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1900000051

第51章 风头如刀面如割(8)

指挥阻援的王必成在淮河北岸构筑了几道防御线,12月4日当天就被李延年兵团逼到了最后一道防线,至此,李延年已在数日之内前进了70里,与杜聿明在陈官庄的缓慢进展形成鲜明对比。

这当然不是说杜聿明集团还不如李延年兵团,实在是王必成的兵力太过薄弱了。

按照这个速度,李延年在三五天内便可望接近双堆集。

粟裕要围歼杜聿明,无力再分兵给南集团,一时急得血压升高,脸色通红。随行军医给他量了血压,高压二百多,低压也有一百四五十以上。

与血压升高伴随而来的,就是头疼如裂,每根头发都像针扎一样,连碰都不能碰。

为了缓解症状,粟裕开始用冷毛巾裹头,后来冷毛巾也不管用了,只好冒着严寒,用雪一把把地搓。

华野自碾庄战役后,实力已有很大损伤,加上部队还要分成三摊,确实力不从心了,现在粟裕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陈官庄将杜聿明死死困住。

针对杜聿明的“滚筒式战术”,粟裕采取了三面攻击,一面防守的战法,竭力不让邱兵团突破鲁楼。

而在难得地尝试夜战之后,国民党“美械兵团”的跛足特性也再次显现出来。

1948年12月5日,天下着雨,空军不能助战。没了空军支持,邱兵团几乎就打不动了,杜聿明的“滚筒”一天才向前“滚”了8~10里,而他距离双堆集的黄维兵团,还有至少160多里的路程。

邱清泉出去进攻,担任后方掩护的李弥和孙元良同时承受着解放军的重压,两人都感到不易支持,朝着杜聿明叫苦不迭。

杜集团不能苦战,亦无法连续夜战,但解放军可以。

晚上12点过后,“徐州剿总”特务团撤退,解放军一路尾追,一度突入孙元良兵团的阵地,搞得杜集团上下人心惶惶,乱成一团。

至此,双堆集、陈官庄、淮北,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出现了三个胜败未分、彼此争夺的战场,当然,其核心仍是双堆集。

自黄维兵团被围双堆集,已过去了9天,时间拖得如此之长,与敌我实力对比较为接近,有相当大的关系。

中野自跃进大别山开始,便担负外线出击的最艰巨任务,人员和装备损失都很大。华野每个纵队至少有2万人,中野只有一两万,重火力方面则更为薄弱,旅建制最阔气的不过是山炮,到野战军这一级,才有几门榴弹炮和野炮。

因为缺乏重火力,中野还特地开发出了“飞雷”技术。“飞雷”的射程为150米左右,所过之处,工事、人马都会被炸飞,许多被炸死的人身上找不到伤口,但却七窍流血,显见得是被震死的,所以国民党军又把这种“飞雷”称为“特大威力炮”或者“没良心炮”。

发明和使用“飞雷”的不是炮兵,而是工兵,在中野,工兵因此享有特殊荣誉,他们不管到哪个阵地,步兵们都会主动让路,并且高兴地喊:“咱们的宝贝来了!”

“飞雷”其实并不复杂,它的正式名称是炸药抛射筒,说白了,就是用铁筒做炮管来抛射炸药包。类似技术,华野在豫东战役时就采用了,后来用得少,只是缘于他们缴获和武装了更多的榴弹炮、野炮和山炮。

“飞雷”被中野视为镇军之宝,可见重火力确实不强,而重火力通常又在攻坚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一方面,胡琏一手打造出来的第十八军,与邱清泉的第五军不相上下,各有所长。因为了南麻战役的教训,粟裕甚至认为这支部队在某些方面并不弱于整七十四师。除此之外,黄维兵团的其他几个军也都具有一定战斗力。

中野“以地堡对地堡”,“以战壕对战壕”,但仍一再受挫。强攻失败后,刘伯承曾设想采用“围三缺一”的战术,即放开一个缺口,让黄维突进预设阵地,以便逐个分割消灭,但后来考虑黄维毕竟是一员老将,作战经验丰富,很可能会乘势进一村巩固一村,逐步推进,这样他不但可以利用解放军原有工事进行防御,还能获得较多的粮食补给。

