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400000028

第28章 平乱封侯 (1)

公元前202年的正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越王。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开始假意推辞了一番,说:“我听说皇帝的尊号,贤能的人才能据有,空言虚语,不是我所要的,我可承担不了皇帝的尊号。”他还提到义帝没有后代。

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辞让再三,实在推辞不过了,才说:“既然诸位认为这样合适,那我就为了国家的便利吧。”

这年的二月初三,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同时,封吕氏为皇后,儿子刘盈为太子。因为齐王韩信熟悉楚地的风俗,就改封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封建成侯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原韩王信仍旧为韩王,建都阳翟。改封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建都临湘。番君的部将梅鋗有功劳,曾经随汉军进入武关,所以皇帝感激番君。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封号都不改变。

即位的同年五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举行庆功宴,宴席上,他和众人总结楚汉战争胜败的经验教训。他对大臣们说:“咱们今天欢聚在一起,大家说话用不到顾忌。你们说说,我是怎么得天下的,项羽又是怎样失天下的。”

这时候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喜欢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这两人拍马的功夫可是一流,属于欲扬先抑,要一般的皇帝肯定心里美得要命了。

刘邦自有他自己的说法:“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鸿门宴实际上是张良导演的,还有那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都是张良的主意。“镇国家,抚百姓,给饷垧,不绝梁道,吾不如萧何。”

打仗实际上打的是后勤,粮草的准备,后备军队的准备,这样的事儿都是萧何干的,萧何在后方从来没有让刘邦断过粮,断过兵,这就是萧何,没有萧何不可能有刘邦的胜利。萧何是刘邦的后勤部长,张良就是他的战略部长。“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信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在战争当中,如果他帮项羽,项羽肯定称王;如果他帮刘邦,刘邦可以夺天下。是这么厉害的人物。韩信自己的器具不够,不但不能坐天下,甚至自己的结局也不好。但是刘邦最后能够把江山打下来,韩信是立了大功的人。“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只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失败。”

刘邦的总结确实说对了,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群臣听了,皆认为非常精辟。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的这段评价,也被后人认可。从此以后,这三人便被誉为“汉初三杰”。

刘邦之胜和项羽之败,首先在于人才争夺上的高下,这个方面,刘邦完胜。

项羽忽视人才对战争的作用和影响,而刘邦则极为重视人才。就个人的出身、威望、才能特别是在反秦战争中的作用而言,刘邦都远远不如项羽。但项羽的最大缺点是轻视人才,任人唯亲,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韩信是当时第一流军事家,陈平是不可多得的智谋之士,都曾在项羽的手下效力,又都因言不听、计不用而弃楚归汉,并成为项羽的掘墓人。项羽唯一亲信的范增,虽远不如萧何、张良、韩信、陈平之辈,但也不失为一个智谋奇士,结果还是被项羽赶走而气死。项羽所重用的武将,也没有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强大的楚军只有在项羽的亲自率领下才能屡战屡胜,一旦离开项羽的指挥,就会遭到像潍水之战那样的惨败。

项羽手下也并非无可任用的将才,如“有名于楚”、“数窘汉王”的季布,就是一个很好的将才,但也始终未得到项羽的重用。项羽轻视人才,实行孤家寡人的政策,这是他失败的最重要而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刘邦则不同。他一旦发现有才能的人士,如萧何、张良、韩信、陈平、彭越、黥布、郦食其、陆贾以及颇能指挥战斗的曹参、樊哙、灌婴等等,无不采取各种策略招纳或笼络到自己的手下,并大胆地提拔使用,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所以,选贤任能,纳谏如流,是刘邦的最大优点,这一优点弥补了他个人的无数缺点和不足。

因此,打败项羽后刘邦总结经验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的这一认识是很深刻的,是实事求是的。

楚汉战争的全过程,实际上也是人才流动和转移的过程,充分反映了人心向背和人存事兴、人亡事废的道理。

总结起来,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原因有很多。刘邦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他不听魏无知的意见,那么就有可能错过陈平;如果他不听萧何的意见,那么就有可能错过韩信,如果他不听张良的意见,那么就有可能错过黥布。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不可能接触到那么多的人,也不可能每次都亲自去甄别究竟谁是人才,这个时候恰当的听取部下的意见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他懂得要给别人什么东西。招徕了人才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才更重要。来看看刘邦干的事情:给彭越以正统的地位,从而笼络住了彭越;给黥布一幢豪宅,从而使黥布铁了心和项羽作对;给韩信以独立操作的权利,从而让韩信深感知遇之恩而为自己奋战。此外,刘邦还能给陈平金四万斤,随便他怎么花,自己毫不过问。所有的这些,纵观中国历史,有几个帝王能够做到?

