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57200000015

第15章 重建后到一次大战问的黑人教育(2)

皮博迪教育基金会成立于重建时期,他的创始人乔治·皮博迪是新英格兰的银行家兼商人,他想通过基金会的方式为饱受战争之苦的南方提供帮助。从1867年到1914年,基金会为促进南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350多万美圆。按皮博迪的设想,基金会的目的是促进南方公立学校教育,为接受培训的教师提供奖学金以及通过工业教育促进科学的应用。基金会的管理者认为通过各州当局而非将资金捐助给私人机构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南方教育的需要,因此他们制定了一个资助政策,即要求各地以1:3或1:4的比例提供与基金会资助数额相匹配的资金,这样刺激了各州在公立教育上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立学校的发展。1880年3月,基金会向国会递交了一份请愿书,请求联邦对南方各州,特别是黑人学校予以资助。同年,基金会将重心几乎全转到师资培训上,建立培养白人教师和黑人教师的师范学院。基金会除了资助学校,还在耶鲁、哈佛、巴尔的摩城建立了博物馆。由于皮博迪基金会对各州教育的资助建立在激发各州自助精神基础上,因而它的影响远超出了一般慈善救助的意义。

皮博迪的善举激发了很多人为南方教育助一臂之力,康涅狄格州的纺织工业家约翰·F·斯莱特便是其中的一位。

有感于皮博迪基金会的成功,1882年,斯莱特也拿出100万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这项基金的收入用来帮助南方黑人的教育”。1890年皮博迪教育基金会的负责人克瑞成为斯莱特基金会的总负责人,使得两个基金会的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基金的收入主要用来资助黑人的师范学校和黑人学校中的工业教育。

基金会在成立之初主要资助私立机构,第一年就向佛吉尼亚、南北卡罗来纳、佐治亚和阿拉巴马等地的12所训练黑人教师的学校提供了资助。1883年,下列的黑人学校得到了资助:两所大学(克拉克大学、亚特兰大大学)、亚特兰大浸礼会女子专门学院、一所私立中等学校。1907年~1908年的资金流向也反映出基金会主要资助私立机构的特点。1907年~1908年的捐助资金为68490圆,其中74%捐给了私人或教会学校;19%用于公立学校中的职业培训和各州的师范学校;7%用于阿拉巴马州的农业巡回学校。著名的黑人院校肖大学、汉普顿学院和塔斯克基学院也一直是斯莱特基金会资助的对象。

1910年,詹姆斯·哈迪·狄拉德成为基金会的负责人后,基金会开始了一项意义更为深远的工作,即建立“乡村培训学校”。当时由于中等教育的工作主要由学院承担,小学和中等教育之间就自然存在一个鸿沟。由于南方黑人极少有机会进学院接受中等教育,结果往往是小学毕业生在黑人学校任教。狄拉德认识到,如果在南方为黑人建立中学必然遭到人们的反对,因此他将资助方式称之为“延长初等学校教育”。

1911年,路易斯安那建立了首批斯莱特基金会支持的此类学校。到1915年,有8所学校在中等教育层次上教育学生。斯莱特基金会捐助4000圆用于教师工资,州里相应的配套资金为10000。

狄拉德的做法使得很多南方农村的黑人学校延伸到中等教育层次,这样毕业后准备做教师的黑人学生就获得了额外的学习机会。

1929年由斯莱特基金会资助的这样的乡村培训学校几乎有400所。“乡村培训学校”计划不仅使部分黑人接受到了中等教育,而且也使得农村黑人学校教师的素质有所提高,这也直接导致了黑人教育质量的改善。