最后刘伯承决定将“围三缺一”置换成“围师不阙”,实际上就是围而不攻,通过缩小范围加以饿困的办法,令黄维兵团自行崩溃。为此,刘、陈、邓致电中央,将全歼黄维兵团的时间延长为10天。

第10天将至,到了要见分晓的时候。

总前委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将作战方略确定为:“歼灭黄维,围住杜聿明,阻住李延年。”刘伯承将此形象地比喻成是有的人在饭桌上抢肉吃,嘴里吃着一块,筷子上夹着一块,眼睛里又盯着碗里的一块,所谓“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

淮北防线上,华野阻援部队伤亡殆尽,王必成连炊事员和勤杂人员都用上了。为此,总前委把中野的一个纵队派过去增援,同时下令在歼灭黄维之前,不得再向后退却一步。

这是“看一个”,还要“挟一个”。陈毅把电话打到华野指挥部,告诉张震,要求陈官庄的华野主力务必把西南口堵死,不能影响第二天的双堆集围歼战。

“挟一个,看一个”,都是为了“吃一个”。

经过几天的连续作业,战壕和交通壕开始纵横于敌阵地之前,各纵队的炮兵发射阵地也基本准备就绪。

1948年12月5日,刘、陈、邓下达对黄维兵团实施总攻的命令,为此组建了3个突击集团,除中野全军参与外,被作为预备队的华野三个纵队亦投入其中。

总前委要求参与总攻的部队“破釜沉舟”,“拼老命也要把黄维拿下来”。

1948年12月6日晚,3个突击集团同时发起总攻,犹如狂涛巨浪一般向敌军阵地拥去,一时间,火光熊熊,杀声震耳。

大家这次确实是拼了命,但是并没能一下子将“硬核桃”完全砸碎。

究其原因,除了黄维兵团仍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外,还与一个人的突然到来有关。

挟一个

战场之上,坦白地说,真正可以给解放军出点难题的国民党部队其实只有两类,一类是整七十四师或黄百韬兵团,属虎狼型,其特点跟解放军相仿,敢拼命,能近战;第二类是胡琏兵团,属狐狸型,善于奔来跳去,让你难以捕捉它的弱点和破绽。

前面一类已经灰飞烟灭,归属邱兵团的七十四军远不能与全盛时的整七十四师相比,之所以还能在淮海战役中充当主力,只能说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后面一类在胡琏缺位后,原有的灵气也荡然无存,否则就不会被别人围着痛扁了。

蒋介石始终以为胡琏尚在军中,直到黄维兵团被围双堆集,他才知道胡琏请了假,于是赶紧电召胡琏来京。

蒋介石问胡琏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黄维兵团转危为安,胡琏不假思索地道出了两个字:援兵。

他还慨然请缨,自愿飞赴双堆集,以便协助黄维支持一段时间,等待援兵的到来。

在这种时候,部将尚肯自蹈险地,蒋介石当然是一百个嘉许和高兴。他立即答应调动兵力,兼程驰援,同时让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亲自给胡琏准备飞机。

离开南京之前,蒋介石特地嘱咐胡琏:“要固守下去,死斗必生。”

胡琏到达双堆集后,即分批召集各军师长到兵团部见面,把蒋介石即将兵援的消息告诉大家,同时逐一听取众人的意见,了解部队情况。

与黄维相比,胡琏对部队长和部队要熟悉得多,同时那些老部下对胡琏也普遍更为信服。他的到来,无疑给黄维兵团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接下来,胡琏又到各军师阵地视察了一遍,进行了局部调整。

黄维对解放军的战术打法可谓是两眼一抹黑。胡琏则不同,从最早的宿北战役,到南麻战役、豫东战役,战役一个比一个剧烈和复杂,而他的对手又始终是粟裕这样的超一流将领,由此也让胡琏练出了一套与解放军作战的本事。