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之初,刘邦是屡战屡败。但在每次战败后,都能很快地再次积聚力量,重新投入战争。但项羽则不同,尽管在与刘邦的战争中,几乎从来不败。但垓下一失,就自刎乌江,彻底失败。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后方基地,致使兵、粮的损失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终积小失为大败。

更重要的是刘邦和项羽对自身的战略定位不同。刘邦始终将自己定位为社会秩序的制定者与维护者,采取的是王道的战略。

刘邦初入关中,即与秦人约法三章,开始恢复天下秩序,发布命令:凡项羽手下,只要来降,一概既往不咎。项羽旧部九江王黥布,曾多次使刘邦身陷窘境,刘邦曾为此发誓一定要杀了黥布。但在此时,九江王黥布来降,刘邦不但没有杀黥布,还封赏了黥布。而黥布的同母兄弟丁公,在刘、项争霸中,曾因私放了刘邦一条生路,也来投靠刘邦,满以为可以得到更大的封赏,不料反被刘邦杀了。刘邦声明赏黥布的理由时说,是给后世为臣子的做个榜样。可见,刘邦抛弃了个人情感因素,全力在维护其所确定的秩序。

而在刘邦处理韩信的问题上,更能凸显刘邦的王道战略。天下初定后,韩信仍手握重兵。因此,刘邦找个理由,说有人举报韩信要谋反,以此为借口召见韩信并将其囚禁,严格控制了全国的兵权,从根本上维护着王权。反观项羽的做法,则与刘邦完全不同。

项羽将自己定位为秩序的破坏者,采用的是诸侯的王霸之策。项羽彻底打败秦军后,因军粮不足,坑杀秦降卒三十万人,从而失却人心。占据秦都咸阳后,项羽不是从稳定全局出发,尽快建立新的统治秩序,而采取了废弃刘邦的约法三章、火烧阿房宫等大规模的破坏行为。完全没有将自己视为天下的共主,因此天下也不会将其视为共主。

在项羽乌江自刎后,当汉军攻到项羽的大本营时,八万江东子弟却不肯投降,因为他们不肯也不愿相信他们爱戴的将领已死去。即使在汉军呈出了项羽的头颅后,八万江东子弟沉默着。是的,他们失去了他们值得敬佩的将领,似乎除了投降别无出路。但是没有,他们明知道失去了将领,他们什么都做不了,也做不到,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屈于刘邦。八万江东子弟,无一落逃,无一退缩,他们无畏地冲上去与汉军厮杀。最终,楚军全军覆没,八万江东子弟无一生还。当然,汉军也伤亡惨重。

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他们明知道那样做是愿意白搭上自己的命,因为他们是忠于项羽的,为了项羽,他们不能投降汉军,他们要为项羽最后战上一次。他们选择用生命来祭奠他们已死去的将领!他们死也要追随他们可爱可敬的将领。试问,是什么样的将领,多优秀的将领,才可以让八万人心甘情愿地为他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五胡时代的后汉皇帝石勒就对刘邦非常仰慕,他曾经对自己的部下说过:如果我和刘邦生在一个时代,我也只能向他臣服,和韩信、彭越等同列。石勒也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人物,他不见得会仰慕战场上的刘邦,而他仰慕的应该是战场下纵横捭阖的刘邦。项羽的眼光所及,仅仅是战场,不像刘邦,看到的是整个中国的局势。

雍齿封侯

天下初定,刘邦开始大封功臣了,然而封来封去,还是只封了萧、曹等二十多个亲信。许多将军心有不平,意见极大,有的甚至开始密谋,如再得不到封赏就要发难。

这天他在洛阳南宫,站在高高的复道上朝下看,瞅见他的一堆武将坐在沙子里说话,刘邦感到很奇怪,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谋反呢。”刘邦听不懂了:天下这才安定,他们谋什么反?