在北方推进公立学校之初,新英格兰曾有过一个为其呐喊助威的组织“美国教育协会”,内战后南方也出现了这样的组织“南方教育委员会”,为南方的教育发展出谋划策。这个教育委员会也是慈善家关心南方教育的产物。委员会的成立缘于一对北方兄弟的南方之旅,马萨诸塞州剑桥城的圣公会牧师爱德华·阿伯特博士与其兄在西佛吉尼亚旅行之际,在其下榻的饭店向店主塞厄提议就南方教育问题召开一个会议,阿伯特博士挑选了参加会议的人员,会议于1898年6月29日在塞厄的饭店举行。斯莱特基金会的负责人克瑞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探讨了黑人教育的问题。第二年6月,塞厄邀请了100人又举行了第二次会议,第三年,即1900年6月,第三次会议召开,集中探讨的还是黑人教育,这次会议的主席是克瑞。与会人员中有一个极有影响的慈善家罗伯特·C·奥格登,他有很多慈善义举。1901年,由他出资组织了一批慈善家到北卡罗来纳参观,在讨论基督教教育的会议上,诞生了南方教育委员会,其目的是为南方的教育提供建议。委员会的成员由温和的北方人和进步的南方人组成,既有教育界的人士,又有慈善家代表。奥格登、皮博迪和克瑞都是委员会的成员。委员会成立后,发动了教育会战,又称南方教育运动。到1909年,除了密西西比,南方各州都开展了教育运动,其中佐治亚、南北卡罗来纳和佛吉尼亚等州是重点。皮博迪基金会、斯莱特基金会以及洛克菲勒普通教育委员会给南方教育委员会的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洛克菲勒是著名的石油大王,他曾捐助过浸礼会学校并资助建立了芝加哥大学。1902年,约翰·洛克菲勒给一个筹建中的机构捐助了100万美圆,这个机构便是普通教育委员会,它宣称不分种族、肤色、性别和信仰促进教育事业。1903年委员会成立后,便着手支持各种普及各类知识的计划。主要包括改善美国高等教育,支持南方教育事业,资助教育黑人的私立学校。1902~1909年间,洛克菲勒捐给委员会5300万美圆。委员会在12个州派驻了代表,负责捐助资金在各州的使用。1902~1920年间,委员会用于黑人教育的资金达1770,264.85圆。1915~1920年间,用于黑人公立教育的资金就达674255.65圆。在南方教育家普遍认为黑人没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氛围中,委员会一直支持黑人高等教育。到1930年,12所黑人高校获得的援助超过了200万美圆。

在支持南方教育的慈善家中,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朱利叶斯·罗森沃德。朱利叶斯·罗森沃德很早就对改善黑人状况感兴趣,他曾承诺为建立黑人基督教男青年会捐助两万五千美圆。

布克·T·华盛顿得知这一消息后邀请他到塔斯克基学院参观,结果他为学院捐助了5000美圆。在跟随华盛顿考察了贫穷落后的农村以及黑人的生活状况后,罗森沃德决定捐款建立学校,以帮助黑人摆脱生活的困境,这样便有了罗森沃德基金扶植的建在阿拉巴马州麦肯县的(Macon County)学校。罗森沃德基金为学校捐助了300圆,黑人为学校负担了282圆,白人负担了360圆。此后罗森沃德和华盛顿制定了州资金需与捐助资金相匹配的计划,以在南方为黑人学校建造校舍,并将基金会总部设在了塔斯克基学院。从1903年~1932年,基金会在南方15个州帮助建造了5,000多所黑人校舍。

此外,基金会还帮助对现有校舍进行修缮、建造图书馆、改进交通设施,使黑人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到1932年基金会停止帮助建造南方学校校舍之时,黑人学校的财产价值达到平均每个学生37美圆,白人学校为157美圆。在基金发挥作用的州,黑人学生得到的经费平均为12.57圆,白人为44.31圆。建筑校舍的2800万资金,约有64%来自各州税收,15%来自基金会,4%来自白人热心人士,17%是“黑人自己源源不断的小额捐献——这突出证明,这个种族的成员是多么希望他们的孩子受到学校教育”。除了支持南方黑人的公共教育,基金会还从20世纪20年代起将目光投向黑人高等教育。它在哥伦比亚特区、亚特兰大、那什威尔和新奥尔良帮助建立了“大学中心”。罗森沃德从5,000圆的小额捐款开始,很快成为了改善南方黑人教育设施的主要捐款人。

