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6700000034

第34章 京华忆旧 (15)

北平近郊郎家园的枣儿,讲品种就有二十几种之多,老虎眼、大红袍、嘎嘎枣、葫芦枣、一捻红、半面娇、胖墩、胭脂等等一时也说不清。像老虎眼大而且圆,大红袍呈椭圆形甜而且脆,嘎嘎枣两头尖肚子大,葫芦枣活像一只葫芦,一捻红娇小红艳,半面娇半红半青引人注目,胖墩圆而厚实,核小肉多,至于胭脂自然是颜色特别红得可爱了。

“高粱一红头,豆荚一泛黄,各式各样的枣子就陆续上市啦”,上市的枣子如此多种多样,连我这个老北京听来都有点瞠目结舌。对于郎家园,我不陌生,有我所在单位的宿舍,也曾两至其地。现在是高楼林立,变成了闹市通衢,甭说枣子了,连绿色都不多见了。读唐鲁孙的文章让我想起数十年前,带着田野之气的老北京。

夏先生的文章放得开,其题材涉及面极广。就其文章内容来说写北京虽然不如唐先生多而且细,但不论写什么题材,“老盖仙”的文章一律是老北京的腔调,所谓京韵京腔。他有一篇《春节闲话》,这一年是羊年:

今年是羊年,有人说羊年不好,这真是没道理。第一“羊”字和“祥”字古文通用,“羊者祥也”,和孔子说的“仁者人也”相同。我从“仁者人也”中悟出一条人生要理,乃是“钱者欠也”,不论手头有钱没钱,都得先欠欠,才合乎开支之理,也是致富百法中之一项成功要诀,暂算是咱大年下送给读者的金玉良言。

这是有文化修养的老北京的既有幽默,又有嘲讽的神侃,情态宛然。我与一些老辈知识人的闲聊中还能偶尔听得到。

夏先生在台湾生活了二三十年,但在风俗习惯(特别是饮食)仍有许多不甚适应的地方,常常拿来批评,但其标准是老北京的标准,现在读来不禁令人哑然失笑。不管他走多远,他的细胞里的DNA也是老北京的。

关于“怀旧”这个主题

当前,怀旧几乎成为一种时尚,反映往昔生活的书籍出了不少,这种情况是从粉碎“四人帮”以后开始的。二十年前,谁要“怀旧”(按:怀旧是有特定内涵的,与“四人帮”肆虐时的“忆苦思甜”不同,忆苦思甜是专门说过去如何坏,现今又如何幸福等等;而“怀旧”大多指专门怀念过去富于诗意的东西),那就是“今不如昔”,最轻的罪名也是散布反动言论。不要说出书,上电视,就是私下说说被“革命群众”知道了,也是不得了的事件。而现在的确是开明多了,不仅出书,上电视,而且出版社、电视台也欢迎这样的稿件,因为它很畅销,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的《老照片》第一版就印了五六万册,连专门为新潮青年服务的流行歌曲也出了以怀旧为内容的盒带与唱盘。这种“火”劲,真令人产生“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之感。

所见极狭,但就我所知,文学界的怀旧作品,小说大约是从汪曾祺先生开始的,他以清新恬淡的笔墨,不紧不慢的节奏描写儿时家乡的奇人逸事、风土人情,以及闾巷市声和湖光水色,使看惯了那些所谓“重大题材”的文学作品的读者们耳目一新;散文随笔是邓云乡先生的《鲁迅日记与北京风土》问世最早,先在报刊上发表,后来辑录成书。当时邓先生显然是心有余悸,本来是“风土随笔掌故随笔之一种”,但非要捎带上鲁迅,以便给自己留个后路。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才放开了手脚,随意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于是,《燕京风土记》、《文化古城旧事》这种纯粹以记往怀旧为主题的随笔随感才一本一本地出版。至今邓先生大部分散文随笔仍是以怀旧为主的,给人们留下许多有关以往的知识。因为事过五十年,便在绝大多数人们心中模糊了,但是文明是传承的,如果全社会都失去了对过去的记忆,或者认为过去就是一个黑洞可怎么好呢?另外我们的历史学研究还停留在宏大叙事的阶段,而具体的历史场景往往被历史学家们忽略了,而怀旧忆往恰恰可以做这方面的补充。作为个人,有趣的富于诗意的记忆也是他的精神财富。有时,我想人活了一辈子,如果没有些值得怀念的人和事,以供有闲时回忆咀嚼,这如同勤劳一生,而银行里没有一分钱存款一样,是不是有点遗憾?

