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2600000211

第211章 灭中医者,中医也! 中医三品与中医存废论 (1)

昨天看到一位同学赞扬中医,但他赞扬中医的方式很有问题,他不是有些偏激,他是基本全错……他对阴阳的理解,对病邪的理解,都缺了一大块,六邪有风寒暑湿燥火,他只说有寒,阴阳应该平和,他只说补阳……

下面是他的原文,蓝色部分是我的评论:

我的评论:对您的道医传承理论不敢苟同,您大概不知道清朝出现了中医的温病派吧,吴鞠通先生总结中医针对温病的经验,写出了著名的中医经典《温病条辨》,它的地位和实际作用与伤寒杂病论比肩,您怎么能说医脉断绝了呢?

一:中医三品说!

西方医学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中国人往往以为中医的敌人是西医;表面上是这样,其实不然。因为:医学是讲究实证的。如果中医的疗效真的很好,在疗效的比较下,病人就不会去找西医治疗,西医也就不得不承认中医的价值。因此,作为两种医学,彼此其实并不是敌人,而是人类共同向疾病作战的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只是大家的打法不一样。双方的作战优点,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同样,双方的失误和教训,也是可以相互吸收改进的。中医真正的敌人,是中医自己!能够破坏中医根基的,也是中医自己。

我把中医分为三品:了解中医的这些“品味”区别,大家才能够有的放矢。不会盲目崇拜中医,也不会见某些中医误人骗人,就大骂中医。

上品:道医。这就是【黄帝内经】中展示的真正医生的境界,以修道体道悟道为目标,以济世度人为手段,道,武,医均博通融汇,不拘一格。他们的知识广博,人格出众。不仅仅懂医,也懂得做人做事,甚至可以带兵打仗;他们多数并不以医为职业,身怀医技,只不过是修道的副产品,偶尔出手救救人,以应“不时之需”;所谓的“医国,医心,医人”,本领俱全者,就是这种人。他们似乎什么事情都可以随手施为,可能以各种职业出现在社会上,需要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中国古代的历史记录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更多的人根本就没有留下姓名,我们都不知道。离今天最近的一个,大约就是明朝传说创(其实是传)太极拳的张三丰。不过,明朝以后,好像“道医”就绝版了。因为明朝末年道运终结,道门正宗消亡,中国连真正的“道人”都没有了,哪里去找“道医”去?

我的评论:普及一下知识,汤头歌是清朝的作品,汉代之前按您的话说都是道医,那么扁鹊先生肯定是道医吧?如果他也算的话,他用的也是诊脉,针灸,开方,经验,他的《难经》本身就是经验总结的产物。

中品:术医。这种医生,古代叫做“衣食医”(与“济世医”,“道医”相对比)。他们缺乏修道的体验,对真正的大道也不感兴趣,缺乏修道的愿望。他们只不过是简单学习一些“祖传秘方”和中医传统治疗方式,学习一些医疗技术,背诵一些汤头歌诀一类的“医术”,对于五行阴阳等等,也是半通不通的。但是,他们利用积累的经验,也是能够有效地治病的。汉朝以前,中国基本上都是“道医”,汉朝后专业分工很强,一些人不学道,光学医术谋生,才出现“衣食医”,“道”与“医”开始分离。

道为一,术为万;术医其实有很多品种,各种层次的都有,各种技术的都有,不好一概而论;就像是“武之道”很简单,但是体现出来的“武之术”就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了;术医也一样,比如各种民间偏方等等。因此术医们玩的花样也很多,实际上也能够有效治疗一些病。“神医”就是典型的“术医”,特别强调“祖传”“秘传”等等,故意弄得很玄乎的样子,高高在上的让人掏钱。他们很多是以“医”为职业的商人,玩各种不同的精彩花样,无非就是想多赚钱。不过,既然是谋生,也能有效地治疗一些病人,会根据自己的专长,形成一些“特效治疗方式”,因此也无可厚非。

不过,真正的术医,目前在中国也不多了。国外有很多,比如在美国开业的中医。因为要在这种靠治疗的实力说话的国家生存,不懂一点真正的医术是混不下去的。而且美国的医疗制度也为这些非正统的治疗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舞台。

我的评论:纠正您一个错误,中医治病,靠的不是秘方,而是辩证,也就是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您说的偏方什么的,只是用药思路精巧,用医理也可以解释清楚,比如理中丸,很简单的方子,可以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一些肠胃问题,这个方子要是没被广泛运用之前就是偏方,明白吧?