胡琏跟解放军对擂,最喜欢采用的战法是“核心机动”,即控制“核心机动”力量,只把触角伸出去,同解放军保持接触,一旦瞄准目标,立即一拳打过去。

中野发起的总攻受挫,意味着吃掉黄维兵团的时间表不得不再次延迟。

与此同时,华野则不折不扣地执行了“看”和“挟”的任务。

从蚌埠北上的两个兵团,刘汝明在进攻中采取了“宝塔”式配备,越往前投入的兵力越少,看似增加到了两个军,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刘峙仍然只能依赖于李延年。在战车部队的支持下,李延年兵团的推进一开始还较为顺利,不过这只是在攻击华野最后一道防线之前。

之后,战车部队便进入了让他们头大的河湖沼泽地,活动变得十分困难,难以再发挥威力,加上解放军增强了防守兵力,王必成终于在淮北成功地“看”住了李延年。

要论三个战场的激烈程度,双堆集居首,接下来就到了陈官庄。

当天天气已经转晴,蒋介石依约向杜集团空投粮弹,并派飞机在陈官庄上空掩护进攻。

蒋介石迟了两天才发来粮弹,实在也有他的难处。大兵团作战,粮弹消耗太多,也太快了,自黄维、杜聿明相继被围后,蒋介石昼夜不息地从各方面调动飞机和粮弹,凡是可以作战和运输的飞机都已调到南京,甚至储存在重庆、昆明的一部分美械弹药,都尽数动用,已经到了挖地三尺的地步。

有了粮弹补充,邱兵团在攻击上才略见起色,然而它背后的孙元良兵团却连丢多处阵地,已有不支之势。

孙元良慌慌张张地找到杜聿明等人,建议重新考虑战略,实际上就是不管蒋介石要求救援黄维兵团的命令,先顾自己突围要紧。

孙元良口才不错,论述起来头头是道,连邱清泉听了也连连点头:“见解高明。”

只有李弥一言不发。

在杜集团三将中,孙元良才能中庸,邱清泉勇多过智,只有李弥的指挥特点跟胡琏相仿,就是都以诡谲机变著称。李弥一开始是不赞成从徐州撤退的,到了撤退途中,他又生怕受杜、孙、邱的拖累,干脆关闭无线电话,自顾自地跑。

照这种方式,李弥本来可以第一个全身而退。倒霉的是,他的电话兵中途看到地上有一根电话线,便职业性地临时接上了电话,没想到里面传来的正是杜聿明怒气冲冲的声音,这下想溜也溜不掉了。

陈官庄被围令李弥一个劲儿叹气:“他们(指杜聿明、邱清泉)把我们连累上了,可以走时不让走,现在要走也走不了,我们失败就失败在这些人手里。”

李弥不表态,形成了两票赞成,一票弃权的格局,于是决定权又回到了主帅杜聿明手里。

杜聿明原想一举三得,既不违令,又救得黄维,还能脱出粟裕的包围,但打了3天仗,把他的信心全给打没了。

粟裕对每一个敌将的优势和弱点都看得很准。他评价杜聿明是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或者说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条件下打仗,这实际上也是“美械兵团”时代惯出来的毛病。

到了这个时候,杜聿明已经六神无主,可谓攻无方略,守无定力。他所依赖的基干之将是邱清泉,见邱清泉赞成,便顺水推舟,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同意于当晚分头突围。

碰头会一直开到下午3点才散场。接近黄昏,邱清泉突然打电话给杜聿明说:“我仔细考虑孙元良的主张,简直是自找毁灭,如何对得起老头子?”

杜聿明搞不清楚邱清泉为什么要突然变卦,邱清泉解释道:“我们突围时必须将重武器全部丢掉,这样即算到了南京,又怎能交账?”

