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57200000003

第3章 南北战争前的黑人教育(1)

南北战争前,美国南部各州盛行奴隶制,各州的《黑人法典》不但限制黑奴的人身自由,更是剥夺了黑奴作为“人”的各种权利,包括受教育的权利。一些州的法律规定,教授黑奴,自由黑人和黑白混血儿读写属违法行为。北部各州尽管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陆续废除了奴隶制,但黑人在北部并不受欢迎,白人们并不赞同黑人成为受教育的人,即使在公立学校运动席卷北部各州的19世纪40年代,黑人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依然受到歧视。因此南北战争前黑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极其有限的。尽管如此,部分黑人,或是自由黑人或是奴隶,还是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接受教育的机会获得了读写的能力。这些机会有的是思想开明的白人故意为黑人提供的,有的是黑人自己创造的,还有的是各教派出于宗教的目的在传教过程中的副产品。

这些公开半公开的教育就像“地下铁路”一样,为黑人们获得自由开辟了途径。

第一节教会与黑人教育

殖民地时期的美洲教育主要是教会控制的,各教派为扩大其势力,争办自己教派的学校,其热情不亚于修建教堂,当然,教育的目的是宗教的。在北部、中部及南部殖民地,宗教团体建立各种慈善学校,免费教育穷人、印地安人和黑人。教会对黑人进行教育主要基于两个原则,首要的原则是教会黑人阅读圣经,使其成为基督徒。因为根据教会的原则,能够阅读教义问答是受洗的先决条件。第二个原则,主要是教友派所提倡,即所有人都应该是自由的,奴隶制必须被废除,而废除奴隶制后获得自由的黑人需要接受教育以保护自身的利益。正是出于使黑人基督教化的目的,各教派很早便开始了教育黑人的努力,而部分黑人也由此踏上了求知之途。

一、国教会与黑人教育

尽管很多教派都参与了黑人教育,但国教会是最早且影响最大的。它于1701年成立了“海外福音会”,专门致力于基督教义的宣传和与此相关的文化基础知识的传播。“海外福音会”的工作从1701年开始,到1744年后达到高峰,到独立战争前,80多位教区学校的校长,18位教义问答教师献身于黑人的慈善教育事业。

独立战争后,福音会的工作才逐渐终止。

实际上,在“海外福音会”成立之前,国教会就已开展了使黑人皈依上帝的工作。1695年,南卡罗来纳古斯克瑞克的牧师托马斯(Samuel Thomas)便在自己的教区教授黑人学习读写,他教区的许多黑人成为当时当地很有学问的人。

1696年,国教会将托马斯·布瑞(Thomas Bray)派往马里兰,使其教育当地的黑人奴隶并使其成为基督徒。

在国教会看来,黑人是可以教育的。“海外福音会”的干事大卫·休佛瑞斯发现来自几内亚的成年黑人很快就能掌握英语,由此他得出结论,即黑人是完全有能力接受教育的。“海外福音会”在耶稣基督的名义下,把拯救黑人的灵魂作为其首要的任务。在一封告基督徒书中,福音会敦促国教徒为其奴隶提供教育。

针对资金缺乏的问题,福音会号召虔诚的教徒进行捐助。1727年,伦敦的主教还专门致函给种植园主们,要求他们改善对黑人的教育。

在另一封给传教士的信中,他要求拥有奴隶的教士起带头作用,在自己的教区里鼓励教授黑人,他还希望教区学校的教师在闲暇时间里教授黑人。

在献身于黑人慈善教育的教士中,依利艾斯·尼奥是极为突出的一位。早在1704年,他便在纽约城的三一教堂为黑人开办了学校。最初他在家里进行教学,每星期三、五、六下午5点开课,后来学生增至200人,家中远不能容纳,遂于1708年将教学移至教堂进行。尼奥工作勤奋,业余常走访各家。1722年尼奥去世后学校并没有因此而停办,其后有8位教士继续打理学校直至1770年。

