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30300000012

第12章 走进“曲线”

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首先选择的却是大山深处的龙胜——这是一个在决定出行前从未听说过的瑶族自治县。翻看随身携带的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其中《瑶人》条下记有:“瑶人耕山为生,以粟豆芋魁充粮,其稻田无几,年丰则安居巢穴,一或饥馑,则四出扰攘。”

“耕山为生”——这四字应是南方瑶壮等民族梯田形成的历史渊源,当地关于龙胜龙脊梯田有这样一段文字:“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占地面积四平方公里,分布在海拔三百至一千一百米之间,坡度大多在二十六至三十五度之间,最大坡度达五十度,垂直落差五百多米,梯田如练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集壮丽与秀美于一体。”

看图片中青白相间的曲折线条(春天梯田刚放水后,反光所形成的层层银带),感觉这些描述并非虚言,那种光与影,那样的行云流水,如天地间一抽象立体巨画,浩浩莽莽,心胸为之一阔。

桂林汽车站每隔数十分钟便有一班去龙胜的汽车,出桂林城后,风景依然绝美,悬泉飞瀑时时可见,茂竹绿萝深处,往往掩映着二三吊脚楼,一如让人神往的湘西风光,只是少了沅江的悠远与伤感。

抵龙胜后,车站有直达龙脊金坑梯田的车,上车,一脸形尖而瘦的男子塞给自己一张名片,说如果去那里可以到他家的家庭旅馆,又拿出地图热情地比画他家的所在位置,聊了聊,兴趣不大,男子下车继续揽客,车不久摇摇晃晃也开出了,一路逶迤向北行去。路很窄,车窗外可见深谷峭壁,几不见底,心为之一惊。到和平乡后,换车,上车坐定后,身边一戴草帽的壮汉衣襟开着,露出蒲扇似的结实胸脯,他憨厚地朝自己点点头,便也朝他点点头,那人欲言又止的样子,仿佛终于鼓足勇气,有些羞涩地笑着,问自己住不住宿“我家地点很高的,靠近观景台,视野也好。”

这人的样子让人看着有些踏实,便和他说,上山后再看看,若旅馆条件都差不多时一定先选他家的。这样的回答似乎让他很满意,便盘弄着手中的一大把香蕉,告诉我他家里常年住着一个老外,老外早上喜欢吃香蕉烙饼,所以吃完了香蕉就得下山给他买来。

车进深山后,路右一直是条清澈如镜的溪流,陆续有瑶家女人背篓上车下车,清一色头盘如锥巨髻、戴大耳环、着黑色土布短裙,下车后不久即消失在大山深处。溪流尽头,是处小小村镇,可见捧碗在街边屋檐下说话的三五闲人,大概不久前刚下过雨,地上泥泞得很,几个孩子哄笑着上车,脚上是清一色粘满泥土的粗大套靴。

两山之间又是一段碎石子路,歪歪斜斜,但不到一小时便到终点了——是一个寨子,下车后,顿时拥上不少衣着艳丽的瑶家女人。草帽汉有些温厚地看我——自然推辞了那些瑶人的邀请,和同时下车的三个游人一起跟草帽汉拐过寨子,向山上行去。

无意中接到这么多客人,且全跟定了自己,草帽汉眼睛里全是笑意,他主动将另一位旅伴的背包拿来,挂在扁担上,边走边开始介绍起当地民风来。

这才知道他姓刘,妻子也是瑶族。他说这里开发不过两三年,简易公路也是这两年才修建的,过去,这里的人要走半天多时间才能出山。

山路几近“羊肠”,由一块块石板散乱铺就,曲折而舒缓地摇曳而上,直伸展到无尽的曲线里,人行其中,飘飘忽忽,云里雾中一般,全无方向感,身边可见的只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形状不一,共有的却是一种灵动的妩媚。

秧苗刚插不久,窄而亮的水中才见一片浅绿,偶尔传来几声蛙鸣,叮叮咚咚的清音却一直响在耳畔,可见或架空或埋于田埂间的竹管,是输水管道,引出山泉后,由上到下逐级灌注于梯田,再沿着缺口汩汩地流至低处——龙脊梯田有着完备的水系,在海拔最高达一千多米的山顶梯田上,南方民族千百年来与自然共舞的才智与毅力不能不让人惊叹。

走了不过十多分钟,旅伴中便有人大声叫累,问草帽汉还有多久才能到。

“快了快了!”他指着云雾里隐约可见的几丛黑瓦走木楼说“再拐三个弯就到了。”后来的实践证明这句话进并不实在,他说的弯差不多是一座山的弯道,而不是山路的小弯,他所说的“快了”——我们至少走了近一个小线时。

然而这真是一个考验意志与充满壮美的行程:一边是劳累疲惫,但依然坚持着走下去,因为那些无法形容的梯田曲线,简直魔幻一般——每走一步就会变幻,伸展、收缩、放大,弯曲、舒展……说是百变视觉惊艳并不为过,而这一切的组成元素竟然只是稻田——零零碎碎、大大小小的狭长田块,在我这个见惯水乡稻田的人看来,不到此处,真不知世间之奇。