他接着说:“一切由我负责!我不信共产党军队凶,他就是吃不了我。”

杜聿明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又同意了邱清泉的意见,打电话给李弥,让他改变计划,就地宿营。

再打孙元良的电话,不通。放下电话,孙兵团阵地所在方向已经是枪炮声连天。

杜聿明、邱清泉的出尔反尔,算是把孙元良给害惨了。邱、李兵团都不动,孙兵团变成了孤军行动,一脱离阵地后,即四处溃散,官管不了兵,兵也顾不了官,天一亮,除孙元良只身化装逃出外,其兵团大部被歼。

杜聿明闻讯非常懊恼。邱清泉闯了祸还不肯承认,背着杜聿明对部下同僚们说:“只晓得突围,重武器丢光了谁负责?孙元良兵团那样的四川土匪部队,留在这里不但不愿打,反而动摇军心,送掉了又有什么可惜的?”

孙元良兵团被歼灭,使得打开南面缺口,从而与黄维会合,重新成为杜聿明不得不选的突围之计。

1948年12月7日,杜聿明调整部署,下令投入各级预备队作战,同时改全面攻击为重点攻击,从邱清泉兵团专调一个军作为攻击军,重炮和战车均集中配给于这个攻击军。

邱清泉向攻击军下达命令,要求第二天展开进攻后,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必须在鲁楼打开缺口,以杀出一条血路向南突围。

先前杜聿明、邱清泉要是有这样的决心和气魄,突围的把握无疑要大得多,而现在似乎已经有些晚了。

决一死战

杜聿明、邱清泉决策上的犹豫和动摇不定,整整送给粟裕5天的宝贵时间。在这5天里,解放军在鲁楼一带挖掘出许多一米多宽的战壕,这些战壕纵横交错,构成了“井”字和碗形防御阵地,最前沿阵地距敌仅30米。

防守鲁楼的宋时轮纵队本身就擅长阻击,由此更加信心百倍:“邱清泉这次可选了个好掘墓人,有我们十纵队(即宋时轮纵队)在,他就别想前进一步。”

1948年12月8日,邱兵团以坦克为掩护,向鲁楼发起猛烈冲击。

国民党军的坦克战术还相当落后,仍是步车协同这一套,战斗中步兵和坦克往往脱节,而一旦脱节之后,失去步兵掩护,又无独立作战能力的坦克便成为解放军的重点攻击目标。

华野与邱兵团等配有坦克的美械军长期交手,已积累出一套对付坦克的有效办法,那就是华野独创的炸药包爆破技术。过去他们用这种“无声炮”爆破堡垒,现在用来炸坦克——坦克手视野有限,只要突击手把炸药包放在炮塔的后座,就能轻而易举地掀翻钢板,从而导致坦克车陷入瘫痪。

同类推荐
  • 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她是男权世界的一抹朱红,在铜墙铁壁中建立了自己的名号,她进过感业寺,却最终翻身农奴把歌唱,坐上了皇帝宝座、她励精图治.将贞观之治完美过渡到了开元盛世:她独具慧眼,有唐一朝人才济济,狄仁杰、姚崇、宋璟、郭振……丈臣武将,汇聚一堂:她又极具手腕,轻松玩转后宫,关键时刻甚至连亲生女儿都不放过 她也曾经养男宠、眨老臣、任酷吏,在历史上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 行止船山

    行止船山

    船山是一片石,船山又是一个人;石是顽石,人非完人。然而在近代中国,他是天下南岳的惊雷,武昌城中的枪声,民族复兴的号角。作为船山家乡的后人,在千古圣灯的照亮下,呼吸、触摸、感应。幸哉!船山传人。
  •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本书为“大唐才子系列”中的一本,评述了实现李白豪放洒脱却又坎坷悲情的一生,书中结合他的诗作,为读者展现了少年意气风发,追求梦想,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好友,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狂放不羁,官场失利,报国无门,客死他乡的过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当代人的感慨和反思,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强的通俗读物。
  •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热门推荐
  • 社交圈

    社交圈

    在中国生存,不懂点社交技巧几乎等同傻子。真正的聪明人,从来都是把社交放在第一要务,他们总是主动出击,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通过结交高层次的人脉关系,他们为自己的人生铺平了道路,也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所提供的技巧,就是教你如何在社交圈里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轻松获取高端人脉的超级指南。作者通过经典的案例、精练的社交技巧,生动地讲述和展示了社交圈里的各种知识、技巧和方法。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想让自己的事业经营得更大,就一定要对这些规则了如指掌、运用自如!
  • 大医行者

