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57200000027

第27章 二次大战前黑人高等教育(1)

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尽管从1636年哈佛学院算起到1860年已发展到500多所,但这些学校是白人为白人建立的(大多集中在新英格兰、东北部和佛吉尼亚),黑人,即使是自由人也没有资格进入。黑人进入高教机构是南北战争以后的事,黑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量出现也是19世纪后期的事,它们是南北战争和奴隶解放的产物。

第一节黑人高等教育机构发展阶段概览

从黑人高等教育机构出现到二次大战,黑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黑人高等教育机构萌芽阶段,大约从南北战争始到1885年。南北战争爆发后,联邦军队、北方慈善机构和教会组织、黑人教会以及联邦政府的自由民局一方面为前奴隶提供了物质救助,另一方面为前奴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机会以使他们为适应新的身份做准备。在为前奴隶所建立的学校中有这样一些学校,它们被冠以学院或大学的名称。由于条件所限,这些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提供的教育只相当于初等教育,但它们的初衷是要把这些学校办成学院或大学。这种初衷寄托了人们对这个种族尽快进步的梦想,在以后的岁月中这种初衷逐渐成为了现实。

黑人高等教育机构在最初的岁月中,要么诞生于内战的硝烟中,要么出现在重建后的废墟上,仓促加上有些盲目的宗教热情,使得人们很少去仔细地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因而学校在选址、课程设置等方面并不完全适应刚刚获得自由的黑人们的需要,但这些并没有妨碍黑人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黑人高等教育机构初步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大约有30年。尽管条件艰苦,普遍缺乏财政和人们的支持,但从1886起,一些黑人高校依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开始提供相当于中等教育程度的课程。由于教师大多是来自北方的白人,因此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往往模仿北方的学院,课程也大多是北方学院中流行的古典学术课程,培养目标是神职人员和教师。有些黑人学生毕业后会进入北方的学院或大学去完成真正的大学学业。这一时期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逐渐进入这些学校的教师队伍中,这些黑人高校教师的出现,一方面应和了当时流行的“自助”潮流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作为数量极少的黑人专业人员中的组成部分,如杜波依斯而言,发挥了引导种族前进的领袖作用。有的黑人教会举办的学校则从一开始就拥有黑人教师。

黑人高校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得益于三个因素的促进,一是南方公立学校系统的建立;一是工业教育的风行;一是1890年第二次毛瑞尔法案的颁布实施。1885年后南方各州陆续建立了公立学校制度,尽管种族隔离的制度使得黑人教育质量远低于白人,但它毕竟在一定程度上为黑人高校提供了新生,保证了一些黑人高校在层次上的升级。工业教育的风行,虽然给黑人教育带来一定的问题,但由于有慈善基金会的介入,也使得部分黑人高校获得了资金上的支持。

1890年的第二次毛瑞尔法案要求各州在建立农工学院时不得以种族肤色为由进行歧视性拨款,遂使各州开始为黑人建立单独的赠地学院。

黑人学院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始于1917年,这一年费尔普斯·斯托克斯基金会对黑人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其结果由美国教育署出版公布。调查结果所揭示的黑人教育落后的状况震惊了世人,这导致了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各种机构对黑人教育的重视。南方各州政府开始加大对黑人赠地学院资金支持的力度;一些大的慈善机构如普通教育委员会、朱利叶斯·罗森沃德基金会等也在这一时期有系统地扶持黑人教育。社会各界的重视加上各方面资金的支持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繁荣,使黑人高校在经济危机爆发前的十年中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