1744年,南卡罗来纳查里斯顿国教会为黑人开办了学校。他们发明了一种接力式的教学方法,先是购买了两个奴隶,亨利和安德修,叫他们修筑校舍并教会他们读写,由他们来做黑人学校的教师。这所学校存在了20年,约有学生60人,学生中还有佐治亚一些奴隶的孩子。牧师布彻也曾为黑人开办过学校,布彻既是教区的教区长,又是一所富裕男童学校的校长,同时又拥有种植园。他在英格兰另一个宗教协会——约翰·布瑞协会(Associates of John Bray)的帮助下,为黑奴布道、洗礼。为使黑奴们接受基督教教义,布彻选拔了两三个黑人做教师,在孩子们闲暇时教授他们阅读。当然以黑人奴隶做教师的例子是极为罕见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白人传教士或白人教师教授黑人,如1743年在费城为黑人开办的学校就属此例。

第一个为黑人教育建立私人捐助基金的是伦敦主教派往马里兰的传教士托马斯·布瑞。在接受了主教向黑人传教并教育黑人的使命后,布瑞设法使威廉国王的私人秘书阿罗恩(M.D Alone)为此捐助了900镑。1731年布瑞去世时由一个专门的组织“布瑞博士协会”(Associates of Dr.Bray)来管理这份基金,基金的收益用来雇请教义问答教师教授黑人。协会最初的教育对象是成年黑人,由于各方面原因,特别是成年黑人的语言问题,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协会转而为在美洲出生的黑人孩子开办学校,1760年,费城便有两所这样的学校。

国教会之所以致力于黑人的教育是因为他们相信黑人依然有灵魂,只是这些灵魂或迷失在“无神论与不忠”的沼泽中,或被天主教和耶稣教的神甫所牵引,迷失在对“教皇的迷信与偶像崇拜”中。在使黑人皈依宗教的过程中,传教士遇到的最大障碍便是如何既使黑人皈依上帝,又不会导致奴隶的解放。因为根据教义,笃信基督的信徒都是上帝的选民,而不应再是奴隶。为摆脱这个尴尬的处境,福音会援引法国和西班牙传教士的例子,认为上述意见没有法律依据,并坚持黑奴成为基督徒,与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变。一些地区还颁布了法律,明确规定奴隶受洗后依然是奴隶。如南卡罗来纳在1711年制定类似法律,而新泽西的立法机构早在1704年便宣称黑奴成为基督徒后,其社会地位不变。

尽管国教会一直关注黑人灵魂的“拯救”,但“海外福音会”教育黑人的工作是时起时落的。有些地方如纽约、费城、佛吉尼亚、罗德岛等进行得比较好,大部分地区成效极其有限。而且国教会教育黑人的目的,不是为黑人提高文化,而是使其虔信上帝,更安于被奴役的地位。因此对黑人的教育仅局限在宗教教育,且局限在基督教的基本知识范围内,如新泽西的一位教士托马斯·托普森提到他教给黑人的是使徒的信条、主祷文和十戒。黑人在接受宗教教育的过程中,不一定学会读写,北卡罗来纳的教士泰勒(Reverend Taylor)在其报告中特别强调他给奴隶上课时“没有书”。即使黑人得到的教育是粗陋的,是宗教活动的副产品,但毕竟有一些黑人借此获得了读写的能力,这使得这些黑人比当时刚移居到新大陆的穷苦白人更有文化。

二、教友会与黑人教育

在涉足黑人教育的宗教团体中,大部分宗教派别都与国教会一样,关心的是黑人奴隶的“灵魂”,而教友会(Society of Friends)既关心奴隶心灵的拯救,又关心其身体的解放。教友派反对等级,强调人与人的平等,认为黑人与白人一样都是上帝的儿女,奴隶制度是一种罪恶。1688年,宾西法尼亚教友派的一个小团体在其月例会上便发表了“1688年2月18日哲曼城反对奴隶制决议”,决议中指出“一些人贩卖可怜的生灵……我们反对这种人的交易”。

教友派的道德准则是“对待别人像别人对待你一样”,他们认为“尽管他们是黑人,我们也无更多的权利使其成为奴隶,正如无权使其他的白人成为奴隶一样。有一句老话,我们将像别人对待我们一样对待所有人,不管他的先辈是不是有色人”。正是基于这样的道德准则,教友派的领袖们一直致力于废除奴隶制的斗争。他们在特拉华、罗德岛、纽约、新泽西、费城、佛吉尼亚、马里兰等地建立“释奴协会”,帮助奴隶获取自由。他们以身作则,先是宗教例会要求拥有奴隶的教友释放奴隶,后来一旦经济允许,教友们便购买奴隶将其释放并教以基督教的知识。教友派的释奴做法使一些州议会极为恼火,1827年北卡罗来纳州最高法院便裁决教友派不准再购买和释放奴隶,但在这之前的两年,教友们就已经使2000多黑人奴隶获得了自由。

