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400000014

第14章 封王拜将 (4)

作为当时众多诸侯中的一员,刘邦心里的真正目标是什么?是安于现状、偏安一隅?还是逐鹿中原、一统天下呢?这是任何领导者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所有战略举措都需要战略目标来驱动,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体系就存在逻辑断层;而缺乏战略导向的管理体系必然存在致命隐患。

韩信的这两个判断都得到了刘邦的认可。面对韩信提出的问题,刘邦的回答很干脆:“当然。”这实在没啥好隐瞒的。

两人明确了各自的问题后,自然就谈到了第二个问题:谁是挡在我们面前的的拦路虎?

明确对手,需要智慧,同时也需要敏锐的眼光。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的敌人,不一定就是自己的真正对手。

就如同曹操没有将袁绍、刘表、孙策等当时看上去很强大的对手放在眼里,却对刘备非常关注一样,项羽“西楚霸王”的地位也不是刘邦将其作为竞争对手的原因,刘邦是对项羽的“个人魅力值与管理技能”等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后,才得出将其作为关键竞争对手的结论。

至此,刘邦与韩信就“最大的敌人”问题达成共识:与项羽争夺天下!

第一个问题解决后,韩信抛出了第二个问题:“那您估计,在勇猛、强悍、仁厚、兵力这些系数上跟项羽相比,谁厉害?”

作为下级,韩信提出这样的问题需要勇气,但又很有必要。这个问题也确实让刘邦不好回答。

作为领导,承认自己的个人素质不如对手,自是感觉有失面子。但是,作为领导,真实地向下属表达自己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又很必要。客观、准确地评估自己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是制定作战计划的基础。

刘邦很矛盾,但还是如实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默然良久,最后不得不承认“不如项羽”。

刘邦的坦率使韩信得以快速切入主题:“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不过我曾经也在他的帐下呆过,对他的为人也略知一二。”

韩信开始阐述何为决定组织成败的关键成功要素,并分析、比较了刘邦与项羽在这些关键成功要素上的表现。

韩信很明确地界定了个人魅力与管理技能的区别,并阐述了这两个技能对于组织竞争能力的影响。

在分析项羽时,韩信对他的个人魅力做出了充分的肯定:“项羽确实威猛过人,震怒一声吼,下边千八百的兵没一个敢动的。”

这也正是刘邦不如项羽的地方。但韩信话锋一转 “但却没魄力,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直指问题的核心。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如果仅凭个人魅力而不掌握选贤任能的管理技能,就变成了个人英雄主义,沦为“匹夫之勇”。能够准确地识别人才并安置到恰当的岗位上,是领导者带领团队的关键成功要素。

而对于刘邦的用人之道,韩信则予以充分的肯定:“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诛灭的呢?”

刘邦能够仅凭萧何推荐而找出一位自己根本没听说过的人来担任大将,足见其用人的魄力。刘邦亲自带兵打仗,屡战屡败,几无胜绩,自己的手下却攻城掠寨、驰骋天下,凸显刘邦使用人才能力的高超。

关于对领导者激励人才能力的分析,韩信既表达了自己对项羽的判断,也向刘邦传递了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

韩信说:“项羽对人态度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得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

项羽是个贵族,也很亲民,对下属温和,关心他们的疾苦。话说到这里,至少项羽在将士关系管理方面,应该是一位称职的领导者。能够得到大多数普通士兵的认同,这也是很多个人英雄主义领导者的共同特点。

但是,到了对关键将领进行激励时,项羽的方式就出了问题——“可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得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对占据重要管理岗位的将领的激励,领导者仅仅是摆出亲民的姿态肯定是不够的。关键将领更需要的是领导对其能力的认可,并给予与其战绩相匹配的奖励。

在这一点上,项羽无论是在态度上,还是在实际待遇上,都做得不够。这应该与项羽对这些岗位,对组织的价值贡献的判断有关系。

勇冠天下的项羽或许认为,带兵打仗的将领多一个、少一个,对自己的团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大不了自己可以亲历亲为。