1928年美国教育署发表的黑人学院的调查结果标志着黑人高校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调查实施之前,位于中部和北部的黑人院校都可以获得各自地区的高校和中等学校联合会的认可,但“南方学院和中等学校联合会”却不愿为南部的黑人院校进行资格认定。不管黑人院校如何努力,质量如何好,它都得不到应有的名分,这无疑极大地挫伤了黑人院校的积极性。1930年,由“黑人青年学院联合会”和“南方学院和中等学校联合会”各自代表参加的会议决定,“南方学院和中等学校联合会”承担对本地区黑人院校进行考核和资格认定的责任。达到联合会中白人院校标准的学校被评为A级,达不到的被评为B级。这一决定进一步刺激了黑人院校的发展,它使得很多院校更加努力提高层次和教育质量以达到联合会所规定的学院认定标准。1942~1943学年度,黑人学院中有35所得到了所处地区学院联合会的认可,这些学校的注册学生为19738人,占整个黑人学院注册学生的57.3%;得到B级认可的学院有20所,注册学生数占总数的18.8%。很多黑人学院不但成了名副其实的四年制学院,能够颁发学士学位,而且塔斯克基学院和田纳西州立农工学院等还开始提供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课程。1942年8月,8所黑人院校颁发了159个硕士学位。这一切都表明黑人院校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黑人院校的发展是众多机构参与的结果,这些机构可以划分成四类。首先是联邦政府,在战争爆发之后,联邦政府首先通过军队为千百万逃人北军战线的黑人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救助。联邦政府还成立了救助自由民的专职机构——自由民局,为自由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医疗保健和教育等服务。在联邦政府为自由民提供的救助中最值得提的便是在南方各地开办的自由民学校,这些学校不仅为南部建立公立学校系统奠定了基础,其中的一些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上升到学院的层次。在黑人院校的发展中另一个重要的力量是基督教会,基督教会的各个教派在黑人高等院校的建立和发展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为黑人建立的学校很多都成了后来很有影响的大学。第三支力量是南部17州的州政府,它们为黑人建立了赠地学院并提供资金支持。1890年第二次毛瑞尔法案颁布后,各州相继为黑人建立了赠地学院。由于赠地学院有稳定的公共资金支持,它的发展一直较为顺利,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能与教会学校抗衡的重要力量。这支黑人高校生力军为满足日益增多的黑人青年的求学热望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黑人高校发展的第四支力量是慈善组织,尤其以各种教育基金会为代表,如约翰·斯莱特基金会、朱利叶斯·罗森沃德基金会和普通教育委员会等,这些基金会从1882年起开始捐助黑人教育。可以说,没有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教会的努力,就没有黑人高校,同样,若没有各慈善基金会的资金支持,黑人高校的发展也成了一句空话。正是在各种力量形成的合力的推动下,黑人高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无数黑人青年实现理想的场所,成为培养各界黑人精英的重要阵地。

第二节联邦政府与黑人高校

联邦政府对黑人高等教育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战后自由民局参与建立并扶植了一些黑人高校;一是两次《毛瑞尔法案》,尤其是1890年的法案促使南方各州为黑人兴办了赠地学院。

诞生于内战烽火中的联邦政府机构自由民局一直致力于黑人的教育事业,他们在南方广设小学,战后几年中有些地方黑人儿童的入学率甚至超过了北部的某些地区,如1866年阿拉巴马州为79%,佛吉尼亚为82%,而纽约州公立学校黑人的入学率只有43%。面对日益增长的入学势头,教师缺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据自由民局总督学阿尔福德1866年的估计,当时教师的缺口是两万。他提出通过建立更高一级的学校来培养黑人本种族教师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阿尔福德的预见对黑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建立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一年后,阿尔福德在督学报告中提到的培养教师的“高级学校”或“师范学校”有儿所,注册学生达到581人。尽管我们可以想见这些学校的程度不会“高级”到哪去,但在当时层次无疑是比较高的。阿尔福德督学还一再敦促扩大这些学校的规模,提高质量,他还建议通过捐助的方式使这些学校能够永久生存,建立奖学基金以保障黑人有为青年能够完成学业。自由民局的局长霍华德将军对资助这些机构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资助这些学校很快成为自由民局的一项重要职责。在1868年1月自由民局总督学的报告中,接受资助的高等学校和师范学校达15所,资助的总款项达168000元。在这些学校中有的后来成了非常著名的大学,如霍华德大学、亚特兰大大学、费克斯大学等。

