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5300000010

第10章 听南怀瑾讲佛理 (1)

◎四圣谛

世间一切皆苦。烦恼也是苦,生死一大苦,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等无不是苦。如何了苦?如何了脱?若不能了,怎么才得了?除非得道,灭了所有妄想烦恼,灭了所有业力作用,方能解脱一切苦,离苦得乐。但是,一切凡夫众生以苦为乐,积集一切苦,拼命去追逐痛苦之事,当成现实之乐,所以佛说众生颠倒。

——《定慧初修》

大千世界和滚滚红尘的本质是什么?生老病死、岁月蹉跎的人生,其价值和意义又何在?这是困扰古今中外哲人的一大课题。林立的学派,众多的慧士,对此问题争辩不已,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发人深省。菩提树下成王觉,创教天竺的释迦牟尼在这一问题上,以其独特的见解而著称于世。他以悲天悯人的精神和普度众生的宏誓大愿,提出和阐扬“四谛”说,揭示人生苦海万状和脱苦的途径,奠定了“般若”学的根基。

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即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与他同时的印度许多教派也都有最后解脱的理想。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世间苦,苦的原因,苦的消灭和灭苦的方法,即佛教的基础教义——“四谛”。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释迦悟道的核心。为什么叫“谛”呢?佛经上说,如来所说的理法,真实不虚,称为谛。谛是审察真实的意思。审察三界,的确充满了诸苦,有逼迫性,所以叫苦谛;审察苦从何处来?原是众生依业受报而来,有招感性,所以叫集谛;审察知苦断集的方法,是可修性,所以叫道谛;审察修道的结果为寂灭涅槃,是可证性,所以叫灭谛。凡夫迷惑这个谛理,不知生死的苦,因此而认苦作乐,起惑造业,依业受报,轮回不息,因此永远做众生,不肯学佛修行。圣人了悟这个谛理,觉知三界生死是苦,苦的源头是集,同时知道有涅槃可证,有入涅槃的道可修,从此精进不已,达到断证的究竟。

南怀瑾先生指出,四谛是说人生世界,一切皆苦,纯苦无乐,而众生无知,反取苦为乐。苦谛是把社会人生判定为“苦”,归纳其类,分为八苦;因为众生自寻烦恼,以采集苦因而成苦果,误以为乐,这就叫集谛。集谛是对造成痛苦与烦恼原因的分析,认为人所以有多种痛苦,都源于“欲望”;而欲灭去苦因、苦果,达到离苦得乐,这就叫做灭谛。灭谛提出了佛教出世的最高理想“涅槃”。涅槃,不是死亡,而是熄灭了一切烦恼,从而超越时空,超越生死,与现实世界对立的一种境界。死亡不过是有情从一个轮回阶位到另一个轮回阶位的转变,而涅槃的根本特点,就是超越生死轮回。

涅槃,超越世间,也离不开世间,它是在否定世间一切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必须要以求道证果,升华人生而得以达到究竟的法门,这就叫做道谛。道谛指出达到“涅槃”境界的具体方法,即修道的八种方法,又称八正道,即“正见”(正确的信仰)、“正思”(正确的思维)、“正语”(正确的言论)、“正业”(正确的行动)、“正命”(正确的生活)、“正精进”(正确的努力)、“正念”(正确的思想)、“正定”(正确的自我专心)。

四谛又可分为两部分,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形成的过程;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前者侧重于解释世间,后者侧重于创造出世间。

苦海茫茫,有求皆苦:苦谛

在释迦最初传道时,说出了苦集灭道,先说尽了人生的一切苦,就是“苦”谛。

——《中国文化与佛学八讲》

苦谛——世间之苦,是全部佛教的出发点,是佛陀对肉身凡体的首要价值判断,认为“一切皆苦”,无论生命、生存还是生活。因此,“苦”就是人的价值,人的命运。人所处变化无常的世界,是苦集之场,人在其中,不能自主,没有安乐,只有痛苦。

南怀瑾先生认为,苦海茫茫,一切众生有求皆苦。不但世间法求不得苦,求出世间法而不能相应更苦。世出世间,一切皆苦。如何了脱这苦呢?苦由哪里来呢?——由“我”来。有我就有苦。“我”从哪里来?由身由心,由念头思想和四大和合而来,是名“色、受、想、行、识”五蕴。苦谛是三界内的苦果,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

什么是三苦?

