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32100000021

第21章 不可不知的戏曲剧种(2)

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表演上讲究细腻精致,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声情并茂,婉转悠扬;武戏则以“武戏文唱”见佳,而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表现手法更趋于虚实结合,以求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中国京剧的鼎盛时期当为20世纪的第一个50年,其间产生了著名的“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但也有很多京剧名家于这一时期走向没落,后人只能靠当时留下的一大批老唱片来欣赏他们的艺术,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技术的进步,这些老唱片大部分也难于考证,渐于湮灭,为后人欣赏、学习前辈名家的艺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2)脸谱,角色心灵的画面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其中净、丑两个行当应用较多,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主要用于突出人物性格,使观众目视外表,便能窥其心胸。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类型的人物都像唱歌、奏乐一样要按乐谱进行,他们都具有一种大概的谱式,所以就称为“脸谱”。一般而言,脸谱的来源大多是假面具,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在文章中指出:“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在戏曲形成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最明显的贵州的‘地戏’,江西、安徽的‘傩戏’,西藏的‘藏戏’,无论生旦净丑,都戴面具,每剧多至百余,少者亦须数十。‘南昆’里的神仙鬼怪,一般均戴面具,并不勾画脸谱。且另有史料记载,脸谱系由唐朝乐舞大面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可见,脸谱的演变和发展,是基于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不断观察、体验、综合生活中的现象,再加以不断分析、判断、评价剧中的角色,而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由上可见,从脸谱、面具的混合使用与脸谱谱式的由简至繁,中国戏曲累递发展的轨迹也呈现在我们眼前。”

作为全国性的大剧种,京剧广泛发展脸谱,常以蝙蝠、蝶翅、燕翼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在刻画面部的表情时还结合了夸张的鼻窝、嘴窝,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京剧脸谱也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在勾画时,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用“印堂纹”的不同图案象征人物性格;在表现人物性格时,舒眉展眼的脸谱总是代表着开朗乐观,曲眉合目的脸谱则多代表悲伤或暴戾。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揉脸、抹脸、勾脸三类。脸谱发展到后来,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粗到细,已经超越了最初用以突出五官部位和面部纹理,夸张表现剧中人物性格、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作用,逐渐成为了一种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艺术。根据性格、性情的不同,以及人物类型的特殊,京剧脸谱往往采用某些特定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如关羽、妾维、常遇春的红色脸谱代表忠勇正义;包拯、张飞、李逵等的黑色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宇文成都、典韦的黄色脸谱表示凶狠残暴;窦尔敦、马武等的蓝色或绿色脸谱表示粗豪暴躁;而如曹操、赵高等的白色脸谱则一般表示奸邪、佞臣。

(3)京剧器乐伴奏,奏一场抑扬顿挫的韵律

在伴奏乐器上,京剧主要分为打击乐与管弦乐,打击乐器被称作“武场”,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管弦乐器被称为“文场”,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等。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的灵魂。

“唱”、“念”、“做”、“打”在京剧中要求完全根据规定的节奏进行,而打击乐便是用以控制、体现节奏,使“唱”得有板有眼,“念”得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使之表现出鲜明的韵律。

在戏曲舞台上,一切的人物行动都在音乐的伴奏中,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进行,甚至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因此由各种打击乐器所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演员的表演往往引导出了表达感情的锣鼓;另一方面,锣鼓的刺激反过来又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

一阵阵的锣鼓声,不仅渲染了磅礴的气势,而且烘托出了演员的表演,且这种烘托甚至细致到了鼓点子的敲打与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颤抖等等相应和。因此,如果说“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便是它的骨骼。

(4)砌末,抽象化的道具

“砌末”一词,意思是“什物”(《墨娥小录·行院声嗽》),为戏班行话,在金、元时期已有。如元杂剧《张生煮海》第二折中注明:“仙姑取砌末科”,此处的“砌末”即指剧中的锅、勺等物。在传统的戏曲舞台上,砌末包括生活用具,如烛台、灯笼、扇子、手绢、文房四宝、茶具、酒具等;交通用具,如轿子、车旗、船桨、马鞭等;武器,又称“刀枪把子”,如各种刀、枪、剑、斧、鞭、棍、棒等;以及如布城、大帐、小帐、门旗、水旗、风旗、火旗、銮仪器仗、桌围椅披等用以表现环境、点染气氛的各种物件。另外,除了上述的常用砌末外,根据演出需要也可临时添置。然而,砌末并非是照搬生活中的用具,一些小砌末尽管比较写实,但仍包含着一定假定性,如烛台一般不点着;另一些则通过变形、装饰,使之假定性更为明显,如车旗、水旗等。