二十六年前,我在北京房山县的一个小山村劳动。村中有位九十岁的孤身老人也常弯着腰,拄着拐杖,默默地和我们一起出工干活。他提着已经分辨不出颜色的一小布袋小米饭和几块咸菜,中午时就在地里闷头吃饭,很少讲话。我常想和这位在大清国生活过三十多年的老人聊一聊。一次,我们恰巧在一棵树下采花椒。我顺便问老人一些往事,他讷讷地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生产队长见了笑着说,他能说什么呢?小时候是死了爹妈,长大了娶不起婆娘,一辈子没出过山。我有些悲哀,对鲁迅先生所说的“辛苦麻木”的生活有了点体会。他没有历史,至少没有值得印在记忆中的历史。我不知道,老人在深夜不能入睡时,有什么盘旋在他的头脑中呢?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夜》中的“梦幻者”说自己是没有历史的中性生物,整天沉醉于美丽而奇异的幻想之中,然而,这种生活并没有使他感到活着的意义。只有在与纯洁的娜斯金卡相处的几个白夜才是他晚年最温馨最美好的回忆。这种怀旧也使孤独“梦幻者”变得美丽而充实起来。我想人的一生没有几件值得回忆的东西可能是最大的不幸。

我以为这种忆往与怀旧应该是老年人的事。“白头宫女在,相对说玄宗”,年轻的宫女忙着献媚争宠,而怀念前朝是老宫女们的特权,是她们无事可干时的一种排遣。现在有些年轻人穿起了大褂,装成“五四”青年的样子,酸溜溜地唱着“朝花夕拾杯中酒”,这不仅唤不起人们的怀旧情绪,反而使人感到滑稽可笑。因为它远离真实。

老人们记忆中的“旧事”多多少少都被蒙上一层美丽的纱幕,于是他们便不免有点“九斤老太”的气味,认为今不如昔,“一代不如一代”。不仅一百年前的“九斤老太”如此,四千多年前写作的并传至今世的埃及古文书中就大发牢骚,说现今人心变坏,不及古时候的好云云。这种“今不如昔”论大约是人类的通病,事情过去以后,即使是痛苦,经过年久“发酵”之后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对于这些,我们应该理解,不要过多地责备。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就有“而那过去了的,却又使你感到美好”的句子。也许这与美感经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关,而心理距离要依靠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来实现。

上面所说的仅仅是问题的一面。我们认同当代飞速的进步,如果就拿现今与二十年前相比,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瞠目结舌。然而,经济与社会的进步是否只有正面意义,这一点就值得思考。我们年轻时崇拜进步,憎恶保守,认为只有不断发展才是绝对正确的。随着社会进步的加快和其他一些国家进步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才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进步不是毫无负面效应的。人们在获得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具有正面意义的东西。仅仅工业革命以来二百多年中,社会进展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与自然资源的耗竭便大大超过了人类几百万年历史中消耗的总和。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与富足的同时,也面临着人类自我毁灭的威胁。

因此,人们的怀旧就不完全是老年人的偏执,也包含着对因为社会进步而消失的正面事物的追忆(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剧《樱桃园》就包含此意,可惜在中国没有得到过正确的阐释)。我小时候每年春末买渤海湾来的八寸以上的豌豆青鲜对虾,一角钱两对;两角钱一斤的一尺长的黄花鱼,还要掀开腮看一看是否是鲜红色的;秋高气爽之时良乡螃蟹一元钱一篓子,每篓约四五十个,像这样的事情恐怕永远不再会有。北京高楼大厦比过去多了高了,马路比过去宽了,但是过去的北京是一个文物群,许多街道和建筑都有它的历史和意义。而现在的北京不过是个杂乱无章不伦不类的大城市而已,陈希同的夺回“老北京的风貌”只是徒留笑柄罢了。至于因为领导层的决策错误而丧失的许许多多的美好事物就不仅使人怀念,更令人扼腕叹息。