联邦政府的捐助资金除了用来支付教师的工资,还广泛用于学校工作的其他方面。尽管联邦政府不是这些学校的创办者,但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对这些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学校大多为各教派所创办,对于一些教派来说,本身就财单力孤,虽有宗教热情和奉献精神,却很难保证学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而且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刚刚获得自由的前奴隶或前奴隶的后代,他们无法通过从这些贫穷的黑人中收取高额学费的方式来维持学校的运转。因此,有法律保障的联邦政府的财政资助无异于救命的口粮,使得这些学校能够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以美国传教士协会旗下的亚特兰大大学为例,1869~1871年,学校的支出为89000美圆,其中美国传教士协会提供了19000美圆,佐治亚州政府通过赠地资金每年给予8000圆,而自由民局提供的款项达52400美圆,占总支出的60%多,而传教士协会的支出只占1/5。类似情况也见于其他学校,因为按总督学阿尔福德的报告,“高等学校及那些培养教师的学校,已经通过各州进行了同等的资助”。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如若没有联邦政府稳定的经济支持,很多黑人学校在初创时期都逃不掉夭折的命运。

案例研究:联邦政府与霍华德大学

霍华德大学是以自由民局局长霍华德将军的名字命名的大学,创建于1867年。在传统的黑人高校中它是建校较早,规模最大的学校。1942~1943学年度,其在校本科生为1374人,在94所黑人高校中名列第一。1941~1942学年度,注册研究生为413人,授予学位36个,在10所能够提供研究生课程的学校中仅在亚特兰大大学之后,名列第二。霍华德大学不单单是以政府官员的名字命名,在其创办和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对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1.霍华德大学的创立

霍华德大学创办于内战刚刚结束后的1867年。当时,由于战争的缘故,众多黑人涌入首府华盛顿,使华盛顿成为当时黑人人口最多的城市。与其他地区一样,各慈善组织和自由民援助机构为黑人建立了日校和夜校,提供初等教育。随着入学人数及毕业人数的增多,对更高级教育的需求便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为黑人培养教师和教士的需要,1866年11月,华盛顿第一公理教会的一些成员决定建立一所培养教士的学校,这便是酝酿中的霍华德大学。他们计划学校先以夜校的形式开办,并请求自由民局提供宿舍、燃料和照明设施。在霍华德大学的历史上,这是学校第一次与自由民局发生联系。开办学校的建议被采纳了,还任命了几位教授,但在创办者头脑中这所学校既没有校址也没有名字。它被称为“神学院”,目的是培养有色青年从事圣职。为黑人开办“神学院”的计划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堪萨斯的参议员泼莫瑞提议将教师培养纳入到学校的培养目标中,并进一步提议学校应向所有希望进入的人敞开。在讨论授予学校特许状的会议上,决定学校设置神学、法学和医学三个部,并采纳尼古拉斯博士(D.B.Nichols)的建议以霍华德将军的名字为学校命名。1867年3月2日,经国会两院通过,约翰逊总统签署,霍华德大学获得了办学特许状。

同类推荐
  •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以自然教育法的原著版本为基础,参阅了近年来自然教育法的多种国内译本,介绍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书中介绍了自然教育法的宗旨,并对自然教育法中涉及的众多领域做了介绍,描述了数学、外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游戏学习方法,对孩子的感官能力、思维动力、动手能力、品德素质的培养都提供了训练方法及操作原则。
  •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当今时代,新媒体无处不在。新媒体不仅是传播手段或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传播观念和产业形态的变革,并影响到内容生产、消费方式等各个环节。那么,新媒体包括哪些形念?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对社会生活发生着怎样的影响?对传媒产业又带来了什么变化?如何与传统媒体嫁接融介?这一系列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本书内容既包括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新媒体发展现状、最新研究成果等。重点对新媒体传播特性、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常用设备操作等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对传媒领域中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做了比较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我国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五十多年里,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加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地位、功能及素质要求也不断变化,并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发展为研究主题,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首先回顾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使我们对中西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其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专业素养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任务和专业素养结构;最后论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就如何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成、和谐世界构建等。
  •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自古至今中外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及内容,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制度的优缺点,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热门推荐
  • 师徒一遇赖终身

    师徒一遇赖终身

    狐呆呆拔过玉帝的胡子,抽过龙孙的龙筋,拐过二郎神的哮天犬,她闯过无数祸事,三界之内的仙和妖想到这个祸头子,都头疼不已,为了三界的安宁,玉帝派人将她送到远古上神凤愿那拜师学艺。她指着眼前这个年轻俊美的男子问,“你就是我的师父,凤愿上神?”男子点头,“正是。”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将领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将领篇