不管是皮博迪基金会、斯莱特基金会、普通教育委员会还是罗森沃德基金会,他们对南方教育的捐助不仅只针对黑人,甚至不仅只针对教育。但以费城的教友派女教友安娜·T·珍妮斯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却是只针对南方农村黑人教育的。在基金会建立之前,珍妮斯小姐就曾为黑人教育进行过捐助。她曾捐给汉普顿师范及工业学院一万圆,1905年又捐给普通教育委员会20万圆以帮助改善黑人私立学校。在实施其善举的过程中,珍妮斯认识了华盛顿,了解到农村黑人学校的需要。于是她决定不再捐助大型的建立完好的学校,而将资金全部用来帮助小学校。1907年,她拿出100万设立了农村黑人教育基金。这项基金在两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是委派“珍妮斯”教师到各校巡回指导教学;二是发展“乡村培训学校”为农村黑人学校培养教师。基金的第三个用途是雇请了县工作人员,他们的职责是改进农村的住宅和学校,为改善黑人学校的条件制造舆论。

基金会之所以为各地委派巡回教师,原因是农村黑人学校的很多教师都没有接受过培训,教育教学水平很低。而且由于绝大多数黑人小学毕业后不能再继续升学,因而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就掌握一些实用的生活和生产技能,而当地学校的教师很难胜任这项工作。

“珍妮斯”教师作为一个示范教师,通过巡回指导的方式帮助当地教师提高工艺劳作教学的水平。基金会为这些示范教师支付工资,1911年有120多位“珍妮斯”教师在南方各地工作,到1930年,这个数字超过了300。

“珍妮斯”教师的工作非常辛苦,她们到处奔波,每月的收入大部分用在了雇用交通工具上。弗吉尼娅·鲁道夫小姐便是一位黑人“珍妮斯”教师,她每天的工作从早上6:30开始,当她到达第一所要去的学校时,时间往往已是9:30了,等她指导完工作,常常是12:30。她再赶往第二所学校,回到家常常是晚上9点以后。为了使黑人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珍妮斯”教师们付出很多汗水。她们不仅仅在教学上起示范作用,在鲁道夫小姐的提议下,还组织了“学校改善会”,很多学校用有限的资金扩大了校舍,配置了饮水设备和厨房,学生们则自己动手美化校园。在“珍妮斯”教师们的努力下,南方农村黑人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正如斯莱特基金会针对黑人教师学识低下为其开设“乡村培训学校”一样,珍妮斯基金会针对农村极少有8年级黑人小学的现状,在乡村学校集中的地方建立“乡村培训学校”,将教学延伸到8年级。

“乡村培训学校”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农村黑人初等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为在其他农村学校求学将来准备从事教职的学生提供补充教育。

珍妮斯基金会的工作使其他基金会的董事深感兴趣,基金会又从其他的慈善机构中获得了捐款。1912年后,普通教育委员会、朱利叶斯·罗森沃德基金会、凯斯捐献会及费尔普斯一斯托克斯基金会为珍妮斯基金会提供了921764.68美圆以改善南方黑人的教育。其中,费尔普斯一斯托克斯基金也为黑人教育作出过不小的贡献。

1909年,卡罗琳·费尔普斯一斯托克斯遗留下90万美圆,按照她的遗嘱,设立了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对黑人教育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它非常重视对教育机构和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基金会提供的第一笔资金便是赞助南方白人学者进行黑人教育的研究。基金会还赞助了由内务部教育署指导,由托马斯·J詹尼斯主持的研究。基金会赞助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系统的黑人教育的数据,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政府进行黑人教育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除了以上提及的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也曾在1902年捐助过一千万美圆,为很多黑人学校建立图书馆。建立于1888年的丹尼尔·汉德基金会对南方黑人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大力的扶助,它的资金主要通过美国传教士协会分拨给了传教士协会下属的学校。

同类推荐
  • 社会新闻报道实务

    社会新闻报道实务

    本书介绍了社会新闻的特征及功能,社会新闻的发展,社会新闻采访技巧,社会新闻写作技巧,社会新闻评论写作技巧,社会新闻的编辑,社会新闻热点报道技巧,社会新闻的播音与主持等基本知识。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课题组于2005年8月出版了《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调查报告之后,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研究,课题终于完稿,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一成果呈献出来,它肯定会有一些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但却是我们对理论和实践作了认真思考的成果,是我们真实的见解,可以说课题组的师生,是以一颗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无限热爱和赤诚的心来对待这一课题研究的,希望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能对中国的政治改革起应有的作用。
  •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点课题“浙江省城市农民工权利发展状况研究——从国家、市场和公民权的关系看”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 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浙江省农民工的社会权利、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化途径的思考、塑造志愿行动的公共空间——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浙江省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以选举权和工会入会权为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风华绝代:赤色彼岸