同时,项羽管理团队的公平性也受到了韩信的质疑:“项羽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为王,诸侯们都愤愤不平。”

项羽没有根据将领的贡献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给予封赏,违背了以技能与战绩表现为核心依据的激励原则,必然引起部分将领的不满。

最后,韩信对项羽的激励能力的总结明显带着个人情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妇人之仁啊。”

刘邦在这方面的技能显然是远远高过项羽。他的奖励手段可谓是既简单又有力度,用韩信的话说,就是“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还有谁会不服呢!”刘邦的这个激励策略可谓屡试不爽,最终刘邦也借此让韩信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事实上,韩信的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作为一个在血雨腥风中打拼的王位追逐者,刘邦怎会“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呢?在刘邦看来,功臣只是天下城邑的暂时保管者,刘邦会保留在适当的时候收回的权利。

所以,如果在前面加上“如果”则更为恰当。这也说明,韩信本人对刘邦以及当时游戏规则的判断存在失误。

事实上,韩信的需求是刘邦不可能满足的,韩信是在追逐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这也使得后来的悲剧结局成为必然。

刘邦与韩信的话题从人力资源管理转向了战略要旨,探讨两支团队应以何种方式展开竞争,是否满足民众需求的问题。

韩信说:“项羽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

项羽过于关注每次战争的胜利,力求每次战争都赢得酣畅淋漓。破城之后又要屠城,不能够从民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如果将夺取天下作为战争的目标,则必须考虑这一点,因为满足民众的需求是真正实现统一的基础。

也正是由于项羽的这一愚蠢的行径,导致了“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的局面。

韩信的最终判断是“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项羽这种缺乏民众基础的“强大”,必然是暂时的,不能长久。

刘邦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则更为冷静——韩信的恭维也并不为过:“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刘邦明白获取人心的战略意义,这种做法符合追逐王位的定位,是在按照游戏规则办事。

事实上,在人性方面,刘邦和项羽都有着表里不一的一面:刘邦在落魄的时候,能够两次将自己的孩子推到车下,足见其冷酷无情;项羽身处垓下绝境,却仍然惦记着自己的宠妾、爱驹,足见其侠骨柔情。而到了两人争雄天下的时候,刘邦的表现极其“专业”,完全按照游戏规则来制定竞争策略,最终胜出;而项羽则任性而为,作为一个管理者表现得相当“业余”,结果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

韩信向刘邦阐述了自己对赢得竞争的关键要素分析后,即提出了实施方案第一步:“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

韩信这一番肺腑之言把刘邦说得心花怒放,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指日下关东。

虽然韩信并未对作战细节问题侃侃而谈,但可以肯定的是,刘邦高度认同韩信的战略分析,并由大将韩信担任第一执行者。

刘邦根据韩信的建议迈出了楚汉争雄的第一步。在后续的一系列关键战役中,韩信则始终扮演着“终结者”的角色。

田家大哥

走了张良,得了大将韩信,老天这么帮刘邦,不当皇帝简直没天理啦!再说说张良这边的情况,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刘邦的缘故,项羽心里一直不爽,不派他到封国去,一直拴在身边。一看张良回来了,便拐弯抹角地问刘邦的情况。张良早有心理准备,就说刘邦烧断了栈道,准备一心一意地在蜀地安家。这还不算,怕项羽一时找不到对手,顺便还把齐王田荣造反的事说了。

不管项羽是否真的相信刘邦死了心还是别的什么,反正张良的一番话算是替远在巴蜀的刘邦解了围,受苦的倒是田家哥儿几个了。

田荣为何造反呢?这事得从田荣的堂哥田儋说起。

田儋是狄县人,是战国时齐王田氏的同族。田儋的堂弟,也就是田荣的弟弟田横(至今也是比较有名气的人物)是当地有势力的人物,而且宗族强盛,很得人心。

在陈涉开始起兵自称楚王的时候,曾派遣周市攻取并平定了魏地,向东打到狄县,狄县死守县城。田儋也是个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假意绑了自己的家奴,带领着手下的年轻人去县府,说要在拜见县令之后处死有罪的家奴,等拜见时便一刀宰了县令,然后召集有势力的官吏和年轻人:“各地诸侯都已经反秦自立,齐地是古代封建的诸侯国,而我田儋,是齐王田氏的同族,应当为王。”于是,田儋自立为齐王,并且起兵攻打周市。周市的军队撤走以后,田儋乘机带兵东进,夺取并平定了齐国故地。

