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31200000050

第50章 民间流传的神话(3)

二郎擒孽龙神话,在流传的过程中,又有其他一些神话黏附在这个神话上面,例如望娘滩神话、梅山七圣神话、观音救难神话等。在上面节述的那段神话中,所黏附的梅山七圣神话和观音救难神话已略露端倪,七猎人在其他传说中就是梅山七圣,持铁链来赠的老妪就是观音菩萨。梅山七圣,《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说是梅山的猿、猪、羊、牛、狗、蜈蚣、蛇七怪,因助纣为虐,被杨戬、哪吒收斩。这里却说是助二郎擒孽龙的七个猎户。七个猎户在别的传说里又称煤山七友,因二郎擒孽龙所在的灌县玉垒山一带,都是产煤之地,七友大约是古代的七个采煤工。灌县二王庙旧有七圣殿,塑七友像,以其形状诡异,俗亦称之为“七怪”。这就是梅山七圣神话的黏附。至于观音救难神话的黏附,那是有的传说说,二郎追捕孽龙,孽龙走投无路,幻化为人,逃往青城山。二郎在后面紧追不舍,追至大面山。观音助二郎一臂之力,化为王姓老妪,在路旁卖面。孽龙腹中饥饿,买面吃了。面条遂化为铁链,锁住了孽龙的肺肝,孽龙便被追来的二郎擒获。这段神话又常和望娘滩神话结合在一起,一同黏附在二郎神话上面。或者说,二郎擒孽龙和观音救难神话一同黏附在望娘滩神话上,也无不可。关于这,林名均《四川治水者与水神》(《说文月刊》三卷九期)文中有比较忠实完整的记录,兹移录如下:

昔有一孝子,家贫,刈草以奉其母。天悯其孝,赐以茂草一丛,日刈复生。异之,掘其地,得大珠一。藏米椟中,翌日启视,米已盈椟。置诸钱柜,钱亦满箱。家因以富。邻里异之,探得其故,求观此珠,而群起夺之。其人大窘,乃纳诸口中,珠滚入腹。渴极求饮,尽其缸水,犹有未足,遂就饮于江。母追之,见已化为龙,仅一足犹未变化。母就执之,恸且恨曰:“汝孽龙也!”于是兴波作浪,随江而去。然犹频频回首视母,回视处辄成大滩,故有二十四望娘滩之名也。龙因痛恶乡人之相逼也,乃兴水患以为报复。其后李冰降伏此龙,遂与龙斗。其子二郎佐之,龙不胜,化为人形遁去。有王婆者,观音菩萨之幻形也,助冰擒此孽龙,设面肆于路旁。龙饥往食,面化为铁锁,乃将铁锁系于深潭铁桩之上,故今庙名伏龙观也。

以上所述,就是二郎擒孽龙神话和观音救难神话一同黏附在望娘滩神话上的。这种黏附,竟成了画蛇添足,不伦不类,大大有损于被迫吞珠化身为龙的孝子的形象。化龙的孝子所以称为“孽龙”,就为了不忍和儿子分离的母亲在气愤中的一句诅咒“汝孽龙也”,于是他就真成了孽龙而需要李冰父子再加上观音菩萨去降伏了:这自然是落后的封建意识在群众头脑中的作祟,是属于神话的糟粕,不足以取。

但这种糟粕的存在,还是由来已早,并不开始于近代。宋苏轼《神女庙》诗说:“蜀守降老蹇,自今带连镮。”胡仔注:“秦时蜀守李冰降毒龙蹇氏,锁之于江上,水害遂息。”从诗和注,便知道李冰父子降孽龙神话早已和望娘滩神话粘合起来了:望娘滩神话中的孝子化龙时,一足为母所执未变而跛,跛者,蹇也,故诗称老蹇,注称蹇氏。也有较早记录的单独的望娘滩型神话,未做任何黏附的,如像李调元《井蛙杂记》卷一记的:“大足化龙桥,相传溪中有珠,浮水上,邑人聂姓,得而吞之,遂化龙去,因此为名。”聂姓的“聂”,当然就是孽龙的“孽”的谐音。可惜记述太简单了,似乎仍只是神话的零片,看不清它的全貌,既然姓聂(孽),亦必有降此聂(孽)姓之人,是否又和二郎降孽龙神话有关,就不得而知之了。

“白蛇传”