其一是苦苦。佛教强调这世间所有的经验都是苦,如经上所说:有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些是日常生活中可经验的苦,因为面对不可意的境界,所产生逼恼身心之苦,这称为苦苦。

其二是坏苦。我们现在所受一切环境、无论是苦、是乐、都是生灭无常,虚伪不实,如梦中之境,空中之花一样,幻化非真。纵然有些环境所谓是“乐”,可是乐不长久,乐尽悲生,又是痛苦。须知世界有成、住、坏、空,万物有生、住、易、灭,众生有生、老、病、死,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生灭败坏。这叫做坏苦。

其三是行苦。这是指无常的苦,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生灭,迁流变化,有智慧的人看到了真相,所感受到无常逼恼的苦。没有智慧的人有苦,因不了解苦谛而有执着;有智慧的人也有苦,但由于他们了解苦谛,就能不执着苦。“苦”是不断地受到无常的逼迫,所以无常就是苦。

要好好地思维“苦”,才能了解佛教真正的意思。如果能见到苦的真谛,就能见到集、灭、道的真谛。如果还没有实现见道,还没有实现解脱的所缘,就无法深入了解苦谛的真义;若能实现见道,看到解脱的境界,就能以无漏、清净的法眼来了解苦。

八苦即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八种苦。

什么是“生苦”?活着就是苦。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小时要读书,大了要工作,各种义务责任像担子一样压在肩上,难得清闲。

什么是“老苦”?人生在世都是由少而长,由长而老,这是发展规律。过去有位禅师说得好:“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老病衰残。”说来真是有许多痛苦临身。老年人尤其有深刻的体会。

什么是“病苦”?人生在世,四大不调,百病丛生,不但小病是苦,大病更苦,长年生病,真是苦中之苦,求生不得,求死不成。

什么是“死苦”?这种苦只有死人知道,活人只知道怕死的苦。释迦牟尼有次问几个弟子:“人命在几许?”有的答曰:“人命在旦夕间。”佛说:“不对。”又问另一个弟子,答曰:“人命在饮食间。”佛说:“也不对。”佛最后又问一个弟子,那人说:“人命在呼吸间。”佛颔首微笑。我们人的生命,实实在在是一息不来,呜呼哀哉,千秋永别,万事皆空。

什么是“求不得苦”?想要的东西总是比能追求到的东西多,或者说,能追求到的东西总是比想要的东西少,心里难免常泛苦味。

什么是“爱别离苦”?我们人对于眷属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等都有恩爱。一旦生离死别,真是万分痛苦,所谓回天乏术,代替不能,泪如雨下,心似刀割,悲伤惨痛,十分痛苦。古人说“夫妻是缘,或善缘,或恶缘,因缘相会。儿女为债,或要债、或还债、无债不来”,即是此理。

什么是“怨憎会苦”?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谈了几年恋爱,原想亲亲爱爱、甜甜蜜蜜过一生,结果却发现“不打骂不成夫妻”。在公司里,总会遇到几个跟自己对不上眼的人,你讨厌我,我看不惯你。在商场、官场,学界、文艺界,总会遇到几个竞争对手,让自己寝食难安。这即是“怨憎会苦”。

什么是“五阴炽盛苦”?五阴炽盛苦,即五取(烦恼)蕴苦。这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烦恼之火,在我们心中焚烧,我们常时感到心中郁塞、焦燥、苦闷,有口难言,说不出的痛苦。

上面所讲这八种苦,都是人人亲身感受,无法避免的苦恼。南怀瑾先生指出,以佛家的观点看,人生即是痛苦地活着。以消极的观点来看人生,人的存在就是一种大苦,连欢笑的时刻,也总隐伏着哀愁和痛苦。真所谓“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苦中即病中”,轻度的痛苦在某种程度上说即是短暂的快乐;偶然快乐,即又是一个痛苦的开始。总之,人生都不免有所求,但有求皆苦。三界之内的众生,尤其是人道众生,都是随业因而感受苦果,不单有八苦,其实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无量无边的苦恼。所谓“千人千般苦,个个不相同”。各人痛苦各人当,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业报各人受,各人吃饭各人饱——无量诸苦,皆是人们起惑造业的结果,要知道苦的来源,须要明了集谛。