秦将章邯带兵在临济围攻魏王咎,情况紧急,魏王派人到齐国来求救。齐王田儋带领军队援救魏国。章邯在夜间让兵马口中衔枚,趁夜幕的掩护进行偷袭,把齐魏联军打得大败,在临济城下杀死田儋。田儋的堂弟田荣收集田儋的余部向东逃跑到了东阿。

齐国人听说田儋战死的消息之后,于是就拥立前任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为丞相,田间为大将,以此来抗拒诸侯。

田荣在败逃东阿的时候,章邯进行围追阻截。项梁听说田荣情况危急,于是就领兵来到东阿城下,一举击败章邯。章邯往西逃跑,项梁则乘胜追击。

田荣对齐人立田假为齐王的事一直耿耿于怀,于是就带兵回去,攻击追逐齐王田假。田假逃到楚国,丞相田角逃到赵国;田角的弟弟田间在此以前已到赵国求救,也就留在赵国不敢回去了。田荣于是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自任丞相,田横为大将,平定了齐地。

项梁追击章邯以后,章邯的军队反倒日渐强盛,于是项梁就派遣使者通报齐国和赵国,要两国共同发兵攻打章邯。

田荣说:“如果楚国杀死田假,赵国杀死田角、田间,那我们才肯出兵。”

楚怀王觉得,田假是自己同盟国的君王,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来投靠,怎么能杀了呢?赵国也不愿意用杀田角、田间来和齐国作交易。

楚国和赵国都不肯依从齐国,齐国也非常生气,齐国人认为:“手被毒蛇咬了就要砍掉手;脚被咬了就要砍掉脚。为什么呢?因为倘若不这样的话,就要危及全身。而现在田假、田角和田间对于楚国和赵国来说,并不是手足骨肉之亲,为什么不杀掉他们呢?况且若是秦朝再得志于天下的话,那么不仅我们要身受其辱,而且连祖坟恐怕也要被人挖呢。”

最终齐国也不肯出兵援救。章邯果然击败了楚军,项梁也因此丧命。楚军往东溃逃,章邯也就乘机渡过黄河,围攻赵国的巨鹿。项羽前往救援。项梁已死,在项羽看来,是齐国间接害死了项梁,由此非常怨恨田荣。

后来项羽保全了赵国,又降服了章邯等秦朝将领,西向入咸阳进行杀戮,灭了秦朝,分封诸侯王。

他把齐王田市改封为胶东王,治所在即墨。齐国将领田都因跟随项羽共同救赵,接着又进军关中,因此项羽立田都为齐王,治所在临淄。前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他在项羽正渡河救赵的时候,接连攻下了济北城池多座,然后带兵投降了项羽,项羽因此立田安为济北王,治所在博阳。

田荣因为违背项羽不肯出兵援助楚、赵两国攻打秦朝,自然封王没他的份儿;赵国将领陈余也因为失职,没有被封为王,由此项羽一下子结了两个仇家。

等到项羽回到楚国,各诸侯也就各自回到封地,田荣便派人带兵帮助陈余,让他在赵地反叛项羽;自己也发兵打跑了前来称王的田都,田都逃到了楚国。

田荣扣留了齐王田市,不让他到胶东去。田市的手下人教唆道:“项羽那么彪悍凶猛,而您作为齐王,应该到自己的封国胶东去,若是不去的话,一定有危险。”田市本来就胆小,经这么一吓,赶紧逃跑去了胶东。