使奴隶获得自由之身并不是教友派的最终目的,他们更关注的是奴隶自由后如何融入到美国生活之中去。为此,他们为黑人举行宗教集会灌输基督教的伦理准则,并且为他们举办学校,向其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使其获得捍卫自身权利的意识和能力。在1700年的年会上,就要求教友们不仅要传授给年幼黑人阅读及有用的学问,而且要用这些知识引导他们,因为平等终有一天会实现。

教友派在黑人较多的地方为黑人建立专门的学校,在黑人很少不足以为其单独建立学校的地方,教友派便让黑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一同学习。从18世纪初到内战前,教友派在特拉华、佛吉尼亚、马里兰、华盛顿特区、印地安那等地为黑人提供教育。在1834~1869年间,印地安那的教友派是惟一为黑人提供教育的宗教组织。1861年,印地安那教友派的学校中有318名有色人。教友派还为那些被排斥在公立学校大门之外的人建立了一所学院——统一自由学院(Union Liberty Institute)。

在为黑人举办教育的教友中,有些人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热情,本尼泽特和克兰多便是两个杰出的代表。

本尼泽特原为法国人,为躲避宗教迫害随父母来到新大陆。追求信仰自由的自身经历使其痛恨奴隶制,倡导为黑人提供教育。他认为黑人是“极有理智、有人性、友善的,他们的才能与白人一样好,他们才能提高的潜能也与白人一样”。认为黑人低能是建立在自大和无知基础上的粗俗的偏见。1750年本尼泽特在自己的家中为黑人开办了学校,教学主要在夜晚进行。他不但教授读写,还鼓励学生参与教友派的聚会。这所家中学校开办了20年,为众多的黑人带去了智慧之光。除了自己身体力行,他不断地在教友会每月例会上建议为黑人设立学校。在他的积极努力下,1770年教友派在费城为黑人开办了学校。本尼泽特还辞去了费城女子学校教师之职,把他生命的最后两年献给了贫苦的黑孩子。1787年费城又建立了一所黑人学校,而建校的基金便来自本尼泽特死后的遗产和其他教友以及费城的黑人托马斯·西尼的捐助。

克兰多于1831年在康涅狄格州的坎特勃雷(Canterbury)开办了一所寄宿制女校,第二年,她招收了一名黑人女性,结果遭到大多数家长的反对,家长纷纷让孩子退学,社区也终止了对学校的资助。

在北方黑人领袖的支持下,克兰多没有被吓倒,她于1833年专为黑人妇女和女童开办了学校,来自东北部的黑人女孩都会聚到这里。

坎特勃雷的市民用暴力攻击学校,水井被投入粪便,商店不给学校提供所需用品,医生拒绝为病孩诊治。1833年5月,康州通过一系列“黑人法”,规定非经地方当局同意不得为州外的任何有色人种的孩子开办学校。克兰多拒绝关闭学校,结果被逮捕。1834年9月她虽然被迫将学校迁往依利诺斯,但没有因此而放弃教育黑人的努力。

在教友派为黑人举办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公众的冷漠和反对,另一个困难便是资金。教友派通过募捐和建立永久基金的方式扶助黑人教育的发展。l780年,艾威夏姆月例会同意筹措12镑以促进黑人教育,并任命了一个委员会以开展工作。1785年,伍德伯瑞月例会任命的委员会在一年后便筹到了款项。

1787年汉德菲尔德月例会举行的募捐会筹到了3镑。为响应教友派年例会的建议,各地的教友们还统一了筹款的计划,以便将募集到的基金用于教友的孩子及黑人的教育上。

同类推荐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或者说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教育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综合人文素养,是一种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即使孩子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他依然可以有辉煌的将来;没有大智慧,即便孩子在校的成绩再优秀,将来也可能泯然于众。因此。所有的父母和教师都应当重新来学习儿童教育这门专业的功课。
  •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是国家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开始对传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注意。国际传播空间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分哪些层次?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传播分哪些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的国际传播史该如何认识?《国际传播史》从国际、国家和媒体的不同角度对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颇具可读性与启发性。《国际传播史》由刘笑盈和何兰主编。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泣血玄黄