偶尔田间可见数丛翠竹子,或是一个牛棚——朝里面看,居然有牛在缓慢地咀嚼。

拐过两山相连的弯道,进入一个小小的林子,似置身于鸟的世界——耳中全是各类鸟鸣,或啾啾啁啁,或婉转有致,或音韵悠长,这边叫几声,停一下,那边又接着响起。山道上不时有水漫出,什么地方一眼清泉,用手掬一捧,清凉凉的,索性把鞋脱了,赤脚行在石板路上。

走过一段路,草帽汉忽然很快乐地叫道:“杨梅!”顺着他的手指看去,果然上面山路一侧的杂树丛中,一棵满树点点微红的杨梅,刚下过雨,树叶全湿湿的,翠生生的好看得很。

草帽汉放下行李,说:“我来摘吧,多摘些回去给你们吃。”他的身手真是敏捷,分开杂树杂草,几步就窜到树旁,累累垂下的杨梅鲜红鲜红的,很养眼,看他摘那点点的红,让人感到一种生的欣悦。袋子里很快就满了,紫红紫红的颜色全浸出来了。

杨梅被雨水洗过,从大枝上折下一个小枝,边走边尝,比江南所卖杨梅小些,新鲜劲却过之——还带着树枝嘛,入口微微的甜,随即便漾来微酸,忍不住抿住嘴,酸味渐浓,一阵激灵,酸得几乎吐去,然而就在此时,一股甜鲜又隐约而至,且余韵极长,忍不住又摘一颗入口……一路吃着杨梅,酸得想吐,又甜得又不想吐,时间很快,再拐过一个弯,进入一个小小的寨子,草帽汉便说:

“到了。”

——他家就在寨子后面,一座三层的新木楼,前对无尽的梯田,后面是处山坡——当然,再往上,还是梯田。

这木楼真大,一楼除了两侧的厨房与卫生间外便都是厅堂,偌大地方只放了些桌椅,一台电视,二楼、三楼全是客房,正是旅游淡季,除了我们几个人,再没有别的人住这里,女主人带我们到三楼,房间布置简朴干净,推窗所见即是梯田与重峦叠嶂的远山。

很满意,去浴室洗去浮尘后,出外时看到厅堂里冒出了一位老外,约五十岁,看到我立刻微笑着点头说:“你好!”女主人介绍说这就是常住她家的老外让·克罗德,法国人,前年曾在她家住过半年时间,这次是一个多月前来的,准备至少住三四个月时间,他每天一大早就出门拍图片。女主人居然会一些简单的法语,她指着克罗德告诉我,他和这寨子里的不少人都熟悉,克罗德看出女主人指他,便问说什么,这女主人和克罗德说一通后,得意的克罗德立刻指着坐在门口绣花的一位瑶族老妇人对我说:“这是我老——婆!”我大笑,那瑶族老妇人放下针,也笑着佯骂克罗德。

玩笑过后,女主人抓一把米到外面唤鸡——在几只鸡鸭来吃的当儿,果断地抓住了一只母鸡——她向我推荐了煨土鸡“味道好,到这里的客人都吃的。”克罗德看他们抓鸡,却又指着一只黑白相间的雄鸭和女主人说话,女主人咯拉咯拉很快乐地笑起来,又点点头——原来克罗德请求她千万不要杀那只鸭子,理由是——“那走只鸭子太漂亮了”。然而因为杀鸡,鸭子显然受了些小进惊吓,跑到远远的坡上东张西望着,心神不宁。

晚饭除了煨土鸡,又点了炒白菜、腊肉、青椒炒蛋,外加啤酒一瓶,邀克罗德共餐,克罗德欣然受邀,席间不停地把鸡骨与腊肉扔给一只闻香而来的狗,边喂边温柔地说:“布卢苏,布卢苏!”他告诉我这是汉语“慢慢吃”的意思,他担心狗吃噎着。

饭后已是薄暮,天渐渐黑了,克罗德回房休息,自己便从所来的路上顺着走下去。远山只是一抹淡影。层层梯田间笼着似有若无的烟岚,飘飘忽忽地又不见了,那么多条曲线婉转交错,依山连绵不绝地盘旋而下,远远近近的田间一圈圈反着白光——原先青白相间的曲线不知什么时候已转为黑白相间,附近寨子里不时升起两三缕炊烟,可以听到什么人在大声地叫着谁的名字——不知是不是唤孩子回家吃饭,石径深处隐约可见一两名着瑶家服装的女子,背篓默然行走。

什么地方有狗吠,轻轻的一两声,不愿意再继续下去一般,再无声息——才发现坡上人家高台一直蹲着条灰白的狗,一动不动地凝视远方,我来时它是这样的姿态,走时,它仍是这样的姿态,它的目光一直是远方,仿佛若有所思,如哲人。