下品:庸医。这种医生的特征,就是“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就看运气好不好”,顶个医生的牌子混混日子,靠东拉西扯一些偏方怪方哄弄人,靠碰运气治好病。由于不通医道,缺乏真正的医疗本领,他们的日子过得可怜巴巴的,与有一定特长的“术医”们衣食丰足可比不了。但是他们最怕别人发现自己的无能,对于自己不会治的病,就搞些无法实现的目标来逃脱自己无能的责任。比如鲁迅童年遇到的那种中医,要他去抓“一对原配的蟋蟀来做药引”的医生就是庸医。这种医生很多,缺乏医德,最容易搞怪的。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医疗本事,缺乏成就感,因此会把时间精力用在各种标新立异上面,活得很辛苦。

下下品:废柴医。本来我以为中医只有三品,这也是传统的分法。不过据说中国的中医比较特别,在传统三品的基础上,还有一品,比庸医的档次更低。这就是“废柴医”。基本上,这些废柴医充斥了各级的中医院和中医学院,是中国大众接触中有可能遇到最多的中医医师。这些人,正在系统地摧毁中医,让中医的名声扫地;他们对中医的破坏,比整个西医系统要强得多,他们会让真正的中医彻底地绝灭,让百姓们对中医彻底地丧失信心。最可悲的是:这些庸医都持有国家的执照,代表中国“最正宗的中医”。中国现在的所谓“中医”,基本上就是中医的掘墓人;他们根本就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他们就是这个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怪物。

我的评论:纠正您一个问题,现代的医生,很少用偏方了,详见方剂学那书……您说中医院校培养了不好的中医,可有具体事例吗?您了解中医院校的学习内容吗?

二:共和国中医大学培养出来的中医废材怪语录。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界怪现象:就是如果你真的想做文学家,就千万不要上中文系,否则就一辈子写不出好文章来了。如果想做教育家,就千万不要去读教育学院。想学哲学,也千万不要上哲学系。想做历史学家,也不能上历史系。这就是中国大学的“专业贡献价值”。

那么,其他讲究“应用和实战”的技术性学院,会不会好一些呢?很怪异:连应用专业,中国的大学也可以把它搞得很不像样子。比如,如果你居然想进武术院校深造一下“传统功夫”,专业学习如太极这样的“国粹”的话,你就找错了地方。

我原来一直以为中国体育学院的武术系“藏龙卧虎”,一定有不少各派的顶尖高手。后来认识了武汉体育学院的几个武术教练,才知道一些内幕;有一位教练是有真本事的,从他那儿我学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他的本事却不是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的,而是私下里到处拜师学的。我去教学馆里看学生们训练,看到几个学生在练习太极拳。我对教练说:他们明明练错了,违背拳理,为什么不纠正过来呢?教练叹口气:他知道是错的,但是也只能按照这种“国家标准套路”来教学,否则他们参加比赛的时候就会被扣分。

他们的实战水平如何呢?我认识体院的两个“太极拳冠军”,坦率说,我一只手就能够用太极功夫把这种“冠军”轻易击倒。这些人根本不懂太极,可能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太极;然而,他们却“代表了中国的太极拳水平”。更可笑的是一位“武术研究生导师”,他根本就不会武术,也不练武术。他不会内家,也不懂外家;不会西方拳击,也不会格斗。但是他会写武术文章,会“研究武术历史”,加上有资历,因此就是体院的“武术专业研究生导师”了。他的一位弟子是我的朋友,武术之乡出身的,传统武术专业毕业,自己也练拳;可是如果真打的话,也是挡不住我一只手的。

这种古怪的“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恐怕也是“中国特色”吧?不过,这些武术冠军们虽然不能实战,但是表演还是很漂亮的。中国传统武术总算还是有点“观赏性价值”,毕竟现在是热兵器时代,传统的实战武功没什么用处了,因此用于舞台表演也很正常。这也是武术研究生导师的“妙论”,以及不用学武术真功夫的理由。