爱取缠杂,烦恼根本:集谛

在如此苦的人生中,人总要抓牢东西,是谓“取”,甚至要抓住一个“道”,真是苦中之苦,这是“集谛”。

——《中国文化与佛学八讲》

“集”,招聚之意,旧译为习,有修习,熏习之意。“集”以“业”为因,以“烦恼”为缘。“业”有身、口、意三业,“烦恼”有贪、嗔、痴、慢、疑、见这六大烦恼,其中“见”又分为身见、邪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种,合称十种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因烦恼而生迷惑,因惑而做不善之业,有惑与业,故有三界轮回的苦果。南怀瑾先生认为,集谛即是指普通人集中许多的苦,以为是乐。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而有我,以及有我就有我爱,而我爱就是自私的占有。爱是痛苦的根源,爱是烦恼的根本。爱欲是生死轮回的根本,爱欲的核心是由“无明”生起的虚妄“我见”,再由“我见”的坚执,才会去造种种的业,而生出一切苦果。

释迦佛开悟后循序渐进地教导五比丘,由于比丘们之前已累积波罗蜜(出世善法),加上不断用功地观苦而实现清净法眼,在听闻《无我相经》后,达到阿罗汉果,完全离开心的苦。没有实现阿罗汉果的人,不能完全离开心的苦,所以,不管是菩萨或是尚未实现阿罗汉果的声闻,仍会有心的苦。为什么?因苦的因、苦的缘,即是第二圣谛——集,也就是爱。声闻或菩萨在实现见道后,还有微细的爱,如果有微细的爱,就会有“求取”,有求取便会产生苦。“爱”是“取”的因,有“取”就有五取蕴,五取蕴就是我们存在的原因;如果我们没有五取蕴,就没有未来存在的条件。阿罗汉、佛虽然有“蕴”,但没有“取蕴”,由于他们没有爱,所以没有“取”——执着,因此只有现在的存在,不再有未来存在的因缘。虽然,我们有现在的存在,如果能不再执着,也能像佛、阿罗汉般不再有未来存在的因缘。

那么,究竟是哪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这因缘苦果呢?南怀瑾先生认为归纳起来有十种:

无惭——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惭愧,也就是儒家讲的“无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了不起,难得有一次自己觉得脸红,那个脸红是惭,还不是愧。

无愧——愧是内心对自己所作所为感到难过,若无这种反省就是无愧。

嫉——喜欢吃醋,对他人的好处、学问、道德、成就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嫉妒中。嫉妒心不是女人的专利,也不单是大人才有,男女老少都一样会有嫉妒心。这种业力的缠缚相当牢固,不易转化。

悭——就是吝啬,不只是钱财的悭吝,还有对法的悭吝,不肯惠施于他人。

悔——悔有什么不好?此处所指的悔不是忏悔的悔,而是指对自己有利却没有做到或得到,由此所生的悔恨之心。人一生总有各种各样后悔的事情,比如:我们随时都在后悔,悔什么呢?哎呀!当时有那个机会我买下来就好了,或者那个时候我整了他就好了,类似这样的悔特别多。

眠——就是睡觉,一睡觉,什么都不知道,这也是业障。

昏沉——昏沉就是脑子不清楚,迷迷糊糊,昏头昏脑,一天到晚颠倒。

掉举——掉举就是散乱,胡思乱想,东想西想,停不下来。

嗔忿——心里闷闷的,想发脾气,看到谁都不对,看谁都讨厌,整天都在怨天尤人,只有自己好,自己对。

覆——做错了事,想办法掩饰,这种掩饰非常痛苦,经过了多少年,还要去掩盖它。心里不光明,不坦荡,自己在阴暗中,把光明磊落之心盖住,所以叫覆。

这“十缠”即是人们的心理现象,都是业障。人类因种种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这痛苦的来源,是由六根本烦恼而起。

贪——人类天生具备了自私、占有的欲望,这种贪得无厌的心理,永远无法满足,永远没有止境。

嗔——这是一种怨天尤人的心理,充满了忧怨、牢骚,所谓“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毫无理性可言。

