下。如1977~1984年黑人高中毕业生增长了26%(主要原因是18~24岁年龄段人数的增长),但黑人高校入学率却下降了11%。1976年黑人占总入学人口的9.6%,1984年则为8.8%。这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黑生总数下降了20%,直至20世纪90年代黑人高校入学率才回升到1976年的水平,但与白人的差距有所增大。以1996年为例,18~24年龄组白人入学率为45%,而黑人为35.7%,相差近10个百分点,其他的年份也类似。

在研究生和专业教育领域,黑人学生同样是在1975~1976年达到前所未有的数量。1975年研究生院的黑人占到总数的6.4%,但1976~1984年间黑人研究生总数下降了22.4%,到1984年,只占总数的4.8%。尽管1986~1988年黑人研究生入学率上升了9%,但黑人占总研究生的比例仍只有5.1%。黑人获哲学博士的数量也经历了由升而落的过程,1977年,黑人获得的哲学博士学位为1116个,1990年只有828个。虽然取消学校种族隔离确实给黑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机会,但仅就呈现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黑白入学率的差距而言,黑人还未获得同白人一样的教育机会。

第二节取消种族隔离中的传统黑人高校

按1965年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传统的黑人高校主要是指1964年以前建立的以教育黑人为主要使命的教育机构,它既有两年制的学院,也有四年制的学院。这些学校最初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它们在充满敌意的氛围中诞生,在种族隔离的环境中发展。

从一开始,他们所服务的对象便是政治、经济、教育等权利受到极大限制的群体——黑人。黑人的处境对黑人高校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反过来,黑人高校也推动了黑人群体的进步。总之,黑人高校从产生之日起其命运便与黑人的生存和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过去的150多年中,黑人高校为黑人适应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培养了大批人才。大多数拥有哲学博士学位、医学学位、法学学位的黑人出自黑人高校,同样大多数黑人联邦法官、政府官员和军队中的军官也是在黑人高校读完的本科。1954年后,随着学校教育领域取消种族隔离运动的深入,黑人高校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时期,它不再是黑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惟一机构。随着传统白人院校取消种族隔离,绝大多数黑人进入了白人院校,目前黑人院校的黑人大学生只占全部黑人大学生的16%,但其获得学位的比例却占总体的1/3。尽管在取消种族隔离的浪潮中,黑人高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的独特使命不断受到挑战,但它们的独特作用并没有受到削弱,相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黑人院校的入学人数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增长。虽然1992年佛迪斯一案的判决对公立黑人高校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人不得不担忧起黑人高校的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黑人高校在过去的150年中已经证明了其价值,它必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更多的黑人提供融入社会主流的机会。

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传统黑人高校的发展

自1954年布朗案判决以来,黑人高校的发展以1975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75年前是取消种族隔离时期,1975年后是保持独立与追求优异时期。不同的阶段由于社会背景不同,使得黑人高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一)取消种族隔离时期(1954年~1975年)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对布朗案的判决揭开了美国教育领域取消种族隔离的序幕,在这之前,黑人高校一直在隔离但不平等的环境中挣扎前行。取消种族隔离,无疑增大了黑人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这是黑人盼望已久的,因此布朗案的裁决以及1964年的《民权法》受到黑人的普遍欢迎。伴随着取消公立学校种族隔离,黑人高校的命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57年,南方学院与学校协会开始接纳黑人高校,黑人也开始大量进入以往不能进入的白人高校,改变了黑人高校在黑人高等教育领域中一支独秀的局面。

传统的黑人院校主要集中在南部,1965年,全美123所黑人高校中,有119所位于南部和哥伦比亚特区。它们大多规模很小,绝大多数的学校注册学生都在千人以下。1967年出版的《黑人年鉴》所统计的114所传统黑人高校中,有18所的注册学生数不到300人,还有3所学校的人数分别是22、55和77。虽然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的实施以及民权运动的高涨,导致了黑人高校入学率的大幅上升,但传统黑人院校学生数量的增长低于传统的白人院校,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私立的黑人院校不仅面临学生的流失,也经历着财政危机,有些白人开始建议关闭黑人院校。公立黑人院校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战,有些学者认为取消隔离,学校一体化将意味着把黑人院校并入白人为主的院校,专门为黑人服务的黑人院校将彻底消失。当然对于黑人而言,尤其是激进的黑人而言,他们依然希望这些学校继续发挥唤起种族意识和培养种族领袖的责任。1965年国会通过了《高等教育法》,通过设立基本教育机会补助金和各种对处境不利学生的资助项目来“增强我们学院和大学的教育资源,为中学后及高等教育中学生提供财政资助”。《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对巩固黑人院校的地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法案第三条规定“巩固加强发展中的机构”。尽管黑人高等教育机构和“发展中的机构”在立法上不是同义语,但1965年《高等教育法》第三条的规定通常被看作是联邦政府加强黑人高校的努力。

第三条中要求的教育机构需具有下列特点:面临生存危机,被孤立在主流学术生活之外,在学术成就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正是大多数黑人高校的写照,而且立法中规定的学生财政资助项目优先给予“处境不利学生”,而这也通常被理解为黑人青年。因此,最终所有黑人高校及其他一些非黑人院校获得了第三条资助的资格。立法中之所以使用“发展中的机构”,主要是避免黑人高校成为联邦资助的主要接受者。用于“加强发展中机构”的资金一共是5500万美圆,主要用于实施合作项目和设立全国教学奖学金。其中四年制学院获得了总额的78%,其余的22%流向了两年制学院。