“白蛇传”也是很早就流传于民间的神话,它大约产生于南宋时代。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说:“杭州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大抵说宋时事,盖汴京遗俗也。若《红莲》、《柳翠》、《济颠》、《雷峰塔》、《双鱼扇坠》等记,皆杭州异事,或近世所拟作者也。”作为说唱材料之一的《雷峰塔》即“白蛇传”,已于明代中叶为民间艺人所演唱,演唱的内容为发生在南宋年间的一个神话故事。在当时民间艺人演唱的那批节目中,所依据的材料,是古今小说评话。请注意古今小说评话的“古”字,是说除了一部分是“近世所拟作者”以外,还有一部分是自古相传下来的。《雷峰塔》即“白蛇传”神话,我们以为应当属于后者。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最早的“白蛇传”神话故事,就是收在明末冯梦龙所编《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其他如像上面提到的“杭州男女瞽者”演唱的唱本《雷峰塔》,以及明代戏剧家陈六龙编写的戏曲《雷峰塔传奇》[13]等,都已佚亡,不可得见了。不过收入冯梦龙短篇小说辑本的这篇,我们切勿小视。冯所编辑的“三言”[14]共收宋、元、明三个时代的小说一百二十篇,实是此三个时代小说的总汇,其中不少是经过他加工润色的。我们从“白娘子”篇中所写的社会生活情景,和宋周密《武林旧事》、罗烨《醉翁谈录》诸书所记的南宋风习相印证,知道此篇作品的雏形,应当在南宋时期就有了。或者便是南宋时的话本小说之一,明代杭州瞽人得据以改编传唱者。冯梦龙将它收入《警世通言》,又做了一些应有的加工,这便是我们根据现在可考的若干材料所作的一些推测。如果推测大致无误,说明盛传于广大民间的“白蛇传”神话故事的渊源,其实也是较早的。

这个故事的内容情节早已为大家所熟知,本来用不着多说,不过为了便于讨论,姑仍将《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大概情节节述如下:

宋绍兴年间,杭州有李将仕生药店主管许宣者,于西湖遇美妇白娘子及使女青青,同舟避雨。后因索还借伞至白家,白方寡居,自媒于许。白许婚后,白屡现怪异,许不能堪。遇镇江金山寺寺僧法海,予一钵盂,令持归罩其妻,白、青悉被罩钵中,乃千年成道白蛇、青鱼也。法海遂携钵盂,至雷峰寺前,令人搬砖运石,砌成十七级宝塔,名雷峰塔,留偈云:“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

游湖借伞——陕西凤翔民间木刻画

清代陆次云《湖圩杂记》说:“雷峰塔五代时所建,塔下旧有雷峰寺,废久矣。俗传湖中有青鱼、白蛇之妖,建塔相镇。”这座闻名遐迩的雷峰塔,其实是五代时钱俶为他的妃子黄氏所建,1924年倾圮。俗传为法海建此以镇白娘子,则纯系民间传说的附会。神话开始产生时,大约只是一个因妖害而降妖、镇妖的记异闻的传说故事,《湖圩杂记》所说的“俗传湖中有青鱼、白蛇之妖,建塔镇之”二语,已把传说故事的内容大概和中心思想表达尽致。后来在流传发展的过程中,群众对故事的主要人物白娘子寄予了莫大的同情,使她身上的妖氛渐除,而增加了若干神话的因素,后来又渲染了她的神通和法力,添加了盗灵芝、水漫金山等动人心魄的情节,从而使之成为内容比较完整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通过各种民间文艺形式——小曲、唱本、鼓词、宝卷、滩簧、地方戏及口头传说——表现出来,至今尚未完全定型。

《警世通言》所载的“白蛇传”神话,大概是经过了冯梦龙的一番加工润色,正处在表达群众要求的转折点中,一方面白娘子还显示出一些怪异,妖氛未曾尽除;另一方面她已经具有相当的人情味。白娘子纠缠许宣,怪异处无非是盗窃官物以为许用,并没有危害许的意思;而对许的惓惓之情,却令人称赏。法海的钵盂之惩,手段未免过于毒辣了。因而随着明清时代资本主义思想在封建社会母腹中的萌芽,群众的情绪自然逐渐转向为同情支持白、许的富有浪漫色彩的爱情,而憎恨破坏这种爱情的封建势力代表者的法海了。因而在他们口头传说和民间说唱艺人的讲唱中,逐渐将白娘子塑造成为一个坚贞果毅、专爱不迁、具有神通法力的英雄人物;而对法海呢,则多方谴责之,甚至用遁入蟹腹以逃死、终于变成蟹和尚这样的故事以嘲弄之。群众的分明爱憎,岂不是表现得很明显吗?