    本书记叙了奋斗于二战前线的多个将领的英勇事迹,通过对战争的生动描写和详细刻画,向读者展示危急的战争时态和关键战役,并通过列举多个成功战例突显将领们过人的机智和临危不惧的坚韧精神。该书内容丰富,叙事客观,极具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对想要探究二战时期各个著名将领的读者来说,非常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
  • 那個討厭的鄰居

    那個討厭的鄰居

    他們是鄰居!剛搬到第二天,她就撞破了他兩次好事!自此,他賴上她了!她是孤兒,向東、向南、向上也是孤兒,他們視她如寶貝般照顧。他不相信她和向氏兄弟閒單純的親人般的關係。誤會因此而生,他背叛了她,作爲報復,只是他依舊痛苦;當誤會解開,一切已經無法挽回。
  • 妖妃殿下

    妖妃殿下

    非常值得一看的言情小说。各位主人公从小时候起就情系一束,详情请点击书名
  • 光明神录

    光明神录

    神录载:“灵量奇异,强大而煌,正恶皆杂,危险,所之被称为人族。”上原大神,舍弃自我,创造出各个种族,血液精髓即是人族,实至今日,魔妖异族的日益强大,封印的破坏正侵蚀着人类的善,威胁着人族的生存,人类是否还能相信曾经被人族视为保护的神,在预言末日来临之前,在被一日日加速被拖向黑暗的光明之下,人类能否找到失落的力量,拯救自己日渐丧失的人性,捍卫住这一方生存之地?
  • 桃花桃花

    桃花桃花

    一个自认为在现实和游戏中都毫无特色的三普女孩却得到游戏大神的倾爱,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桃花?一个自认为长得可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间车爆胎的二货女孩在得知三普女孩的桃花之后开始奔向自己的桃花,她到底能否获得自己的桃花呢?一个自认为是绝世美女的毒舌女王,遇到毒舌男神,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开出怎样的桃花呢?三段故事,三段桃花,三段爱情,全都因游戏结缘。一切尽在《桃花?桃花!》。
  • 冷月风荷

    冷月风荷

    她出身武林世家,酷爱武学却年少离家。数载归来,琴技冠绝天下,名震寰宇,刹那芳华!终究逃不开宿命的枷锁:家族的使命,武林的安宁以她一女子之力能如何守护?然而亲人故、家园破、离别殇、生死劫她该如何面对?与两个绝世男子纠缠的爱恨嗔痴又该如何抉择?他身份尊显却处江湖之远,天资绝顶却随性淡然。一张千年不变的笑脸只为她而改变。年少不经意玩笑使她离家而走,从此对她多了份牵挂。多年重遇,发现今生多了份守护,即使坑蒙拐骗誓要留她在身边,没想到伤她最深的却是自己。然而冷月风荷的宿命注定他们诸多纠缠。
  • 曼珠沙华开

    曼珠沙华开

    曼珠沙华是开在冥界的一种花,也叫彼岸花。诅咒人们生生世世都不能在一起。她说:“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果你能做到,也许我会爱生你。”他说:“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 爱默生最美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最美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的书是多位美国总统必备的“枕边读物”,也是张爱玲一生唯一翻译过的美国作品。翻开爱默生的文字细细品味,你很快会发现它为何会广受欢迎:这里面有一股能量,它穿越时空的长河,超越种族的界限,在你面前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之音。他不是个迂腐的老书生,而是一个看透世事的智者,每句话都像是一条条名言警句。有人说,爱默生是思想家,也有人称他为演讲家,也许这都不是爱默生喜欢的称谓。他只是做了自己生活的主人——不必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才去领悟,不必等到为时已晚,才去反省,不过分眷恋流逝的岁月,只是用心真实地体味每一个当下,倾听自己每一刻的心念。
  • 绝世倾情:魔君的小妾

    绝世倾情:魔君的小妾

    身为神魔后裔的少年,带着好基友寻找母上大人。途中调戏各界美人,最终一个凡人为其钟爱,什么?竟然还是穿越来的!最为惊悚的是母上大人竟也是与之不同年代的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