    风华绝代:赤色彼岸

    莎士比亚说:太完美的爱情,伤身又身心。而我们注定了会在这一场爱情的角逐中迷失彼此,体无完肤,心碎血枯。莎士比亚说:空虚的空虚,空虚的空虚,一切皆是空虚。但,若是在那一场空虚之中你是我的那一方迷梦我也甘愿沉醉其中哪怕结局注是悲伤。当繁华落尽荣华谢后,在哪一场盛世花雨之中可会再现你我起舞吹箫的水墨之画?
  • 吞噬盛夜

    吞噬盛夜

    一个来自地球的废柴,身附稀有的吞噬至灵,在中等灵气的修真星球上崛起得毫无悬念!
  • 爆萌宠妃:王爷快到碗里来

    爆萌宠妃:王爷快到碗里来

    [欢脱古言!穿越架空,一对一宠文]她,面若桃花,一朝穿越成了相府落魄庶女二小姐。娘亲无能父亲不宠大房狠毒姐妹极品!他,邪魅妖冶,全夜祀男女老少都想嫁的男人,富贵钱财势力滔天,只为绑住一个她。“你要记住!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是是是,包括为夫整个人都是你的!”“所以小银票都拿来!”“这个…厄!”“哪里去了!”“为夫拿了所有的小银票小银子做了一整套亵衣亵裤,现在留在身上娘子要不要看?”“滚!”
  •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世界上最好的道理,就是一个人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如果他刚好是法相庄严俊美,又有诗意的智慧、传奇跌宕的身世的圣域之王仓央嘉措,那这个道理,就是他用出世者的眼光望着俗世时显露出的智慧。如果向我们传达这一智慧的作者,又刚好是一位在伊拉克的巴格达经受过战火、在耶路撒冷见证过巴以最激烈的冲突,去过北极,重走过“丝绸之路”,内心有过深度挣扎和痛苦、最后又归于宁静的人,那我们读这本书,得到的就是双重智慧,摆脱浮躁心境、回归心灵安宁的双重通道。读仓央嘉措,我们读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是他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以及他用出世者的智慧解世情之种种。
  • 变色人

    变色人

    这是一本侦探小说,我想叙述的是人为什么犯错,如果这个错误必须承担太重的后果,会怎么样,他会不会逃走呢?他会不会就像变色龙一样不断伪装自己不让别人发现呢?那么这本书讲的就是“变色人”的故事。
  • 曾巩集

    曾巩集

    《曾巩集(套装上下册)》以《元丰类稿》为主,收录了现存曾巩的全部诗文,计诗410首,文752篇,是目前收录曾巩诗文最为完备的本子。《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是“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种。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散文创作上,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见称,讲究章法的严谨和布局的分明,叙事、议论委曲周详,节奏舒缓平和,用词朴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独具风格。《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据清代顾松龄刻本为底本,以元代丁思敬刻本为主要校本,较为全面详尽。
  • 凶楼鬼事

    凶楼鬼事

    一份绝密档案的被启封,引出一段匪夷所思的大事件:旷世动乱造就了邪恶女魔头,附身于神秘诡异的涉外大厦,发动狰狞凄厉的鬼哭狼嚎,营造吞噬活人的鬼屋,跪拜在杀人视同草芥的邪教麾下……穿越生死的冥使,潜伏人间的地仙,活在神秘世界中的无数异能特工联手出击,最终正义战胜邪恶,黑暗被光明驱逐。
  • 介为舟禅师语录

    介为舟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存

    独存

    世间生灵皆有生老病死,其中人类贵为万灵之首,拥有其他生灵难以企及的智慧与天赋。可是明白的越多,知道的越多,那便需要承受更多。人类熟知有因果,但不知是否有轮回。有不甘者印证天道,寻求长生。经历无数岁月的追逐,终于发源出一类是人类却又超脱人类的存在。他们被称之为,修行者!在人世间的一处普通村庄,有一位少年一心想要做那千年老王八!喜欢本书的可以加入书友群:91036755
  • 弑天之乱乾坤

    弑天之乱乾坤

    一少年从石炎村降生,生怀天地灵种。总角时期开始寻母,历经百难途中遇到真心女子,弑天一路是否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