同类推荐
  • 大师的背影

    大师的背影

    20世纪70年代初,“我”以一个工农兵出身的画家、作家的身份,在实干的政治家郑永和打造出来“学大寨”的典型——辉县,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此接受劳动改造的艺术家。因此,得以近距离地收藏这些当时第一流、经过时代冲刷后仍旧是第一流的重要人物的许多真实故事。书中,他们立体可观:他们也犯过错、媚过俗,但岁月掩不住他们的光辉。
  •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想拥有李咏、汪涵、何炅这些主持名嘴的口才吗?想在主持台上谈笑自若,潇洒自如吗?最权威的主持人口才修炼手册,崔永元、杨澜等央视名嘴都在看的口语教材。让你轻松掌握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说话讨人欢心,左右逢源,在职场上无往不胜。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形象的塑造,运用的手段是各种传播媒介与沟通技巧,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最终目的是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从而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 …… 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热门推荐
  • 龙舞星辰

    龙舞星辰

    蓝草,天界中一个平凡普通,一心想要修习武道的小小药师,在机缘巧合、误打误撞之下,得一神秘老者指点,从此踏入武道一途。从此,如水中鱼,云中龙,天赋妖孽,修为直上,远超同级武者,也因此牵扯出自己不凡的身世,一场比赛,让蓝草从一名小小的药师变为武道奇才,也因此一夜之间成为天界的罪人。天道不容,蓝草堕入凡界,是生是死,是成是败,能否追寻自己未知的身世,能否拥有自己的一足之地,能否摆脱天罚,能否挣破命运,一切未知。且看蓝草如何与之抗争,如何鲤破龙门,舞尽星辰……
  • 网游之天涯共此时

    网游之天涯共此时

    用科技制造出来的试管婴儿,是一个我们现实意义中的人?还是只是一个实验品?这本书里的主人公,这种是人非人的身份,难以融进社会的自然人的关系网里。为此,他(它?)进入了网络游戏,这个无法知道对面的角色是人,还是其它生命的网络世界。
  • 伊吉斯航班

    伊吉斯航班

    纽约曼哈顿,一栋大楼被恐怖分子占领,这栋大楼上有意外被超级病毒感染的实验员。警方最终突破大楼,解开了一个惊天秘密!一架波音747客机从纽约起飞飞往巴黎,机上的恐怖分子企图劫持飞机,经过一番周折,机上乘客成功阻止了这一切。然而,一次空前的空中浩劫即将发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童养娘子:相公好强悍

    童养娘子:相公好强悍

    她听着导师讲着《尚书》,忍不住和同学说了声:“我去约会周公了。”然后就睡着了……想不到这样也能穿越!她居然梦穿到周朝,遇到以周公为代表的大批帅哥,在一系列惊天动地的事件中,男人们与她摆开阵势,上演了一场场勾引与反勾引的精彩大戏,她该怎么办?
  • 霸宠天下,邪恶帝王妩媚后

    霸宠天下,邪恶帝王妩媚后

    受人嘲讽的无颜皇后,就是镜子前这个土肥圆?项菲仪不想接受这个现实,她的身材完全走样了……减肥,锻炼,马甲线,一鼓作气,从土肥圆,逆袭到了倾国美人,项菲仪完成了人生巅峰的完美逆袭,重新回到了她的特工时代。“女人,跟朕回去!你就是朕唯一的女人了!”他霸道宣誓,明明是他死皮赖脸找来的,偏偏还摆出这么一副高傲的姿态。“我要是偏不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十日谈

    十日谈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作品开头有个序曲,叙述了在佛罗伦萨瘟疫流行的背景下,十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时所发生的事情。十个青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每篇故事长短不一,内容包罗万象,而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据薄伽丘讲,《十日谈》中的故事都是有理有据的。作品中描写和歌颂了现世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的高尚的源泉,歌颂自由爱情的可贵,肯定人们的聪明才智等。作品也揭露封建帝王的残暴,基督教会的罪恶,教士修女的虚伪等等。
  •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本社会之书,每一个孩子也都是一本生命之书。本书精选了许多通俗易懂、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些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切合孩子的心理。而故事以外的悟语,更像是一盏盏智慧的明灯,把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技巧、人生的建议通过妈妈之口娓娓道来,引导孩子去思索、去感悟。而且,本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篇文章的后都配有一个“妈妈锦囊”,为每一位妈妈提供切实的解决技巧。愿在那些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妈妈种下的是正直善良的品格种子,结出的是令人欣喜的美德之果,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 豪门通缉令:帝少强宠妻

    豪门通缉令:帝少强宠妻

    一场婚礼把他们绑在了一起,他恨她,却偏偏把她宠得无法无天。三年的婚姻她早已沦陷,却不曾想到头来这只是一场骗局……“少爷,少奶奶把您送的戒指扔了……”“再买新的给她送去。”容少爷不为所动,不就是戒指吗?她想扔就扔!“少爷,少奶奶打伤了表小姐……”“她高兴就行。”“少爷,少奶奶…逃了……”“…追!”有人说,许艺笙是容锦的劫。他淡笑,许艺笙是他的命啊。
  • 同人原创小说超合金社团

    同人原创小说超合金社团

    同人原创小说-超合金社团,同人番外篇—新年献礼之—校园祭来自一群对动漫又不忍漫社废社的社员们,为了一年一度的校园祭不懈努力着。可是,为什么是那种节目?!我们不需要外人帮忙好吧?!好吧,做的好好的,不要丢脸就好。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