在演出中,砌末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首先,砌末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在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时,能准确、鲜明和传神地强调其表情和姿态。以扇子为例,不同的人物会用不同的扇子,《群英会》中的诸葛亮手挥羽扇,突出了他的谋士风度;《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与春香,一用摺扇,一用团扇,体现了小姐与丫环的不同身份;《艳阳楼》中的高登,则用特大的摺扇,使之飞扬跋扈的恶少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由于戏曲表演被歌舞化,故许多砌末也实际上成为了舞蹈的工具,如演员运用船桨来表现江上行舟的优美身段,利用马鞭来展现驰骋的舞姿,利用刀枪把子辅助舞蹈化的战斗,等等。

3.话说京剧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汉族,江苏泰州人,名澜,字畹华。他出身于梨园世家,长期寓居北京,8岁学戏,9岁从师吴菱仙,11岁登台,以青衣见长,兼演刀马旦,后又师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习花旦。他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刻苦学习昆曲、练功、练武功,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创造并发展了京剧旦角的念白、唱腔、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从而形成了“梅派”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

(1)梅兰芳,有艺术才情,也有民族气节

1894年,梅兰芳生于北京的京剧世家,10岁在北京广和楼登台,上演《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在北京各界举行的京剧演员评选活动中,他荣列探花。1913年,梅兰芳首次进沪演出,带来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于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上演,风靡了整个江南,使得当时里巷间有俗话称:“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被梅兰芳充分借鉴吸收,返京后他便创演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连唱34天,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

而后,梅兰芳再度回京,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他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梅兰芳的戏剧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他移居上海,曾多次于天蟾舞台演出。他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加以大胆综合,使得唱腔随之变得流丽醇厚,形成了匠心独运的“梅派”艺术。1915年,梅兰芳又创新了京剧艺术中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等形式,且排演了大量新剧目,被称为“梅派大师”。

“梅兰芳”艺名的由来也有一段故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科班在吉林演出。一日清晨,叶春善邀开明绅士牛子厚一道前往吉林北山散步。他俩于登山闲谈中发现一个人在小树林中练剑,见其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动作敏捷,体态轻盈,那剑更是被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因牛子厚平日酷爱京剧,观赏过不少高手的武术表演,但像今日所见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于是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那舞剑人听闻喝彩,连忙收剑,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汗珠,两颊绯红,向牛子厚恭敬地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牛子厚近前定睛细看,见眼前的年轻人气度潇洒,举止端庄,一表人才,遂问:“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日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

从此,艺名“梅兰芳”便得来,进而享誉国内外。

梅兰芳曾将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在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便冻结了这笔高额存款,使之无法取出。这使得梅兰芳的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梅兰芳开始日夜思考全家该如何生存。此时,他夫人提出可效仿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发挥梅兰芳的绘画才能,梅兰芳听后应身称好。于是,两人着手构思,一人磨墨,一人作画。八日内便完成了20多幅画作,题材涉及鱼、虾、梅、松等。市民们闻之争相购买,不到两天,就销售一空。此事传出后,得到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的强烈反响,许多知名人士提议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格外兴奋,苦战半个月,终于不负众望,完成了几十幅作品。主办人员即刻选定了于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届时邀请梅兰芳夫妇光临剪彩仪式。

然而,这一消息不幸被日伪汉奸获知,他们肆意捣乱,相互勾结,派人提前进入展厅大做手脚,导致前来观展的群众纷纷离开。梅兰芳见门口冷清,便觉奇怪,待入厅后,他发现每幅画上都有用大头针别着的纸条,上书“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等,甚至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睹此景后,火冒三丈,即拿起裁纸刀刺向一幅幅画作,所有国画顷刻间化为纸屑。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上海当局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如此赞赏和支援,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抗战期间,梅兰芳还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事件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生死恨》。上海解放后,他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迁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随后还担任了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录了他各个时期如《宇宙锋》、《断桥》等代表作以及他生活的片断和《春香闹学》等在工厂、舞台上演的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赴日演出。1959年6月,为庆祝国庆十周年,他在北京演出了《穆桂英挂帅》。梅兰芳于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梅兰芳一生硕果累累,贡献卓著,先后培养、教授了学生100多人,著有《梅兰芳文集》、《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演出剧本选》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代表剧目深受人民群众追捧,经久不衰,日久弥新。