“白蛇传”神话虽是开始产生于南宋时代,但在唐阙名撰的《白蛇记》(《古今说海》及《旧小说》均收录)里,已可找到一点点它的影子。故事内容大略如下:

唐元和中,陇西李璜因调选至长安,于东市遇一白衣女,招之入一旧宅,假贸易事,向李贷钱三十千,遂与女谐。李一往三日,第四日归家,仆人觉李有腥臊气,李亦自觉身重头旋,遂病不起。被底但觉身渐消尽,揭被而视,空注水而已,唯有头存。家人惊骇,亟令人去寻旧宅所在,乃一空园,有一皂荚树,树上有十五千,树下有十五千,余无所见。问彼处人,云,往往有巨白蛇在树下,更无别物。

这当然只是妖怪变异之谈,是不能称为神话的。“白蛇传”最初的形态,想必和这也有些相近:都是妖精害人,而害人的妖精恰好又都是白蛇变形的美女。所不同者,《白蛇记》的妖精害了人就算了,“白蛇传”的妖精则受到镇压。原型的“白蛇传”自然也是不能算做神话的,最多只能算它是一个讲述妖怪变异之谈的传说故事。

《清平山堂话本》所收宋元小说有《西湖三塔记》一篇,写宋孝宗淳熙年间,住在西湖涌金门的奚统制的儿子奚宣赞,遇见喜欢吃人心肝的姓白的“白衣娘子”,为其所迷,往还半月余。两次她都要吃宣赞,幸被她的女儿卯奴所救。后来宣赞的叔父奚真人来降妖,白家三口全化异物:“只见卯奴变成了鸟(乌)鸡,婆子是个獭,白衣娘子是条白蛇。”奚真人便在湖中建造三座石塔以镇此三怪。从这篇小说可见它更进一步地接近了“白蛇传”的原型:一是《三塔记》的奚宣赞和“白蛇传”的许宣(许仙)名字相近,同是二十岁左右的少年,同住湖旁;二是“白蛇传”的白娘子姓“白”,《三塔记》的白衣娘子也姓“白”,都是白蛇所变;三是两个传说故事的妖精都受到了镇压。故说《三塔记》更接近“白蛇传”的原型。

但是,《白蛇记》和《三塔记》已经消隐而不彰了,“白蛇传”却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经过群众的口传笔写得到了发展,由传说故事而成为神话故事。白娘子这样一个妖异人物,在长时期的传述中,不但使她有了更多的人性,也使她有了更多的神性,终于成为一个人性和神性水乳交融的光辉可爱的神话人物。这在神话发展史上,可算是一种群众性的创造,一种罕见的奇迹。

由此而使我们感觉到,神话和传说,常常也像是这样水乳交融般地混合在一起,难于从中分出明显的界限。由于流传演变,有的可能会由神话逐渐趋向传说,如像本章第一节所说的“牛郎织女”;有的则可能会由传说逐渐成为神话,如像这里所说的“白蛇传”。它们都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定要在这当中去勉强寻找界画,往往只能证明是自寻烦恼。不如用广义神话这个概念去考察、研究某些神话与传说二者之间中介性质的事物,更能圆满周到地说明问题。

刘海戏蟾、和合二仙

剩下还有两段不定型的、由于名字离析错讹而传为神话的民间神话,一是“刘海戏蟾”,一是“和合二仙”,也在这里大略讲讲。

先讲“刘海戏蟾”。清代翟颢《通俗编》(《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一说:“刘元英号海蟾子,海蟾二字号,今俗呼刘海,更言刘海戏蟾,舛谬之甚。”卷十九又说:“今演剧多演神仙鬼怪,以眩人目,然其多荒诞,张果曰张果老,刘海蟾曰刘海戏蟾,此类甚多。”由此可知清代初年所演神仙鬼怪的戏剧中,角色有张果老,剧目有刘海戏蟾。张果是唐玄宗时代的方士,相传多异术,由方士而变成神仙,不算是怎么荒诞;唯有刘海蟾竟变成了“刘海戏蟾”这样一出戏,就确实是有些“荒诞”了。

然则刘海蟾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宋代李石《续博物志》卷二说:“海蟾子,姓刘,名昭远,华山陈抟馆之道院,与种放往来。”这大约是关于此人最早的记叙,据所写,他是五代宋初的人。柳永《巫山一段云》词已有“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这样的话,他在北宋时代就已经成为民间传说中放浪形骸的仙人了。“海蟾狂戏”,大约就是后来民间所传的“刘海撒金钱”之戏,这也是有来由的。《列仙全传》卷十说:

刘玄英,号海蟾子,初名操,事刘守光为相。一日忽有道人来谒,索鸡卵十枚,金钱十文,以一文置几上,累十卵于钱若佛图之状。海蟾惊异之,曰:“危哉!”道人曰:“人居荣禄之场,履忧患之地,其危殆甚于此。”海蟾繇是大悟,遁迹于终南山下。丹成,尸解,有白气自顶门出,化为鹤,飞冲天。