各种各样的怀旧充满了现代各种文艺作品和文艺形式之中,如电影、电视、诗歌、散文等,可以说俯拾皆是。我虽不完全赞同,但也不必大惊小怪。我觉得在文坛上划出一块领地让老年人播种温馨的回忆,给他们孤寂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是完全应该的。令人担心的是这种怀旧大多是田园牧歌式的,似乎忘记了我们的历史还有沉重的一面。如果都是这样的怀旧,不仅丧失了真实,似乎也缺少良知。

我觉得有责任感的老年人,特别是负过一些责任的老年人,不应该轻易忘怀的是我们过去说过的蠢话,办过的蠢事和伤害过他人的行为。人老了,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我们不能像“九斤老太”一样,每天“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大骂“一代不如一代”,“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而是应该对过去认真地加以反思,自五十年代初以来,在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中,许多人有过不光彩的表演,应该把自己摔过跤的地方指给年轻人看,当他们一时不慎走到这里时会小心一点。可是事过以后,多数人把它忘却了。三十多年前,清醒的邓拓先生告诫人们,牢记教训,不要健忘,为此他写了如拆毁北京的城墙和“文革”当中毁坏的大批国宝级的文物——《专治健忘症》。他不仅没有能够使得社会清醒,最终被逼上了绝路。

钱锺书先生在为杨绛先生《干校六记》写的小序中说,书中记这记那,这都是运动中的小穿插,更重要的应该是“运动记愧”,可是从“文革”走过来的积极分子们真正感到内心有愧的,又有几人?前天读有关浦熙修遭遇的回忆,这位富有才华的知名女记者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打成右派,含冤而死。粉碎“四人帮”后,在她的追悼会上,家属收到两封道歉信,一是原中共宣传部长陆定一的,一是漫画家华君武的。

陆定一认为浦熙修的右派虽然不是他划的,但作为中宣部长,他有责任;华君武则是1957年画过讽刺浦熙修的一幅漫画叫“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些本来都是奉旨而作的事情,也许大多数人早就忘了。中国人似乎不习惯道歉,特别是在上位者。过去就用这样的俗语安慰被官员错打的人们——“官打民不羞”(后面还有“父打子不羞,夫打妻不羞”),也就是说挨父母官的打不是什么耻辱。我想陆、华两位老人之所以写去了道歉信,就是因为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惭愧与耻辱,这些一直是他们内心的负担,是他们不能释怀的。可能他们感谢历史终于给了他们表达的机会。这种意识也深深印在巴金老人的《随想录》里。他不仅在书中总结十年浩劫给他生活与思想留下的印记。我从这些地方看到的不仅是作者在“挖别人的疮,也挖自己的疮”,而且还看到在痛苦的回忆之中跳动着一颗善良的心。

同类推荐
  •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本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国当代教育所发生的重大变革为分析、研究主要对象,较为集中地归纳了变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发生变革的国际国内背景、原因,剖析了变革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试图对当代中国教育变革有更为全面、本质的了解,对教育在现代化建设、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坚持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 国际传播策划

    国际传播策划

    新世纪以来,国际传播政策、责令及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提高国际传播效果、优化国际传播策略重要途径的国际传播策划日益受到关注。由张艳秋和刘素云主编的《国际传播策划》由学界和业界专家联手打造,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国际传播策划的综合性研究著作,采用了理论梳理及案例分析相呼应的编写方式,以求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国际传播策划》既可以作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训教材,亦可作为媒体从业及研究人员开展国际传播策划与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 …… 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 教育,诗意地哲思