    大医行者

    在森罗大陆,曾经有这样一群神秘的医者,他们能够治愈很多普通医师根本无法解决的绝症伤患,甚至还能以一己之力延长普通人的寿命,尤其是他们在治愈病患的时间上,有着违背医术定律的神秘之处,他们往往能将普通医师需要治愈的时间缩短十倍,甚至百倍!而他们配制的许多能够增加武者实力的特殊丹药,更是为每一个武者所疯狂!他们被称为医行者!而即便是那些刚刚进阶的初级医行者,也远不是那些常人眼中医术深不可测的大医师们可以比拟的,而中级医行者,更是将这一差距继续的扩大。高级医行者,无疑是站在整个医术巅峰的究极医者,受着芸芸众生的顶礼膜拜。那么,传说中的大医行者呢?
  • 就算全世界与我为敌

    就算全世界与我为敌

    10年了,世界变化有多快,那些缓慢的东西迅速被快捷所代替,缓慢的爱情成了奇迹。她一个人走在香港的街头,面对呼啸而过的车流,她的心却是平静的。那些缓慢的爱情依然应该被缓慢地记起。那些爱情缓慢、寂静而姿态奢侈。
  • 尸魂落魄

    尸魂落魄

    我们村里来了个神秘的漂亮女人,可是谁娶她就会死,我的老爸在我老妈死后,鬼迷心窍把那女人娶过门,可怕的事情接踵而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情圣

    极品情圣

    他是一个学生,也是一个杀手;他手握杀手界法则,建立了一个新的秩序;他能影响一个国家,甚至能改变一个超级大国。但他的理想,仅仅是出一部将来男女老少人手一本的《情圣手册》而已,他更喜欢别人称他为,情圣!
  • 神夜

    神夜

    失业、分手、退职费被当成分手费、存折也被前女朋友取走了,走上生活末路的颓废青年,意外的因为一张奖券而改变了命运……【每一张票是读者的权利,每一个字是作者的义务】书评区管理规范式行办法:1、凡,评或骂我书写的不好,加精。2、凡,评或骂我书写得不好,并给出理由者,加精,奖分。3、凡,评或骂我书写得不好,并给出理由,我也认同者,加精,奖分,置顶。4、请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合作,请君自重!
  • 明星天赋系统

    明星天赋系统

    身怀明星天赋系统的李易重回龙套生涯他就是传说中死跑龙套的不,应该是跑不死的龙套美女有没有?当然有暧昧有没有?一点点看他如何在群雄并立的娱乐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赤血剑

    赤血剑

    十年前,一把赤血阴阳剑,引发一起边关血案。大将军彭振岳夫妇,及其手下的五员虎将,一夜之间,或死或逃亡。十年后,彭振岳的孪生儿女,心平心安,踏入江湖,为替父亲平冤昭雪,各尽其力。十年生死两茫茫,孪生兄妹,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相见?相认?他们的爱情,会有圆满的归宿吗?
  • 妖王冷妃

    妖王冷妃

    她是叛相之女,却因爱留在深宫中卑微屈辱的活着,当异世的灵魂奇迹般占领了她已死去的身体,再醒来时一把匕首狠辣的架在了原本心爱男人的脖子上再不是当初卑微浮弱的样子,再不是当初羞怯爱慕的样子,再不是当初纯净天真的样子,女子的眼里冰霜满天,是漠视一切的孤傲,她,是现代让人闻风丧胆的金牌杀手——夜长生。
  • 男人35岁前必读

    男人35岁前必读

    本书以“使你的婚姻更美好”作为出发点,通过感性的文字、新异的视角、生动的事例和贴心的提示,帮助你成为一个好丈夫。书中不仅有周到、详尽的计划,还有很多细致、具体的方法,以帮助丈夫们将自己的婚姻推向更美好的境界。