仙人刘海蟾的履贯事迹在这段记叙中已经大略概括无遗了。所谓的“海蟾狂戏”,大约就是海蟾因悟道而撒金钱于地之戏。则海蟾所戏的,本当是钱,并未戏蟾,尤其并未将自己的姓名离析开来,成为“刘海戏蟾”——自己去戏弄自己。造成这种误会,都是民间的讹传。《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五一引《凤阳府志》说:“唐刘海,旧传呼蟾于县治西北井中,今井在城内,濠多水,夏无蛙声。”这大约就是“刘海戏蟾”讹传的开始,将五代宋初的刘海蟾误传为唐刘海“呼蟾于县治西北井中”了。

同类推荐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中国地名灯谜解析

    中国地名灯谜解析

    本书收入以地名为谜底的灯谜两千七百多条,既有省、市、县等行政区划地名,也有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等地名。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 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这种深入骨髓的首都(以前叫“帝京”)意识,凸显了北京人政治上的惟我独尊,可也削弱了这座城市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竞争力。首都的政治定性,压倒了北京城市功能及风貌的展示,世人喜欢从国家命运的大处着眼,而忘记了北京同时还应该是一座极具魅力的现代大都市……
热门推荐
  • 战王龙妃

    战王龙妃

    他是龙御国的战王爷,十岁起征战沙场,冷酷无情。不过难道他之前看错了。他的王妃啥时开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琴棋书画样样通了?不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是他的小王妃,就得陪他上天入地,共赴传奇。
  • 人生若只初相见,指尖欢颜

    人生若只初相见,指尖欢颜

    辉煌的包厢里嗨乐跳动,在震耳的声音里男生猜拳的猜拳,五颜六色的酒瓶散落在墨黑色的茶几上,灯光打在上面透出让人想哭的光亮。陌唯恒冷冷扫过去一眼包厢里唯一的女生、命令似的:“伊盛夏,上去唱歌。”被灌得醉醺醺的女生挠了挠白里透粉的脸颊,眼里有一丝茫然一丝羞涩。“让我占有你,让我占有你在你最好的年纪``````我占有你,趁一切还崭新```占有你干净的心、温柔的声音,和完美柔软的身体```身体里我全部的曾经``````曾经你``````”清丽娇脆的女声代替了滚动的音符,安静了整个包厢。陌陌、我们究竟是怎么了``````放下话筒伊盛夏终于嚎啕大哭起来。
  • 仙觉

    仙觉

    不是很理想,匆匆结局了。正在整理新书。
  • 大韩十三年

    大韩十三年

    她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到回到过去的方法。只为能再见他一眼。她很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因为在身体里有着她想要保护的东西。她是原本是韩王的爱女,有着世上最美好的一切,只要如同一般的王族子女一般,学一些琴棋书画,做一些附庸风雅的事情,嫁一个权势新贵便可。可是命运自认幽默想法太多,让她走上了另一条道路。让她爱上一个不能爱的人。回首沧海千百度,那人却已妄成空。
  • 冷若冰霜

    冷若冰霜

    一瞬间的变故,会改变一生的幸福,一个家庭的变故,却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冷如霜这个昔日的乖乖女,从幸福的天堂坠落凄苦暗无天日的地狱时她以一种固执的方式将自己封闭,从情感,从心灵,只到生命重生的奇迹,代表什么?是上苍怜你孤苦,再给你一次把握生命,珍惜光明的机会?或想令你真正体会情感的真谛?
  • 王俊凯之坠入爱河

    王俊凯之坠入爱河

    姜芷沫是一个失忆的女孩儿,在男厕所被王俊凯捡到,邂逅三小只的梦幻之旅就此开始!!!
  • 系统君在下想要个大点的锅

    系统君在下想要个大点的锅

    白轩是个幸运值为E的倒霉孩子,终于有一天被自己的鞋带绊倒从五楼滚了下来。为了能回到现世,她只好接受那个啥捞子系统的任务,却没想到这只是她人生又一个被坑的开始……
  • 死亡简历

    死亡简历

    简介:一张凭空出现的死亡简历,却拥有着决定人生死的力量,那些名字出现在简历上的人,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奇死亡。而我,便是这张死亡简历的拥有者,也是简历上唯一的——死亡经手人。
  • 那年冬夏

    那年冬夏

    从清纯到了解人性,从天真到沉稳,那年冬夏,带你回忆青春是的初恋……
  • 三国鸿蒙道

    三国鸿蒙道

    洪荒初年,动乱不堪,爆发了洪荒之难,龙凤初劫两大灾难,后巫妖争斗不休,妖帝帝俊,妖皇东皇太一和十二祖巫双双身陨,洪荒破乱不开,鸿钧道祖现,修补洪荒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