但是,医学这种必须讲究“疗效”的专业教育,也同武术一样变成了表演用的“摆设”和笑话。建国60年来,我们培养了大批的,国家承认资历的“正宗中医医师”;他们并没有把中医发扬光大;这些只会讲课不会治病的“教授”,以及坐在中医院里只会混日子的“中医师”,成为了“大陆中医的主流”;他们正是中医的掘墓人。

这里就介绍几个中医怪胎的案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某宣称“我负中医,中医负我”的王教授。他的经历是:十九岁进中医学院,学了一辈子“中医理论”,用“中医理论”当了一辈子中医师,在中医学院教了30多年的“中医理论”,可以说是“中医泰斗”了。

可是,他这个中医是不会治病的。他不仅不会用正统中医的方法手段治病,实际上,他连基本的中医思维和中医基本概念都不具备,也不会用西医的方式治病,因此他自认“我负中医”。退休后,他突然醒悟到;这一辈子不是白混了吗?当年壮志凌云,想做现代的孙思邈和华佗,扁鹊,刻苦钻研医术一生,却连“医”的门都没有摸到。把一生的精力用在一个“连伪科学都算不上”的中医上面,太划不来了;因此觉得“中医也负了他”。因此专门开博写文章,总结自己学中医的失败一生,希望后来人吸取经验教训。从他哪里,倒是能够了解不少中医界内部惨淡经营的冷笑话。

同类推荐
  • 白话聊斋故事(下)

    白话聊斋故事(下)

    关于聊斋故事类的书,也有不少,我以前也看过很多,觉得很不过瘾,自己又看得懂文言,为何不自己来编写一部《白话聊斋故事》呢,便开始动手了。既然要写,都要写得和前人有点不一样,那本书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首先,采用流畅生动的现代语言,除了表现原作品的精彩,还体现出了现代语言的美感。其次,我参考了各种已出本书了的,有关聊斋故事书的选编情况,自己再把《聊斋志异》通读一遍,尽量做到不遗漏优秀编目,把最精彩的聊斋故事,呈现给大家。再次,本书极尊重原著,而又富有个人特色,把故事写得娓娓动人,克服了文言转化为现代语言的呆板,显出原著的韵味。改编《聊斋志异》的书很多,希望本书能脱颖而出,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喜欢。
  • 金棺噬魂

    金棺噬魂

    都说孩子的眼睛是最干净的,所以小孩子往往能看到一些大人所看不到的东西。不知道别人是否和我小时候一样,但长这么大,基本上没看见过什么很过分的东西。当然,只有一次是例外,记得那是97年,我上初二。冬日的一天,我下了晚自习,已经快十点,回到家属院里。天很冷,这个点院子里早就没了人。我们家属院是由南向北排着4幢楼,住着140多户人家,都是一个单位的。而我家住在院子最深处的那一栋,每次回家,都要路过前面的三栋楼。这天当我走过第三栋楼的时候,听见楼洞里有声响,回头瞧去。只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在挨着一辆一辆搬动楼栋内的自行车……
  • 帝都诡迹:酒店诡异事

    帝都诡迹:酒店诡异事

    帝都,是对帝国的首都的简称,又如王国的首都称为王都。作者在位于帝都的ZL大厦酒店里所遇到的各种悬疑事件整理汇编成此书,以供大家饭后茶余。
  • 阴魂超市

    阴魂超市

    千万不要随便答应帮别人的请求,那晚我自己开的超市来了一个奇怪的女人,她买完东西后向我提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请求,那个要求说实话不光让人摸不着头脑,更加是让我觉得慎人,这事我一直不敢跟身边的人说,只敢来网络上提醒下大家,平时不要看别人漂亮,就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到时小心自己的命都没了?
  • 月诡重楼

    月诡重楼

    我们一家人为离奇去世的爷爷守孝,来到了这座荒废已久的祖宅。老宅看似普通,但在建筑的细节处,无一不透着诡异。进山的不少人,无故失踪;为什么祠堂内供奉灵牌却不能刻字,是在刻意隐瞒着什么呢;神秘的弧线、暗藏玄机的勾玉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建在地底仙窟的重楼上满是篆文,血蛤蟆、九尾尸猫、蛇尾玄龟,更有无数的陷阱环环相扣;这龙脉地气之下,到底隐埋着什么,使得整个家族都被一股莫名的邪恶所笼罩,到底有怎么样的阴谋等着我们;而那座时常出现在我梦中,刻着我名字及生辰八字墓碑的梦冢,是否真的存在……
热门推荐
  • 情丝难断