同类推荐
  •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书中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人与面塑,从二者的区别说起,详细介绍了泥人与面塑的材料、产地、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还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绍,让读者领略这些杰出者的风采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西方音乐简史

    西方音乐简史

    该书概括地介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力求简明阐述了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和重要作曲家及著名作品。全书分为六卷,如第一卷古代音乐这一阶段的西方音乐的主要事情及整体状况进行了横向的飞类叙述,最后一卷为现代音乐,介绍了20世纪西方音乐的成就及其多分化发展态势。
  • 西北风:文论集

    西北风:文论集

    本书分为回忆卷、论文卷、评价卷三个部分,收录张弛对父亲母亲及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及其关于歌词艺术特质、西部音乐文学、回族歌曲创作等方面的论文,以及李镜如、丁跃、张涧、荆竹等探讨张弛作品的评论文章。
  • 连环画大揭秘

    连环画大揭秘

    我国的连环画,源远流长,虽有悠久的历史,却无统一的名称。在本世纪初,由于石印技术的输入,通俗读物广为流行,在上海等地先后出版了一些以少年儿童为对象,《连环图画水浒》封面在旧小说插图的基础上蕃衍而成的图画故事书,这便是今日连环画的雏形。由于当时出版这些书的多是一些里弄小书坊,力量单薄,各自为政,有的地方叫图画书,有的地方叫小人书等等。
热门推荐
  • 冷面酷少

    冷面酷少

    他是冰冷无情的恶魔首席,她是自动送上门的清纯少女,一场卖女求荣的私密戏开始了。
  • 特工皇妃:驯服异世美男

    特工皇妃:驯服异世美男

    情报部第一分队队长凌一意外穿越到异世,三国对峙的局面,因为她的出现而开始破裂。
  •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天机四绝梦菱传

    天机四绝梦菱传

    一场意外让她穿越到古代,却躺在这该死的棺材里,一照镜子居然发现自己美若天仙,惨了,这岂不是要成了红颜祸水,一如她想象的那样,自从她变成了她便桃花朵朵开,拒之不绝只好卷包袱逃走,啥,居然还有人一路追来,天啊,她得赶快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王妃太暴力

    王妃太暴力

    墨荏苒本是一名大学生,却意外穿越异朝,这是一场阴谋亦或是机缘。看看女主如何在异朝生存吧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刀剑天凌

    刀剑天凌

    “我的命运,由我自己主宰!”当他拾起屠刀,毅然踏上一条不归之路时,月还是那般澄澈。而当无尽尸骨在他脚下化为灰烬,满天神魔因他的存在而颤栗之时,月,如血一般红。那时的他,是否还能记得那抹澄澈?……眼生邪魔,身怀噬天。天刀凌剑,绝代神王!这是一个无数天才与妖孽碰撞的热血时代。这是一个少年逆天崛起的传奇。
  • 彼岸无仙

    彼岸无仙

    以剑修仙的剑修、以阵演天的阵修、以武成圣的武修、以符改命的符修,上古时期,天地资源丰富,修仙之途百家争鸣,争奇斗艳。可惜随着天地资源的日渐匮乏,曾经俱风光一时的奇门古修,也渐渐被相对中庸稳定的通过:练气、筑基、结丹、元婴……来修仙的元修一脉所替代。然那历史的车轮缓缓碾过之后,有些年代平凡如水,也总有那么一些年代,英才辈出,再起风云!且看他如何在这天才辈出的年代之中,在那些上古遗脉蠢蠢欲复的动荡之下,脱颖而出,剑试天下。于那些历史残留下来的遗迹废墟中,一窥当11古仙修的庞浩之幕。———————————————————————————————————————好吧。。。以上都是屁话。。。还是进来看看作者,如何犀利虐主,潇洒YY,剑挽苍茫!走出一条猖狂的剑修之路吧
  • 明日危机

    明日危机

    当力量面对生命危机的挑战时,当血泪化作拼搏的动力时,唯有战斗!当千钧一发,迎来峰回路转的生机时,却发现是死亡的陷阱!则不得不拼。步步成长,步步危机,一切从虐杀原型开始,延续激情的风暴。巅峰的单机游戏风暴,尽在《明日危机》。新人新书,希望大家多多捧场。点击,推荐,收藏。一个都不能少哦!有了大家的支持,小夜才更有码字的动力!如果大家喜欢本书的话,希望能推荐给自己的朋友。小夜感激不尽了。明日危机讨论群:108351536...速度了。
  • 历史年鉴:1908

    历史年鉴:1908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