    教育,诗意地哲思

    本书是由多篇散文式的教育随笔编辑而成,以一线教师的视野审视教育,在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中倾注笔者对教育的理解。书稿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散文,第二部分是教育效应,第三部分是心理反思。书稿为随笔原创,随意洒脱,有别于一般的教育论文,有一定的可读性。
  • 巨变

    巨变

    本书又名《大转型》,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 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热门推荐
  • 花心大英雄

    花心大英雄

    人族,精灵,矮人,兽人,鱼人,羽人,龙等等千奇百怪的生物,生活在一个大陆之上。这一切,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所有生物,必须死!”沉寂百年的亡灵军团卷土重来,大陆之上,血雨腥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命运的漩涡之中,每一个人都在挣扎,沉浮。孤苦的女牧师,绝望的半精灵,痛苦的商业奇女,重任在肩的公主......面对残酷的命运,她们一次次地反抗,一次次地挣扎,却终归徒劳。眼中的希望,变成绝望!心,凋零,死去!不!这一切都会改变!地球好青年鲁正欢耀世转生,向她们伸出温暖的手,眼神坚定地宣告:你们的幸福,由我来守护!
  • 如果没有假如

    如果没有假如

    假如我没有认识你,没有遇见你,没有爱上你,是不是结果就会不一样?可是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却没有假如。。。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献案例与疑难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献案例与疑难解析

    虽然是新增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就其源流来说,是由原来的“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课程及其后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演变而来的。可以说,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前期上“中共党史”,80年代后期改革为“中国革命史”,90年代后期开始上“毛泽东思想概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课程改革。对于这一重大改革,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如何顺利地完成从原来“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转换?如何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历史性更强的课程同样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 钝刀

    钝刀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面试教程

    面试教程

    《面试教程》一书分别为面试的理论、礼仪篇,真题、技巧篇,政策解读篇,语言积累篇。全书体系完备,从面试的基础理论到各种题型应对方略,从时政热点的解读到真题演练剖析,内容涵盖了面试各方面。同时,本书还附有面试怯场心理分析以及应对策略、考官忠告、学员感悟等内容,有利于考生构建全面的面试理论体系。
  • 希利尔趣讲世界史

    希利尔趣讲世界史

    所有人都知道,历史中有大智慧。所以,爸爸妈妈们都常给孩子讲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正如许多给孩子看的历史读物一样,它们的讲述都不系统,也缺少基本的历史感,有的甚至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道德说教。希利尔通过精彩的历史故事,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书中不仅将发生在这颗星球上的历史囊括殆尽,而且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一种崇敬之情,那就是——不论何种文化,它所经历的苦难和它所创造的辉煌,都值得钦佩尊敬。
  • 野兽拳王

    野兽拳王

    八角形的铁笼中,野兽们在嘶吼,咆哮!他们抛洒的热血,染红金色腰带!致命的打击,不屈的战意!让你的热血在赛场上沸腾!让你的眼泪在热血中纷飞!谁才是地上最强,谁才是世界之王!我也加一句:“求点,求推,求收藏,求指点......”欢迎光临:qq群252854291
  • 乡村隐士

    乡村隐士

    意外得到一个交易空间,可是为何它的交易空间会与他人不同呢?那一片新生可成长的天地中究竟隐藏着什么?
  • 闪亮的新星

    闪亮的新星

    本书以生动的创业故事为基础对主人翁的创业商数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点评,让读者了解创业新星成功背后的精神内涵。有三个特点:一、系统性的提出创业商数的理论。二、“创商”理论与案例故事有机结合。三、案例原型定位于初创型创业者。使大学生感觉与自己的距离更近。
  • 少女蜕变:霸道BOOS的高冷妻

    少女蜕变:霸道BOOS的高冷妻

    从一个青春少女到一个商业街都叱咤风云的女子会有多大的改变遇上怎样的人?……这本书是蜕变+暖文噢不过女主是高冷稍微剧透一下~“任大帅哥,把你的东西收拾好再来见我。”“哎哟,你怎么能这样嫌弃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