田荣得知后勃然大怒,急忙带人去追赶,在即墨把他杀了。这一下济北王田安自然不能幸免,也惨遭毒手。于是,田荣就自立为齐王,全部占有了三齐之地。又把将军印授给了彭越,让他在梁地反楚。楚派萧公角去攻打彭越,被彭越打得大败。

这一反动事件自张良煽风点火之后传到项羽耳朵里,自然没有好结果,火冒三丈的项羽重披铠甲,起兵北伐齐国。

和许多反秦义士一样,张良最先欲投奔楚假王景驹,路遇也去投楚假王的刘邦,二人谈得很投机,张良就留在了刘邦军中。但张良并不是要辅佐刘邦,他想借助一个强大的力量来达到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恢复韩国,以报韩王对张家的重用。

但项羽最终还是不肯派韩王成回韩国,不仅把他贬为侯,后又在彭城杀了他。因为韩王的死,张良的复国计划就此付之东流。旧恨新仇一起涌上心头,悲愤交加的张良抄小路秘密回到了刘邦身边,从此一心辅佐他夺取天下。

此时的刘邦业已完成平定三秦的事业,见到风尘仆仆的张良又惊又喜,即封他为成信侯,跟着东征楚国。

同类推荐
  • 民国枭雄杜月笙

    民国枭雄杜月笙

    本书主要描写杜月笙的生平事迹,提到杜月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清末民初。由于清廷当局的无能、软弱和妥协,使得全中国被外国殖民统治者侵犯和蹂躏。举国上下官商勾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百姓俨然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当时的大城市中,繁华璀璨依旧的首属上海了,堪称商业军事重镇的上海滩成了冒险家的天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滩,潜伏着光怪陆离、千差百异的危险信号,满足了那些冒险家对于刺激和挑战的追寻和需求。上海滩从来没有平静过,相较于黄浦江的风平浪静而言,更是具有浓烈的角逐厮杀气息。
  •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本书是以拥有两个院士的科学世家为宣传对象的科普读物。杨廷宝,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国际建筑师协会两届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在建筑学界有“南杨北梁”之称,曾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副省长。杨士莪,杨廷宝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声工程学家,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曾任哈尔滨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水声学会副理事长。书中主要讲述了杨氏父子两院士、满门科教才成长的的事迹,探索了这个文化家族培养人才的理念和做法,揭示了中国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
  • 民国范儿

    民国范儿

    本书特为撷取了五位民国著名人物,分别为一怪杰、一先驱、一情僧、一干才、一丈夫,他们生于天地间,杂然赋流形,或作黄钟雷鸣,为后世所感佩;或气韵流动,摇曳在历史的风景里。五种人生,展现了形神迥异的五种民国风范。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陈俊愉传(梅花香自苦寒来)》讲述了: 陈俊愉祖籍安徽,出身于官宦人家,生在天津, 长在南京,从小喜爱花卉。读大学选的是园艺系,已是副教授的他出国留学丹麦哥本哈根选的还是园艺系 。1950年硕士毕业,他谢绝了国外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未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 女儿,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如鱼得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辈子致力于园林教育和园林事业,成为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本书全面讲述马云从出生至今五十年间的奋斗历程,展现一个商业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首批披露马云创业前默默跋涉的艰难岁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他的喜好、性格,甚至直面其心境。马云的一生充满曲折与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50年间,跌宕沉浮,起起落落,一直贯穿其间的是他永不言败的坚韧理念。从两次高考失利到进入大学校园,从四处求职无门到终于当上老师,从创业初始无人相助到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从力排众议创建中国黄页到经营阿里巴巴帝国,从淘宝危机到赴美上市……
热门推荐
  • 浮生若梦:享世欢

    浮生若梦:享世欢

    千年前她带领族人来到东荒。杀戮、掠夺,她手持骨鞭站在城墙上,夹杂着浓重血腥味的风越吹越远,像是蒙了层淡红的薄雾。她原是只通体雪白的猫族。在她出生那日,她的母妃足足阵痛了七天,翩翩蝴蝶纷纷飞向她父王的大殿,为她的庆生舞了七七四十九日。四十九日。
  • 上古世纪:角斗士