    泣血玄黄

    绝心崖,自古以其高险闻名。传闻崖下妖兽极其残暴嗜血。可现在,崖上却站着一个男人。其周围立满各路人士。“施主,你杀孽太多,到我菩提寺诚心忏悔,方可解脱”亦可以救你一命。“苦心大师,劳你牵挂。我自凭本心,圣战之时,我可退过?如今功高盖主了么,呵呵,他也怕了?既然他要杀我,那么”。他淡淡将手按在剑柄,那剑微微颤动,发出兴奋的清鸣。“施主,此剑一出,家人旦夕”。苦心又劝。沉默,有风,吹过,挑逗着每一个人的心。良响,“罢,曾经之战,你们都是我最坚实的后背,是最亲的手足”。他低头“随天啊,你饮过诸天神魔之血,今天,来尝尝我的吧”,问天,原来那剑名随天。“大师,她已有身孕,劳烦将他们照顾”。说完,拔剑。
  • 树立优良的个性

    树立优良的个性

    “人之所以高贵只在于人能思考……人的职责就是要学会正确思考和运用它。”帕斯卡的这些话是发人深醒的。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思想的外在表现。如果我们学会了正确思考,我们的生命就会像上帝的旨意那样高贵、幸福和美好,否则,等待我们的将是庸俗、痛苦和失败。
  • 人生的体味(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人生的体味(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蒋捷听雨,听出了人世沧桑,世事变迁,让人唏嘘感叹。人生的体味最是悠长,短短几十年间,身世飘零,离合悲欢,几经辗转。历来写人生体味的作品都最能打动人,时代虽然在变,但人的命运却逃不开沧桑变化。人生的体味在文学中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拉里·弗林特自传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拉里·弗林特自传

    本书是他对自己沸沸扬扬的一生的真实回顾坦率地记录了他的奋斗历程、官司内幕以及被土流社会所不齿的无奈。根据本书拍成的电影《人民反对拉里·弗林特》(又译《人民正确》在美国轰动一时再次成为大众争论的热点。
  • An Essay Towards a New Theory of Vision

    An Essay Towards a New Theory of Vis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就是二

    就是二

    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度,这是一个腐朽的国度.这里是宇宙的中心.这里是世界的边缘.这里有一群强大的老人,这里有一群软弱的老人.这里有一群弱小的年轻人,这里有一群坚强的年轻人.历史的车轮已经压来,罪恶冲破层层遮羞布显露在人类面前.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 娇蛮小姐斗总裁

    娇蛮小姐斗总裁

    他视她为珍宝,不想别人窥探,可一不留神她就放点光芒。还正大光明的挽着阴柔的男孩胳膊向他炫耀。他忍耐,她得寸进尺的又瞄上了他俊美的弟弟。一转身,背后还站着儒雅温柔的叔叔。骂不得,打不得,碰不得,她还嬉笑着:“我要嫁给你弟弟,这样每天都能见到我了,怎样?”他被折磨的崩溃,终于爆发。
  • 真不是大明星

    真不是大明星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网络速度飞快发展的社会,刘宇就来到了这个世界。没有一飞冲天的运气,没有强大的军团后盾,刘宇的梦想却是称为顶级艺人。带着自己的梦想,刘宇不停的前进着。一步一个脚印,刘宇知道,路很长……
  • 凤凰劫:冥王夺爱

    凤凰劫:冥王夺爱

    她,是杀手界第一人,却遭深爱之人背叛。睁眼,入目却是一片猩红。既已重生,她发誓:弃情绝爱。可,情之一字,千百年来,又有几人能逃过?他是生杀予夺的冥王。却对她说:“云陌,你是我的女人!”他是一国储君,却对她说:“陌儿,做我的皇后!”究竟谁才是她的归宿?弃情绝爱,真的能够摒除所有伤痛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毒尊医仙

    毒尊医仙

    楚幽若重生之前因为生了女儿就被劈腿抛弃,唯一的女儿还意外身亡。好不容易重生了,结果一睁眼又生了个怪物,家族认为不祥,将楚幽若和这个小怪物一同沉江。哪知这小怪物竟然是几大宗派一直想要得到的五毒兽,本就医术高明的楚幽若,加上剧毒灵兽,将会在江湖上掀起怎样的风波?哎呦,人家只是想找回女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