    情丝难断

    为爱而流下的泪是伤心的也是痛苦的泪;也或者是感动的泪。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是泪水泛滥的时候;每当寂寞的时候,也是痛苦的时候;思念一个人是幸福的也是悲伤的!原来一个人不寂寞,想一个人才寂寞!如此难过,如此寂寞,只是因为情丝难断!
  • 贾岛集

    贾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梅小娇妻:总裁要定你

    青梅小娇妻:总裁要定你

    他恨她算计他,他讨厌她越来越世故的模样,他明明已经放下满腔深情,已经不爱她,可是却总被她吸引。而她,在他的冷漠中,从无奈变为绝望。原本只想好好爱一个人,最终变成只想一个人。只是她想离开的时候,为什么那个男人会不放手?“安浅盈,不要总一次次挑战我的底线!”他眼眸深沉。她蹙蹙眉,“不然呢?”“不然,我又要改变底线。”
  •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本书汇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诗作32篇,分为此岸、彼岸两大部分。作者以独有的“工程纪实”手法,讴歌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在中国和美国两岸的精彩,自然流畅地展现了中国的富强、朋友的风采、我们的生活、儿孙的成长、美国见闻以及往事回忆等等。此书系作者71岁时为纪念敦堉(老伴)辞世十周年而撰写,魅力独具。重庆南开中学校友级刊《53南开人》曾刊载过本书的部分文章。
  • 海豚2号:惊险食人谷

    海豚2号:惊险食人谷

    《海豚2号(惊险食人谷)》内容提要:车长莫杰突发重病,房妮老是不 得不充当临时车长,驾驶海豚2号带领同学们午夜12点准时出发旅行。没想到一出门就遇到了太空警察。好不容易摆脱掉了太空警察,苏达达和安顿却被一个神秘的“汉堡包”所吸引……一个个惊险的遭遇在此展开,他们能否凭借着勇敢和智慧战胜邪恶,最终脱离险境呢?
  • 红鸾阁

    红鸾阁

    “顾妈妈,尹公子要锦銮姑娘到流竹涧陪聊。”“笑话,他每日来都想见锦銮,那我这红鸾阁真是不用开了。”“顾妈妈,这是尹公子要我拿给您的。”桃子呈上一叠银票。“哎哟诶,你这死丫头,还不快叫锦銮好好打扮打扮,好生伺候尹公子。”.......“顾妈妈,官家二小姐在等您。”“在哪边?”“正门啊。”“这缺心眼的,我这是青*楼,不是鸭*店!赶紧把人领偏门去!”.............
  • 书剑情缘

    书剑情缘

    “就如那许仙所言,三千弱水,我只取饮一瓢!管它千百轮回苦,若得之一心,就使不享那荣华富贵,仙福永寿又是如何!?”“许仙??那是何人??咳咳!且不说这些,你真的要和这只狐妖在一起?任凭天地伐怒,誓不悔悟?”仙居侧后,芙蓉泪眼婆娑,相望无语,她的痴情郎啊!喜欢的终究只是那一只小小狐妖,而不是她,可是她舍不得,就如那凡间女子所言,认定了他,见识了他,想到了他,她芙蓉仙子,已经不在是之前那个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小小花仙了.....
  • 开店必赚72招

    开店必赚72招

    如果你是一个已经厌倦了朝九晚五生活的上班族,不妨开店去! 如果你是一个已经不想再做上下级之间“夹心饼干”的部门经理,不妨开店去!如果你是一个刚走向社会,但早就有创业志向的大学毕业生,不妨开店去!如果你是一个赋闲在家,但仍雄心不减当年的退休者,不妨开店去!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任何阅历,且求职无门的失意者,同样,不妨开店去!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肇始纪

    肇始纪

    扑朔迷离的身世,生死不明的亲人,独一无二的禀赋,九死不悔的决心。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小少年,身受禁制,怀揣诅咒,在苦难中磨砺,在压力下成长,最终发现了天地间的隐秘,不但拯救了本族,而且带领所有生命开创了新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