回程时在草丛间居然发现几只萤火虫,满心的欢喜,捉了一只,到底还是放了,目送这儿时熟悉的生灵一闪一闪地消失在水田间,一时竟想不起它到底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就像我在这巨大的层层叠叠的稻田里,记不清它们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夜幕终于将壮观无比的梯田群淹没了。

同类推荐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
  • 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寓言故事

    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寓言故事

    本书精选中外经典成语、寓言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阐发人生的哲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雷达,曾先后在全国文联、新华社、《文艺报》社做编辑,担任过《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并兼任母校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这是其所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当代小说文学评论的文集,由“世纪交响”、“长篇平台”、“绿野美卉”、“文坛撷英”。
  •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集了众多名入撰写的情书。他们当中,既有政治明星、高官权贵,又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每一封情书都表达了写信人诚挚炽烈的情感。编者在每封情书前,对写信人作了详细介绍。部分书信还在结尾处给出了写作背景,方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写信人的心理。这些出自名人之手的情书,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能让大家更深刻地领悟到爱的真谛。
  • 我在联合国当首席记者

    我在联合国当首席记者

    联合国是一个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作为一个国家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常驻联合国记者,无疑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和压力。作者以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在这一组织中开展工作的一些经历,以及如何广交朋友,利用手中的笔和相机,为国家服务,为广大的读者服务。
热门推荐
  • 异世之匠神传说

    异世之匠神传说

    历经一个月,修改十余万字,猪猪更正态度的新书《最强邪皇》已经上传,还请各位兄弟姐妹不计前嫌,支持猪猪。……【暗系真灵眷顾者】、【感灵体质】、【灵眸】。当这三种最强天赋聚集到一个人的身上将会发生什么呢?从小受尽苦难与折磨,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少年,即将踏上最强邪皇之路!
  •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这本《瞿秋白选集》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入瞿秋白散文、杂文、文论和政论代表作,文本上详加勘订。对于读者了解瞿秋白的人和文都大有助益。
  •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雪窦显和尚颂古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雪窦显和尚颂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格是最大的资本:培养最优秀的老板

    人格是最大的资本:培养最优秀的老板

    人类所从事的管理活动,是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实现自己某方面的目的。目的实现了,就是成功;目的没有实现,就是失败。失败和成功可以相互转化,但人类的管理活动是为了成功。人类认识管理规律,形成管理体系,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取得更大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任何管理学都是成功学。在自然和社会压抑人的主体性的时代,管理学只是少数人成功的工具,与员工的成功不沾边。在人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高扬的今天,用成功学来定位管理学,使管理学成为成功学的分支,似乎有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以成功学来定位整合管理学,体现了管理学的主体化、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同科学主义的积极的动态的统一,也符合以人为中心的时代精神。
  • 独我为王

    独我为王

    上古世纪的二千多年前,四大种族中欲统领天地为王者大有人和兽在,翻天覆地、永不休止的大陆以及南大海的地昏海翻的战争中,神、人、兽之戳杀,究竟谁独为王?!————亲!放心收藏,赐予票票哦!无票留下片语评论,辛苦码字也就心满意足呐!好!您支持!我精彩!祝您读书快乐!
  • 江南江北大风起

    江南江北大风起

    一条大江,南北两顾。一座大山,东西相望。东西南北,争斗千年。江的南北世代豪门,山的东西两大帝国。一个少年,一把刀断了江,移了山。
  • 能力立体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从书)

    能力立体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从书)

    本书涉及内容:胎儿情商培养、幼儿情商培养、道德品质培养、健康情感培养、心理素质培养、艺术素质培养、兴趣爱好培养、生理卫生培养、体质体能培养。
  • 枝头花落未成荫

    枝头花落未成荫

    他是魔界之子,冷漠残酷,却生生世世只愿为她而活;他是至高天神,温和淡漠,却执著三世只为她守护;她是不祥之女,背负仇恨,却仍坚守最后的一份善良。两个男人同样爱她至深,前世情殇今生所愿,他们注定纠缠两世。
  • 只写给你一个人看的爱情小说

    只写给你一个人看的爱情小说

    一道难以解开的爱情谜题,一场没有第三者的爱情决战。包北宁,自由作者,北上游荡的时候遇见了人大校花梦阳,痞子般的随意招惹却不想换来了“公主”真正的爱情,包北宁的心被梦阳鲜活的爱唤醒。却不想此刻,另一个刻骨铭心的人再次出现——史磊回国了,那个曾经为了自己的梦想丢下包北宁的女子回来了。一样的疯狂,一样的执着,一如继往地让包北宁失控。悲怆却温暖。
  • 三天读懂人脉学: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

    三天读懂人脉学: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

    最实用的人脉教科书,人脉开发、人脉沟通、人脉经营、人脉维护、人脉利用、人脉陷阱,教你读懂中国式人脉,赢得设计出来的人脉,打造人脉存折,巩固人脉圈,学会六度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