痴——爱得发痴,想得发痴多情也是痴,人人都有痴心,诗人、文学家、艺术家,更是痴。这是一个痴的世界,使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屠刀。

南怀瑾先生认为贪嗔痴是大无明,是佛学上所讲的基本心理状态,危害了永恒的大生命。

同类推荐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仁德法师

    仁德法师

    本书讲述了一个传奇而不息追求的当代高僧,一段中国佛教曲折而多变的历史,是一部让人获得文学快感与佛学修养的读物。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禅意人生

    禅意人生

    本书的内容性质,是以禅法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通过深入的体验及简明的介绍,推广到人间的现实生活中来,以期使得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得到挥法的利益。若能定时禅修者,本书中提供了基本的撵坐方法;若是忙碌异常的人士,也不妨试著用本书中介绍的禅修观念,调整自我,消融自我。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热门推荐
  • 妖孽老婆爱上我

    妖孽老婆爱上我

    小学读了九年的废柴有木有?板砖拍了校长的脑袋有木有?调戏俏护士被下泻药有木有?偷窥美教师被引上床有木有?………………十九岁才混进初三慢班的欧阳同学,一觉醒来,天翻地覆,从此指点江山,美女环绕!
  • 让你成功赚钱的智慧全集

    让你成功赚钱的智慧全集

    谁都无法逃避金钱的社会,赚足“钱”程是对生命最好的承诺。成功带来财富,财富展示着成功。每一个成功的财富故事,其背后都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真实细节。了解了它,你就会学习到赚钱的思维与智慧,从而走向成功的人生。
  • 皇上请你靠边站

    皇上请你靠边站

    泠楚儿是丞相之女,从小受尽万千宠爱,谁料,一道圣旨让她被迫入宫。进宫后,花昭容的迫害、上官昭媛的轻蔑、淑妃的陷阱,让她措手不及,但她不管其他人的眼光,只求他能站在她这一边,可是事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谋害皇家子嗣,当诛。”他冷冷开口,她只能绝望认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态度决定高度

    态度决定高度

    态度是行动的前提,态度受价值观的指导,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凡事态度积极,就已经成功了一半!难怪当年米卢教练的一句“态度决定一切”成了当年曝光率最高的名言,这个老头入主中国男足之后,第一次把我们的国家队带进了世界杯的舞台,圆了中国几代人的梦想。中国的球员和百姓如梦初醒,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了“态度”的重要。
  • 土鳖是怎样炼成的

    土鳖是怎样炼成的

    如果我是一只土鳖,那我绝对是土鳖中的王者,俗称鳖精!如果非要对这个名词加以修饰,那就是——万年鳖精!——本段取自崔大雷回忆录第一章第一节。敬请关注!一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土鳖如何演绎自己光芒万丈的人生,完美呈现屌丝逆袭全过程!!!
  • 娘子快投降

    娘子快投降

    (喜欢此书的亲,可以加群67428034催更讨论剧情)颜落刚刚穿越,就成了怀胎十月的大肚婆,惨叫一声,便被人无情的拽入产房接生。再次醒来,她的身份已变,她乃红颜国骠骑大将军的独生千金,何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夫君讨好,如此神仙生活,岂是她所能消受?
  •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本书介绍了德国分裂、统一、崛起—冒险、失败—再分裂、再统一、再崛起的曲折发展道路。
  • 低调做人厚黑处世智慧全集

    低调做人厚黑处世智慧全集

    手腕则事情很容易砸锅。智者处世,往往会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于无声无息处出雷霆之力,快、稳、准、狠,招招致命,不讲妇人之仁,不给对方留任何喘息之机。
  • 恋爱33日,总裁娇妻酷小宝

    恋爱33日,总裁娇妻酷小宝

    他把她逼到墙边,贴近她的脸。“你还想要逃?别忘了,你是我的妻子!”“老婆,你永远都别想从我身边消失!”听着他霸气的宣战,夏若晴明白,这注定是一场不会完结的宿命。【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爱的天平

    爱的天平

    自幼多病的上官雨晴在一次例行检查之中邂逅了司徒孟轩,彼此有了第一次心动的感觉,并渐渐情根深种。但情敌,病魔,门第成了他们在一起的一道道鸿沟,他们能否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