同类推荐
  •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 李烈钧自述

    李烈钧自述

    李烈钧是袁世凯最大克星,更是维护民国统一最有力的人。李烈钧首举讨袁义旗,打破世人对袁信仰。后来,又与唐继尧、蔡锷发起护国讨袁,终使袁败亡。《辛亥风云人物自述丛书:李烈钧自述》以李烈钧一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结合李烈钧的自述,条分缕析地探讨李烈钧一生行事、思想发展的轨迹及有关事件,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广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看到—个立体而生动的李烈钧形象。
  •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威震东北张作霖

    威震东北张作霖

    历史上的张作霖究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还是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将领?时至今日,恐怕我们都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因为历史人物就是这样,很难用一两个词语就概括其一生,尤其是在那段黑暗混乱的北洋时期,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大大小小的军阀合纵连横,生在那个时代,能活下去已经不易,还能活得风生水起叱咤风云的,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笔者不敢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之昭昭,只能在史海中拾取历史的碎片,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至于评价,留待后人吧!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复仇公主的爱恋

    tfboys之复仇公主的爱恋

    ,,,,绝对不会剧透的,嘻嘻嘻,总之和其他的不一样?7
  • “四人帮”沉浮录

    “四人帮”沉浮录

    本书对十年“文革”期间,中国政治舞台上最为活跃的党内阴谋团伙“四人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作者收集了大量历史材料,从四个人的底细开始,对他们的历史进行追踪回顾,讲述他们如何一步步积累政治资本,并一步步攫取政治权力,并结为帮派团伙,直至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在十年“文革”期间,这一阴谋团火为非作歹,打到一大批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卓越功勋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制造数不胜数的冤假错案;他们在权力斗争中不择手段、心狠手辣,与林彪团伙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为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他们挑起群众斗群众,制造天下大乱,不惜把中国大地变成血雨腥风的狂热海洋。
  • 无敌悍妃

    无敌悍妃

    她心思单纯,却被一直信任的大姐利用,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悍妇,还成了一无是处的草包……庶母毒死她生母她茫然不知,庶母暗中操控杀掉她唯一的嫡亲妹妹,她也不知……到最后,她为了心爱的相公将自己的所有钱财拱手相送,却落得一个被丈夫凌辱而死的下场。但是,幸好老天有眼,让她回到了十四岁,一切都得以重来!
  • 神欲轮回

    神欲轮回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虽然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原来一直没有摆脱命运的枷锁,那就不再以之为枷锁,继续掌握自己的命运吧。
  •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喜欢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吗?喜欢那些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吗?喜欢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吗?喜欢探究答案的快乐吗?这里有你喜爱的故事,这里有你喜欢的故事结局,这里有你想要的快乐,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
  • 醉花阴

    醉花阴

    打黑除恶这种事,本就困难重重,褚未染竟然还能趁机发展出一段恋情?难怪褚凤歌要说:这小子,长本事了!
  • 炖品的100种做法

    炖品的100种做法

    介绍了100种适合家庭操作的美味食谱。按照禽蛋、水产、畜肉、蔬菜等食材进行分类,所有菜式新颖独特,易学易做,非常适合家庭主妇、烹饪爱好者使用。
  • 星武时代

    星武时代

    这是科技爆发的宇宙时代,也是武者的天下。武者之间的战斗,不仅是力量比拼,技巧对抗,更是智慧之争!万千能力技巧争锋,头脑与头脑的风暴。星球的末日?不!这里能看到星系的毁灭。艾杰,一个低级普通星球居民,一步步踏寻这宇宙的真相。迷之物种,力量之源,异族崛起!真实的世界,慢慢亮出它的獠牙,在勾心斗角中,发现秘密。踏上巅峰的路上,绝望,死亡,杀戮,还有美女……都已司空见惯……(新人求收藏、求推荐!)
  • 孩子的第一本抗压力训练书

    孩子的第一本抗压力训练书

    如果你现在面临着不知道该怎样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困惑,那么《孩子的第一本抗压力训练书》可以从70个生活细节上给出你答案。我们的宗旨是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形态,勇敢地去克服困难,这也正是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突出意义。“百炼方能成钢,千锤才可砺刃”。当我们的孩子拥有了战胜挫折的良好心态,那么,他将具备搏击长空的鹰簟般的力量,他的内心将唤醒披荆斩棘的锐气!这时候,你或许眼前一亮:当年那个柔弱的婴儿已经如此坚韧,如此充满力量!
  • 新寂寞英雄

    新寂寞英雄

    他,是一位承担秘密使命的红色特工,侠骨柔肠,剑胆琴心;她,是一位旧中国的富家千金,温柔体贴,痴情一片。前世姻缘,让他们通过一次邂逅,相识、相知、相恋,在风雨乱世当中,共同演绎出一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