    上古世纪:角斗士

    比格斯,在角斗场中,别人都称他为“新人”凭借着强悍的天赋意志,使得他在角斗场所向披靡。就连竞技场“冠军”都不惜将死神的镰刀劈向“新人”。即使再强大的敌人,再强大的力量,他都不会为之屈服。不屈意志,注定辉煌。荣耀即生命。
  • 狂妄暴君杀手妻:绝宠皇后

    狂妄暴君杀手妻:绝宠皇后

    如果人生能再来一次,她……绝对要活得自在,活得精彩。穿越异世,她七岁便为父平难民,风采初露。他稚龄便端坐朝廷,降龙伏虎,是一代霸王。她与他,相别七年,当彼此都已成熟,再次相遇,她不识她,而他对她绝不会放手!(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仙界之珍宝仓库

    仙界之珍宝仓库

    朱鼎天有个很威风的名字,但他的梦想却是做一只“猪”……不,是做只可以混吃等死的“宅猪”。于是,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穿越了。穿越到一个如果没事你不砸个法宝听听响声,隔壁买酱油不御剑飞行,就会被人鄙视的世界……在这里,朱鼎天惊奇的发现,自己甚至可以做一只不用吃,也不会死的“仙猪”!于是,他爆发了……带着他脑海中的珍宝仓库,踏上成为“仙猪”的道路……仙丹神药?这玩意我仓库里堆的和珠穆朗玛峰似的……灵器法宝?我一直很头痛什么时候才能清理干净,放着实在占地方……仙草灵果?最近我已经吃厌了万年蟠桃,正在考虑下次饭后吃什么……奇珍矿石?你想要?拿走拿走!我连法宝都用不完,要这些玩意干什么……各级晶石?各位大哥,小弟就缺这些呀,大家可怜可怜,白送我一些吧……
  • 还债道

    还债道

    我踏在云端,俯视着灰色的大地。“还没决定好吗?”一个苍凉的声音,化作飓风,在我耳边呼啸而过。“等一下。”昂首是一片引得古今英雄着迷的星空,“只要再一下。”对于“他们”来说,百年千年都只是一下。可是我的一下,却要在下一个刹那了结。而这一个刹那,我的心神只为那双单纯而又迷茫的眼神所吸引。“所有的因或果,都将在这刻结束。”
  • 神话再现:腹黑神爷独宠凤女

    神话再现:腹黑神爷独宠凤女

    第一世她是上古之神的女儿,因犯了点错被贬下凡历练。第二世她是特工界的顶尖特工,一次百年难得一见的七星连珠之日意外穿越。第三世她是魅将军府的嫡出大小姐,身世成谜,人人避之而无不及,一朝睁眼特工之王驾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惊天下。他是奇幻大陆的晋王殿下,一次邂逅从此独宠入骨,从此龙凤惊天下。
  •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从来都是一个面对世人冷遇及逆境仍能保持意志力强大、内心坚毅的人,而对于身后的声誉他也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20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尼采在受尽精神疾病折磨后溘然长逝。然而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不久之后,尼采的思想逐渐被发掘并得到重视。
  • 云梦生

    云梦生

    本为今世才女,阴差阳错来到异世,一切熟悉而又陌生。拨开神秘云烟,原以为只是个千金小姐罢了,实则....看她踏遍那修罗殿,斥便那不公事。回首莞尔,与那至尊男主遇了个满怀。人世间的争斗与那股神秘力量的幕后一一尽收眼底。她的人生格言是:皇后是要当滴,法术也是要练滴。谁说二者不可兼得,一场旷世奇谭从我开始。
  • 学校和谐相处与遵纪守法教育活动

    学校和谐相处与遵纪守法教育活动

    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和谐相处的常识、和谐相处的心态、和谐相处的礼仪、和谐相处的技巧、遵守纪律的常识、遵守法律的常识、学生违法乱纪预防探讨等。
  • 最强都市王者

    最强都市王者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